第一章 天機暗轉

天象變異,孔明見管輅與自己一樣,也感到關羽守荊州隱含絕大危險,心中不由一動,問道:“管前輩是否有化解之道?”

管輅微微搖頭,道:“我看關將軍命宮有一道赤氣涌起,於隼頭盤旋不去,恐關將軍難逃四十八歲這關,已我看此赤氣已屆旺發之期,關將軍恐於近日有厄埃”孔明聞言,心想:太白金星突然光華暴熾,直犯翼、軫兩宿,荊州恐有兵戰之禍,而管前輩又斷雲長難逃四十八歲此劫,雲長的此番遇合,確實不妙,若待主公去勸慰雲長穩守荊州,莫輕啓戰端,恐爲時已晚,爲今之計,勢必另謀人循…孔明主意既定,便欲尋一適當人選,馳赴荊州。孔明深知關羽素來心高氣做,若讓趙子龍前去,將適得其反,然而,眼前除了趙子龍之外,又有誰獻擔此重任呢?孔明正思忖之時,忽見諸葛慧與笑猴兒二人,正逗着諸葛慧肩上的五彩雲雀,不覺眼睛一亮:“四妹,如今關將軍有難,二哥想派你前之相助,不知你能否擔此重任?”

諸葛慧向來對她的二哥極爲敬服,一聽孔明擔當重任,心中自是十分歡喜,只答應了一聲,便二話不說欲飛身上路。

諸葛慧正縱身要施展輕功,卻被一把拉下,只聽到仙靈老人嚷着說:“寶貝徒弟孫女,你就這麼走了?你若有個三長兩短的,教我這師父爺到哪兒去喝那見鬼的百花露……”仙靈老人話音未了,便看到笑猴兒的身影如閃電般掠過,叫說:“師父,你放心,我這就去保護你的百花露。”說着便拉了諸葛慧的手,兩人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笑猴兒與諸葛慧二人,日夜兼程,然而就在二人行至半路,便得到關羽已揮兵北上,攻打樊城的消息,於是又施展絕頂輕功,直奔關羽所在的樊城。不一日,倆人便出現在關羽的帳中。

關羽與諸葛慧二人再度見面,知道孔明派他們前來相助,非常高興,見笑猴兒極爲英武,與當年的自己有幾分神似,因此對他非常喜愛,視他如弟,傳他以青龍刀法,笑猴兒在關羽的悉心教導之下,武功精進,爲感念關羽的授業之情,笑猴兒自告奮勇,擔任關羽的貼身護衛,並與關羽一同赴江東陸口魯肅之會。

在陸口之會中,笑猴兒以蓋世神功驚懾江東將士,魯肅更是對其又佩又恨,誤將笑猴兒聽作“蕭侯儀”,從此笑猴兒即將錯就錯,以蕭侯儀之名行世。

蕭侯儀心懷關羽的殺劫,他憑着略懂風水制煞之法,於是力勸關羽,潛入吳都赤龍峰,刀劈孫權祖墓,以壞孫氏祖宗龍脈。

關羽在蕭侯儀的翼助下,自陸口會中安然返回,蕭侯儀並且協助關羽率軍北伐曹操,水淹曹軍,力擒于禁、龐德,攻取樊城,然而關羽卻不幸身中箭傷,蕭侯儀與諸葛慧爲救治關羽,乃分頭去尋訪名醫,危急之際,諸葛慧尋着醫聖華佗。

華佗甚喜諸葛慧,不但爲關羽療傷,更收諸葛慧爲徒,傳授她絕世醫技。

日月沉浮,乾坤運行,一場驚天殺戮,露出可怕端倪……東吳國都柴桑的宮中,吳候孫權神思忽然一陣睏倦,不覺伏案而睡。

朦朧之際,他但感自己已置身於一座山峰,山峰遍體赤紅,山巔爲頭,山腰爲腹,山腳爲尾,合而呈一尾赤色巨龍,臥於天地乾坤之中。

在這座赤龍山的西面,孫權忽然發現一座古墓,古墓的墓碑上刻“齊候孫臏之墓”及孫氏列祖列宗的姓氏名號。孫權目睹之下,頓時醒悟,此地便是他的先祖墓了。雖然獨缺了他的父親孫堅的名號,因孫堅已下葬東吳國的王陵。孫權心中不由一陣驚奇,暗道:我怎的不去王陵父墓,而抵臨此先祖墓地呢?

