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將之殞

關羽亦深知他已無退路,唯一可以求生之路,便是重奪荊州,他於是下令三軍日夜兼程,回救荊州。

呂蒙卻派軍沿途突擊,三番數次的衝擊,令荊州軍殘存的一點戰意亦失去了。因此未到荊州,距荊州南郡尚有近百里,關羽所統的荊州軍,便或逃或散,十去其七,僅剩不到一萬兵力。

再前過二十里,又被呂蒙率大軍發起猛烈攻擊,荊州軍已十分疲睏,將不能鬥,士不能戰,近萬兵力,一下子又被消滅大半,剩下的已不足千人了。

關羽仍卻繼續向荊州南郡進擊。關平向關羽哭告道:“父親啊,勢危矣……南郡駐有東吳的重兵猛將,我軍剩下不到千人,趕去南郡不過是白白送死而已。”

關羽已有點英雄末路的感覺,他長嘆一聲道:“那麼我要怎麼辦呀?”

關平道:“東南面三十里,尚有一座麥城,未被吳軍攻佔,不如先到麥城暫駐,以待救兵。”

關羽眼見入川關口夷陵,已被陸遜重兵堵住,既不能進,亦不能出,深知蜀軍已不能及時趕到救援。他不禁長嘆道:“我如虎落平原,被東吳惡犬所欺呀……便依你之見,先到麥暫駐吧。”

關羽率不到千人的殘兵,進入麥城,下令兵士四面堅守,一面向距麥城最近的上庸關劉封、孟達二將求救。

不料劉封卻因與關羽有私怨,拒絕派兵援救。在等待劉封的救兵時,呂蒙的大軍已殺到,將麥城重重圍困。

關羽率軍堅守了數日,麥城內的糧草已耗盡了。

關羽仍卻堅守到最後一口氣,他就連右臂的箭傷復發也不理,決計與麥城共存亡了。

就在此時,一直緊隨關羽左右護衛的蕭侯儀和諸葛慧,奔來見關羽。蕭侯儀向關羽道:“關將軍,目下之勢,已非負氣呈勇之時,我爲你殺出一條血路,再護你入川。”

關羽道:“我大意失荊州,有何顏面見兄長呢?……倒不如留在麥城,與荊州最後一塊地土共存亡罷了。”

諸葛慧尖聲道:“不對啊關將軍,你老沒想到,關將軍你的生命,關乎蜀川的安危嗎?”

關羽奇道:“我已失荊州,死不足借,爲甚還會危及蜀川?”

諸葛慧道:“關將軍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關將軍若亡,劉皇叔必傾舉國之兵,進攻東吳,爲關將軍你復仇;而曹操又正在北面按重兵而不動,目的正是坐山觀虎鬥埃待孫、劉兩傢俱傷之際,曹操必出兵攻打蜀川、江東,則吳、蜀同危矣。”

關羽一聽,作聲不得,好一會,他才感慨的說:“諸葛姑娘……我方寸正亂,你甚有見地,一切便依你之計而行吧……哎,若你二哥孔明先生在此,我又豈會落得今日如此絕境……”蕭侯儀忙道:“關將軍不可再猶豫,只要安全入得蜀川,會見諸葛大哥,再統帥精兵,必可重奪荊州!關將軍快披掛上馬,我蕭侯儀捨命不要,亦必保將軍你殺出重圍……

且我已探悉,東吳軍三圍困,故意空出北門,必是誘將軍出北門。

我們只好將計就計,從北門殺出。”

關平驚道:“東吳軍故意空出北門,必然有重兵,若從北門出,豈非正中東吳的圈套嗎?”諸葛慧道:“不然,呂蒙雖有奸計,但我等亦正好加以利用。由一位將領,假扮關將軍,乘夜從北門殺出,東吳軍以爲關將軍中計,對其餘三門必不加防備,關將軍便可趁機從西門殺出,直奔蜀川山路小徑。”

關平驚喜道:“此計雖好,但父帥形像,東吳軍將土十分熟悉,別的不說,單憑父帥的那一套青龍偃月刀法,便決難瞞騙過東吳軍了……而且假扮之人,必被東吳軍重點圍攻,若不能一段長時間,怎能令東吳軍信服?再者假扮之人亦必九死一生,決無逃生伏存之理,誰有此能耐及勇氣呢?”關平一頓,又長嘆一聲道:“我關平若有此能耐,早就替代父帥赴死矣……”諸葛慧道:“關小將放心,我和師哥已有合適入選了。”

關平猛然醒悟,驚喜道:“是啊,當世中除父帥外,善使青龍偃月刀法的,還有蕭兄弟啊!且蕭兄弟神功蓋世,大有父帥的威儀,只須略加裝扮,夜中必可瞞過東吳軍的耳目……

但如此一來,蕭兄弟必成東吳軍萬箭之的,豈有幸存之理?”

