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農業、農村、農民

一座破舊的城隍廟,面闊八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琉

璃瓦頂,廟內的神像在在北伐時國民軍路過邯鄲時便給予拆除,雖說這兩年城內商會有意拆除東西配殿,在這裡建起市場,可幾經周折卻未成行,而現在,這城隍廟前的牌匾卻被摘下,換上了一面牌匾。

邯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選在城隍廟舊屋,這倒也不算是特例,進入民國後,幾乎很少有修衙之事,當然這也同地方上財力窘迫不無關係,於是乎像這樣舊寺破廟自然的成爲了官署首選之地。

不過只是幾天的功夫,這破舊的城隍廟雖說從外面看來似乎仍有些破敗,可是內部卻完全變了模樣,高達十餘米的大殿內被新區趕來的建築工人,用鋼架、木板隔成了兩層,而一樓又用石膏隔板與木材隔出了會議室、辦公室,至於東西配殿則隔出了辦公室與宿舍,不過只是幾天的功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總算見着了一些“公署”的氣息。

若是按照《行政督察專員暫行條例》的《組織條例》規定,原本公署並不需要如此大興土木,畢竟《組織條例》規定專員公署內設公務人員不過只有十幾人罷了,不過凡事也有特例,正如同邯彰專員公署內部的大興土木的改造,實際上就是爲了擴大公署。

一大清早,十二位縣長便早早的聚集到專員公署,今天這是他們來到邯鄲的第四天,同樣也是專員公署成立的第四天,四天之內,這專員公署的模樣大變,只讓孫振邦等人只覺得一陣驚訝,但卻又在意料之中。

會議並沒有選擇在可以容納百人的大會議室內舉行,畢竟十二縣陪同各縣縣長來邯鄲的不過只有一名秘書罷了,二十幾人的會議,只需要在小會議室內舉行即可,長條型的會議桌兩側除去坐着十二縣的縣長外,還做着幾名公署的署員、事務員。

“農業,農業問題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這是今年公署首要任務,也就是如何解決農業、農村以及農民的“三農”問題!”

會議開始時,並沒有過多的客氣,只不過是簡單客套一二之後,管明棠便直奔了會議的主題,因爲後世曾掛職過大隊書記的緣故,因此,對於農業管明棠並不是一個外行。

正如同後世一樣,“三農”問題從來都是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問題,而在民國更是如此,甚至比後世更爲嚴重。

對於農村的重要性,管明棠自然再清楚不過,但是農業現代化,這簡單的五個字,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中國近現代最大的一個命題。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南京政府並不是完全放棄了對農業現代化的追求和努力,恰恰相反,它在這一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是,南京政府的農業政策幾乎全盤失敗了。在不斷失敗後,南京政府放棄了對農業現代化的追求,對廣大農村實行了聽之任之、視而不見、放任自流的鴕鳥政策,失去了中國歷史上農村變革、農業變革的一個有利時機,也播下了自己在大陸被推翻的種子。

別說是南京政府,即便是後世的那個起自於農村、得益於農民的政府,即便是解決農民及農村問題最成功的共和國,同樣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現代化的問題,共和國以軍事化即公社化的方式使農村走了另一條道路,最終只是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對農民的政治動員上,同樣沒能夠完成農村的現代化變革,可以說,在農村的現代化變革上,近代以來,在長達百年之中,中國交的幾乎就是一張白卷。

““三農”問題!”

眉頭微微一跳,孫振邦看着坐於首席的管明棠眼光微變,原本他以爲管明棠不過就是一個商人,可是能提到農民、農村、農業並把其歸納成“三農”問題,由此可見這人遠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尤其是這第一次會議,他未問財政、保安、自衛,卻直入“三農”更是讓人能感覺到,他所圖不小

“而“三農”問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農民問題,說白了,也就是人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農民的問題,農民需要教育……”

在管明棠作着會議報告的時候,他不時的觀察着十二縣縣長的表情,從他們的神情中,管明棠可以覺察到這些縣長的不以爲然,實際上,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可管明棠卻深知,教育農民的必要性。

