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對峙

天已經矇矇亮,望着對面層層疊疊的漢軍營壘,尤其是上面飄過的陣陣炊煙,代行單于之事的南匈奴左賢王奇利也是忍不住皺了一下眉。

奇利本來是沒有資格做單于的,只不過匈奴內亂,前後兩任羌渠和須卜骨都侯都死於非命,正統繼承人於夫羅滯留漢地無法迴歸,這才讓他這個左賢王代行單于之事。

而對於單于之位,奇利還是有着很多的想法,既然自己做到這個位置上,那就要爲整個部族負責,譬如要讓南匈奴部衆們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廣闊一些。

這些年奇利也是一直趁着漢王朝內亂的機會,持續不斷得向中原的繁華之地滲透——“縱使一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

然後這卒子逐漸便拱到西河郡的治所離石,只是奇利也沒想到,這一次自己遷移王庭的計劃居然引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應,太原、西河、上黨三郡居然糾結起了一支一萬四千人的大軍,來到西河。

眼看一場大戰就要爆發,雖然奇利也是糾集出了四萬能戰之士,但是漢軍的強大,也是讓奇利有些心虛,南匈奴對漢帝國二百多年的敬畏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打破的。

所以奇利也是想着息事寧人,不想和漢軍發生武裝衝突,但把這次的事情揭過之後,再繼續慢慢向着西河拱卒。

只是奇利這個拱卒派,卻是被漢軍逼得只能一戰。奇利也沒想到,這漢軍居然向北深入數百里,殺擄了數千名南匈奴不撞,還劫走了大量南匈奴在西河郡的牲口財產。以往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現在長安的皇帝失去對下面的控制之後,中原各路漢人諸侯自相殘殺。但對奇利來說,原來也不全是好事,至少某些漢人頭上的緊箍咒也被鬆掉了。

身爲南匈奴左賢王加代理單于,部衆遇到這種事情,奇利是不能不管的,如果不管他將威信掃地,畢竟羌渠一系在南匈奴還是有着不少的支持。

結果奇利派出去的三千先頭部隊,就結結實實得撞上了漢軍的埋伏,除去少量軍隊外,基本上全軍覆沒。這麼一戰下來,奇利更是被逼到牆角之中,必須要和漢軍決一死戰。於是奇利也是在王庭緊急動員的四萬匈奴人,朝着一萬四千人的漢軍迎了上去。

在奇利的設想中,最好是能夠把漢軍引到塞外,拉長漢軍的補給線,然後利用騎兵的優勢開始騷擾漢軍的補給線,等把漢軍騷擾到師老兵疲的時候再發動雷霆一擊,從而徹底戰勝漢軍。

只是這個最佳的策略卻只能想一下,因爲匈奴的王庭就在西河郡,奇利是不能後退太久的,尤其是現在西河郡的匈奴人比漢人都要多,他這是在保家衛國,怎麼能夠後退呢。

不過雙方明顯都是對對方非常忌憚,在藺縣相遇之後也是陷入兩天的對峙,只是發生了兩場數百人的小規模交鋒,並沒有發生什麼大戰。

現在看着漢軍森嚴的營壘,奇利也是心有不寧,哪怕是匈奴軍的人數將近是漢軍的三倍。

奇利小的時候喜歡聽族長的長老將當年匈奴和漢帝國爭霸的故事,當時的匈奴帝國可是令漢帝國都膽戰心驚的龐然大物,可不是寄人籬下做狗的南匈奴能比擬的。匈奴帝國的各路英雄,也曾經是令漢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在故事中,奇利聽到了一個叫做程不識的漢軍將領。這個程不識與他同時代的飛將軍李廣,形成鮮明的對比,是一位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爲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衝不動。

而眼前的敵人,則讓奇利想到了這個叫做程不識的漢將,穩紮穩打,一絲不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奇利更加希望能夠遇到李廣那樣不拘一格的將軍。

不過很快奇利便收拾好心情,因爲對面的漢軍也是把幷州三郡的精華給掏空了,如果能夠一戰覆滅敵軍,也就不用拱卒了,直接便能全據西河,並且再到太原去搶一把,他這個代理單于的威望升高,說不準能夠把代理二字去掉。

與此同時,三郡漢軍的主帥秦誼,卻是躲在自己的營帳之中發呆。秦誼其實不是一個戰場新丁,經歷過滎陽、河內、樑東三場大戰的秦誼,別的不說,打敗仗的經驗非常豐富,還有着收攏敗軍反殺的經歷。

只是當這次糾集着坑蒙拐騙來的萬四大軍與匈奴對峙時,秦誼心裡面卻是壓力山大。

秦誼經歷過的那幾次敗仗,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但現在卻成了一萬四千人的最高負責人。尤其是這一戰,基本上把西河、太原和上黨三郡給掏空了,不只是這現場一萬四千人的性命,還有着身後太原的幾十萬百姓,輸了這一仗,匈奴必然會再度到太原去搶一把,沒有了抵抗力量,到時候定然是一場生靈塗炭。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肩負着這麼多的人命時,秦誼的壓力可想而知。