蕭侯儀慨然說道:“關將軍視我如弟如徒,授我絕世刀法,我正好在此時此刻施展出來,用以挽救關將軍的生命,就算赴湯蹈火,我蕭侯儀亦義無反顧。”

關羽見狀,不由虎目含淚,他緊握蕭侯儀的手道:“蕭兄弟,你爲我關羽捨生忘死,我已欠了你兩次救命之情,怎忍坐視你再爲我捨命?”

蕭侯儀決然道:“關將軍不必介意,我此舉並非爲將軍你一人,而是爲保將軍和諸葛大哥等千辛萬苦創立的蜀漢基業,因此我決赴此險難,雖死猶生。”

關羽虎目淚光閃動,他也再無異議。當即命周倉取來青龍偃月刀,親手授給蕭侯儀,慨然說道:“蕭兄弟!此刀今日傳授於你,無論生死,你均是日後的此刀主人……願你代關羽實踐我未了之志。”

關羽說罷,又吩咐擺上香案,與蕭侯儀執手跪拜天地,正式結拜爲異姓兄弟。關羽年長爲兄,蕭侯儀爲弟,關平年長於蕭侯儀,反要拜蕭侯儀爲叔父。但關平卻十分樂意,因爲蕭侯儀此行九死一生,他待關羽的情義,猶勝於他這位義子。

關羽又決然對蕭侯儀道:“義弟執我的刀,亦即關羽臨世。你從北門殺出,須有重兵跟隨。城中之兵,我僅留下三十親兵足矣,其餘千人大軍,便亦由義弟統領!出城之後,不可再回頭,只當奮勇衝殺,令東吳軍不敢輕視我關羽之名。”

他也不理蕭侯儀是否答應,又向諸葛慧道:“諸葛姑娘宜跟隨義弟出北門,須勢作男裝,免被東吳兵識破你的身份,他日見到孔明先生,代我向他拜告:我有違他所留下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八字真言,大意已失荊州,我悔之莫及矣!爲補我過失,已爲蜀漢保存另一位關羽,代我實踐我未了之志……事不宜遲,我們各自準備突圍而出吧.”蕭侯儀、諸葛慧二人見關羽意態決然,在此緊急時刻,也不及細思他的用意,只好各自準備去了。

到當晚的二更時分,麥城北門突然洞開,一位赤面長髮。

手執青龍偃月刀,騎千里赤免馬的將軍,率近千精騎,風馳電掣般殺出城外。

起初十里路上,並無阻截,但到十里時,在山口突然戰鼓轟嗚,東吳大將丁奉、徐盛率二大軍,殺了出來,將赤面長髮的將軍團團圍困住了。

赤面長髮將軍渾然不懼,他與身邊的一位十分俊俏的少年將領一道率一千精騎,英勇衝殺,所向披靡。丁奉、徐盛所率的近萬大軍,竟然漸漸不支,包圍圈被衝開一個缺口了。

丁奉、徐盛兩將,越戰越心驚,暗道:關羽已受箭傷,怎還如此神勇,比昔日更厲害呢……就在此時,東吳軍背後,突然馳來一匹快馬,向丁奉、徐盛大叫道:“呂蒙將軍有令,南門又有另一位關羽殺出,自稱他纔是真關羽,令北門我軍率兵堵截南門關羽,不得有違。”

丁奉駭然道:“北門關羽如此厲害,怎地又殺出另一位南門關羽?”

