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 戰國時代,重現天下!

孫堅立國,吳!

吳國建立,這一則驚人消息,不足三日的時間,已經一一的傳遍了整個天下的每一個角落,就算遠在西涼的兩大諸侯馬騰韓遂都已經知道了。

大漢江山雖然是名存實亡,但是畢竟擁有幾百載底蘊,即使是天子駕崩,依舊有不少的聲望,和士林的擁護。

吳王孫堅成爲的第一個葬送了大漢四百載江山的諸侯。

這一下子,炸鍋了。

天子駕崩不過僅僅半年的時間,江東匆匆就立國,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不少人的眼中,吳國就是叛逆,就是反賊,一份份討伐吳國的繳文從各方諸侯的手上紛紛的發出。

第一個發文討伐吳國的是曹操,曹操明顯對孫堅立國十分的不滿,所以他發出的不僅僅只是有聲音而已,還有動作,曹軍十數萬精兵直逼合肥逍遙津兵,蠢蠢欲動。

第二個想要討伐江東的是劉表,劉表其實才是心中最着急的那一個,畢竟他可是漢室宗親,劉氏最有資格繼位的人,如今吳國的建立,就是名正言順的反抗大漢,推翻大漢的政權,也就是把他未來的帝位推翻。

所以他也不惜下的重兵,想要滅的吳國,他的兵馬基本上都是水軍,順着長江水道,也開始不斷逼近了廬江柴桑。

這時候,劉氏的另外一個諸侯,成都的劉璋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露一下自己的漢室宗親的身份,一份大義凜然的討伐繳文從成都發出迅速的傳遍天下。

當然,他不僅僅是繳文的討伐,兵馬也動了起來,雖然益州和江東隔着荊州,但是交州現在可是屬於吳國,益州想要出兵討伐吳國,還有交州的路。

一時間,吳國彷彿成爲衆怒而討之的目標,兵戈連連,不斷的逼近,吳國也開始緊張起來了,大將軍潘鳳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鎮守柴桑,驃騎大將軍趙子龍率領十萬兵馬,鎮守合肥。

曹操,劉表,劉璋,這三方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強大的諸侯,三方兵力,數十萬的兵馬,兵圍江東,整個天下的氣氛都緊張起來。

一個個諸侯迅速的把目光放在的吳國,他們都在猜想,吳國到底有什麼能力抗住三方兵馬的進攻。

可是就這個時候,天下的形勢卻在悄然的發生的變化起來。

冀州,袁紹稱王了。

其實袁紹本來是想要成爲第一個踩着的大漢朝的名頭,踏上王位的人,但是就在他還在緊張的籌備的時候,吳國居然一下子建立起來。

吳國的這一記悶棍把他打的可真夠狠的,迅速的就把他打愣了,讓他怒火三丈。可是如今立國之事情在冀州已經傳遍,木已成雕,他想要退縮都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硬着頭皮上。

所以他提前的腳步,就在吳國建立不足三天時間,六月九日,袁紹迅速的在鄴城祭天,立國,晉!

晉國建立,掌控冀州幷州青州三州大地,幾乎佔據了大半個北地,算是一個龐然大物,實力比江東還要強大,迅速的改變的吳國獨立支撐天下的局面。

衆人開始從討伐吳國的事情上回過神來,一個個的蠢蠢欲動起來。

當然,如果僅僅是袁術的支援,也難以打消曹操和劉想要討伐吳國的決心,畢竟吳國是第一個立國的諸侯,踩着大漢上位的王國,只要打掉了吳國,給天下一衆諸侯一個狠狠的教訓,其他的還能慢慢討伐。

可是隨着吳,晉兩國的建立,天下的諸侯徹底的失去的對漢朝的最後一絲忌憚,一個個的開始動作起來,而且越來越快。

六月十五,公孫瓚在薊城祭天,立國,燕!

六月十八,呂布在下邳城祭天,立國,魯!

燕國和魯國的建立,一下子把吳,晉的大勢個逆轉過來的。

四國屹立,他們加起來的疆域已經佔據着大半壁的江山,天下這一下子完全就崩潰了,大漢不再是名存實亡,而是徹底的灰飛煙滅在歷史之中。

這時候,本來還想要進兵合肥,討伐吳國的曹操,讓這個情形震懾住了,一下的收縮了自己的兵力,把合肥城外的所有兵馬,全部調遣返回壽春,退回許都。

荊州劉表一看到曹操都退兵,他也無可奈何,以他的兵力,如果沒有曹軍作爲主攻,就算讓他打入的吳國,也只是送菜,他只能退兵。

許都。

曹操的身軀端坐在高位之上,神情陰沉到能滴出水來,目光凌冽掃過衆臣的臉孔,眸子一道道寒芒在閃爍。

在他的眼中,整個天下完全的失去的控制。

“主公,事至如今,不可在猶豫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戲志才一襲白袍,跪坐在曹操下側,目光死死的凝視着曹操,恭敬的道。

“志才,某家問你,你是不是一早就知道,只要江東立國,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啊?”曹操眯着眼,看着自己的心腹謀臣,冷聲的問道。

“嗯!”

