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輿論的威力

聽到荀彧的這番話後,曹操是聞之大喜,只見他拍着桌子就說道:“文若不愧是本公的左膀右臂,此計甚妙。本公這就發下檄文,讓大漢十三州的世家門閥全都反了他劉子安吧,哈哈哈。”

曹操發出的檄文很快就傳到了劉贇的手中,而劉贇看了看檄文中的內容後,不由得冷哼了一聲,道:“前腳剛送來約戰書,後腳就給本王來這一套,看來你曹孟德也是黔驢技窮了。難道你沒聽說過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嗎?水能載舟、同樣也能亦能覆舟。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這可是聖人說過的話,難道他曹孟德還想逆天而行不成。”

“主公,此番輿論不可小覷,若臣沒猜錯的話,應該出自那荀文若之手纔是。現在荀公達正在譙郡,應該不是他想出來的主意,唯有世家門閥出身的荀文若方可想出這毒計來。若此檄文真傳遍了主公的屬地,那些被打壓過的世家門閥定爲跳出來引發禍亂的,所以此事不可不防啊。”

聽到賈詡的話後,劉贇召來了天機閣的人就說道:“讓各州郡的刺史、太守們配合你們的行動,誰敢跳出來鬧事就給本王格殺勿論。同時發動百姓揪出那些謀逆之人,本王會讓那些世家門閥看看什麼叫做打土豪、分田地的道理。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纔是咱們真正的立足之本。”

當劉贇派出天機閣的探子後,他忽然又想起了一個人來。只見他呵呵一笑,道:“孔璋好久沒動筆了吧,他的文章可是冠蓋天下,就連本王已逝的恩師及岳父大人也曾誇過孔璋的文筆。而此刻也正是本王需要他發力的時候,來人,速速傳信回雒陽,讓孔璋代筆,玉璽落印,並讓陛下向全天下發出檄文,聲討國賊曹操曹孟德。”

孔璋就是陳琳的表字,陳琳乃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長撰寫章表書檄,風格比較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與當時的阮禹齊名。

果然劉贇的書信傳到雒陽城後,數日內漢獻帝劉協就發出了檄文來。當檄文傳到開封府時,劉贇一看檄文的內容,差點沒把嘴裡的茶水給噴出來。

原來這篇檄文名叫《爲天子檄豫州文》,其內容與上一世劉贇看過的三國演義中《爲袁紹檄豫州文》完全是大同小異。原文中袁紹當時勢力很大,一心想奪取天下,自己當皇帝。爲了號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紹讓陳琳寫了一篇著名的檄文《爲袁紹檄豫州文》。陳琳在檄文中列舉了曹操很多罪狀,還痛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後來,曹操火燒了袁紹的糧草倉庫,並打敗了袁紹,陳琳沒辦法,只好又投靠了曹操。而曹操生氣地指責陳琳說道:“你還敢來見我!當初你爲袁紹寫檄文,數落我的過錯也就算了,爲什麼還要罵我的祖宗三代“陳琳愁眉苦臉地回答道:“我那時候是被形勢所迫,必須那樣做,沒辦法啊!就好像一支已經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發射出去一樣。“曹操很愛惜陳琳的才華,也因此就不再追究此事了。

現在劉贇看到這篇檄文時,就如同看到了演義中的檄文一樣,就這篇檄文的文筆也徹底讓陳琳成爲了一代文豪。

而就在劉贇準備看曹操的笑話時,曹操卻在府上是大發雷霆地說道:“陳孔璋,本公與你無冤無仇,爲何連本公的先祖也辱,簡直是欺人太甚,本公誓不與你善罷甘休。”

看着曹操一臉的怒意,荀彧嘆了一口氣,道:“主公,那陳孔璋書寫的檄文可對您不利啊,而且檄文上還蓋有玉璽之印,這劉子安簡直就是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公不可不防啊。”