孫權心神恍惚之際,正欲上前拜祭,因爲他的祖父孫符畢竟亦在此墓中。

就在此時,他的身軀忽然一陣僵硬,根本不能移動。在朦朧之際,突見一位長髮赤面的大漢,手提青龍偃月刀,凌空而降,手中大刀猛地一揮,向墓狠狠劈去……但見數道血箭,激濺而射,一片赤紅如血的煙雲,將祖墓團團罩祝孫權但感這一刀猶如劈在他的脖子上,一陣劇痛,他不由大叫一聲:“痛死我也……”他猝然驚醒過來,原來是白日的南柯一夢。但夢境歷歷在目,十分恐怖。

此時獻計於周瑜、魯肅以強陰克弱陽,剋制劉備氣運的東吳異人吳中,因自古以獲一筆重酬,魯肅、周瑜又已先後病逝,吳中料想東吳再無用武之地,便深隱不出。但當日孫權曾聽聞且參與此事,因此他驚奇之下,下令千方百計,尋出吳中入宮見他。

吳中奉召,無奈只好入宮拜見孫權,孫權屏退左右,將他的夢中凶兆向吳中說知,道:

“夢兆如此兇險,我是否着殺身之危呢?”

吳中沉吟一會,忽地微笑道:“恭喜吳侯……此夢乃因禍得福之兆埃”孫權又驚又奇,忙道:“我有何禍?又有何福?”

吳中道:“吳侯夢中所見,乃有人以刀劈龍脈之法,卻破壞吳侯的祖宗風水龍脈氣運,若然得逞,則吳候的氣運必大受傷害。奇禍立生,幸而施法之人,功力不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而不知吳侯的祖宗龍脈,乃屬於凶煞奇貴交匯的格局,施法之人,先刀劈龍脈,恰好仿此龍脈釋出凶煞之氣,而激旺龍脈之中的貴氣。因此施法之人,必已被釋出的凶煞之氣所侵襲,命不久矣,而吳侯卻因而得福,祖宗龍脈貴氣反而大旺,逐鹿急雄,將無往而不利也……這豈非因禍而得福嗎?”

吳中會在孫權的赤龍山祖墓中,施展過強陰克弱陽的,因此他對孫權祖墓的奧秘,自然十分清楚。

孫權心中驚喜,下令重賞吳中,讓他告退,孫權暗道:雖然我因禍而得福,逐鹿爭雄可無往而不利,但那執刀之人——赤面長髮大漢,十分兇惡,他這一刀若當真向我劈來,我還有命麼?……而且此人手執的分明是青龍偃月刀,使此刀的,當世除那狂妄高做的關雲長之外,還有誰呢?哼哼,看來此人乃我生死對頭,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誓搶先殺滅此人,以根除我的心腹大患。

孫權恨怒之下,心神激奮,他當即親書一封手諭,派人緊急送去正在陸口秘密調兵的呂蒙。

呂蒙拆函細閱,隨即向陸遜大笑道:“主公原來對關雲長、十分畏懼,但不知爲甚,竟忽然雄心勃發,令我不惜一切代價,誓要殺滅關羽,看來主公的決心己不可動噎…還正好有利於我等進兵埃”陸遜微笑道:“依我觀之,主公氣色近日極佳,他心雄自然膽壯,親作後援,將軍再無後顧之憂,必可一舉攻克荊州也。”

呂蒙傲然大笑。他再無絲毫猶豫,即下令手下韓當、周泰、蔣欽、朱然、潘璋、徐盛、丁奉諸將,積極準備,調動兵馬戰船,窺準有利戰機,便向荊州發動進攻。另一面,呂蒙又向曹操致函,說東吳已準備進攻荊州,請曹操調軍進襲關羽,令關羽首尾不能兼顧。

此時,在陸口對岸鎮守烽火臺的荊州司馬王甫發現陸口的東吳兵馬,有不尋常的調動,連忙派人傳報留守荊州的糜芳。

糜芳接報,卻不以爲然的笑道:“王司馬大多心了。東吳將呂蒙已病倒,陸口守將改爲陸遜,試問陸遜這一介書生,成得了什麼大事。回去告知王司馬,讓他不必庸人自擾,荊州目下穩如泰山呢。”