徐盛道:“眼前關羽比昔日的更厲害,我已感懷疑,關羽已受箭傷,怎地仍如獲神助,顯然此關羽是假,南門關羽纔是真……”丁奉亦猛然醒悟,卻更駭然道:“不錯!此關羽似曾相識,他的青龍偃月刀法,比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正是當日,陸口宴會上的關羽侍從蕭侯儀嗎……此人神功蓋世,我等萬萬不可輕敵。”

徐盛當日亦領教過那位蕭侯儀的厲害,當時蕭侯儀若殺他,他徐盛只怕早已死過十次了……徐盛不禁亦倒抽一口寒氣,忙道:“此人決計不可力敵!他既然並非真關羽,呂將軍又有令,不如且分兵前去南門追殺關羽爲妙……”丁奉心有餘悸,亦正有此意,當下盯徐兩將,竟不敢與眼前的這位赤面長髮將軍碰面,各率二千兵力,悄悄退出包圍圈,轉奪麥城南門去了。

這位赤面長髮將軍所受的壓力,因而大減,東吳軍誰也不敢與他正面相觸,他的赤兔馬所到之處,東吳兵便如潮水退後,不到半個時辰,競被赤面長髮將軍所統的一千精騎,衝出東吳軍的包圍圈了。

從南門殺出的,果然是真正的關羽。關羽待蕭侯儀殺出北門,便率三十名新兵,打出“關”字旗號,與關平一道殺出。

周倉則率一百兵士,留守麥城。

剛殺出南門,關羽便令新兵大喊道:“關雲長在此!教呂蒙奸賊速來受死……”關平大驚道:“父親如此張揚,豈能生出重圍?有違叔父侯儀相救的一番苦心埃”關羽慨然說道:“我老了,生存在世,亦再無復當年之勇。

且我大意失荊州,有何面目見兄長?有何顏面對孔明先生?但義弟年少有爲,尤勝當年的關羽,我已有他代我現世,實踐我未意之志,我雖死又有何憾呢?……平兒,你若欲逃生,可先自奔出,我爲你阻擋追兵。”

關平哭道:“父師既已決心赴死,平兒又怎會獨生?便讓我留在父師身邊,爲保叔父侯儀殺出重圍,盡最後一分餘力吧。”

關羽和關平父子二人,與數萬東吳軍血戰,從二更時分,打到天明,三十名新兵已全部血戰而死。關羽和關平亦身受多處刀傷,血流披面,仍拼死奮戰。進到耗盡最後一絲戰力,吐出最後一口氣,才突然挺立馬上不動,壯烈逝去……東吳兵將關羽、關平父子二人的死身獻於呂蒙的賬前。

呂蒙見關羽屹立不倒,他深恨關羽佔據荊州多年,令他這位荊州太守的官位有名無實,便冷笑道:“關羽!你死後尚不肯向我呂蒙拜倒麼?我偏要令你身首不存。”

呂蒙說罷,親執利劍,向關羽的人頭揮去,關羽的人頭應聲而落,關羽的脖子腔中,噴出一股赤色的煙氣,呼地將呂蒙罩祝呂蒙立刻大叫一聲,昏倒地上,再也不醒。從將見狀大驚,慌忙將呂蒙擡入後來趕到的孫權帳中,向孫權告急。

孫權大驚,向呂蒙細視,呂蒙忽然躍身而起,揪住孫權的衣領,厲聲大叫道:“碧眼小兒!認得我關雲長麼?”

衆將見了大駭,慌忙搶進救孫權。呂蒙一手將孫權推倒地上,大步走到孫權帥位上,端然而坐,一面掀發大喝道:“呂蒙,你爲報私怨,搶奪荊州,好當你的荊州太守,競勾結曹操,使奸計壞我北伐漢賊大業,我好恨,生不能殺你,死亦必以赤龍煞氣取你生命……”

孫權一聽“赤龍煞氣”四字,猛地意起他不久前的夢境,確證關羽果然是以刀劈孫氏祖墓之人,但關羽不知底細,不但不能克滅孫氏龍氣,反被他的赤龍煞氣所侵,行事魯莽,纔有此敗之厄運……不料此時他體內的赤龍煞氣,又因呂蒙斬其首級,由脖腔噴出,侵襲呂蒙……孫權知不可硬抗,慌忙跪拜在地。帳中東吳將士,亦慌亂地跪拜叩頭。