“主公,將士們都吃飽了!”就在秦誼在營帳之中發愣的時候,徐庶卻是掀開簾子走了進來,後面還跟着黃忠、陳到、典韋、童昂等人。

在看到這幾個手下,尤其是其中青史留名的那幾人時,秦誼突然間不害怕了。奇利一個連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姓名的人物,如何和自己手下這個年代最優秀的一批人物較量。

“開始吧!此戰必勝!”一瞬間秦誼也是信心十足得說道,彷彿之前彷徨不安甚至還有些害怕的那個人不是自己一樣。

——我是信心十足的分界線——

“於藺縣戰匈奴左賢王奇利。”——《季漢書·秦誼傳》

第六章 具裝騎第六十五章 老毛病又犯了第五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四十一章 合作第二十三章 統一戰線2第九十章 晉公第四十二章 借汝頭一用第六章 誠實可靠黃月英第六十章 拯救不良少年法正第六十五章 交接第六十章 稱帝第二十六章 越人永不爲奴第八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三章 滿數十第九十三章 內部矛盾第四十二章 似曾相識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三章 力士第七十二章 幹到底第一百一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六十二章 家門不幸第三十四章 愛子情深第二十三章 統一戰線2第六十章 酷吏之死第三十九章 無間道第四十六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三章 把佯攻當主攻打第九十三章 開戰第五章 戰滎陽第八十三章 礙眼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二十五章 胡毋季友的憂鬱第七十七章 自毀長城第二章 劉秀?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五十一章 決戰之後第十章 洗白第十三章 伏兵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六十三章 父與子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二十二章 統一戰線1第一百二十四章 告別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七章 祖孫第七十二章 朝鮮王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四章 埋毒牙第三章 入夥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人卡第十八章 中計了第二十九章 搶劫第七十二章 朝鮮王第六章 具裝騎第三十五章 陸遜的野望第九章 真英雄第三章 百科秦誼詞條1第八十章 投鼠忌器第八十七章 童謠第二十三章 運河第三十章 文合,你爲什麼跪着走?第四十章 菊花殘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三十一章 戰雲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章 母子第八十六章 一州之智第四十八章 招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的新馬骨第六十章 酷吏之死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二章 皇叔在行動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二章 眼花了第六十五章 家庭會議第四十九章 量產型宗室女第十八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腐敗了第七十四章 卞夫人的家教老師第五章 百科秦誼詞條3第四十二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章 鯤之大第四十五章 出使第二十四章 天大地大領導最大第三十七章 義士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二十七章 人中的盧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六章 雛形第四十二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七章 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三十九章 故人第九十一章 中正第一百一十八章 要不起的超世之傑第六十八章 決戰第四十一章 黑山在行動
第六章 具裝騎第六十五章 老毛病又犯了第五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四十一章 合作第二十三章 統一戰線2第九十章 晉公第四十二章 借汝頭一用第六章 誠實可靠黃月英第六十章 拯救不良少年法正第六十五章 交接第六十章 稱帝第二十六章 越人永不爲奴第八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三章 滿數十第九十三章 內部矛盾第四十二章 似曾相識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三章 力士第七十二章 幹到底第一百一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六十二章 家門不幸第三十四章 愛子情深第二十三章 統一戰線2第六十章 酷吏之死第三十九章 無間道第四十六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三章 把佯攻當主攻打第九十三章 開戰第五章 戰滎陽第八十三章 礙眼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二十五章 胡毋季友的憂鬱第七十七章 自毀長城第二章 劉秀?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五十一章 決戰之後第十章 洗白第十三章 伏兵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六十三章 父與子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二十二章 統一戰線1第一百二十四章 告別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七章 祖孫第七十二章 朝鮮王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四章 埋毒牙第三章 入夥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人卡第十八章 中計了第二十九章 搶劫第七十二章 朝鮮王第六章 具裝騎第三十五章 陸遜的野望第九章 真英雄第三章 百科秦誼詞條1第八十章 投鼠忌器第八十七章 童謠第二十三章 運河第三十章 文合,你爲什麼跪着走?第四十章 菊花殘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三十一章 戰雲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章 母子第八十六章 一州之智第四十八章 招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的新馬骨第六十章 酷吏之死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二章 皇叔在行動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二章 眼花了第六十五章 家庭會議第四十九章 量產型宗室女第十八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腐敗了第七十四章 卞夫人的家教老師第五章 百科秦誼詞條3第四十二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章 鯤之大第四十五章 出使第二十四章 天大地大領導最大第三十七章 義士第十七章 商機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二十七章 人中的盧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六章 雛形第四十二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七章 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三十九章 故人第九十一章 中正第一百一十八章 要不起的超世之傑第六十八章 決戰第四十一章 黑山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