快馬回報王甫,王甫見糜芳如此輕敵大意,不由大驚,他自己並無調動軍隊的兵權,無奈之下,只好派快馬急馳北面的襄樊前線,緊急呈報關羽。

關羽此時正加緊圍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雖然拼命堅守,但城中軍民死傷甚衆,糧草日漸短缺,眼見僅剩半月的糧草了。曹仁不由又驚又怒,抱怨曹操怎地還不派兵前來增援救應。

曹操在鄴郡魏王宮,亦接到呂蒙派人送來的密函,呂蒙在函中請曹操出兵攻打關羽,東吳軍即將從南面向關羽的荊州發動進攻,只要雙方向南北麥擊,則關羽必敗無疑,呂蒙在函中又要求曹操爲他的行動保密,以免關羽有所防範,破壞了東吳突襲荊州的行動。

曹操立刻將司馬懿召來,向他出示呂蒙的密函,道:“仲達以爲,我是否答應呂蒙所請呢?”

司馬懿毫不猶豫便斷然說道:“大王宜表面答應,將計就計,另行妙着。”

曹操道:“仲達有何妙着?”

司馬懿微笑道:“大王速將呂蒙的密函,抄寫多份,派快馬飛赴襄樊前線,用箭射入樊城,以堅曹將軍守城決心。同時再將此函悄悄射入關羽的軍營,關羽獲悉呂蒙計謀,必從樊城退兵,救援荊州。如此,不但襄樊之危立解,同時亦讓呂蒙與關羽劇鬥,消耗他們軍力。待孫、劉兩敗俱傷,大王再揮軍南下,則江東、荊州,皆爲大王所得也。然後再集中軍力,進攻蜀川劉備,則天下可一舉而平定矣。”

曹操向呂蒙回了一封密函,表示同意呂蒙所請,他即將親率大軍,從北面向關羽進攻。

另一面,曹操又依司馬懿之計,派人飛報襄樊前線,實施令“兩虎相鬥”的奇謀妙策。

關羽在襄樊前線,正日夜攻打樊城。眼見樊城守軍的抵抗已日漸衰敗,心料不日必可攻陷,同時他的箭傷又已日漸康復,不久便又恢復戰力,可重新執刀披掛上陣殺敵,他心中不由一陣欣喜。

不料就在當天晚上,呂蒙給的密函,已由鎮守南陽的徐晃,派人分別用箭射入樊城及關羽的軍營。

曹仁在樊城,接獲的密函,閱後不由大喜,向屬下兵將傳來道:“主公已用奇謀妙計,與東吳聯合,分從南北襲擊關羽軍,關羽必敗無疑也。”

樊城曹軍將士,獲悉此訊息,土氣備增,堅守樊城的決心更穩固了。

關羽獲悉呂蒙的密函內容,心中驚疑不定。他立刻召集關平、馬良等心腹將土,商量對策。

關平驚奇道:“我不明白,爲甚呂蒙寫給曹操的密函,會落在我軍營裡面。準備從南北襲擊我軍,曹操爲堅穩樊城軍心,將此函射入樊城,但卻誤射落我軍軍營,其二是曹操表面答應呂蒙所求,暗中卻不願東吳坐大,奪得荊州,因此並不急於派兵前來襄樊,故意射入此函,令將軍不得不回救援荊州。其三則是曹操施用的反間計,令將軍疑心東吳迸犯荊州,不得不救,則樊城之危,便不戰而自解也……無論何種可能性,其目的均是爲解樊城之困埃”關羽沉吟不語,心中狐疑不定,他一方面疑心曹操施用反間計,不顧輕易相信而撤兵回荊州,至北伐中原大業前功盡廢。但另一面又擔心孫權真的背盟,與曹操聯合,偷襲荊州,令他陷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

正當關羽徘徊猶豫,進退難決之際,荊州司馬王甫派來的快馬,已抵關羽的軍營,與快馬一同進見的,還有諸葛慧和蕭侯儀。

荊州快馬呈上王甫的密函,又道:“王司馬令小人呈報將軍,請將軍派得力將領替換荊州守將糜芳,以免被他輕忽誤了大事。”

關羽閱函,知悉王甫呈報的陸口東軍不尋常調動,他微一沉吟,問快馬道:“你知陸口東吳主將是誰嗎?”