戲志才坦然的點點頭,道:“當今天下,誰也做不了孤膽英雄,孫堅非泛泛之匹夫,他若是執意要稱王,豈可不找人墊背,恐怕他早已經聯繫好了這些諸侯,聯合稱王,如今的天下,乃是無主之物,十分的脆弱,有人帶了頭,自然有野心勃勃之輩緊跟在後,演變成這個形勢,一點都不意外。”

“好,好,你真聰明,可是你既然已經知道這個局面,爲什麼不阻止我出兵討伐吳國,如今我的討伐繳文已經發出,最後卻只能草草的收場,某之臉面,在天下人的面前,都已經丟光了。”

曹操目光怒焰爆發,大聲的怒斥道。

現在這個形勢,明顯是四國聯合,推翻大漢,如果他還想以大漢子名,討伐吳國的話,恐怕晉國,魯國就要出兵討伐他了,做不過的生意。

他算是被自己的討伐繳文給卡的上不得下不得,面對吳國,他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死了恐怕是他,不打,他對大漢的一顆忠心,從此之後,恐怕在天下人的眼中就是垃圾。

“主公,我勸了,你會聽嗎?”戲志才微微一笑,道。曹操的性格他太清楚的,平時他會聽人諫言,但是骨子裡是梟雄本性,一旦做的決定,就算是錯的,也會死扛到底。

“哼,你不勸,怎麼知道某不會聽?”曹操沉吟了一下,想想也是這樣,當時他聽到孫堅立國,氣都炸爆了,還怎麼聽的入勸告,不過他依舊死硬着嘴巴。

“主公,天子駕崩之後,算是斬斷了你心中的一道枷鎖,但是你的心中有還是有點難以容許大漢就此消亡,所以吳國建立的時候,他纔會失去冷靜的理智,不惜十數萬精兵討伐吳國,是你對大漢最後的忠心,此乃屬下不能阻擋之。”

戲志才沉吟了一下,走出來,看着曹操,目光湛然,拱手的解析的道:“也只有如此,主公的心中才成把大漢徹底的放下,建立屬於主公自己的王國和霸業,欺騙主公,是志纔不對,志才願意受罰。”

“主公,此非戲軍師一人之言,吾等聯合起來,欺騙主公,此乃重罪,但是吾等只是希望,主公能下定決定,主公若是要責怪,吾等願意受罰。”

郭嘉,程昱,荀攸,三人連忙走出,對着曹操,拱手道。

“好,好,你們可真好,都知道,就某家一人滿在了鼓中!”

曹操猛然的站起來,渾身的氣息暴戾,目光瞪大,冷然的看着幾人,陰聲的道:“你們是想要逼迫某一路走到黑,稱王立國是嗎?”

“屬下不敢!”

衆人俯首,微微有些惶恐,低聲的道。

“主公,汝莫要怪他們,如今形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們也是爲了主公好。”一直沉靜的荀彧突然出聲,淡淡的道。

“文若,你向來對大漢最忠心,難道你也希望我立國嗎?”曹操眯着眼,看着麾下這個王佐之才,淡淡的道。

其實他並沒有生氣,只是這時候他心中也有些七上八下的,大漢註定要滅亡了,他知道,但是,立國和不立國,他心中始終有些考慮。

“主公,此恐怕由不得你,志才說了一句話很好,大勢之下,誰也做不了孤膽英雄,之前吳國立國,它是孤膽英雄,所以會被我們圍,但是現在我們要是做大漢的忠臣,我們就是孤膽英雄,我們也會被圍殺,主公想清楚的,你可有能力,擋住來自吳國,魯國,晉國的進攻?”

荀彧的消瘦的面容有些掙扎,不過最後他還是堅定的下來,天子在的時候,他始終對大漢有一份執着,投靠曹操,是他認爲曹操能匡扶漢室。

不過天子駕崩之後,他對漢室的那一份心,開始漸漸的消散,隨着四國建立,他對大漢,已經徹底的絕望,如今他對曹操,算是一心一意了。

“呵呵,某家雖然對自己很有自信,不弱任何一方,但是……以我們的實力,抗不了!”曹操聞言,心中微微有一股一寒升起,很直接的道。

如果讓三方兵馬圍攻,他必死無疑,豫州之地畢竟不是江東,可以憑藉着地形,固若金湯。

“父親,當今之天下,乃是無主之天下,我曹家稱王立國,乃是順應天命之道,何意考慮之,昂在此,懇求父親,稱王立國,一統天下。”

這時候戲志纔給旁邊的曹昂一個眼神,曹昂領會了他的意思,立刻站出來,對着陰沉不定的曹操,拱手,恭敬的奏請,道。

“順應天命?”

