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長洲(三)

長洲,位於吳縣東,因長洲苑而得名,本屬於吳縣所治。

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下詔把吳縣一分爲二,把長洲苑從吳縣分離,設置長洲縣。

它坐落於官塘河與松江交匯處,水上交通極爲便利。

向北,沿官塘河直抵無錫;向南,順官塘河而下,能到達嘉興。向東,順松江入海,向西則可以遁入太湖。這裡水道縱橫交錯,猶如蜘蛛網一般,地勢頗爲複雜。

長洲由於是從吳縣分離出來的一部分,所以人口只有一千二百多戶,約萬人左右。

按照唐代對縣城的等級劃分,長洲縣屬於下下縣,和昌平的等級持平。

暮夏時節,烈日當空。

遠處一片湖泊,蘆葦繁茂。

在微風中,那白色的蘆花在湖中起伏,遠遠看去好像一片雪原。

“那裡,就是長洲苑。”

行進在略顯狹窄的官道上,裴旻突然勒馬,手指遠處的蘆葦蕩,扭頭對楊守文道。

“昔年吳王闔閭曾在此遊獵,可惜如今卻變成了如此模樣。”

長洲苑是春秋時吳國的皇家園林,不過現在看去,絲毫看不出當年的皇家氣派。

“小裴來過蘇州?”

楊思勖笑問道,催馬走到裴旻身邊。

裴旻點點頭,“我舅父曾擔任過廣州市舶使帳下錄事,我小時候一直跟隨舅父,在嶺南生活。六年前,舅父告老還鄉,帶着我從這裡路過,所以我多少了解一些。”

在唐代,華夏的航海技術堪稱世界第一。所以海外貿易極爲發達。

顯慶六年,也就是公元661年,唐高宗鑑於日益興盛的海外貿易,於是在廣州創設市舶使一職,總管海路邦交外貿。市舶使的職責是:徵收關稅,代表宮廷採購舶來品以及珍惜貨物。管理商人向朝廷進貢的物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管理和監督。

這市舶使,也就是宋代市舶司的前身……

不過,一般而言,市舶使大都是由宦官擔任。

楊思勖聞聽,不由得一怔,好奇問道:“小裴,你舅父是誰?”

“家舅父姓冼,是廣州高涼人氏。非是中原大族。”

河東裴氏,是中原大族。但這並不代表,裴氏子弟所迎娶的都是名門望族子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裴旻一支在河東裴氏的地位並不是很高,甚至處於邊緣地帶。

“冼?可是誠敬夫人的冼嗎?”

楊守文在一旁突然開口,言語中流露出好奇之意。

裴旻愣了一下,旋即點點頭,“未曾想徵事郎也知誠敬夫人。”

這誠敬夫人。也就是後世人口中的冼夫人。

冼夫人世代南越首領,佔居山洞。部署十萬餘家。冼夫人謀略過人,且行兵佈陣無人可比,在當時可謂鎮服百越。後來,冼夫人嫁給了高涼太守馮寶,於是舉家遷至高涼。那馮寶,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力士的先人。是當時嶺南霸主。

冼家在高涼,堪稱大族。

只是由於高涼地處嶺南,對於中原世家來說,算不得什麼,根本不會看在眼中。

時至今日。朝代更迭,如今的冼家早已不是當年雄霸廣州的冼家。

裴旻感到非常詫異,因爲他從嶺南返回河東之後,所遇到的人當中,知道冼家的人並不是很多。說起誠敬夫人、譙國夫人,倒是不少人知道。可實際上,很多人對誠敬夫人亦或者譙國夫人的名字根本不清楚,更不要說所謂的高涼大族冼家。

“小裴,說過多少次,咱們現在主僕相稱,不可以喚我徵事郎。”

楊守文瞪了裴旻一眼,裴旻立刻醒悟過來,連連點頭。

“誠敬夫人大名,我焉能不知?

