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袁紹的末日!

卻說袁尚自那一人射殺了夏侯惇的副將史渙之後,更加是自負其勇,覺得自己天下第一無人能及!就是比那呂布恐怕也絲毫不差了!所以袁尚不等待大哥袁譚二哥袁熙和幷州高幹等人兵至會和,便自引精兵十萬出黎陽,與曹軍前隊相迎。夏侯惇當先出馬,袁尚挺槍來戰,夏侯惇見了袁尚絲毫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只見夏侯惇單槍刺出直奔袁尚哽嗓咽喉而去!袁尚揮舞雙刀十字交叉架過夏侯惇的單槍!夏侯惇更是好樣的,單槍左右一分只聽啪啪兩聲袁尚的力氣哪有夏侯惇大!被夏侯惇大槍左右一分,袁尚雙手單刀再也拿不住了,被夏侯惇把雙刀抽飛了出去!此時袁尚和夏侯惇交戰還不到三個回合,袁尚見架隔遮攔不住,拔馬大敗而走。夏侯惇乘勢率軍在後掩殺袁尚軍!袁尚此時亡魂皆冒,毫無主意!急急引軍奔回冀州去了。

袁紹聞袁尚大敗而回,又受了一驚,舊病復發,吐血數鬥,昏倒在地。劉夫人慌救入臥內,病勢漸危。劉夫人急請袁紹軍師審配和逢紀二人,直至袁紹榻前,商議後事。袁紹此時病勢沉重已經說不出話來了!袁紹只能以手指而不能言。劉夫人見此猜測袁紹之意說道:“袁尚可繼後嗣爲君否?”袁紹聽此點了點頭示意這是自己的旨意。軍師審配見此便就榻前寫了遺囑確立袁紹三子袁尚繼大將軍位。統帥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周之地!軍師審配才寫完遺囑!只見袁紹翻身大叫一聲道:“曹*曹孟德!”。喊完袁紹又吐血鬥餘而死。後人有詩嘆袁紹道:“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袁紹既死,軍師審配爲首輔大臣!主持袁紹的喪事。確實袁紹也不是簡單的人物,可以稱爲英雄的!袁紹官渡戰敗回到冀州後,當時袁紹的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周之地也接連出現叛亂的事情!袁紹以雷霆手段出擊,陸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但無奈的是,戰亂剛剛平定不久,袁紹還想和曹*在決生死!卻已經發病,死於公元二百零二年!也就是建安七年夏天。由於袁紹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時,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裡巷間揮灑着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就連曹*也命令大軍不得進攻,等袁紹喪失過了以後纔可以攻城!漢興王劉備,荊州候劉表、吳候孫堅、護國公李宇、忠義公關公、勇武公張飛、虎威公趙雲。西涼馬騰和韓遂等人全部派專人前往冀州弔唁袁紹!曹*見此下令自己屬地,任何人不許阻攔來弔唁袁紹袁本初的使團!曹*也派專人前去弔唁袁紹!袁紹之死,天下震動!漢獻帝劉協也派使者去弔唁袁紹!

而袁紹死了以後不久,內亂便發生了!袁紹後娶之劉夫人在袁紹死後沒有入土之時,便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坑埋讓其與袁紹永不可再見;而劉夫人又恐其陰魂於九泉之下再與袁紹相見,乃髡其發,刺其面,毀其屍:其妒惡如此,真如俗話所說相同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二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而袁尚恐寵妾家屬爲害,趁勢造反!竟然命人一併收其家屬而殺之。軍師審配和逢紀二人經過商議,尊大將軍袁紹之遺命立袁紹三子袁尚爲大司馬大將軍,領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州牧,然後逢紀命人遣使去三週報喪於袁紹的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侄子高幹等前來奔喪。