快馬是王甫的心腹負責看守烽火臺,對陸口東吳軍的情形自然十分了解,故毫不猶豫的回道:“回將軍,據個人所知,守陸口的東吳主將,依然是陸遜,而呂蒙仍然留在柴桑養病也。”

關羽對荊州的情勢,本來尚有點擔心,但聽了王甫派來的快馬如此確然的回話,他不由呵呵大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曹操因要防範孫權的東面進攻,分身不暇,不能派兵救援樊城,便施此反間詭計也,呂蒙正在養病,陸口主將是陸遜,這白面書生成得什麼氣候?敢襲我荊州……你回去報知王司馬,着他小心觀察,發現陸口東吳軍出動,既燃點烽火,我自會立刻回師援救荊州,生擒活捉陸遜。”

荊州快馬正卻拜退。諸葛慧卻忽然向關羽尖聲道:“關將軍不可大意……只怕大意失荊州埃”關羽甚喜諸葛慧的智計,因此對她的無禮野氣,也不去計較,反而有趣的呵呵笑道:“諸葛姑娘,關某如何大意?如何會失荊州呢?”

諸葛慧尖聲道:“關將軍,陸遜雖然寂寂無聞,初歷戰陣,但若精於謀略,亦不可輕忽也。而且荊州守將糜芳心有怨氣,必不肯盡力防守,恐有怠慢,關將軍不可不加防範。”

關羽呵呵笑道:“然則依你之意,我將如何處之爲妥呢?”

諸葛慧見關羽反問了一句,她不由一怔,心道:“我並非軍旅中人,這等軍機大事,我豈能插手?”她心中特急,不由爲難的笑道:“關將軍,你是三軍主師,諸葛慧怎敢胡說八道?”

關羽大笑道:“不然,諸葛姑娘乃孔明軍師之妹,甚有軍師先生的家風,精於智謀,因此我早將調兵令符授於你了,你既不放心,爲甚不快馬趕回荊州,助我鎮守?若諸葛姑娘肯爲我效力,則我便無後顧之憂了,諸葛姑娘意下如何呢?”

諸葛慧尚未迴應,關平已忙道:“荊州防守大事,怎能付託於一位姑娘家呢?”

關羽呵呵笑道:“平兒放心,我料陸遜乃一介寒儒,怎敢向我荊州動兵,我請諸葛姑娘回返荊州,僅是不想她女子人家,留在軍中諸多不便罷了……”關羽話音未落,諸葛慧卻忽地朗聲道:“關將軍。諸葛慧領令,即日便返荊州防守烽火臺去也。”

關平忙道:“諸葛姑娘千萬莫當真。父帥不過是與你開玩笑罷了。鎮守荊州大事,怎可由你姑娘家負責。”

諸葛慧卻立刻道:“不然,關將軍令出如山,絕無反悔之理,是麼?”

關羽無奈的笑道:“好吧,諸葛姑娘,我便再授你調兵令符,並許你協同荊州守將糜芳,參贊防守荊州的軍機大事,我派人傳喻糜芳,教他遇軍情先與你商議後行。”

諸葛慧這才格格笑道:“好埃這總比不加任何防範準備爲佳埃”第二天,諸葛慧便與她新拜的師父華佗一道,乘快馬馳返荊州去了。

不料諸葛慧及王甫派出的荊州怏馬尚未返抵荊州,呂蒙派出的使者,已秘密潛入荊州南郡,用重金厚禮打動荊州守將糜芳,反叛劉備,投效東吳。

糜芳起初尚有點猶豫,向東吳密使道:“我跟隨劉皇叔多年,怎忍一朝背叛於他?”

