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章 孟馬對話軍陣前

bookmark

這個還真是,不服不行,就說曹操兗州軍加上孫策和劉備的孫劉聯軍,他們加在一塊兒也沒說能把馬超涼州軍給打得是落花流水。可孟獲南蠻軍這些人,倒是很喜歡做夢,而且還是白日做夢。可他們也不好好想想,要是曹操他們能對付得了馬超涼州軍的話,還至於給孟獲送了那麼多好處,讓他從南蠻出兵,來侵襲益州嗎。

當然也不能說異族智商就一定低,只是相比之下,他們肯定沒有漢人所去思考考慮得那麼多就是了。確實,異族相比之下,他們的陰謀詭計肯定比漢人少多了。因爲他們有什麼仇怨,直接就報了,要是對方實力比你強的話,那麼就找機會去對付。可要說用陰謀詭計什麼的,還真是,沒幾個啊。

至於說好聽的,謀略什麼的,那基本就更沒有了。他們說信服的,還是強大的武力。所以你問異族人中,中原漢人之地,比較有名兒的人都是誰。肯定都是呂布了、馬超了,曹操之類的人。絕對不是什麼郭嘉、荀彧、荀攸、周瑜這樣兒的謀士。

-----------------------------------------------------

呂布不用說了,其人武藝什麼樣兒,異族也是聽說過,知道那是飛將呂布呂奉先。漢人稱呂布叫虓虎,異族則是叫飛將。至於說馬超,第一是其人的武藝,但是最爲重要的,還是其人當初帶兵屠戮了燒當羌,所以哪怕是過了這麼些年了,西羌地區就不用說了。就連其他的異族。也多少都知道馬超曾經的事兒。

至於說曹操,那還用說嗎,這個當然沒有他武藝什麼事兒。但是異族多少是知道。大漢司空曹操曹孟德,是整個大漢最有勢力的人。沒有之一,比那個馬超還有勢力。異族都知道這個,而且他們知道,大漢表面兒上是皇帝說了算,可實際上就是他曹操說得算。所以異族出使大漢,肯定都去拜訪曹操。

他們雖然不太懂什麼叫“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真心知道,大漢就曹操說得算。皇帝說得不算。

-----------------------------------------------------

所以在異族,最出名兒的人,實際就是他們幾個。至於說謀士什麼的,在大漢出名兒,可在人家異族的地盤沒有什麼名兒。可不是嗎,在大多數的異族看來,那些軍師啊、謀士了,就是一羣玩弄陰謀詭計的人而已,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也差不多。所以他們可能在異族那兒有什麼大名聲嗎,顯然不會有。

此時孟獲對衆人說道:“各位。今日咱們大家好好休息,明日與涼州軍一戰!”

“是!”

然後就聽孟獲再次說道:“聽聞涼州軍中也有不少勇士,什麼崔安、張飛之流。卻不知如今來到禺同山了沒有?”

一聽自己胞兄的話,孟優就是一臉的不願意,這時候他則說道:“大王所那崔安、張飛之流乃是漢人中的勇士,這個屬下也都聽過。但是我看那也許就是漢人自己給吹出來的,這麼些年來,漢人好像就只有一個勇士,叫呂布的,可惜人卻已經早死多時了!那崔安、張飛不來便罷,他們只要趕來。小弟定斬他們於馬下!”

-----------------------------------------------------

這不是“藝高人膽大”,而絕對是“無知者無畏”。想當年的呂布。他都沒說話這話,但是如今的孟優。他卻是說出來了。斬殺崔安和張飛兩人於馬下,他能做到呂布當年沒有做到過得事兒嗎,拭目以待吧。

雖然孟獲覺得,自己這個兄弟說得可能是有些過了,但是他卻沒有給孟優潑涼水,直接說道:“好,等崔安、張飛他們要真來了的話,只要他們敢出戰,那麼就孟優你出戰了!”

“是!末將遵大王號令!”

在孟優看來,這自己胞兄這麼說了,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真能斬殺崔安、張飛他們。如此來了,這位信心更是十足了。怎麼說呢,孟優武藝確實不錯,絕對是二流巔峰的武藝,但是和人家一流武藝相比的話,還是一流上等的武藝,他卻還是和人家有差距的。不過他可不知道這些,他就認爲崔安還有張飛他們成名,那就是被人給吹出來,傳出來的。

-----------------------------------------------------

所以自己可是不相信,他們就真有那麼高超的武藝,那麼大的本事?反正漢人有句話叫做“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這不正好,大家比試一下,最後是高低盡知。

一日之後,涼州軍和南蠻軍,兩軍是拉開陣勢準備對壘。

馬超一看對方這南蠻軍的將士,他心說,這差點兒以爲進了野人樂園了。真的,這不是笑話,如今是天涼了,要不估計這些人都可能要赤膊上陣了。不知道里面有沒有人猿泰山啊,看着樣兒人眼泰山都比他們要高級。

要說馬超也見過鮮卑、羌人這些異族,但是他們可沒有一個向南蠻這樣兒的。馬超想了,這到底是因爲他們太落後呢,還是說比起鮮卑和羌人來,他們窮得叮噹響?或者是一種習俗?反正馬超是不瞭解,但是他更傾向是後者,當然落後和窮,他們比起漢人來,確實是這樣兒沒錯。

-----------------------------------------------------

馬超都這樣兒了,就別說是其他衆將了,不少人都已經是笑出來了。要說昨夜的夜襲,終究是大半夜了,所以根本也沒看得太清楚。並且當時都在想着殺敵,殺多點兒,然後好立功受賞,早點兒回營休息,就根本沒太注意這個。但是今日這麼一看,怎麼對面出來了好幾萬“野人”呢。所以像崔安這樣兒的貨,是直接就忍不住笑了。

馬超對崔安說道:“福達,莫笑話人家,管好你自己就是了!”