而此時袁紹長子袁譚早已發兵離了青州,在路上便知其父袁紹身死,便與軍師郭圖和辛評商議此事。郭圖進言袁譚道:“主公不在冀州,審配和逢紀二人必立顯甫爲主矣。當速行。遲則有變也!”辛評卻和郭圖意見相左,便袁譚勸道:“今審配和逢紀二人,必預定機謀。今若速往,必遭其禍。可先回青州等候消息!”袁譚聽此毫無主意問二人道:“若此當何如?”郭圖沉思片刻說道:“今主公可屯兵城外,觀其動靜。某當親往察之。”袁譚依計而行。郭圖遂入冀州來見袁尚!審配見此對袁尚進言要以禮相待郭圖。袁尚從其言,命人請郭圖來見!郭圖見袁紹禮畢,袁尚問郭圖道:“我兄長因何而不至?”郭圖見袁尚發問便說道:“將軍因抱病在軍中,不能相見。”袁尚說道:“吾受父親遺命,立我爲主,我黨加我兄長爲車騎將軍統帥大軍與曹*決戰已報先父九泉之靈也。再者言目下曹軍大兵壓境,我們兄弟還需同心協力共挽危局!吾請我兄長爲前部,吾隨後便調兵接應也。”郭圖聽此說道:“軍中無人商議良策,願乞審正南和逢元圖二人爲軍師輔助之。”袁尚聽此知道郭圖用心叵測拒絕道:“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畫策,如何離得!”郭圖見此說道:“然則於二人內遣一人去,如何?”袁尚見此萬不不得已,乃令二人拈鬮,拈着者便去。逢紀拈着,袁尚即命逢紀齎印綬,同郭圖赴袁譚軍中輔助用兵。逢紀隨郭圖星夜趕至袁譚軍中,見袁譚無病,心中不安,獻上印綬。袁譚見此時三弟袁尚早已繼位心中大怒,欲斬逢紀然後起兵攻取冀州。郭圖見此密諫袁譚道:“今曹軍壓境,且只款留逢紀在此,以安尚心。待破曹之後,卻來爭冀州不遲。”

袁譚見此從其言。即時拔寨起行,前至黎陽,與曹軍相抵,兩軍隔空對峙。袁譚遣大將汪昭出戰,曹*遣許褚迎敵。二將戰不數合,許褚一刀斬汪昭於馬下。曹軍乘勢掩殺,袁譚軍大敗退後三十里安營紮寨。曹*不給袁譚喘息之機!連夜派典韋和許褚二人帶兩萬虎豹騎夜襲袁譚營寨!袁譚抵擋不住,再次大敗!典韋和許褚二人在後緊緊追殺!袁譚無奈只得一面收敗軍入黎陽死守黎陽城與曹*對峙,一面遣人求救於冀州袁尚。袁尚與軍師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袁譚去戰曹*。曹*探知救軍已到,遣樂進和李典引兵十萬於半路接着,兩頭圍住盡殺袁尚所派之軍。當袁譚得知袁尚止撥兵五千前來助戰,又被半路被曹*大軍坑殺,大怒,乃喚逢紀責罵不止。逢紀見此對袁譚說道:“容某作書致主公,求其親自來救。”袁譚大怒即令逢紀作書,遣人星夜到冀州致其書信於袁尚,袁尚見逢紀書信,星夜招軍師審配前來商議戰事!審配見此對袁尚進言道:“郭圖多謀,前次不爭而去者,爲曹軍在境也。今若破曹,必來爭冀州矣。不如不發救兵,借曹*之力以除之。此乃借力打力,借刀殺人也!”袁尚便從審配其言,不肯發兵來救袁譚。使者回報於袁譚,袁譚大怒,立斬逢紀于軍中,然後袁譚與郭圖商議欲降曹*。而此時早有細作密報袁尚。袁尚與審配商議道:“若使我兄袁譚降了曹*,併力來攻我等,則冀州危矣。我等危也!”袁尚見此無奈只得留下軍師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自領大軍二十萬來黎陽救袁譚。袁尚問軍中誰敢爲前部先鋒,大將呂曠和呂翔兄弟二人願去。袁尚點兵三萬於呂曠和呂翔兄弟二人,使爲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先至黎陽報之袁譚。袁譚聞袁尚自引大軍前來,心中大喜,遂罷投降曹*之事。袁譚見此聽此了軍師郭圖的建議屯兵於黎陽城中,讓袁尚屯兵於黎陽城外,兩軍爲掎角之勢。曹*大軍攻黎陽則袁尚率軍攻其大營!曹*若使大軍攻打袁尚,則袁譚率軍斷曹*後路,使曹*首尾不能相顧!此計雖好,但怎能難得住我們天下第一奸雄的曹*、曹孟德呢?

