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二楊入邯(下)

被烏雲籠罩着的天空,透出道道金光,金光揮灑在珞珈山上。

“總裁,楊耿光乘飛機離開武漢了。”

亦步亦趨的跟在蔣介石的身邊,張羣謹慎的說道。

楊傑回到武漢,甚至只與家人只見一面,便直接乘機飛往邯彰,在武漢並不是什麼秘密,而現在張羣之所以提及此事,正是爲了號“委員長”的脈,作爲謀士,這既然是他的職責,同樣也是他取信之道。

“耿光去邯鄲,就任第六戰區參謀長,是第六戰區自動提請的,中央只是表示尊重!”

蔣介石只是隨口道了一句,他心知張羣想要說什麼,中央直接任命中央將官爲“地方”戰區參謀長,總會有一些人說三道四。

“有些人,總喜歡雞蛋裡找骨頭,耿光不帶一兵一卒就任戰區參謀長,又有什麼好顧慮的,再則,地方上有所求,中央難道拒絕嗎?”

想到因爲楊傑就任戰區參謀長,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警錫,一陣厭惡感便從他心底涌起。他盯了張羣一眼,然後坦然地說道。

“有人想說三道四的,就讓他們說好了,他們要是再在這件事上糾纏,等他時,他們就明白了,若是還有人說三道四,就把部隊調到第六戰區去。”

見委員長有些不快,張羣連轉移話題道,而這不過只是的一個話頭罷了。

“總裁,不過就是一些人在那瞎吵吵罷了,不過前陣子,有人指責第六戰區任用親日派!”

意有所指的一勻話,讓蔣介石的眉頭微微一跳,所謂的第六戰區任用親日派,所指之人正是“西安事變”後,被點名要求從政府中除名的楊永泰,那位“親日派”的“頭頭”,但實際上,楊永泰卻只有親日派之名,所謂的親日不過只是奉命而爲罷了。

從心裡說,對楊永泰,蔣介石多少總心存些微許虧欠,但在另一方面,雖欣其之才卻又反感其跋扈,也正因如此.在抗戰軍興後,一直隱於家鄉的楊永泰,便被他有意無意的“遺忘”了,以至於在諸人復出之後,楊永泰依然於家鄉“隱居”。

但也正是這種遺忘,使得楊永泰最終接受管明棠的邀請去了邯彰,隨後管明棠以軍務繁忙爲由,請辭邯彰行政督察專員之職,並推薦楊永泰爲下任候選人,所謂的推薦實際上只是過場,行政院隨即同意,不過楊永泰的親日之名,倒是讓管明棠頗受外界指責,直到轟炸東京後,這一指責才隨之消息。而對於楊永泰於邯彰任職,蔣介石倒沒有想那麼多,畢竟楊永泰是個人才,既然是人才,就不可能被埋沒的。

但是現在,張羣重提楊永泰,卻讓蔣介石的眉頭微微一敏’他隱約猜出張羣的意有所指是爲何意。

“嶽軍,其它人或許不知道,但你是明白的,暢卿絕不是親日派,他所做一切,無非只爲麻木倭寇而爲!”

蔣介石當然不會說楊永泰之所以親自是出自於自己的授意,儘管在某種程度上,張羣也算是半個親日派,說罷,又把目光投向遠方,輕聲說道。

“嶽軍,真正的親日派,不可怕,最可怕的還是居心叵測之人!”

雖是簡單的一勻話,讓張羣覺得他號準了委員長的脈.於是便點頭贊同道。

“總裁說的極是,嶽軍也是如此以爲。”說着,張羣的話鋒突然一轉。“雖說許多人懷疑楊耿光出任戰區長官部參謀長一職,但嶽軍卻以爲,委員長任命耿光爲戰區長官部參謀長,倒是爲戰區將來抵禦日軍入侵作準備!到時,那些人自然知道了總裁的苦心。”

蔣介石微微一笑,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點點頭,畢竟讓楊傑去第六戰區,並不是自己主動提出的,現在自然也不便爭功了。

“現日軍欲集重兵以報復第六戰區對東京轟炸,單以第六戰區之兵,顯然是有些薄弱,他時,中央必調兵增援第六戰區,哲勤起於商界,成於政事,于軍界,一無人脈、二無故舊,屆時如何調配協調各地增援部隊,自是問題,而耿光曾任陸大校長、廬山軍官教育團團長,于軍中學生、舊識甚多,想來到時,各地增援部隊,必定會完全服從……”

