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魏忠賢,統帥51,武力65,智謀81,政治71;與宿主關係,敵對;召喚地點,漁陽郡。”
“第二名,豐臣秀吉,統帥93,武力78,智謀93,政治92;與宿主關係,敵對;召喚地點,倭島。”
“第三名,包拯,統帥61,武力63,智謀82,政治86;天賦,鐵面;與宿主關係,效忠;召喚地點,未知。”
陶商獲得了金城大捷,果然系統精靈按時按點的開啓了召喚,召喚出的這三名後世人物,還都有點意思。
陶商的目光第一個鎖定了魏忠賢。
這位可實在是不簡單,這位明朝是的大太監,堪稱是古往今來,十大太監之首,罵名千古留傳,可謂家喻戶曉。
這魏大太監原本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後在各種努力之下,進入明皇宮做了太監,明熹宗之時更是出任權勢顯赫的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爲九千九百歲,只差一步就可以稱“萬歲”了。
這魏忠賢仗着明熹宗的寵信,獨攬朝綱,專斷國政,一手遮天,使明帝國上下,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甚至,那些巴結魏忠賢的地方官,竟然在各地爲魏忠賢修起了生祠。
雖說魏忠賢后來被崇禎皇帝給滅了,但做太監能做到這份上,他也算得上是千古第一人,也算是夠本了。
讓陶商樂的則是,這個魏忠賢被召喚在了漁陽郡,那裡正是劉備的地盤,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去投奔劉備。
如此一個奸佞的太監若是能伴劉備左右,陶商不樂纔怪。
“魏忠賢,希望你早點投奔劉備,替朕好好的伺候着大耳賊,把你的渾身本事都使出來……”
陶商嘴角揚起意味深長的冷笑,注意力很快轉到了第二名後世人物身上——豐臣秀吉。
這個人物,就讓陶商眉頭微微一皺。
倭島戰國三傑之一,其中的織田信長已經被召喚出來,沒想到又一傑豐臣秀吉,竟然也被召喚出來。
豐臣秀吉的能力,野心和膽魄,甚至是要超越織田信長的。
此人原本也爲倭國一名貧民出身,憑着自己的過人才幹,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逐漸發跡,步上高位。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在爭位的鬥爭中獲勝,成了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也成了整個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
織田信長繼位後,憑着自己的政治遠見,在倭國實行士農工商政策,獎勵商業,扶植城市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使倭國國力大增。
而這豐臣秀吉最爲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在統一倭國之後,悍然發動了入侵朝鮮之戰。
爲了征服朝鮮,進而征服明朝,豐臣秀吉起傾國之兵,動用了二十萬倭兵登陸朝鮮,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破朝鮮王京漢城,以及陪都平壤,幾乎將整個朝鮮吞併。
可惜,豐臣秀吉野心太大,對倭國的實力太過自信,小瞧了明帝國的實力,結果被援朝的明軍接連擊敗,最終倭軍因在戰爭中損失太大,在豐臣秀吉病死之後,被迫與明帝國議和,最終撤出了朝鮮,侵朝之戰宣告失敗。
雖說豐臣秀吉自過自傲,錯估了自己的實力,但敢以區區倭島之兵,就敢跟龐大的明帝國叫板,這份膽量倒也着實是了得。
“這豐臣秀吉倒也是個人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去投奔孫策,看來將來早晚要跟朕的大魏一戰了……”陶商思緒飛轉,想起了關於倭國的最新情報。
根據徐盛從青徐沿海傳回來的情報,那孫策自封爲倭國天皇已有數載,先是迎娶了原倭國女王卑彌呼,連姻了倭國土著貴族勢力,接着又憑藉着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思想,數年間就掃平了倭國列島,並在歷史上倭國首都一帶,興建了一座京城,將之命名爲天京。
甚至,孫策還因爲倭島地處於神州大陸的東極,乃日出之地,但將原先的大吳國國號,改爲了大日國,自稱爲大日國天皇。
因是孫策逃離江東之時,從原吳國帶走了大批的匠人,就等於把神州先進的科技,統統也帶到了倭國,自其征服倭國之後,全迅速在全倭範圍內推廣冶鐵、農耕和紡織等先進的技術,數年間已是國力大增。
陶商知道,孫策的野心絕非是孤懸海外,做一個區區倭島所謂天皇,一旦國力上升,時機成熟,他一定會盡起倭島之兵,捲土重來,前來征服神州大陸。