曹操聞言,微微眯眼,他的身影開始在大堂之中走來走出,這時候,衆人的目光皆然看着他,始終不敢再出聲說什麼,都靜靜的等着他的決定。

曹操是憂猶寡斷之輩嗎?顯然不是。

這個一代梟雄,絕對是殺伐果斷之輩,但是自立爲王,立國稱霸的事情能讓他始終拿不定主意,那是因爲這是他對大漢的執念。

歷史上,曹操曾經掌控的整個北地,子民數千萬,精兵超過百萬,只要他一個念頭,就會有人把劉協這個天子一點痕跡都沒有的處理乾淨,但是他卻甘心的一輩子讓一個有名無實的天子壓着,終身未登帝位。

這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讓一個殺伐果斷的梟雄頭上懸掛着一個天子啊,從而得知,也可以去想想,他的對大漢朝的執念深到了一個什麼地步。

“文若。”

半響之後,曹操突然停下腳步,目光看着荀彧。

“在!”荀彧擡頭,迴應。

“某問你一個問題,在你的心中,是天下重,還是天子重?”曹操這一個有些無厘頭的問題,讓荀彧好生的爲難了一番,他沉吟的很久,纔回答。

“我的選擇是主公!”

荀彧這不是胡亂回答的,他曾經無比的忠於天子,忠於大漢,但是卻爲的天下蒼生投靠曹操,這是他的回答。

“哈哈哈!”

曹操的面容如釋重負,爽朗的大笑,道:“你都能選擇,某又有什麼放不開了呢,文若,立國事宜,就交給你的來人負責了!”

“諾!”

荀彧恭敬的點點頭,衆人聽到的曹操這一句話,頓時大喜。

七月一日,曹操在許都祭天,立國,魏!

……

曹操的立國的消息,迅速的傳遍的整個天下,這成爲最後一根壓死大漢朝這一頭駱駝的稻草。

吳,晉,燕,魯,魏,五國鼎立,天下再無漢朝。

……

隨着五大諸侯國的鼎立,天下越發的緊張起來,一個個野心勃勃的諸侯也在暗中準備,七月六日,張繡在宛城,祭天,立國,南陽!

南陽不過是一郡之地,雖然麾下人口不少,但是夾帶在曹操和劉表兩大諸侯,只是一個實力不足爲道的小諸侯。

南陽國的成立,徹底的讓整個天下回歸到了戰國春秋的模式,天下一個個野心勃勃之輩,開始不斷的立國,自稱爲王。

七月十五日,李傕在長安,以自己的侯名立國,池陽,池陽國在京兆之地成立,迅速的稱爲的一個小諸侯國。

七月二十,逃出長安的郭汜,仿效了李傕,在河東,立國,平陽。

這個時候,涼州大地,也開始風雲變幻起來,韓遂和馬騰,兩大諸侯瓜分的涼州,各自手下握着數萬兵馬,紛紛起的立國之心,不過他們認爲自己的實力不足,就起的相互吞併的想法。

不過一場大戰下來,傷亡不少,各自奈何不來對方,只有收兵。

八月一日,馬騰在隴右,立國,涼。

八月五日,韓遂在金城,立國,金。

隨着天下大國鼎立,一個個小國紛紛而立,大漢朝僅存的兩大劉氏宗室的諸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要坐不住了。