提及此張羣注意到,原本面帶微笑的委員長的眉頭猛一鎖,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提醒,委員長怕是聽進心裡了。而此時蔣介石的心底,正如張羣所料想的那樣,一時心情卻難以平靜,在動盪中起家的蔣介石,深諳舊中國的統治之道。逢到兇險,他總是跳進池中,先把水攪個混沌不堪,爾後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對手下人的相互之爭,他從不介意,甚至喜歡這樣。他知道這麼些年來,中國再難冒出個與他抗衡的軍政巨頭,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張羣的提醒,卻讓他突然意識到,不是再難冒出一個軍政巨頭,現在一個隱隱可現的軍政巨頭,正於他的面前浮現,而且還是在他的幫助下。

楊永泰曾爲政學系之首,於政界人脈甚廣,而楊傑,更是曾任陸軍大學校長,雖說與陸大就讀大都爲師旅長,但是其于軍界的人脈,前者以政爲輔,後者以爲軍助,而管明棠則輕易得到了軍政兩面的“左膀右臂”。

心下警惕着,蔣介石並沒有說話,但臉上色的笑容卻消失了無形了。過去,雖說對管明棠有所警惕,但在他看來.其卻又不足爲懼,因爲他在政界人脈所賴爲張靜江之人脈.而張靜設的“建設系”長於建設,短於政治,在軍界,雖說那彰軍兵強馬壯,但其在軍界卻沒有任何根基,其軍官又大都爲商人出身,如此一來自然也就不足爲懼,但現在“二楊”卻使得一切發生了改變,二楊接觸多少鬱不得志的政客、軍人,若這些人經二楊引薦懼爲管明棠所用……“兆銘,他們近年來忙些什麼?”蔣介石把眼光移開,輕聲問道。汪精衛是他多年政敵,資歷比他高,眼下雖居國民黨副總裁,但卻絕非安於現狀之人。汪精衛韜光養晦,蔣介石心裡十分清楚,而且,他還知道,張羣與這夥人勾勾搭搭,關係也不錯。但他對此並未太在意,原因很簡單:張羣離不開他蔣某人。相反,他卻能從張羣口中更多地瞭解到汪精衛這幫“主和派”的行蹤。雖說他沒有在意,可張羣卻象個在外面偷漢而被發現的婦人一般,見委員長猛的提及汪精衛,渾身頓時變得不自在起來。他偷偷擡起眼簾,溜了蔣介石一眼。

“汪副總裁是堅持主和。只是近來我與他接觸也不多。不過,聽說他把高宗武等人弄到了香港,想與日本人搭上線,具體情況不太瞭解。”

此時的張羣閃爍其辭。蔣介石聽着聽着,眉頭蹙成一團。

“嶽軍,你要提醒兆銘他們注意一些!現在正值抗戰最關鍵之時,讓他切勿誤已誤國!”

“總裁,嶽軍有一勻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面對委員長的訓斥,張羣萎萎縮縮地問道。“是,是,總裁所言極是。”

在怯縮的應聲時,張羣的心裡犯起了嘀咕,總裁這是怎麼樣了,明明先前所有反應,怎麼這會反倒像是沒事一樣,原本覺得自己號準了總裁脈的張羣,一時間不由有些拿不準主意,總裁到底在想什麼?

難道,他對“二楊入邯”就沒有任何警惕?不可能啊.照理說……而就在他嘀咕着的時候’總裁的聲音又一次傳進他的耳中。

“嶽軍!”

像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蔣介石轉身盯着張羣問道。“最近曾琦一直在武漢,你見過他了嗎?青年黨方面下一步到底有什麼打算?”

聽總裁提及曾琦,張羣的心下便是一動,他知道委員長不是沒有對管明棠加以警惕,而是在等着自己把一些話說出來,曾琦是誰、青年黨又是誰?這些可都是邯彰的政務之基。如此尋思着,張羣湊近一步,開口說道。

“總裁,雖說青年黨羣多得管明棠的幫助,但曾琦諸人卻是支持中央,也是支持總裁的,他們表示青年黨願團結在中央周圍。只是他們的一些理念與中央相牴觸,再則,其又無法脫離邯彰的支持,所以……”

“嶽軍,當此非常時期,我們也要講講民主。我相信,青年黨今後會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該花的錢一定要花。經費一事,你找子文商量解決。”

在張羣離開之後,蔣介石卻置身於庭院之中,此時這珞珈山的空氣依然象被濾過一般清純,那陽光依舊照得水珠靜物晶瑩剔透,但此時,蔣介石卻沒有一絲欣賞之意,山湖相映,絢麗多姿武漢風光再難吸引他的注意了。此時,他的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