帥座上的呂蒙,此時才傲然大笑三聲,然後七孔噴血,倒地而死,呂蒙既死,東吳中其他將士倒平安無恙,孫權這才明白,關羽雖死,其英魂依然恩怨分明。他並非因失荊州而恨,而只恨呂蒙因私人之利,奪取荊州,才取他生命。若呂蒙是出於公心,爲國盡忠而戰,他便必可保無恙了……孫權不由感嘆不已。

不久有快馬來報,說留守麥城的周倉,因見關羽父子已遇害,亦自刎而死。麥城不費一兵一卒,亦被取佔。

孫權見周倉以死殉主,心中不由備添感慨。他不得不承認,關羽雖然失了荊州,兵敗身亡,但他的確是一位忠肝義膽的英雄之士,他一旦亡逝,當世便再尋不出另一位關雲長了……孫權感嘆之際,有人入報,說張昭自江東趕來求見。孫權請張昭進帳,詢問張昭爲什麼匆匆而來。

張昭恃是兩朝老臣,說話毫不客氣:“主公有失策之處埃”孫權正爲重奪荊州而興奮,聞張昭如此說話,不禁有點不悅,沉聲道:“孤有何失策之處?”

張昭道:“如今雖然重奪荊州,但關羽父子死在東吳之手,東吳奇禍必至!關羽與劉備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關羽被殺,劉備、張飛豈有不爲他報仇之理。劉備已據有兩川之地,雄兵數十萬,更有諸葛亮之謀,張、黃、馬、趙四勇,劉備若舉傾國之兵,攻打東吳,主公試問能抵擋得了麼?”孫權一聽,吃驚道:“果然如此,我尚未慮及此事呀……如今江東有危,我該怎麼辦呢?”

張昭微笑道:“主公放心,我來此已有萬全之策了。”

孫權忙道:“子布有何妙策?”

張昭神秘的一笑,道:“我聽說呂蒙因斬關羽人頭,至受其煞氣所侵,死於非命未知是否如此?”

孫權道:“孤正思想此怪事,尚未敢下判斷。”

張昭道:“這怪異之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劉備若攻打東吳,必先聯合曹操,曹、劉聯軍攻吳,則吳必危也。

因此可將關羽的人頭,派人呈送曹操。一來讓曹操感受關羽之煞氣,折其壽數,二來向劉備暗示,關羽之死,乃受曹操主使,如此一來,劉備必深恨曹操,不攻吳而轉攻曹,我便可坐山觀虎相鬥,再從中取利而行。此乃一石二烏之計。”

孫權想了想,不由喜道:“子布此計甚妙,孤決依此行事。”

此時曹操已從襄樊返回洛陽,視察新建的王宮更始殿。

司馬懿是督建更始殿之人,跟隨曹操入洛陽。

不久曹操即聞報,關雲長已被東吳殺害,曹操尚半信半疑。稍後又忽報東吳差人將關羽的人頭送來邀功,曹操大喜道:“雲長已逝,我將安寢無憂了。”他吩咐立刻接見東吳使者。

但東吳使者未進,司馬懿卻立刻對曹操道:“主公切勿上當,此乃東吳嫁禍之毒計埃”曹操道:“東吳有何毒計?”

司馬懿道:“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誓同生死,關羽被害,劉備必傾力爲他復仇,東吳害怕的正是此點,孫權將關羽人頭送給主公,表面上是向主公示好,但實際上卻猶如向劉備示意,東吳之所以殺關羽,全是主公的主意。劉備必遷怒主公,不攻吳而攻魏,孫權卻便又從中圖利。”

曹操恍然大悟,忙道:“仲達所慮甚是,我如何善後纔好?”

司馬懿道:“待關羽人頭送至,主公勿露喜色,更以大臣之禮,厚葬關羽,如此則有如向劉備示意,主公並無殺害關羽之意,罪魁禍首乃東吳孫權。劉備既失荊州於東吳,又與孫權有殺弟之仇,他還會不傾舉國之力,進攻東吳嗎?主公大可坐觀其鬥,蜀勝則攻吳,吳勝則攻蜀,孫、劉各去其一,餘者亦不長矣。”

曹操不由大喜道:“仲達所議極佳!我當以此而行便是。”