兩軍對峙一個多月有餘,袁熙和高幹二人皆領軍到城外,讓郭圖自領軍五萬守住黎陽城!袁尚和袁譚兄弟二人、還有高幹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曹*相持。曹*開始也無計可施!後曹*看出袁譚與袁尚兄弟二人不和,便命人全力攻擊袁尚!而袁尚哪裡是曹*的對手兩軍交戰袁尚屢敗,曹*軍屢勝。然後曹*有轉向攻擊袁譚,袁尚也不發兵來救袁譚,導致袁譚數次敗於曹*之手!兩軍如此對峙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此時袁紹二子袁熙有率軍十五萬前來助戰!曹*見此下定決心!下了帥令兵分數路夏侯惇率軍十萬攻打袁譚!夏侯淵率軍十萬攻打袁熙!曹仁率軍十萬攻打袁尚!曹洪率軍十萬攻打高幹!曹*自己帶精兵十五萬攻打堵門黎陽城,不讓郭圖出兵來救!袁譚不敵夏侯惇,大敗而逃!袁熙本想發兵來救袁譚,不曾想落入夏侯淵的埋伏之中,險些全軍覆滅!袁尚和高幹見此合兵一處,準備與曹*決戰!曹仁和曹洪數次攻打,但袁尚和高幹兵多勢衆,曹仁和曹洪數次不利而歸,曹*大怒親提大軍來戰!袁尚和高幹皆大敗而逃,此時袁譚和袁熙、袁尚、高幹只剩下不足兩三萬兵馬,只好棄黎陽而走直奔冀州而去。而曹*見兄弟四人敗逃引兵追至冀州境內,袁譚與袁尚見此只得入鄴城堅守城池與曹*對峙;而讓袁熙與於離鄴城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曹*兵連日攻打不下。程昱進言曹*道:“今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荊州候劉表,就算打不下荊州也可驅逐漢興王劉備回軍川蜀,如此荊州易取也!然後我軍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曹*便依程昱之計而行,命賈詡爲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曹*引大軍二十五萬向荊州進兵準備在與漢興王劉備交戰廝殺。

卻說袁譚和袁尚兄弟二人聽知曹軍自退,遂相慶賀。袁熙和高幹見此各自辭去。袁譚與兩位軍師郭圖和辛評商議道:“今我爲長子,反不能承父業;袁尚乃繼母所生庶子之身,反承接大爵:心實不甘。我料來,必是審配與逢紀兩個逆臣,更改我父袁紹之遺命,才立袁尚那廝爲主,繼承大位!”軍師郭圖見此進言袁譚道:“今主公可勒兵城外,只做請袁顯甫與審配飲酒,然在帳中伏刀斧手把袁顯甫與審配二人殺之,如此大事定矣。主公便可自立爲主也!”袁譚大喜,便從郭圖之計而行。適別駕王修自青州來求見袁譚,袁譚便將此計告之王修。王修見此規勸袁譚道:“兄弟者,左右手也。今與他人爭鬥,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安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彼讒人離間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聽也。”袁譚聽此大怒,但王修素有賢明,袁譚不忍殺之,便叱退王修回青州而去,然後使人去請袁尚和審配二人前來飲宴。而此時袁尚與審配正在商議袁譚之事。審配見袁譚派人來請便向袁譚進言道:“今之事急也!我料必郭圖之計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計;不如乘勢以反叛之名攻之袁譚以除後患。”袁尚依審配之計而行,便披掛上馬,引兵五萬出城。袁譚見袁尚引軍殺來,情知事泄,亦即披掛上馬,與袁尚交鋒。袁尚見袁譚大罵道:“吾以你爲兄長,但你如何心生反心,反欲害吾!真乃天下第一無情無義之人一!”袁譚聽此也罵袁尚道:“汝藥死父親,篡奪爵位,今又來殺兄耶!你方爲天下第一無情無義之人爾!”二人親自交鋒,袁譚大敗。袁尚親冒矢石,衝突掩殺。袁譚軍大敗四處逃散!