任何改革,都必須有強有力的推行人員,農村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即使有相應的推行人員,他們還要能動員起大多數民衆支持自己推行的改革,否則,成功的希望實在渺茫。

說白了改革的根本就是“人”的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動員人,如果不能動員、教育民衆推動改革,任何的改革的努力都是白費,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在農民、農業、農村三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中,農民的問題可以說是阻力最小的一個問題。

中國的基層社會基本上是一個由鄉紳自治的社會,政府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這些鄉紳可以說是政府對鄉村實施統治的基礎,同樣的,如何打破並且利用這種基礎是解決農村和農業問題的關鍵,可以說他們即是農業、農村改革的助力,也是阻力。

現在,對於根基未穩的管明棠來說,他不能也不想從根本上去觸及農村的本質問題,只能在三個問題中,選擇一個最軟弱、最無力甚至可以說“最容易下手的對象”——農民,從而一步步的解決“三農”問題。

“大家都從報紙上看到過當今天中國之模範省,當屬廣西,而廣西之所以能成爲中國之模範省,其首要在於民團建設,因此,邯彰行政督察專區欲解決農民問題,必須先從建設“民團”始,以全面推行保甲製爲契機,並行建設民團,進而謀求農村社會全面改革……”

如果說相比於這個時代的農業建設試驗,管明棠最大的優勢在於何處,恐怕就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總結歷史上各個時期各地農業建設利弊得失,進而總結出一個能夠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方案。

民團!

這是管明棠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通過對兩個時代的農村建設問題的研究對比,在管明棠同樣傾向於“農村問題的關鍵在於教育農民”,而教育農民的根本在於“政治動員”,而行之有效的政治動員,只有一個辦法通過“軍事化”的辦法去解決,後世選擇了公社,而在這個時代的廣西選擇了“民團”。

前者對於管明棠而言幾乎等於政治雷區,那也就只剩下民團可供選擇了,再則抗戰迫在眉睫,民團建設不僅僅是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樣也是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通過民團建設從而達到動員農民的目的,這正是歷史上“新桂系”的成功所在。

而且建設民團又可以獲得農村士紳的支持,畢竟民團建設可以起到綏靖地方的作用,而對於普通民衆而言,他們同樣不會反對由官府統一建設民團,畢竟多年政局失控、兵禍連年,倒置不少人鋌而走險、遂去爲匪,無論是士紳還是農民都渴望擁有相對安定的環境,而建設民團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不會反對。

“好了,現在專區民團組織條例已經發到大家的手中,下面各位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談一下各自的看法!”

嘴上這麼說着,可管明棠卻壓根就沒有給他們反駁的時間,否則也不會現在才把組織條例發下,而這份組織條例是參考《廣西省民團建設組織條例》制定,正如他最初意料的一樣,衆人不過只是匆匆看上幾眼組織條例,便要匆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完全沒有組織語言反駁的機會。

“這個,專員,建設民團即可起到綏靖地方、穩定農民的妙用,又可起到鞏固國防之需,廣西之成就,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可專區人口近五百萬,若是以第九條規定:凡在專區轄內居住二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年滿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男子,不分城內和鄉村,不問職業和省籍,都要徵編受訓。民團的組織,既然這樣龐大,經費自然是個大問題,而十二縣經費……”

說話的是彰德縣李桂德,在十二縣中只有彰德與邯鄲是“上縣”,而在衆縣之中,他是任職時間最長的縣長,自然的由他站出來出聲反對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民團建設經費一應由區庫支給!”

心知經費問題將是衆人反駁的根本,對此管明棠的辦法就是大包大攬,由區庫支給從而解決衆人駁的經費問題。

“那不知專員要怎麼解決區庫收入問題!”

一聲反問的同時,方國勳這個畢業於北平政法大學,在衆縣長唯一的一位“考試”縣長站起身來,朝着管明棠輕鞠一躬。

“專區所轄各縣可謂是地瘠民貧,早已不堪苛捐之壓力,還望專員能體諒五百萬人民負擔之艱苦,且莫再增捐稅!

