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武聖之刀

閻圃他首先是一個謀士,一生的治國之學,飽讀詩書,全部裝於他的腦海之中,他的首要思想肯定是想忠君報國,謀得一個好的名聲,所以曹性當即就料定,閻圃最終會歸降於他,事實也正如他所料。

收下了閻圃之後,曹性心中大喜,在漢中安排完一系列的部署防禦,隨後便準備回洛陽。

不過再回去洛陽的途上,曹性卻是接到了一封信,將信打開一看,曹性都是不由自主的一愣,他沉吟了片刻,最終對旁邊的陳虎下達了一個命令,陳虎接到命令之後,直接大手一揮,讓前面的軍隊,換一個方向,他們暫時不去洛陽了,改道而行。

同時曹性也派出了錦衣衛去四面打探消息,錦衣衛這個龐大的機構,早已在中原的各大郭嘉間都安插了自己的眼線,所以車武的情報也來得非常之快。

曹性在與張魯劉焉等人較量的時候,其實袁紹和曹操那邊也是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曹操和袁紹兩人都是北方的強大諸侯,大家都各自佔領了三個州郡,並且因爲他們的地理位置極其靠近邊境,時有摩擦。所以他們兩人遲早有一戰,當然因爲曹性的穿越,改變了一些事,但也參與了一些事,曹性也是很不幸的,必需加入了這個鬥爭的序列中,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這種麻煩沒有找到曹性的頭上,不過曹性感覺自己也快要捲入其中了。

首先就是曹操和袁紹再一次發生了邊境的衝突,曹操這一回有一些惱火了,俗話說泥人都有三分火氣,何況是奸雄曹操。

和好只是短暫的,只有將對方吞併,或許纔是他們二人的真正心思,因此兩人再度進行了激烈的交鋒,袁紹直接派出他的大將,顏良文丑上陣,再度引兵來犯。

而曹操也是不甘示弱,同樣派出了自己的大將去迎戰,結果曹操的那一些所謂的大將,無論是夏侯淵曹仁於靜李典等人全部被顏良文丑二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時間,顏良文丑兩人,竟然帶兵已經越過了邊境線,奪取了曹操的五座城池。

這件事說起來,其實是袁紹做的有一些過火了,把曹操收拾了一頓也就算了,現在已經侵入了別人魏國的領土,這件事麻煩就有一些大了。不過袁紹對此絲毫不以爲意,能夠佔據魏國的領土,那叫本事,誰叫曹操既不如人呢。

不過也正是袁紹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徹底的把曹**急,既然他袁本初想要一玩到底,那麼他曹操也只能奉陪了。

曹操立刻召集他的屬下商量對策,曹操一來就將目光看向了他的那些大將,當務之急是收拾顏良文丑二人。他問有何將領敢出戰?

許褚典韋兩人對視了一眼,應聲而出,曹操看到許褚典韋二人而出,心中很欣慰,但同時心底也有一抹擔憂,典韋許褚二人,算是他軍中武藝最高強的兩人,叫他們二人去對付顏良文丑似乎很得當,但同時曹操的心底深處也有一抹擔憂,那就是袁紹太過於強大,萬一虎癡惡來一起上都沒有打贏,那該如何是好,到時候對於軍心士氣,那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正在曹操有所猶豫,見他的謀士荀彧,突然間出來對曹操說道:“大王,你難道忘了那人現在還被我親自安置着,但是卻無所事事!”

曹操一聽這話,猛然間一拍腦袋,似乎纔想起來,其實這件事說起來就有一些長了,和劉備那一次出逃有關。

劉備被呂布打敗後投靠了曹操,本來那時候的劉備也覺得人生很迷茫,他雖有大志,但是如今已經混到這個地步,他不知該何去何從。

不過恰逢那時候,劉備遇到了一點小機遇,得到了當時徐州太守夏侯淵的信任,於是乎他成了前線的指揮,不過後來因爲曹性的算計,他最終還是要脫離魏國。

劉備脫離魏國,看似是曹性一手設計,最終賈詡憑藉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劉備,但是這也和劉備自身有關,就拿賈詡來說,賈詡最善於的就是揣摩人的心思,漢中之時的楊凇就是被賈詡輕而易舉說動的,只因爲賈詡抓住了他的軟肋,知道楊凇喜愛錢財,並許落了如此多的好處,所以說楊凇最終才答應了下來。

那時候的賈詡也看出劉備,雖寄人籬下,但仍有一顆不甘的心,不然他不會逢人便見說我是漢室之後,中山靖王之後等等。

所以說賈詡當時就料定,劉備竟然也有一顆稱霸之心,只是時機未到於是乎,他把路給劉備堵死了,劉備也就只能北上投靠袁紹。

雖說劉備逃得快,但是劉備似乎忘記了當時徐州還有一人,那就是郭嘉,郭嘉信奉的政策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向前線將領叛變的這事,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當時郭嘉來之時,便沒有考慮過,要找劉備問清楚,先抓起來再說。