“諾!”

雖說崔安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應諾,可他雖說是忍住笑了,但是在心裡卻還是樂開了。心說原來自己昨夜就是殺了這麼多“野人”啊,可真是沒有什麼太多的意思啊。怎麼聽說這幫“野人”還佔了益州兩個郡?這可真是,己方有那麼飯桶了?雖說是在益州,可是己方沒有那麼孬吧。最後崔安是想明白了,應該是郡國兵的問題,他們當然是比不上正規軍了,都明白。

-----------------------------------------------------

就聽對面有人喊道,“喂,我說哪個是馬超,咱們來說兩句啊?”

這位喊聲絕對是大,就算是比起張飛來,也是不遑多讓啊。馬超一看,就是一笑,他知道,這個人就是蠻王孟獲了。不過這個王是他們自封的,大漢可不承認。不過在馬超看來,如果說孟獲真心歸附的話,那麼以後就算是給他個南蠻王,又能如何呢。其實這些都是小意思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自己都來益州了,這都到禺同山了,可真是都能解決問題。

馬超想到這兒,他就直接是帶馬上前,畢竟隔着太遠肯定不行,說話也費勁,是聽着也費勁,所以近點兒好。並且人家是指名道姓地請你去,要是不去的話,是不是要讓人絕對是怕了他孟獲了呢。

孟獲和馬超來到了陣前,兩人都是沒有帶任何人來,就他們自己一人。這不是對對方信任,而是對自己的武藝有自信。無論是孟獲還是馬超,都是如此。

-----------------------------------------------------

孟獲一看對面的馬超,他是咧嘴一笑,“你就是那個大漢的驃騎將軍,涼州牧,馬超馬孟起?”

孟獲畢竟是比其他人知道的要多些,而且大漢的官職,他還能說出來。可要知道,不知道多少人說不出來。別說是異族的人了,就連大漢自己的人都不一定都能說得出來。

馬超聞言也是一笑,“如假包換!你便是那個孟獲了!”

雖說是問,實際馬超是肯定的語氣,孟獲笑着點點頭,“咱們有話說話,你馬超只要答應給我們糧草百萬石,牛羊各十萬,馬匹五萬,布帛一萬匹,我孟獲立馬帶兵撤退!你看如何?”

馬超一聽,心說好啊,這可真是獅子大開口啊。不,這孟獲絕對是比獅子的嘴還要大。要說這些東西自己有沒有,確實有,也能拿出來,可爲什麼要給孟獲他們呢。

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一七一章 大帳中再會蠻王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八七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三)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二〇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八)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四十一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九七一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續)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五二三章 見馬超問詢範強(完)第三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第六十六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完)第三九七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第一八五章 名士入夥叛賊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六一九章 曹子孝遊說魯肅第一三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二)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第六〇一章 孟德許都議對策第二八三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三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二)第四十五章 管亥相商除五害第八八四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七十八章 曹孟德引薦馬超第七九五章 龐亮馬朝訪龐統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九八七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四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四)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七五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夜襲敵營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七一四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續)第八八八章 涼州軍進攻樊城第四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七)第七三七章 江陵城仲邈治傷第八八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八)第七四五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七三九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五九四章 袁紹雄踞四州地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四八六章 樹林道旁攔孫策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二八九章 董卓入宮見劉協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二)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四)第四五二章 子龍帳中詢敵情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六〇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九)第二二六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九)第二九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一)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三〇一章 馬超領兵戰三江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三五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二)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八〇八章 中軍帳內謀敵城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一)第七二一章 關雲長對戰趙子龍第六八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完)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一四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六)第九一〇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完)第三六〇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七)
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一七一章 大帳中再會蠻王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八七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三)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二〇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八)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四十一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九七一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續)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四七〇章 師兄弟帳中相認第五二三章 見馬超問詢範強(完)第三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第六十六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完)第三九七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第一八五章 名士入夥叛賊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六一九章 曹子孝遊說魯肅第一三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二)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第六〇一章 孟德許都議對策第二八三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三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二)第四十五章 管亥相商除五害第八八四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七十八章 曹孟德引薦馬超第七九五章 龐亮馬朝訪龐統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九八七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四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四)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七五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夜襲敵營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七一四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續)第八八八章 涼州軍進攻樊城第四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七)第七三七章 江陵城仲邈治傷第八八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八)第七四五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七三九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五九四章 袁紹雄踞四州地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四八六章 樹林道旁攔孫策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二八九章 董卓入宮見劉協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二)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四)第四五二章 子龍帳中詢敵情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六〇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九)第二二六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九)第二九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一)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三〇一章 馬超領兵戰三江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三五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二)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八〇八章 中軍帳內謀敵城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八八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七)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一)第七二一章 關雲長對戰趙子龍第六八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完)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一四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六)第九一〇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完)第三六〇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