劉表在身邊的謀士勸說之下,終於放棄的重拾大漢朝的決心,八月十五,劉表在襄陽祭天,立國,楚。

劉表順應的大勢,坐擁巴蜀的劉璋自然也扛不住當今天下的大勢了,八月二十日,劉璋在成都祭天,立國,蜀。

……

195年,這一年,大漢朝煙消雲散,徹底成爲歷史的記載的一部分,天下崩裂,各國鼎立,紛爭不斷,重現的昔日戰國的混亂大時代。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龍虎鬥 十九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破釜沉舟一擊 四第五百零三章 李涅歸來第一千零三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曹丕的一念之差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決戰五丈原 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戰爭之感言,孫權老師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九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決戰五丈原 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平四年,始!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八百七十二章 鳳雛之鳴 三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奪長安 九第六百零九章 夜訪江侯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孫策的決定第九百零二章 這事情朕不管了第二百一十章 薊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滅魏之戰 十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滅匈奴 六第六百五十二章 程昱的氣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龍虎鬥 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瑜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血狼軍團,趙雲!第七百九十章 讀書人的功名!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血戰突圍 二第二百七十章 天子駕崩 五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吳變法之杯酒釋權第十六章 雞肋道歉!!!!!第八十四章 潘鳳來投 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蹴鞠大賽 九第455章 落地生根第七百五十七章 等待之中的焦慮第六百八十二章 東北的三郡兩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孫權的錦衣暗子第六十一章 初平二年,諸侯各起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幽州 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中之戰落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國的長征 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朝堂風暴 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安排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滅匈奴 十第二百二十六章 仙子撫琴,神女起舞!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協和孫權的對話第七百六十七章 關中之亂,李涅夜見馬超!第九百七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奪長安 五第一百零一章 孫權對大海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瘋狂的孫策第九百三十四章 同門之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埃及之戰 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騎兵突圍第一千零一十章 戰國九年第九十三章 血戰吳縣之吳縣最後的兵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疆血戰之功與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防範未然第八百三十九章 漢中血戰的前奏第二百三十一章 佈局徐州第九百九十二章 班師回朝 下第三百零六 戰國時代,重現天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吳變法之組建內閣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滅匈奴 十三第九百八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二第一百五十章 以牙換牙第二百六十章 輿論戰,誰怕誰啊!第三百六十章 會獵於魯 二十五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破釜沉舟一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等待第一百七十七章 即將北上第七百六十章 關中之亂,長安暗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一第四百二十章 三國的長征 九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魏第一戰,雒陽亂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荊州最後的安排 上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戰略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烽火大草原 七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匈奴臣服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西部會師 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幽州 十一第四百章 朝堂風暴 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幽州之戰,前奏!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戰紫禁之巔 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會事宜第八百零八章 青州之戰 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劉備在蓄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曹操醒來第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九章 幷州爭奪戰,各有算盤!第兩百零八章 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吾江東第五百一十三章 監國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吳四大國公第二百七十五章 孫堅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龍虎鬥 十九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破釜沉舟一擊 四第五百零三章 李涅歸來第一千零三章 大吳西征,滅貴霜 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曹丕的一念之差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決戰五丈原 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戰爭之感言,孫權老師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九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決戰五丈原 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平四年,始!第九百三十一章 暴怒的孫權第八百七十二章 鳳雛之鳴 三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奪長安 九第六百零九章 夜訪江侯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孫策的決定第九百零二章 這事情朕不管了第二百一十章 薊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滅魏之戰 十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滅匈奴 六第六百五十二章 程昱的氣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龍虎鬥 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瑜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血狼軍團,趙雲!第七百九十章 讀書人的功名!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血戰突圍 二第二百七十章 天子駕崩 五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吳變法之杯酒釋權第十六章 雞肋道歉!!!!!第八十四章 潘鳳來投 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蹴鞠大賽 九第455章 落地生根第七百五十七章 等待之中的焦慮第六百八十二章 東北的三郡兩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孫權的錦衣暗子第六十一章 初平二年,諸侯各起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幽州 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中之戰落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國的長征 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朝堂風暴 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安排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滅匈奴 十第二百二十六章 仙子撫琴,神女起舞!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協和孫權的對話第七百六十七章 關中之亂,李涅夜見馬超!第九百七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奪長安 五第一百零一章 孫權對大海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瘋狂的孫策第九百三十四章 同門之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埃及之戰 十第一百九十三章 騎兵突圍第一千零一十章 戰國九年第九十三章 血戰吳縣之吳縣最後的兵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疆血戰之功與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防範未然第八百三十九章 漢中血戰的前奏第二百三十一章 佈局徐州第九百九十二章 班師回朝 下第三百零六 戰國時代,重現天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吳變法之組建內閣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滅匈奴 十三第九百八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二第一百五十章 以牙換牙第二百六十章 輿論戰,誰怕誰啊!第三百六十章 會獵於魯 二十五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破釜沉舟一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等待第一百七十七章 即將北上第七百六十章 關中之亂,長安暗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一第四百二十章 三國的長征 九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魏第一戰,雒陽亂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荊州最後的安排 上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戰略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烽火大草原 七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匈奴臣服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西部會師 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幽州 十一第四百章 朝堂風暴 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幽州之戰,前奏!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戰紫禁之巔 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會事宜第八百零八章 青州之戰 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劉備在蓄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曹操醒來第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九章 幷州爭奪戰,各有算盤!第兩百零八章 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朝堂風暴 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吾江東第五百一十三章 監國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吳四大國公第二百七十五章 孫堅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會獵於魯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