劉備的出逃早在郭嘉的意料之中,那時候的郭嘉想的不是如何去責備夏侯淵,而是應該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做好最佳的部署,將損失減少到最小,他命令各關卡的手將嚴防死守,絕不許劉備的同黨全部逃出。

wωw ▲тт kán ▲Сo

本來劉備的逃跑速度已經夠快,早就到達了趙國的境內,不過劉備還是算差了一件事,那就是他逃跑的時候因爲速度太快,以至於又把兒子老婆丟下了。

這對於劉備來說似乎已經成了常事,畢竟三國中的劉備還有過一句著名的話,劉備丟了老婆兒子不在意,但是有的人卻很在意,那就是一向重視情意的關羽,那可是他的嫂嫂和侄兒,絕不能就這樣落入敵手。

因此當即已經逃出去的關羽直接轉回去,準備救下劉備的妻兒,郭嘉得知了這個消息,沒有猶豫,立刻派人攔住關羽的去路,關羽憑藉他那超高的武藝,帶領身邊的親兵,暫時打退了魏軍,但是關羽仍然被困在一座山上。

郭嘉將這個消息送到曹操那裡,曹操以前就聽聞過關羽的名聲,又見關羽如此的忠義,正是當時所流行的一種風格,曹操感動之下便派出人勸說,關羽最終答應投靠曹操。

關羽此舉也是無奈之舉,畢竟他和劉備的妻兒被困在山上,沒糧沒水,難不成最終要活活餓死。

雖說關羽投降,不過他還是最終堅守了自己的氣節,他表示他留在這裡,只是呆在曹操這,並不是降曹,若是等他大哥一有消息,他絕對會再去找他的大哥,曹操當即也表示同意,畢竟曹操就因爲此事而敬重關羽的爲人。

現在曹操遇到麻煩,關羽報恩的時候,似乎已經快來了,曹操找到關羽向關羽說明情況,關羽聽後二話不說站起身來,摸着他的三尺鬍鬚。

“曹公,務虛多言,我關某願爲先鋒,替你擋住顏良文丑的兵鋒!”

曹操一聽這話大喜過望,不過在魏國那邊還是有些人,不信關羽就一個人,又是一個投降而來的人,能有什麼大的作爲。

讓關羽上,還不如讓許褚典韋二人上,或許勝率要大一些。

雖說很多人都表示了不相信關羽的能力,但是在戰場上,當關羽重新騎上戰馬,拿起他的青龍偃月刀之時,他直接向世人再一次的展現了他的實力。

斬顏良,誅文丑那可以說是輕輕鬆鬆的事情,關羽把這兩個大將一刀給砍了,可以說趙國那邊人全部震驚了,沒想到兩個威風無限的主帥,竟然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死去,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當曹操得知這個消息支持,可謂是開懷大笑,畢竟解決了袁紹的兩個大將,讓他整個人興奮不已,但是袁紹那邊就是有一些憤怒了。

據說當袁紹聽到這個消息之時,第一反應是不信,但是戰報接二連三的傳來,也由不得袁紹不信了,袁紹都是待在原地半晌的時間,他怎麼也想不通,爲何自己的兩個大將會死在一個關羽的手中,關羽固然強大,但是爲何可以一刀就砍了自己的兩個先鋒,當然他也不會明白,關羽的爆發力極強,特別是他的前三刀,估計顏良文丑也就是一開始沒將關羽放在眼中,所以纔會被斬於馬下。

趙國的文武百官全部被此次震驚,不過當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袁紹便已經開始向他們咆哮。袁紹咆哮的東西也很簡單,那就是爲什麼會成這樣,這不是他袁本初想要的結果啊。

顏良文丑一死,關羽順勢而爲。輕而易舉的將趙國奪去的城池,重新奪了回來,甚至還打入了趙國的邊境,趙國的軍隊被關羽一觸即潰,這纔是讓顏良文丑最爲憤怒的事情。

沮授田豐等謀士看到袁紹怒不可遏的樣子,有心想要上去勸兩句,才幾座城池而以,跟整個趙國相比,算得上什麼,如今的當務之急並不是胡亂發火,而是想辦法挽回軍心。

甚至顏良文丑二人以前是趙王的大將,趙王更應該替他們二人辦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如此一來才符合他們二人的身份,才能重新激起將士的信心。

不過以袁紹的性格,他又怎會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顏良文丑兩人固然驍勇,長時間跟隨袁紹,爲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幹那又如何,對他袁紹而言,不過是死了兩個無關輕重的人而已,他袁紹可是天下之主,怎能因爲這一點小事而浪費時間。所以袁紹武直接憤怒的下達了他的第一個命令,那就是糾集全國兵力,他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沮授田豐等謀士,本海相再勸一勸,因爲此刻與魏國翻臉並不是最佳時機,兩個都是北方大國,一旦交火那絕對會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只是袁紹確實不管這麼多。直接下達了命令,甚至有些會察言觀色的臣子,就比如說郭圖逢紀等人,看袁紹如此的憤怒,趁機向袁紹說道。