那時的孫策,有周瑜呂蒙這樣的吳國舊臣,又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等倭島召喚之臣相助,實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實話實說,孫策的小日子過的還真是滋潤。
“孫策捲土重來,必從海上進攻,必須要加強海防纔是,光靠徐盛一人是不可的,看來得調更多精通水戰的大將去青徐纔是……”陶商思緒飛轉,心中已有了主意。
眼下伐秦之戰已進入到尾聲,到了涼州這等內陸偏遠之地,水軍已經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似伍子胥這等精通水陸作戰的統帥之才,再留在這裡也顯的有些浪費。
陶商便決定,把伍子胥、甘寧、陸遜和丁奉四員精通水戰之將,統統都調往青徐沿海,再把魯班也調往青徐,大興海軍,加強海防,準備應對孫策來自於倭島,所謂“大日國”的威脅。
思緒收斂,陶商的注意力,最後落在了“包拯”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上。
陶商就笑了。
包拯,包青天,公正無私的象徵,古往今來,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包青天的名字,哪怕是後世小學生都耳熟能詳,陶商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陶商知道這包拯乃北宋名臣,曾任開封府尹,屢屢強劾權貴,其人爲官廉潔公正正,剛毅不屈,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斷案英明,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方纔有“包青天”之名。
“這個‘鐵面’天賦,不會就是公正無私的能力吧?”陶商目光落在了那“鐵面”天賦上,好奇的問道。
“宿主判斷正確,詳細來說,擁有鐵面天賦的對象,最適合掌管司法機關,充當法官的角色,該天賦會使對象終身都公正廉明,不會有任何徇私舉動,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會改變自己公正的判決。”
陶商明白了,趕緊這是系統給自己召喚了一個廷尉的最佳人選啊。
在大魏國的官職體系之中,廷尉乃九卿之一,職責乃是管理天下刑獄。
全國諸州諸郡的斷獄總數,每年都要匯聚到廷尉,各地的疑難案件也要申請廷尉的判決。
廷尉也能派官員,前往地方處理某些要案,甚至還有駁正皇帝,或者是三公所提出的判決意見。
此外,廷尉還可以根據詔令,逮捕和審判有罪的王公大臣,主持修訂各項律令,乃至於國家的度量衡這種尺度之事,也由廷尉主持。
在這樣一個人治的時代,廷尉的公正廉明與否,可以說直接關係着整個國家的刑獄的公正與否。
先前陶商一直專注于軍事征伐,以及經濟的恢復,重和了蕭何、商鞅等一系列的治政之才,但在刑獄上卻存有疏忽。
眼下系統既然是召喚出了包拯,正好也提醒了陶商,也該是把刑獄之事,也重識起來的時候了。
只有刑獄公正,才能對大魏整個官僚體系形成足夠的威懾,迫使官吏們收斂自己的貪念私心,夾着尾巴做人,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大魏國的政治清明。
而國家政治清明,官員廉潔,才以讓百姓心服口服,這纔有利於大魏國的長治久安。
刑獄清明與否,廷尉的人選至關重要,而包拯,正是廷尉的最佳人選。
“包拯啊包拯,不知你什麼時候會來投奔朕,廷尉的位子,朕已經爲你準備好了,就等着你上任了……”
陶商思緒飛轉,把三名召喚的後世英魂,統統都過了一遍,最後目光還是射向了北面方向。
治政清明,包拯投奔那都是後事了,眼下重中之重,還是先滅了曹操,斬草除根,徹底的覆滅了秦國纔是最重要。
曹操北去,肯定是要逃往涼州的,而在經歷了羌胡鐵騎的覆滅,馬超的西涼軍團的覆滅,地貧民少的涼州,實際上已經給曹操拼湊不出什麼人馬了。
況且西涼地遠,道路不便,不利於糧草的轉運,只利於騎兵的征伐,步兵帶多了非但沒什麼用武之地,反而容易成爲負擔。
陶商遂是決定,只帶四萬步騎北上,繼續追擊曹操,其餘十幾萬大軍,在原地休整數日後,便開始起程東歸,趕赴冀州戰場。
陶商最後的戰略,則是窮死曹操之後,以輕騎火速回師冀州,會合先期趕到的步軍主力,再跟劉備決一死戰。
決意已定,陶商也沒有一絲停留,挾着大勝之威,率四萬步騎北上,尾隨着曹操敗兵,直奔涼州而去。
當陶商大軍窮追之時,曹操也正率領着不足一萬的敗兵,灰溜溜的倉皇而逃。
一連五天,曹操是馬不停蹄,連屙屎的空隙都不敢耽擱,一口氣逃出了幾百里路方纔罷休。
日是黃昏時分,曹操抵達了涼州武威郡最南邊的張掖城。
而斥侯回報,魏軍的追擊部隊,已被甩在了兩百里外,暫時構不成威脅。
曹操這才長鬆了口氣,拖着疲憊的身形,向着張掖南門而去。
此時,城門早已大開,聞訊的張掖縣令,帶着一衆地方官,早早候於城門外,迎接曹操到來。
進抵城門前時,那年輕的縣令匆忙上前,拱手道:“臣張掖令姜維,拜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