曹操於是下令召東吳使者進見,東吳使者拜見曹操,獻上內盛關羽人頭的木盒。

曹操接過木盒,雖然司馬懿吩咐他不可露喜色,但曹操素來對關羽又畏又敬,此時眼見他人頭已在手上,竟按捺不住,打開木盒,只見盒內關羽神色未變,一如平日的威儀。

曹操不由悄悄偷笑道:“雲長!一別數載,不料卻於盒內與人相見。”

曹操話音未落,木盒中的關羽人頭,忽地鬚眉揚動,口部一張,一股赤氣猛地噴了出來,直衝入曹操的口鼻中去……曹操但感心胸如遭電擊,大叫一聲,昏倒座上。

司馬懿不由大驚,他一面下令東吳使者退出,一面召宮中御醫急救。

好一會,曹操才悠悠醒來,仍心有餘悸,向司馬懿道:“關雲長非凡間之將,乃天神一類人物呀。”司馬懿趁機又將東吳使者口中獲得的訊息,關羽如何令呂蒙當場橫死之事,告知曹操。

曹操更感惶恐,但感頭痛頑疾又忽地加重。他心中已確然相信。關羽的確是天神臨世了。他下令以王侯之札,厚葬關羽,又追封關羽爲荊州王,更率百官親自拜祭,極盡崇敬哀榮。

曹操辦妥這一切,這才稍稍心安。他的內心深處,倒並非出於害怕劉備向他復仇進攻,因爲劉備已失荊州,南面中原防線重鎮襄陽、樊城他已委派徐晃負責,再次出現襄樊之危的可能性已甚少,而劉備若從西川向曹魏進攻,對曹操的威脅並不太大,曹操厚葬關羽,多半是他內心對關羽死後顯靈的恐懼。

不過,曹操雖然厚葬了關羽,但自他目睹關羽人頭顯靈的這一刻起,他的頭痛頑疾便逐漸加重了,以至令他逐鹿爭雄、平定天下的雄心亦大爲消退。

就在關羽遇害的當天晚上,在蜀川成都漢中王府的劉備,忽感神思一陣恍惚,伏案而睡。朦朧間,但見臥室中忽起一陣冷風,案上***忽暗,隨而見一人影,惶惶然地立於燈下。

劉備奇道:“你是誰?深夜至此有何急事?”

人影不答,劉備驚奇,一躍而起,仔細審視,原來隱約是關羽的身影,在燈下飄忽閃避。

劉備大驚道:“賢弟!夜深至此,必有急務,我與你情同手足,爲甚迴避?”

人影晃了晃,終於隱約發聲道:“兄長陽氣仍盛,小弟不敢相觸。”

劉備更感駭然,急道:“雲長!爲甚競怕我的陽氣?”

人影道:“我與兄長陰陽相隔,已不能再聚首了。”

劉備駭然道:“怎會如此?”

人影道:“我的真身已不存,特來向兄長訣別。更有一事相囑。”

劉備惶然道:“雲長好端端的正建奇功,爲甚卻說這等兇險之言?”

人影並不作答,忽爾又向劉備俯拜道:“我的真身雖滅,但形神將附於我新結拜的義弟身上,兄長見我義弟即如見我的化身……我弟忠肝義膽、智勇雙全,比我的功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必可爲我實踐復漢的未竟之志……望兄長善加照應我弟……”劉備又慌又奇,忙道:“雲長,你的義弟即我的義弟,爲甚盡說此等客氣話呢?”

人影亦不答,晃了一晃,便不見了。

劉備猛地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他不由一陣冷汗直冒,十分擔憂荊州關羽的安危。

同一時間,在丞相府中的孔明,正在燈下批文件。忽地,東面天際,有一斗大之星,劃過天際,落於荊、楚之地。

孔明目觀此天象,微一沉吟,即拋筆長嘆道:“哎!荊州關雲長果然危險……”孔明思忖間,丞相府的親兵已匆匆入報,說孔明的胞妹和她的師兄,騎千里赤兔馬,已從荊州趕回;兩人渾身浴血,神色十色惶恐。

孔明一聽,心中不由一凜,他慌忙奔了出來。一看果然是諸葛慧和笑猴兒,孔明此時尚未知笑猴兒已改名爲蕭侯儀,只見倆人鮮血披面,身旁的赤兔馬亦大口喘氣,顯然已連續飛奔近千里路了。