第145章 突變!第184章 血流成河!第37章 劉備的密謀!第10章 進宮見駕第45章 兩軍相遇!第39章 呂蒙派兵!第44章 我不是小鳳仙!第42章 涼州大捷(上)第67章 三方改革!第48章 袁術的悲慘!第192章 平陽之戰(下)第22章 鎖二喬!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31章 周瑜佈陣!第9章 荊州亂局!第62章 江東的部署!第63章 孫劉聯姻!第56章 激戰第124章 劉備的行蹤!第113章 援兵來了!第30章 勉縣大捷!第16章 石城大捷!第2章 夢中的婚禮第45章 國喪!第58章 震動東第25章 李典的對策!第1章 改革內政!第76章 李宇回朝!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59章 走馬生擒!第81章 溫馨!第57章 曹孫休戰!第77章 魯肅的無奈!第115章 激戰!第61章 江東決策!第96章 丞相大將軍!第55章 兵圍涇陽!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169章 兩軍罷戰!第108章 漢興王劉備病重!第二白一十六章 黃忠請戰第233章 羣臣奏請!第109章 明知山有虎!第1章 初到三國第1章 初到三國第212章 大戰有起第67章 一支鐵軍!第2章 馬超歸漢!第87章 激戰!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67章 一支鐵軍!第56章 溫侯再現!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39章 呂蒙派兵!第215章 兩軍對峙!第82章 羣臣奏請!第12章 兵不血刃!第96章 丞相大將軍!第79章 慶功晚會!第60章 袁紹大敗!第229章 圈踢郭奉孝!第75章 曹孫聯盟!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111章 堅持下去!第15章 請君入甕!第85章 亂局!第89章 張飛建功!第36章 隴西大捷(下)第170章 曹操封王!第27章 劉備到來!第40章 涼州之戰!第16章 新老槍王對戰!第217章 雁門關之戰!第224章 魏國的落幕(上)第36章 遵旨出賊!第29章 岐山關之戰。第125章 張紹要反!第122章 艱難的一戰!第5章 陸遜的計策!第60章 王雪點兵!第4章 天下大亂的來臨第54章 周瑜來了!第165章 東虎將第62章 可怕的國淵!第63章 魯肅過江!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151章 荊州防務!第175章 爭論第45章 曹劉對戰!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100章 左右爲難!第39章 決戰開始!第68章 馬騰之死!第187章 虎賁張任!第24章 陳倉關之戰!第67章 國喪!第6章 轉戰第83章 請君爲帝!第13章 悲喜交加!第56章 江東三傑!
第145章 突變!第184章 血流成河!第37章 劉備的密謀!第10章 進宮見駕第45章 兩軍相遇!第39章 呂蒙派兵!第44章 我不是小鳳仙!第42章 涼州大捷(上)第67章 三方改革!第48章 袁術的悲慘!第192章 平陽之戰(下)第22章 鎖二喬!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31章 周瑜佈陣!第9章 荊州亂局!第62章 江東的部署!第63章 孫劉聯姻!第56章 激戰第124章 劉備的行蹤!第113章 援兵來了!第30章 勉縣大捷!第16章 石城大捷!第2章 夢中的婚禮第45章 國喪!第58章 震動東第25章 李典的對策!第1章 改革內政!第76章 李宇回朝!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59章 走馬生擒!第81章 溫馨!第57章 曹孫休戰!第77章 魯肅的無奈!第115章 激戰!第61章 江東決策!第96章 丞相大將軍!第55章 兵圍涇陽!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169章 兩軍罷戰!第108章 漢興王劉備病重!第二白一十六章 黃忠請戰第233章 羣臣奏請!第109章 明知山有虎!第1章 初到三國第1章 初到三國第212章 大戰有起第67章 一支鐵軍!第2章 馬超歸漢!第87章 激戰!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67章 一支鐵軍!第56章 溫侯再現!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39章 呂蒙派兵!第215章 兩軍對峙!第82章 羣臣奏請!第12章 兵不血刃!第96章 丞相大將軍!第79章 慶功晚會!第60章 袁紹大敗!第229章 圈踢郭奉孝!第75章 曹孫聯盟!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111章 堅持下去!第15章 請君入甕!第85章 亂局!第89章 張飛建功!第36章 隴西大捷(下)第170章 曹操封王!第27章 劉備到來!第40章 涼州之戰!第16章 新老槍王對戰!第217章 雁門關之戰!第224章 魏國的落幕(上)第36章 遵旨出賊!第29章 岐山關之戰。第125章 張紹要反!第122章 艱難的一戰!第5章 陸遜的計策!第60章 王雪點兵!第4章 天下大亂的來臨第54章 周瑜來了!第165章 東虎將第62章 可怕的國淵!第63章 魯肅過江!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151章 荊州防務!第175章 爭論第45章 曹劉對戰!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100章 左右爲難!第39章 決戰開始!第68章 馬騰之死!第187章 虎賁張任!第24章 陳倉關之戰!第67章 國喪!第6章 轉戰第83章 請君爲帝!第13章 悲喜交加!第56章 江東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