東吳密使道:“糜將軍忠心於劉備,但只怕劉備並不將你視爲心腹也。你試想想,新降的馬超、黃忠等,尚拜爲五虎大將,糜將軍跟隨劉備多年,出生入死,竟仍是偏將一名,受盡欺凌,糜將軍也在對劉備一片忠心矣。”

糜芳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暗道:東吳方面,對我處境竟瞭如指掌,顯然早有準備,對荊州志在必得,荊州遲早亦必陷落東吳之手。這也怪不得誰,要怪的便怪關羽你太急功圖名,向曹軍動干戈吧。而且若關羽得勝而回,他必責我守荊州不力,而尋隙殺我,我力求生計,看來亦只好向東吳投效了。

當下糜芳已打定主意,與東吳密使商妥聯絡訊號,又及早將自己的家小,送去東吳陸口,再特赴柴桑安置,他送走東吳密使及家小,再無後顧之憂,暗中積極準備,迎接東吳軍入荊州南郡。

此時,王甫派出的荊州快馬,已返抵陸口對岸的烽火臺,向王甫回報。

不久諸葛慧和華倫亦趕抵烽火臺,王甫接快馬回報,知關羽不以爲意,心中已感憂慮,見到諸葛慧返回協防,她又有關羽新授的調兵令符,心中這才稍安,王甫並不知華佗的身份來歷,因此並不以爲意,心中料想華佗對防守荊州並無多大幫助。

幸而不久蕭侯儀亦趕到烽火臺,王甫見了蕭候儀,心中不由十分欣喜,因爲蕭侯儀在陸口以神功威震江東將士的訊息,早已傳遍荊州各地了。

原來蕭侯儀不放心諸葛慧,孤身一人面對東吳十萬大軍,因此向關羽再三請求,讓他與諸葛慧同赴烽火臺協防。

關羽知蕭侯儀與諸葛慧兄妹情深,他如何放心在此危急時刻讓她孤身犯險?而且關羽對東吳動態亦有點擔心,他斷定陸口對岸的烽火臺是防守荊州的關鍵,只要烽火臺嚴密監視東吳軍的動靜,及時燃點烽火請求,讓他率五百精兵,直接趕去陸口對面的烽火臺,與王甫、諸葛慧協同防守。

王甫見到蕭侯儀及他帶來的五百精兵,心中這才大爲寬慰,料定烽火臺有此有力支援,必可保不失。而只要保住烽火臺不失,那便可保證及時回救荊州,東吳的奇兵突襲亦必受挫敗。

諸葛慧見蕭侯儀趕到,心中十分歡喜,她心知蕭侯儀必定是牽掛她的安危,卻故意格格笑道:“師哥啊,你回來之意,是視防守荊州重於北伐中原嗎?”

蕭侯儀卻斷然的搖頭道:“非也。在我心中,兩者一般重大。”

諸葛慧笑道:“那麼爲甚不顧北伐中原,而回返烽火臺?莫非是爲我諸葛慧的安危而來麼……”

蕭侯儀的心事被諸葛慧輕輕揭破,他臉上不由一紅,忙掩塞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諸葛慧格格笑道:“若然是呵,我很快樂;若然不是,我也很喜歡埃”蕭侯儀知師妹刁鑽古怪,知她話中另有涵義,因而問道:“爲什麼?師妹。”

“防守荊州,是二哥向我的重託埃”王甫和華佗二人,在一旁見他師兄妹二人逗趣,也沒插話,但卻從中發現,諸葛慧對她二哥孔明感情之深,決非旁人所能想像。只要是孔明的意思,諸葛慧也不問對錯,必定不惜去赴湯蹈火,因爲諸葛慧的關係,蕭侯儀儘管不太情願,最終仍被扯進三國逐鹿爭雄的漩渦中來了……王甫因此心中十分寬慰,他料定憑蕭侯儀的神威,以及諸葛慧的智計,必可保住烽火臺;而只要烽火臺可守,荊州的防守便有保障了。

不料就在諸葛慧和蕭侯儀,以及關羽增派的五百精兵,抵達荊州烽火臺的第三日傍晚時分,荊州南郡的快馬,突然馳抵烽火臺,說是奉糜芳將軍之命,請王甫、諸葛慧、蕭侯儀等,速趕荊州南郡,商議緊張軍情;快馬又說糜芳將軍特別吩咐,事關防守荊州的要務,請三人務必速赴南郡。

諸葛慧心中有點疑惑,本不欲赴南郡,她若拒赴,蕭侯儀自然亦不會前去。但王甫卻道:“糜芳本已對防守的荊州心生懈怠,他如今相召,我等若拒絕赴會,糜芳必定心生驚懼,更無心防守,萬一荊州有失,我等便難免有怠慢軍機之失職罪埃”諸葛慧爲堅穩糜芳防守荊州的信心,無奈答應跟隨王甫,趕赴南郡。諸葛慧既已答應,蕭侯儀自然再無異議,三人一道,乘怏馬趕赴荊州南郡。