“文若,各州郡的世家門閥怎麼說,他們可願助本公一臂之力。只要他們肯反了那劉子安,等本公打進雒陽城之日就是他們加官晉爵之時。”

“主公,那劉子安不知使了什麼手段,竟讓一羣賤民去舉報他們的家主。現在各州郡有想法的世家都受到了劉子安的打壓,甚至抄家滅族也不在少數。已經嚇到了不少的世家門閥,哪裡還有勇氣敢造劉子安的反,除非他們真不想活了。”

荀彧此話一出,曹操氣得口吐鮮血就暈倒在了地上。當衆大臣們好不容易將曹操救醒後,曹操是臉色蒼白地就說道:“出兵吧,本公現在就率大軍趕往商丘,到時定與那劉子安不死不休。”

看着曹操一臉病容的樣子,荀彧等人連忙勸住道:“主公,您的貴體有恙,不如讓子丹將軍坐鎮商丘可好?”

聽到衆大臣的勸說後,曹操搖了搖頭,道:“本公的身體自己知道,你等無需再勸。而且此戰非本公出馬不可,任何人也沒有本公了解那劉子安多。”說着曹操站起身來後,就朝軍營的方向走去。

可是纔剛出曹府,就有侍衛來報說襄陽城失守的消息。當曹操等人在問清了襄陽城失守的經過後,衆大臣們無不感到一陣的心寒。他們萬萬沒想到蒯氏一族竟投靠了漢軍,並且還設下了鴻門宴將夏侯德等人是一網打盡。

此時的曹操冷靜地想了想,便說道:“荊州是守不住了,讓兵力全都撤回魯陽來吧,到時讓仲權鎮守魯陽城就是了。現在咱們這些老傢伙死的死、殘的殘,是該讓他們這些年輕人獨當一面的時候了。”

仲權便是夏侯淵次子夏侯霸的表字,當初夏侯淵死在徐州時,曾遺留下了兩子,分別是夏侯衡和夏侯霸。不過夏侯衡同樣死在了徐州彭城,因此曹操也只能將夏侯霸是提拔了起來做魯陽城的守將。

魯陽城緊靠荊州的邊境,是進入豫州的必經之路,因此曹操纔將此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子侄,同時曹操還派出了兩名老臣助夏侯霸鎮守魯陽城。

這兩名老臣分別是韋康和楊阜,都是跟了曹操十幾年的老部下。其中韋康更是能文能武,因此曹操纔將兩人派到了魯陽並協助夏侯霸守城。

第一百六十章 龍湊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火燒都護井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十章 貢酒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五百五十三章 另有玄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二百五十章 公孫度的覆滅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六十章 陣斬波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劍閣難行第五百零六章 萬人敵第三百零三章 搶人才 (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六百零八章 輿論的威力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二百零九章 小將郝昭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三百四十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發的瘟疫第三百四十三章 離間計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九宮八卦陣 (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二百八十二章 攻破廬江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協禪位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一百零三章 中伏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呂布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雙星閃耀 (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零二章 羌胡參戰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四百零二章 俠客樓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肥之戰 (下)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城防要塞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二十章 雒陽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三百四十八章 預謀巴郡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二百七十二章 摸金校尉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二十三章 一詩成名
第一百六十章 龍湊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火燒都護井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十章 貢酒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五百五十三章 另有玄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二百五十章 公孫度的覆滅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六十章 陣斬波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劍閣難行第五百零六章 萬人敵第三百零三章 搶人才 (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六百零八章 輿論的威力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二百零九章 小將郝昭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三百四十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發的瘟疫第三百四十三章 離間計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九宮八卦陣 (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二百八十二章 攻破廬江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協禪位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一百零三章 中伏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呂布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雙星閃耀 (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零二章 羌胡參戰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四百零二章 俠客樓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肥之戰 (下)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城防要塞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二十章 雒陽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三百四十八章 預謀巴郡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二百七十二章 摸金校尉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二十三章 一詩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