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書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吳懿帶着三千藤甲軍和幾名被擒獲的益州軍軍官先行趕往建伶城了,胡理便用信鷹給祝融離讓她獨自返回南胡部落聚居地,同時胡理派遣了一位南胡部落族老前去接替祝融離的位置。雖然讓南胡部落族老鎮守聚居地一樣也可以,看現在聚居地降兵達到了近七萬人,漢軍兩萬餘,蠻軍四萬餘,胡理覺得還是召回武力強悍的祝融離要比較放心一點。
祝融離剛離開沒多遠,應該幾個時辰就可以返回了,胡理便下令集結一萬藤甲軍,和他一起趕往建伶城。由於有着吳懿率領三千藤甲軍作先鋒,胡理等人便沒急着趕往建伶城,而是押着一千雍氏家族的俘虜以及被防腐處理過的雍闓的屍首,趕往了建伶城南邊的雍氏家族聚居地。
數日後,胡理等人便來到了雍氏家族的聚居地,雍氏家族根本就沒想到自己重金請動的建伶城三萬餘裝備精良的守軍,聯合孟獲和木鹿大王兩個部落的五萬多戰士,合計近九萬大軍居然敗給了南胡部落,而且還敗得如此徹底。
雍氏家族在攔住幾個建伶城的潰兵後,得知了這一難以置信的消息。雖然他們希望這不是真的,但建伶城的潰兵就是確鑿的證據。一個多時辰後,驚惶失措的雍氏家族開始拖家帶口的往蜀郡成都遷徒,只留下了幾位年邁的管事和兩萬金。
其中一萬金是贖回雍闓的屍首,贖回後由幾個年邁的管事安葬在附近的雍氏祖墳裡。另一萬金不是用來贖回那些俘虜的,而是用來給南胡部落賠罪的。這兩萬金已經是雍氏家族這數百年來的大部分的積蓄了,畢竟雍氏在益州郡的土地和房產都得放棄,雍氏的財產的大頭就在這些帶不走的土地和房產上面。
雍氏知道南胡部落肯定會攻取已經成爲一座空城的建伶城,甚至同樣缺兵少將的益州郡其它城池也隨時會成爲南胡部落的目標。因爲等南胡部落消化了那近七萬降兵後,兵力將達到近十萬人,而整個益州郡的兵力都不到四萬人了,還大都戰鬥力低下。
雍氏現在不敢呆在益州郡以及益州郡周邊的郡,他們感覺只有成都這個益州最大的城池才能給他們安全感。對於拖家帶口一路向北漫長遷徙的雍氏來說,如果捨不得這兩萬金,南胡部落肯定會派出軍隊追殺他們。到時候他們連最後一點的積蓄都保不住,只會落個人財兩空,最壞的結果甚至可能會被滅族。
因此當胡理率領一萬藤甲軍來找雍氏的麻煩的時候,雍氏已經人去樓空了,只留下了幾名年邁的管事和兩萬金。胡理通過和那幾位戰戰兢兢的雍氏管事交流之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雖然這場戰役完全是因爲雍氏的貪婪所引起的,胡理也非常恨雍氏,但現在雍氏已經將姿態放得很低了,作爲罪魁禍首的雍闓也已經被祝融離給殺了,胡理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
爲了不給益州郡的漢人留下南胡部落殘忍好殺的野蠻形象,胡理便收下了兩萬金,將雍闓的屍首還給了那幾位年邁的管事,胡理也沒有下令追殺雍氏北上的族人,算是接受了雍氏的道歉吧。反正雍氏財產已經縮水了大半,北上的族人也只有數百人,而且大都是婦孺和老弱,對南胡部落根本就沒有威脅,胡理也不想將事情做得太絕。
畢竟雍氏做爲紮根於益州數百年的家族,在益州的關係和人望都不容小覷,胡理志在整個益州,當然不會因爲已經註定要衰落下去的雍氏給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在益州這個非常排外的地界,樹敵太多無疑是給自己奪取益州增加難度。
通過信鷹得知吳懿已經掌控了整個建伶城後,胡理爲了不引起建伶城漢人百姓的恐慌,便將一萬藤甲軍駐紮在了雍氏遷徙後空下來的聚居地,而原來雍氏的良田則被胡理按人頭分給了周圍的貧苦百姓。這一舉動立刻贏得了貧苦百姓的感恩戴德,他們覺得胡理帶來的一萬藤甲軍也不那麼可怕了。
將藤甲軍安置好後,胡理便進入了建伶城,見到吳懿正在派人貼榜安民、維持治安,一切都佈置得井井有條。胡理不禁點了點頭。
一個月後,南胡部落以及孟獲和木鹿大王的部落都搬遷到了建伶城城內或周邊,胡理將在建伶城施行的是因地制宜的改良之後的常山國的政策,又組建了漢人和少數民族的聯合執法隊。胡理任隊長,吳懿和兀突骨任副隊長,執法隊處理漢人和少數民族的糾紛時不偏不倚,嚴格根據胡理訂立的章程處理。
同時胡理還在少數民族中大力普及漢語,少數民族掌握漢語之後,就能和漢人進行有效溝通,一些民族間不同的風俗習慣而引起的糾紛也少了很多,漢人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和諧了起來。少數民族也在漢人的幫助下漸漸學會了耕種,建伶城的一切都在欣欣向榮的蓬勃發展。
胡理沒有攻打益州郡的其它城池,他不想現在就和益州勢力互掐,胡理出資將建伶城通往叢林的道路修繕了一遍,然後將近十萬軍隊混編成十支萬人的隊伍輪流進入原始叢林。一方面可以藉助原始叢林惡劣的生存環境進行練兵,另一方面也能對資源豐富的原始叢林進行開發。
胡理還大力提倡百姓跟隨軍隊進入叢林,在叢林中所獲得的物資只需要上交一部分給軍隊,而軍隊則負責給百姓提供保護,只要不是離軍隊太遠,都不會有什麼危險。百姓見到生命安全能得到保障,便紛紛趁着農閒的時候進叢林淘金,基本上所有的百姓都能有所收穫,這更加振奮了百姓協助軍隊開發叢林的熱情。
周邊的城池見到佔據建伶城的南胡部落對他們沒有什麼威脅後,民心也漸漸的安定了下來,在胡理的大力倡導下,周邊的城池開始和建伶城進行了貿易往來。還有些貧苦百姓見到建伶城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滋潤,都紛紛請求到建伶城定居,胡理對此當然是來者不拒。
給這些百姓登記造冊後,胡理便派人免費幫他們建造房屋、免費發放農具和種子、按人頭分良田。這種種舉措頓時吸引了更多生活困苦的百姓前來定居,雖然益州郡其它城池對此多有不滿,但畏於建伶城的強大軍事實力,只得敢怒而不敢言,將這口氣憋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