三人趕抵南郡,逕赴糜芳的軍營,糜芳早在帥帳中等候,他殷情的迎接三人,絲毫不以主將的身份自居,王甫以爲糜芳已意識到防守荊州的責任重大,因此禮賢下士,虛心求教,也不以爲意。

糜芳迎入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卻並不急於商議軍情,反而下令擺宴,說是慰問三人防守烽火臺的勞苦功高。

三人見糜芳盛意拳拳,他又是鎮守荊州的主將,不便拒絕,只好坐下飲宴。席間,糜芳談笑風生,神色一派從容,再無往日的怨氣流露。

王甫心中不由大感安慰,心道:只要糜芳盡忠職守,積極防禦,荊州必定可保不失了……

他因此大爲放心,與糜芳暢飲。諸葛慧心中雖然有點驚疑,但見糜芳神態從容,不似已生異心,而且又知他是劉備的舊屬,決無反叛的可能,無奈之下,也只好放下疑惑,與蕭候儀舉杯相飲起來。

不料就在當天傍晚,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離開陸口對岸的烽火臺不久,便有數艘快船,船上之人皆身穿白衣,傍晚白霧迷江,因此直駛抵岸邊烽火臺下,守烽火臺的荊州兵才猛地發覺。荊州兵慌忙喝間,來者是誰?

快船上的白衣人回答道:“我等皆是江上販運客商,因受江上霧迷,不辨方向,到此暫泊。”白衣人說罷,又取出船上的財物,送贈荊州兵。荊州兵大喜,紛紛收授,任由白衣人的快船泊到烽火臺下。

到二更時分,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尚在趕返烽火臺的途中,泊在烽火臺下的數艘快船,突然衝出近百兵將,閃電般衝上烽火臺,將守臺的荊州兵士生擒活捉。然後向陸口對面發出暗號,八十艘戰船,滿載東吳兵,如箭般疾馳過來。船上呂蒙、丁奉、徐盛大將親自督率,兵士奮勇急先,不到半個時辰,東吳大軍便已將荊州軍的沿江防守炮臺據點拔除了。東吳軍竟不費一兵一卒。

然後呂蒙派丁奉、徐盛爲先鋒,率一萬精兵,直插荊州重鎮南郡,東吳大軍開抵南郡城下,糜芳早在城樓上守候,見東吳兵至,即下令放下吊橋,放東吳兵進入城中。兵不血刃,丁奉、徐盛便將荊州的重鎮南郡進佔了。

當晚天色未亮,鎮守荊州公安的博士仁,亦獻城向呂蒙投降。

呂蒙迅速穩定荊州,同時瓦解荊州兵的鬥志,下令三軍不得亡殺荊州將士家屬,違令者斬。因此所有出征北伐的荊州兵家屬,皆被善加安置。

王甫、諸葛慧、蕭侯儀三人,未抵烽火臺,便獲悉荊州南郡兵變,守將糜芳己向東吳投降。三人大驚,正欲奔上烽火臺,燃點烽火示警。不料就在此時,韓當、周泰等東吳大將,已率兵殺出,三人孤身作戰,如何迎擊,蕭侯儀心中大怒,他欲入南郡,將降賊糜芳殺了,王甫卻道:“此時此刻,就算殺了糜芳亦無益於事了,蕭壯士師兄妹二人不必理我,快施展功夫,速赴襄樊向關將軍報訊。”

蕭侯儀和諸葛慧無奈,只好任由王甫在山野間匿藏,二人施展絕世輕功,掠出重圍,一路向北面飛掠而去。

此時,曹操已從鄴郡返回許都。他接到急報,知呂蒙已攻陷荊州大半地土,他亦不敢再有絲毫猶豫,立刻親率大軍,指定由司馬懿隨軍參戰,開赴南陽,解救甫陽南面三十里外的樊城曹仁。一面又派飛馬,趕到南陽,令南陽守將徐晃先出攻打關羽的荊州軍。