(三農問題是當代也是那個時代無法迴避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是一個挑戰,在前幾本小說中,無語並沒有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而在這本小說,特殊的時代使得三農問題更加的尖銳,也成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四更了!第三更!)(。

第394章 傷別離第58章 俄羅斯的冬天第24章 命運跌宕誰人知第184章 莫斯科的禮物第1041章 魏與陳第10章 市場的未來第245章 大刀隊,衝鋒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191章 大局中的犧牲品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805章 絕望的掙扎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會第209章 憂慮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19章 試驗場內第183章 血戰紅石嵐(一)第1170章 王朝末日第1248章 商機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158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三...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096章 北上的“東北軍”第52章 急進第240章 頤和園中槍聲鳴第25章 集訓第20章 誤國之人古有之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20章 北平異動第407章 教育隊第1078章 遼陽之戰(六)第192章 實業團第305章 新家第277章 會議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230章 二楊入邯(下)第143章 未來打算心惶然第384章 肥肉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370章 西安行第263章 大洋彼岸第43章 邯彰之變第1141章 憂心第126章 書桌不靜師心憂第303章 目標第378章 徵兵第70章 歸國之人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258章 人生的選擇第149章 熱血沸騰陰謀出第124章 進攻第764章 蒙古第415章 復興開發第61章 勝利進軍第1132章 帝國的崩潰第278章 軍心第116章 爲了一張門票第354章 年景之憂第77章 電影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382章 理論第54章 斯大林的禮物第253章 夏季攻勢(十六)第295章 現實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816章 大歷史的前夜第67章 亞洲綏靖第78章 學業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178章 支前道路路艱難第257章 私會第1052章 關東軍的決策第169章 夜間行軍誰識君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198章 誰能安然入睡眠第1148章 南洋義勇軍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1033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吧第50章 東與南第110章 北疆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81章 民團之基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271章 陰謀第289章 面與面第120章 禮物的代價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4章 謊言第195章 公司的未來第1143章 一道閃光第1084章 大公子的野望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1206章 決定未來第1067章 戰爭中的政治第309章 硅晶時代
第394章 傷別離第58章 俄羅斯的冬天第24章 命運跌宕誰人知第184章 莫斯科的禮物第1041章 魏與陳第10章 市場的未來第245章 大刀隊,衝鋒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191章 大局中的犧牲品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805章 絕望的掙扎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會第209章 憂慮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19章 試驗場內第183章 血戰紅石嵐(一)第1170章 王朝末日第1248章 商機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158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三...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096章 北上的“東北軍”第52章 急進第240章 頤和園中槍聲鳴第25章 集訓第20章 誤國之人古有之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20章 北平異動第407章 教育隊第1078章 遼陽之戰(六)第192章 實業團第305章 新家第277章 會議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230章 二楊入邯(下)第143章 未來打算心惶然第384章 肥肉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370章 西安行第263章 大洋彼岸第43章 邯彰之變第1141章 憂心第126章 書桌不靜師心憂第303章 目標第378章 徵兵第70章 歸國之人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258章 人生的選擇第149章 熱血沸騰陰謀出第124章 進攻第764章 蒙古第415章 復興開發第61章 勝利進軍第1132章 帝國的崩潰第278章 軍心第116章 爲了一張門票第354章 年景之憂第77章 電影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382章 理論第54章 斯大林的禮物第253章 夏季攻勢(十六)第295章 現實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816章 大歷史的前夜第67章 亞洲綏靖第78章 學業第42章 返鄉只爲招工忙第178章 支前道路路艱難第257章 私會第1052章 關東軍的決策第169章 夜間行軍誰識君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198章 誰能安然入睡眠第1148章 南洋義勇軍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1033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吧第50章 東與南第110章 北疆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81章 民團之基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271章 陰謀第289章 面與面第120章 禮物的代價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4章 謊言第195章 公司的未來第1143章 一道閃光第1084章 大公子的野望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1206章 決定未來第1067章 戰爭中的政治第309章 硅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