二楊,二楊……反覆於心唸叨着二楊,蔣介石的眉頭越皺越緊,而握着柺杖的手也卻握越緊,

(楊傑,在歷史上被稱爲近代中國三個半參謀長中的一員,也是幾無所成的一員之一.在某些方面卻又是最適合邯彰軍的參謀長,好了,現在,邯彰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參謀長了〉

第237章 大師第39章 “慈父”的憤怒第191章 潛力第209章 霧捕第1117章 民族性第60章 飽暖之時心生欲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094章 希特勒的笑容第19章 暴利卻把好名揚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52章 莫氏訪華(下)第235章 夏季攻勢(四)第1177章 目標,廣島第1082章 奉天起義第206章 何必生死刀相向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319章 頂撞第43章 邯彰之變第204章 心中唯系家國安第73章 設想第115章 在商言商爲本份第789章 來自史前的巨獸第86章 計算的科學第105章 廬山煙雨第244章 夏季攻勢(十三)第34章 如何收場第449章 秘會(下)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414章 走向海洋第801章 靜寂的北平第1017章 時代大門的敞開第247章 關於未來的思索第1075章 開啓大門第15章 風險投資第328章 家第404章 教育之變第53章 今日相逢不是福第407章 教育隊第181章 目標,日軍先頭聯隊第764章 蒙古第436章 進駐第118章 會議第791章 情報第25章 進攻,東線!第341章 重典之後第278章 軍心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1124章 選擇第264章 奪城第39章 不列顛的選擇(上)第337章 槍會第449章 秘會(上)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1157章 三巨頭第328章 家第448章 陰雲密佈第793章 贏定了第827章 租借談判第49章 行善可需他人報第250章 東京的客人第36章 西安不安第1241章 指路第1248章 商機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1章 吾好白開何錯有第261章 奇兵第270章 心難幹第240章 頤和園中槍聲鳴第3章 參觀之旅第222章 籌碼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123章 中與俄第262章 天降第358章 捐納之別第367章 中國需要第160章 調整第248章 莫斯科的變化第125章 八字橋第1129章 和平的生活第156章 初戰第126章 投降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188章 震驚第1228章 崔可夫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1213章 未來的選擇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35章 昨日銀錢今日財第1193章 北國(下)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316章 敢於挑戰第1245章 揭穿他第819章 北進與中國的未來第1244章 唯一的戰勝國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22章 演習進行時第242章 夏季攻勢(十一)
第237章 大師第39章 “慈父”的憤怒第191章 潛力第209章 霧捕第1117章 民族性第60章 飽暖之時心生欲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094章 希特勒的笑容第19章 暴利卻把好名揚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52章 莫氏訪華(下)第235章 夏季攻勢(四)第1177章 目標,廣島第1082章 奉天起義第206章 何必生死刀相向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319章 頂撞第43章 邯彰之變第204章 心中唯系家國安第73章 設想第115章 在商言商爲本份第789章 來自史前的巨獸第86章 計算的科學第105章 廬山煙雨第244章 夏季攻勢(十三)第34章 如何收場第449章 秘會(下)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414章 走向海洋第801章 靜寂的北平第1017章 時代大門的敞開第247章 關於未來的思索第1075章 開啓大門第15章 風險投資第328章 家第404章 教育之變第53章 今日相逢不是福第407章 教育隊第181章 目標,日軍先頭聯隊第764章 蒙古第436章 進駐第118章 會議第791章 情報第25章 進攻,東線!第341章 重典之後第278章 軍心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1124章 選擇第264章 奪城第39章 不列顛的選擇(上)第337章 槍會第449章 秘會(上)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1157章 三巨頭第328章 家第448章 陰雲密佈第793章 贏定了第827章 租借談判第49章 行善可需他人報第250章 東京的客人第36章 西安不安第1241章 指路第1248章 商機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1章 吾好白開何錯有第261章 奇兵第270章 心難幹第240章 頤和園中槍聲鳴第3章 參觀之旅第222章 籌碼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123章 中與俄第262章 天降第358章 捐納之別第367章 中國需要第160章 調整第248章 莫斯科的變化第125章 八字橋第1129章 和平的生活第156章 初戰第126章 投降第402章 廣州灣之變(上)第188章 震驚第1228章 崔可夫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1213章 未來的選擇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35章 昨日銀錢今日財第1193章 北國(下)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316章 敢於挑戰第1245章 揭穿他第819章 北進與中國的未來第1244章 唯一的戰勝國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22章 演習進行時第242章 夏季攻勢(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