另一面,作爲關羽北伐中原的左右兩路先鋒大軍,由關平和廖化統率,正分駐南陽的兩側,準備待關羽攻陷樊城,即向南陽發起猛攻。

不料卻被徐晃先發制人,率軍進攻關平和廖化。關廖二將皆非徐晃之敵,不得不退回樊城郊外關羽的大營。

關羽大怒,不顧右臂尚未痊癒,披掛執刀上馬,親戰徐晃。二人大戰八十餘回,不分勝負。徐晃越戰越勇,關羽的右臂卻傷口崩裂,十分疼痛。徐晃見關羽傷痛難擋,猛揮一刀,向關羽劈來。

就在此時,一員戰將如飛電般掠入,以空手入白刃的絕頂功夫,在徐晃的刀下,救走關羽,身後關平、廖化率兵殺出,截住徐晃。

關羽脫出險境,見救他的人竟是蕭侯儀,他不由又驚又喜道:“蕭兄弟。幸好你及時趕回,又救了我一命……但你爲甚回返?莫非荊州有變麼?”

說時已回返軍營,關羽見諸葛慧亦在帳中,神色悲憤,不由大驚,忙道:“諸葛姑娘,荊州形勢如何?”

諸葛慧不由放聲大哭道:“糜芳反叛,與呂蒙勾結,用計將南郡、公安二大重鎮攻佔了……我和師哥奉王司馬之命,趕來向將軍告急礙…”關羽獲悉荊州失陷的經過,他不由跌足長嘆道:“我用人不當,又中了呂蒙、陸遜的障眼奸計,荊州又失,皆我的錯呀……

諸葛姑娘勿悲,我即便回師,殺滅奸賊呂蒙……若荊州失陷,我有何面目再見兄長。”

諸葛慧亦悲道:“我有負重託,亦有甚臉面見我的二哥?”

蕭侯儀急道:“關將軍,情勢危急,此非自責之時埃宜速退兵,回救荊州;一面速派人入川,向劉將軍求救爲佳。”

關羽心中已見慌亂,他也不及細思,便依言派馬良、伊籍兩謀士,速入川求救。另一面下令三軍回退荊州,由關平、廖化斷後。

曹操聞訊,一面令徐晃、曹仁趁勢追擊,但不可追得太急,只在後徐徐而進,堵住關羽北退之路便了。一面與司馬懿一道,舉大軍衝入襄揚重鎮。

關羽率大軍火速回救荊州,此時他尚有兵力三萬,足可與呂蒙吳軍一戰,而關羽自己亦堅信這一點,因此在他率軍回師救援荊州時,尚信心十足,預料他的大軍一到,呂蒙的東吳軍必然潰敗瓦解,他必定可以重奪荊州。

可惜關羽卻僅看到表面,而沒有估計他統率的荊州軍。

其實已軍心渙散,已無鬥志,因爲荊州軍多半是荊州當地人士,亦即舊主劉表的部屬,其親朋家小均在荊州,因此保家纔是荊州軍將士的最大願望,而將士衛國的概念卻十分薄弱,也不理誰主荊州,只要身家性命能保住,便向誰效忠,根本不曾存過什麼漢賊不兩立的空泛道理。

而呂蒙自佔領南郡、公安等荊州兩大重鎮後,卻深明荊州軍的內心,他的善後工作,重點便在瓦解荊州軍的鬥志上。

他下令撫慰荊州軍將士的家屬,派親信慰問老人,有病的給醫藥,飢寒的送糧衣,荊州軍將士的家屬,因此對呂蒙的吳軍十分感激,千方百計向荊州軍將士通報訊息,甚至鼓勵自己的夫兒叛逃,而改降吳軍。荊州軍將士的鬥志,在回救荊州的途中,便已蕩然無存了。

另一方面,呂蒙又派陸遜繼續西攻,攻佔了湖北的夷陵,扼住益州的門戶,切斷關羽入川的退路,如此一來,關羽的荊州軍,北有曹軍的堵截,南有呂蒙的吳軍迎擊,西面則有陸遜軍截斷入川的退路,簡直比“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絕境更可怕,在此情形下,荊州軍還有什麼戰鬥力?

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九章 三大奇人
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一章 赤龍脫困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七章 雙龍之鬥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章 擬刺吳王 偷聽機密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救養孤兒 助越中興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九章 三大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