斬殺顏良文丑的是關羽,而關羽的大哥劉備恰逢又在軍營處,要不把劉備抓起來問罪。

袁紹一聽這話,覺得可以,於是乎命人氣勢洶洶的把劉備拽了出來,當郭圖逢紀來找到劉備之時,劉備還是很擔心的,當他見到袁紹面對袁紹的質問之時,劉備卻是選擇了沉默,半晌之後,劉備突然向袁紹建議道。

“顏良文丑不如我之二弟,不如派我前去將二弟着想,如此一來,趙王必增一大臂力!”

袁紹本想怒氣衝衝的殺了劉備,但聽劉備這麼一說,他反而還覺得有一些道理,於是乎一揮手,準了劉備的請求,直接放劉備出去,招降關羽而來。

不過以袁紹的見識,他不會知道劉備此去,估計就是永久了。

劉備走在路上之時,他的目光開始變得越來越爲凜冽,此刻在他的腦海中不禁想起了當初的那個謠言。

劉邦借屍還魂就是附着到了他劉備的身上,他劉備定當學習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重新一統天下。

一想到這裡,劉備的心中燃燒起一團火焰,這種火焰,並非第一次在曹性的心中燃燒,自從劉備從軍以來,這團火焰就一直燃燒在他的心間,所以他逢人就說,他是漢室後裔,並且他有這個自信。

雖然長期以來,他劉備勝少敗多,這種自信多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但每一次被打敗,還是終究會回來,並且變得比往常更加的堅挺,這就是他劉備,屢戰屢敗,又敢屢敗屢戰,試問天下間,誰有他這樣的氣魄。

此去,劉備帶上了他的三弟,以及新招募的將領,名叫趙雲,劉備也是用他的誠心感動趙雲,所以趙雲願意追隨。

至於說劉備此行又該去往何處,之前他的謀士孫乾已經想好,劉備是漢室宗親,何不去投奔劉表呢,劉表駐守的荊州,可是一個好地方,劉備略一思索,便點頭同意,反正他準備離開袁紹,又不敢去找曹操,曹性又不接納,江東孫策不說距離太遠,就說劉備只感覺孫策是一個後輩而已,就被怎麼可能去找他,所以只能去找劉表。

第二百七十五章 預謀第二百零七章 交易(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三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六十八章 保家衛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八十四章 訓練第二百零二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五章 錦衣衛第四十八章 收服第一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戰成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九章 美人在伴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九十四章 會天大雨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三百七十九章 雙重突破口(一)第七十一章 沒事找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第七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反殺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進(一)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九十九章 騷擾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九十三章 歸途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官進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二百零五章 困境第三百七十章 末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菱刺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六十八章 牛鬼蛇神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家族(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二百四十章 得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下共睹(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劫第一百二十八章 軒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衛秉第三百九十二章 雙重離間(一)第九十一章 任性第二百六十七章 兩面危局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場之神第四百零五章 蠢蠢欲動(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禍不單行(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十九路諸侯第三章 起家(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禍不單行(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虎牢關第十三章 秦爺第十三章 秦爺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零六章 綁票風雲(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道之心第二百零三章 方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一百八十一章 耳光與甜棗第二百六十六章 磨鍊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三百二十六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二章 到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能文能武第二十六章 反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二十章 痞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四百零六章 不可思議(一)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第八十一章 活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欺軟怕硬第一百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四十章 得勢
第二百七十五章 預謀第二百零七章 交易(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三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六十八章 保家衛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八十四章 訓練第二百零二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五章 錦衣衛第四十八章 收服第一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戰成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九章 美人在伴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九十四章 會天大雨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三百七十九章 雙重突破口(一)第七十一章 沒事找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第七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反殺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進(一)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九十九章 騷擾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九十三章 歸途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官進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二百零五章 困境第三百七十章 末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菱刺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六十八章 牛鬼蛇神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家族(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二百四十章 得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下共睹(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劫第一百二十八章 軒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衛秉第三百九十二章 雙重離間(一)第九十一章 任性第二百六十七章 兩面危局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場之神第四百零五章 蠢蠢欲動(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禍不單行(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十九路諸侯第三章 起家(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禍不單行(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虎牢關第十三章 秦爺第十三章 秦爺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零六章 綁票風雲(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道之心第二百零三章 方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一百八十一章 耳光與甜棗第二百六十六章 磨鍊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三百二十六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二章 到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能文能武第二十六章 反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二十章 痞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四百零六章 不可思議(一)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第八十一章 活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欺軟怕硬第一百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四十章 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