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

就在曹操與劉備想要得到那天罰的秘密時,呂蒙率領的水軍也已逃到了蘄春地界,不過此時的蘄春郡已有大半落入了曹軍之手,迫使孫權不得不繼續逃往了江夏郡。

當週泰率領的水軍追至到九江時,這才下令停止了追擊,並轉道前往了柴桑。此刻的柴桑早在數日前已被魯肅和太史慈等人拿下,並且就連這裡的水軍營地也一同是佔領了過來。

當週泰率領的水軍來到柴桑水域時,蔣欽是親自出營將他是迎了進來。當週泰在見過了魯肅及太史慈等人後,魯肅就對他說道:“主公令我等坐鎮柴桑並觀荊州之戰,若曹軍敗北便立刻渡江迎戰孫劉聯軍,同時主公也會在建鄴城向廬江郡發起進攻,並一舉拿下整個荊州和廬江郡來。”

“那要是曹軍獲勝我軍又該如何呢?”

聽到周泰的疑問,魯肅笑了笑便說道:“如果是曹操獲勝,便立刻封鎖長江水域,不得讓劉備軍逃往了交州地界。同時主公已派了大軍及奉孝趕往了交州,並協同徐庶等人將劉備軍殲滅在蒼梧一帶。”

周泰在明白了自己的任務後,也開始在水軍營寨裡是休整了起來,同時他也派出了不少的戰船巡視在了長江水域裡,並監視着荊州的戰況。

而就在孫權帶着家人逃到了江夏郡時,蘄春城終於被曹軍攻破,使得孫權又失去了一個郡縣。現在孫權手裡就還剩下了一個江夏郡,他父兄打下來的江山已快被他給敗完,這一連串的打擊終於讓孫權是病倒在了江夏城裡,同時也嚇壞了他身邊所有的人。要是孫權真有什麼好歹,那東吳孫家也就徹底的完了。

孫權也有自己的孩子,但都很年幼,並不能服衆,所以在這危難之際孫權的三弟孫翊不得不站出來主持了大局。孫翊本就是這江夏郡的太守,由他來主持大局也算是順理成章之事。

孫翊字叔弼,乃是孫堅的第三子,孫策、孫權的弟弟。孫堅一共有五子,不過老四孫匡早卒,現在也就剩下了孫權、孫翊、孫朗這三子來。

孫翊的威信雖然不如孫策和孫權,但其驍悍果烈更像孫策。當衆人推舉孫翊暫代孫權之位時,孫權也點頭是答應了下來。

隨孫權一起逃到江夏的還有孫靜和諸葛瑾等人,諸葛瑾是準備前往荊州見劉備,所以他提前就收拾好了行李,只等天亮後就啓程趕往荊州。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漢軍會在當晚偷襲了建鄴城,並且還一舉拿下了白虎門,迫使他不得不帶着家人逃到了戰船上,並躲過了漢軍的抓捕。

而孫靜的家就住在朱雀門一帶,孫權逃出太初宮時,也自然帶上了他這位叔父,並一起逃到了江夏來。現在諸葛瑾和孫靜也成了孫翊身邊僅有的兩位文臣,當諸葛瑾再次提出要去衡陽郡見劉備時,孫翊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

就在諸葛瑾出使衡陽郡時,曹操也在襄陽城裡找來衆臣說道:“諸公,現在劉子安已經拿下了江東,而我軍還在荊州與劉備軍決戰,不知諸公可有良策破了那衡陽郡來?”

“主公,要想拿下衡陽郡就得先挫敗陳到的白毦精兵,否則我軍的糧草就無法送到前線去,這樣對我軍攻城也是很不利的。”

“是啊主公,雖然這陳到率領的騎兵並不多,但他們熟悉這裡的地形,讓我們無法追蹤到他們的落腳點啊。而且陳到此人武技高強,人去少了反而還會被他截殺,所以某的意思是以誘爲主,將他引進我們的埋伏圈後,再以重兵剿之。”

聽了毛玠與賈逵的話後,曹操又將目光看向了蒯越說道:“異度,你乃荊州本地人,可有適合伏擊的地方?”

蒯越可是荊州的世家門閥之一,當年隨劉琮一起投降曹操後,便官至光祿勳。此刻聽到曹操的話後,蒯越想了想,便說道:“曹公可先出兵拿下益陽城,然後在南嶽衡山處設下埋伏,定能破了那陳叔至的白毦精兵。”

聽了蒯越的建議後,曹操立刻找來地圖並在上面是仔細地看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曹操才哈哈大笑地說道:“好個南嶽衡山,確實是一處絕佳的伏擊地點。異度此計不錯,若真能破了那陳到的白毦精兵,異度當爲首功,不知異度可願領兵前往衡山一行?”

“願爲曹公效死。”此時的蒯越哪裡敢說半個“不”字。再說他投靠曹操以來,寸功爲立,使得他的家族在許昌很不得志,而這次曹操將他派往衡山設伏,也確實是給了他一次立功的機會。

陳到的白毦精兵大約有兩千人左右,不過他只帶了一半的人馬出了武陵郡,而另一半的精兵則被他留在了武陵城裡。當曹操再次起兵直奔益陽城而去時,蒯越則帶着五千人馬前往了衡山設伏。同時隨蒯越一起去的還有夏侯惇、文聘及夏侯尚。

夏侯尚字伯仁,沛國譙郡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同時他也是徵西將軍夏侯淵的從子。這次夏侯惇將他帶出來,也是爲了讓他積累一些功勳的。

南嶽衡山位於衡陽及湘潭之間,也是去益陽城的必經之路。一旦曹軍拿下了益陽城,後勤的運糧車隊必走這條路,而這裡同樣也是陳到伏擊運糧車的絕佳之地。

當蒯越與夏侯惇商議了一番後,便將五千人馬是埋伏在了衡山處的兩側。衡山多林、懸崖峭壁也有不少,就在夏侯惇將人馬埋伏在此地時,曹操率領的大軍也開始向益陽城發起了總攻。

益陽城守將則是荊南五虎之一的楊齡楊懷忠,此人原是長沙太守韓玄帳下的第一勇將,後被關羽擒獲後,便開城降了劉備軍,至於韓玄則被他殺死在了太守府裡。另外的四虎分別是;零陵太守劉度的長公子劉賢,文武兼修,爲荊南著名的雅士,人稱儒將,擅招賢納才。而另一位也是劉度手下的第一大將邢茂,字道榮,有萬夫不當之勇,使一把開山大斧,人稱“萬人敵“。

至於剩下的兩位早已死在了西川,他們就是那桂陽太守趙範的部將陳應和鮑隆。當初諸葛亮派二人潛入西川南部蠱惑雍闓、孟獲等人造反,後被劉贇平叛後,便死在了劉贇的手中。而劉贇也將兩人的人頭是送去了劉備的府上,以示警告。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取壺關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六十四章 借東風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四百一十章 再進益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二百八十章 漢軍出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幽州內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二百五十九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三百一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計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巧施連環計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二百二十章 反間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四百零一章 煮酒論英雄第三百六十五章 赤壁大戰 (上)第五十八章 兵出豫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五百八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四百二十九章 士氏一族 (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取壺關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六十四章 借東風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四百一十章 再進益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二百八十章 漢軍出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幽州內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二百五十九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三百一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計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巧施連環計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百一十二章 雍闓謀反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二百二十章 反間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四百零一章 煮酒論英雄第三百六十五章 赤壁大戰 (上)第五十八章 兵出豫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第二百六十九章 雙星閃耀 (四)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二百三十九章 書籍的傳播第五百八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四百二十九章 士氏一族 (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官商勾結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