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家宴

當劉贇在聽到馬日磾這個名字時,終於想起他是誰來了。馬日磾,字翁叔,扶風茂陵人。經學大師馬融之族孫,東漢中後期大臣,曾任諫議大夫。與蔡邕一起參與了續寫《東觀漢記》,後歷任射聲校尉、太尉、太常等職。

劉贇對此人並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在拱了拱手後,便說道:“有時間晚輩一定前去府上,聆聽翁叔公的教誨。”

此時高坐在大殿之上的劉宏看了看殿下的羣臣後,便說道:“今日朝會就到這裡吧,朕有些乏了,有什麼事情明日再議。”

就在大家恭送漢靈帝離開後,蔡邕一把拉住劉贇的手,就說道:“子安賢侄,快快去我的府上,老夫還要向你請教這簡體字呢,哈哈哈。”

而就在劉贇剛要被蔡邕拉走之時,一名太監跑了過來,並向劉贇說道:“東鄉候,陛下宣你去永樂宮,皇太后要見見你。”

聽到這名太監的話後,蔡邕立馬就放了手說道:“子安,你乃是漢室宗親,確實應該去見見太后纔是。等你見完了太后,再來我家也不遲,老夫會在家裡設下宴席等你回來的。”說着蔡邕就離開了劉贇的身邊。

當劉贇被帶到了永樂宮時,就看到劉宏與一位老婦人正坐在那裡等着他,而且在劉宏的身邊還有兩名小孩。當劉贇向劉宏行過禮後,劉宏就對他說道:“子安,這是朕的母后,她聽說你來了雒陽城,所以特地叫朕將你召來見見。”

當劉贇聽到劉宏的話後,立馬就跪在了那位老夫人的面前,說道:“濟南王世子劉贇叩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此時的董太后拉起了劉贇後,就說道:“當年你們河間王一脈與我解瀆亭侯家乃是至親,而且兩家在河間郡時,也走動得很頻繁。沒想到進了這雒陽城後,兩家反而有些疏遠了起來。哀家知道你父王不可輕易離開封地,現在看到你哀家也是放心了不少。當年你還是嬰兒時,哀家也曾抱過你,沒想到一轉眼你也長成了翩翩公子,與你那父王也是一個模樣。對了,你父王和母親都還好嗎?十幾年沒見了,哀家還真是想他們啊。”

“回太后娘娘的話,我父王與母親都很好,他們也時常唸叨着您老人家。而且還說在河間郡時,多受了您與陛下的照顧,纔有了今日的濟南王府,所以這次微臣來此也是受了父母之命,特來向陛下與太后請安的。”

“好孩子,你能來看看哀家,哀家也是高興得很。對了,這是你的兩位皇弟,辯兒和協兒,以後你們要多多親近纔是。”

此時的劉宏也開口說道:“辯兒、協兒,這位就是你們的皇兄劉贇,他可是一位博學多才之人。他作出的詩詞以及自創的簡體字,讓朕也是歎爲觀止,所以你們以後要多多向你們的皇兄請教纔是。”

而這時的劉贇也連忙向兩位皇子行禮道:“劉贇見過兩位殿下,不敢當陛下的謬讚,有時間咱們互相學習纔是。”

當劉辯與劉協在聽到了劉贇的話後,劉辯卻表現出了一副靦腆的表情出來。而劉協卻用他那雙好奇眼睛一直盯着劉贇看,看得劉贇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協弟,爲兄是不是長得很英俊,所以你才一直盯着我看,想不想長大以後也向我一樣的英俊瀟灑啊,哈哈哈。”

劉贇在說完這些話後,自己都忍不住是哈哈大笑了起來。而劉贇的話也同樣惹來了太后與漢靈帝的笑聲,說起來劉贇還是蠻喜歡這兩個孩子的,雖然劉辯有些懦弱,但這孩子心腸不壞。而劉協就不一樣了,自小就得到了太后與劉宏的寵愛,所以也養成了他那傲嬌的性格,而且他的聰明伶俐也遠超劉辯。

中午時分,劉宏設下了一桌家宴來款待劉贇,劉贇在受寵若驚的同時,也微微地提了兩句道:“陛下,辯殿下的身子骨太單薄了一些,不如請一位劍師來教他習武吧,這樣也能鍛鍊他的膽量。”

“嗯,辯兒的性格是有些柔弱,朕一時半會兒還真沒想到誰能成爲他的劍術師父?”

“陛下,我聽說雒陽城裡有一位劍術大師叫做王越的人,他的劍法可是我大漢朝的第一人,不如就請他來給辯殿下當老師吧。”

“嗯,你一說王越我就知道是誰了,他確實是一位劍術高手,朕也曾聽過他的名聲。好吧,朕就請他來給辯兒當劍術師父吧。”

看着王越的事情搞定後,劉贇也是頻頻地向劉宏敬酒,他們喝的可都是濟南王府送來的貢酒。劉贇的酒量很一般,所以喝了幾杯後,他的臉色也開始有些發燙了起來。

而這時劉宏靠在軟塌上就說道:“子安,朕記得你已過了束髮之齡了吧,那你可曾想過將來要做什麼嗎?”

劉贇確實是在今年年初時過的十五歲,所以他在聽到劉宏的話後,頓時是豪氣沖天地說道:“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劉贇可是記得在東漢末年,中原戰亂不斷。遂放棄了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陝北、晉西北、河北北部地區也先後放棄。高句麗與林邑兩國蠶食了東北及南方國土,只有西南地區擴展到了大盈江一帶。這也是爲什麼劉贇會忍不住吟出了這首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來。

同時當他一想到晉朝後的五胡亂華,就更加地痛恨起了那些異族人來。而這時的劉宏在聽到劉贇吟出的這首詞後,也忍不住是拍案叫好地說道:“好,好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子安,你不愧是我劉家的麒麟子,既然你有如此的抱負,那朕就賜封你爲徵虜將軍,替朕收復那失去的山河來吧。”

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九章 屠神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十二章 奇襲叛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賢王劉豹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三百九十二章 斬立決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二十五章 簡體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四章 換防增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零六章 疲兵之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琮降曹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十九章 火燒長社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各自爲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優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三百五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三章 圍攻南郡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進長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三十八章 招兵買馬 (上)第九十章 兩手準備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四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二百零九章 小將郝昭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四十八章 管理人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十九章 掌教信物第五百五十一章 交換俘虜第四百五十五章 烽煙四起 (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五百五十一章 交換俘虜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十二章 打臉第三百二十三章 膽怯的劉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六百零八章 輿論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攝政王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烽煙四起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隔牆有耳第八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
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九章 屠神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十二章 奇襲叛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賢王劉豹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三百九十二章 斬立決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二十五章 簡體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四章 換防增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零六章 疲兵之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琮降曹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十九章 火燒長社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各自爲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優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三百五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三章 圍攻南郡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進長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三十八章 招兵買馬 (上)第九十章 兩手準備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四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二百零九章 小將郝昭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四十八章 管理人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十九章 掌教信物第五百五十一章 交換俘虜第四百五十五章 烽煙四起 (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五百五十一章 交換俘虜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十二章 打臉第三百二十三章 膽怯的劉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六百零八章 輿論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攝政王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烽煙四起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隔牆有耳第八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