諸葛慧和蕭侯儀見到孔明,猶如荒漠中遇到甘泉,不由雙雙跪下,蕭侯儀虎目含淚,諸葛慧卻再按捺不住,痛哭失聲道:“二哥礙…荊州失了……關將軍遇害!……諸葛慧有負二哥的重託……”此時,雕雪亦聞訊,從內堂中疾奔而出。她見倆人的情狀,立刻便明白一切,也不詢問,先奔過去,伸手扶起諸葛慧,柔聲撫慰。

孔明見蕭侯儀手中尚執握關羽青龍偃月刀,又瞥一眼赤兔馬,他心中立刻明白,他師兄妹二人,爲保荊州和關羽,已竭盡全力。孔明疾伸雙手,扶起蕭侯儀,感嘆道:“猴兒兄弟不必自責,荊州之失,雲長之死,三分人爲,四分天意,三分運命,決非人力所能挽回也。”

當下雕雪將諸葛慧扶入後堂,梳洗更衣,歇息去了。

蕭侯儀功力奇高,他雖經連番惡戰,又奔馳千里,趕入蜀川,但仍感精力不衰。他略加梳洗,換過衣服,便出來與孔明細述一切。他將荊州前後發生的種種變化經歷,告知孔明。

其中就連當日魯肅誤聽他名號之事,亦並無遺漏。

未了,蕭侯儀惶恐的說:“關將軍爲保我和師妹生命,以及跟隨他多年的一千精兵,競不惜自我犧牲……他義薄雲天,不幸遇害,或許是我蕭侯儀誤了關將軍了。”

孔明微感驚奇,道:“蕭兄弟爲甚有此自責?”

蕭侯儀將他引領關羽上吳郡赤龍山,教關羽用刀劈孫權祖墓,以壞其龍氣的事,向孔明細述。

孔明不由跌足嘆道:“哎,這便難怪雲長的本命血煞如此速發也……蕭兄弟有所不知,孫權的赤龍山祖脈,內潛貴、煞兩大奇格,前者已因其煞格,克滅了其父孫堅、其兄孫策,孫堅、孫策父子二人皆死於非命,與其祖脈的煞格有莫大淵源也。但其貴格亦十分熾旺,孫權的父兄,已爲他化去部分的煞格,因此孫權的江東基業,方穩如磐石也。”

蕭侯儀忙道:“但爲甚孫權的祖墓,不可以刀鋒斬其龍脈呢……我當日分明見到那墓中濺出如血赤氣埃”孔明微嘆口氣,道:“風水龍脈之道,十分艱奧,我研學多年,尚未達大成境界也,孫權亦龍山祖墓,其祖宗龍氣也經數代潛移默化,已穩如磐石,豈能輕易毀壞?例如雲長當日以萬鈞之勢,刀劈龍脈,卻不但未能毀其貴格,反而助其宣泄久潛之煞格,而云長自身反而受此煞氣所侵,他的運命便難逃與孫權父兄一般的橫死厄運也……”蕭候儀不由嘆氣道:“若然如此,那便是我無知累及關將軍了。”

孔明卻搖頭道:“不然,此乃雲長的本命之煞,赤龍山之事,只是略爲加速其本命之煞的爆發罷了……因此,蕭兄弟也不必自責。而且你三番數次救了雲長生命,實即以你的本命旺氣,化解了侵害關羽的赤龍山煞氣,否則雲長必早已橫死,豈能延留到最後一刻?”

蕭侯儀仍深感惶愧,他慨然的說:“我到底有負於義兄,他視我如友如弟,授我青龍偃月刀法,更以寶刀、赤兔馬相贈,最後又自我犧牲,保存我和師妹的生命……義兄待我恩重如山,蕭侯儀在諸葛大哥面前發誓,終我一生,必爲義兄達成他復漢的未競之志。”

蕭侯儀又將在麥城的最後一刻,他與關羽結拜之事,告知孔明。

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三章 逆反天機 陷入絕境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二章 無極天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十五章 師門奇緣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四章 龍脈分峙
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三章 逆反天機 陷入絕境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八章 陣圖之秘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十三章 逆轉天機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二章 無極天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十五章 師門奇緣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二十章 天龍潛淵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九章 方天畫戟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五章 曹劉對決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四章 水鏡先生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四章 龍脈分峙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四章 龍脈分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