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臣倒有一策,或可安頓這些俘虜。”徐庶生怕呂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忙想了一個對策。
“你說吧。什麼對策?”
“把他們驅趕去犍爲郡,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不影響葭萌關的戰局即可。待主公佔領了葭萌關,襲取廣漢郡的糧食之後,再收復犍爲不遲。”
徐庶的計策倒顯仁慈。
不過呂布剛言,自己不覺得自己仁慈,也不在乎名聲,只是下不去手,tú shā數萬戰俘而已。自己下不去手,不代表不可借他人之手。
呂布只稍微想了想,便笑出了聲“元直是個好人啊。”
“主公覺得如何?”
“我覺得不太好。”
呂布說道“犍爲郡是一個大郡,那裡仍有數萬士卒把守。如果把這些戰俘驅趕去犍爲郡,他們爲了生存,勢必投靠郡守府。那我們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
“我倒是有個想法,你不妨聽聽?”
“臣洗耳恭聽。”
呂布道“葭萌關城堅,內有數十萬軍把守,僅憑我們的力量,怕是很難攻取。不如讓他們打頭陣,替我們消耗諸葛亮的兵力。”
徐庶眉目一揚,驚道“主公此計好不惡毒。這是要借諸葛亮之手,消滅他自己的兵力啊?”
“正是。”
呂布微笑着,一錘定音“就這麼辦了吧!”
李元霸和李存孝回到葫蘆口,爭搶着殺張任。
張任已經知道了戰場上的局勢。在看到李元霸和李存孝的一刻,他已經抱了必死之心。並朝周圍的將領們說道“我軍大勢已去,不必再讓士兵們攻打葫蘆口了。”
“上將軍。”
“我准許他們投降。還有你們,都自謀生路去吧。”
張任一臉的苦澀,擺出一副要英雄就義的樣子。周圍的將領們都極爲感動,好些拜謝張任後離去。一些死忠於張任的,卻是走上前,準備替張任抵擋李元霸和李存孝。
他們的忠心,也讓張任非常的感動。
但是
李存孝和李元霸,是何等的驍勇?
一千個去,一千個死!
張任實不願再累及無辜,呵斥道“都走!”
“上將軍。”
“趕緊走。再不走,不待李元霸和李存孝殺來,我便先殺了你們。”張任挺槍,作勢突刺。亮銀槍如一道閃電般,刺進了一個親兵的胸口。
噗!
親衛兵毫無懼色,橫屍在當場。
張任沒有想到,他的親衛兵們,寧願死也不走。
張任趕緊下馬,扶起那個士兵,發現已經氣絕,頓時道“好好你們是我見過最好的士兵。我張任對不起你們。”
“上將軍,我們願與你同死!”
一衆親衛跪下道。
“好。”
張任緩緩站了起來,說道“今日,我們便共赴黃泉,來生也做兄弟。”
眼看着李元霸和李存孝衝來。
張任翻身上馬,準備迎戰。
親衛兵們擋在張任面前,也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李元霸跑的最快,生怕李存孝搶了功勞,擂鼓甕金錘隔着兩丈遠,便扔了出去。站在張任面前的士兵們,皆被砸的骨斷筋折。
“好小子,看我的!”
李存孝揚起禹王槊,直取張任。
但是
就在他的禹王槊將要砸到張任時,韓信從遠處跑了過來,喊道“兩位將軍息怒,且聽吾一言。”
“有什麼話等下再說。”
李存孝急於建功,哪願聽韓信廢話啊。
韓信急道“不行。我現在必須說。兩位將軍,你們先下馬,待我說完,再殺張任不遲,他就在這裡,反正也跑不了。”
張任疑惑
李存孝和李元霸,也着實好奇,想知道韓信要說什麼。
他們沒有下馬。
李存孝喝道“你有什麼話趕緊說,不要阻礙我們殺敵。”
韓信抱拳道“兩位將軍。張任是劉備的上將,亦在蜀中威望極高。殺了他,不利於主公收復川蜀。在下替張任求個情,先把他收押,待我們攻下葭萌關,再處置不遲。”
“主公知道嗎?”
“在下立刻去勸說。”
李存孝眼高於頂,無視韓信道“趕緊走開。”
“李將軍。”
“再不走,別怪我對你不客氣。主公說了,讓我斬殺張任,我豈能聽你的?”李存孝揚起禹王槊,指向張任“他今日必死,誰說情也沒用。”
“跟他廢話做什麼,先殺了張任再說。”
李元霸拾起擂鼓甕金錘,又想偷襲。
韓信趕緊護住張任“兩位將軍不可。你們只要稍微等一會,我便可勸服主公。再說張任武藝平平,哪是你們的對手,殺了他也不足爲道。”
嗖
李元霸才懶得和韓信嘰咕,趁着韓信勸說李存孝的時候,擂鼓甕金錘從側翼扔過去,偷襲張任。
鐺!
張任自不量力,揮起亮銀槍抵擋。
強大的貫力,使得張任像斷了線的風箏,飛出去一丈有餘。
噗
他重重的摔在地上,瘋狂嘔血不止。
“哎呀呀就差一點。”李元霸在心裡懊悔着,剛纔再大力一點就好了。
韓信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勸不了李元霸和李存孝,遂心生一計,朝張任說道“張將軍,我們軍師說了,降者不殺。你若投降,元霸和存孝便不會殺你。”
“哈哈哈。”
張任吐血過後,慘笑了一聲,說道“要殺便殺,某但求一死!”
“你死容易,可你的妻兒怎麼辦呢?待我軍克城之日,必遭殘害。還有將軍一世英名,豈能就此斷送?快隨我投奔主公,我保你功名利祿。”
說這話時韓信始終護着張任。
李存孝和李元霸也不好下手,怕誤傷到韓信。
張任思來想去,終是沒有答應“我本爲益州刺史劉璋的部下,在劉備入蜀後,率部歸降,本已不忠,若再棄劉備,歸順呂布,還有何顏面立於世間?”
“將軍此話差矣。”
韓信詭辯道“想那劉備本是一織蓆販履的無名鼠輩,卻謊稱自己是皇室後裔,嘴上說着仁義,卻屢屢奪走同宗的基業。如荊州刺史劉表,益州刺史劉璋,都因他而死。將軍一朝不甚,棲身於這等虛僞、奸惡之徒,實爲權宜之計,豈可久持?今遇明主,正該歸降!一者可保家人平安。二者不墮威名。三者建功立業,名揚千古,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