若非誠敬夫人,只怕如今的嶺南,依舊是動盪不止吧。”

裴旻眼中,頓時閃過一抹自豪的神采。

從廣州回到河東,每每與人談及冼家,那些族中子弟或是茫然不知,或是露出不屑之色,這也讓他感到非常難過。現在,終於有人認可當年冼家在廣州的貢獻,也使得裴旻對楊守文的好感倍增。他看楊守文的目光,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裴旻的父親,是裴氏一個微不足道的邊緣子弟。

早年間,他因爲在家中犯了過錯,被髮配到了高涼,成爲高涼司馬。只是當時,廣東人對中原人還是有些排斥。裴旻頭上的‘裴家子弟’光環,根本沒有用處。

不過,他卻得到了冼家娘子的青睞,也就是後來裴旻的生母。

裴旻的父親與冼娘子成親後,借冼家在廣州的聲望,倒也做的是風生水起,後來還有了裴旻。可就在他春風得意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在高涼蔓延開來。

裴旻的父母,以及很多冼家子弟在這場疫病中喪生,冼家也隨之元氣大傷。

於是,裴旻就隨舅父前往廣州,並且在廣州生活了差不多十年。武則天登基之後,裴旻的舅父感覺身體不是很好,再加上當時嶺南的局勢有些動盪,於是就帶着裴旻從廣州千里迢迢返回河東。不管怎樣,裴旻是裴氏子弟。在回到河東之後,也得到了裴家的關照。可是在內心裡,裴旻始終認爲,他是一個廣州人。

“怪不得我聽你口音不太純正,原來你從小是在嶺南長大。”

楊思勖忍不住感嘆一聲,話鋒隨即一轉,沉聲問道:“那小裴你可知道長洲泰伯祠?”

“我當然知道。”

裴旻笑了,“其實,阿郎來長洲是正確的。

吳縣其實沒有泰伯祠,因爲這長洲原本就是吳縣治下,當時的泰伯祠就建在長洲苑的邊上。阿郎往那邊看,咱們繞過前面的河灣,就應該能看到長洲縣所在。

長洲泰伯祠,就建在長洲縣外。長洲苑之畔。那裡有一座土山,名叫閶門嶺,可眺望武丘。泰伯祠就在閶門嶺腳下,咱們若走快一些,天黑前差不多就能抵達。”

裴旻口中的‘武丘’,也就是後世人熟知的虎丘山。

不過由於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故而爲了避諱,改成了武丘山。

楊守文倒是不清楚那吳縣只有一座泰伯祠,聽到了裴旻所說,也不禁感到幸運。

“如此,咱們就快馬加鞭吧。”

說完,楊守文催馬就走。

楊思勖和裴旻兩人則緊跟在他身後,那頭健騾雖然揹負着重重的包裹,但速度依舊驚人。

差不多在天黑之前,楊守文一行三人抵達長洲縣城外。

不過。他們並沒有立刻進城,而是在長洲縣外的一個村舍裡住下。這裡是江南東道,規矩不似洛陽那麼大。縣城裡入夜之後,就會關閉城門實行夜禁,但是在縣城外的村舍裡,雖然入夜之後也會關閉坊門,但卻不像縣城裡那樣的嚴格。

三人在村舍裡一座簡陋的客棧住下,楊守文就讓裴旻去打聽情況。

沒辦法。他和楊思勖都不會說那吳儂軟語,雖然這一路上。楊守文專門找人學了一些,可那吳儂軟語自成一個體系,與現今所流行的中原官話,完全不一樣。

就算是楊守文再聰明,也不可能把蘇州話學會。

在他看來,這時代的蘇州話。就猶如後世的外語一樣,根本聽不太明白。

倒是裴旻能說一口流利的蘇州話,這還是因爲他少年時在廣州,跟隨舅父接觸過不少來自江南的商人。雖然也帶着一些口音,可是和本地人交流卻不成問題。

這也是楊守文爲什麼要帶裴旻的一個重要原因!

沒辦法。掌握一門語言,總是會有一些優勢。

“阿郎,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那泰伯祠如今有些荒涼,在平日裡也沒什麼香火,早已經破敗。如今,泰伯祠裡只有一個廟祝,又聾又啞,是土生土長的長洲人。”

是夜,楊守文和楊思勖吃罷了晚飯,回到房間。

裴旻也打聽清楚了狀況,來向楊守文稟報。

楊思勖給楊守文滿上一碗當地特產的漿果果汁,便坐在房門口,一邊聆聽,一邊監視外面的動靜。

而楊守文則站在窗口,警惕的觀察着外面的動靜。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消息?”

泰伯祠,是一定要去的。

對於裴旻打探來的消息,楊守文並沒有感到失望。對方把他從曲阿約來泰伯祠,一定會出現。所以泰伯祠的情況他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長洲縣城的情況。

雖然這一路上,他閱讀了不少關於長洲的卷宗。

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長洲的情況,必須要要親自打探一下才能瞭解。單靠着卷宗上的記載,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要知道,連長洲縣令王元楷都能被神不知鬼不覺的毒殺,足以說明這長洲縣城內的複雜狀況。如果不弄清楚長洲的情況,恐怕會非常麻煩。

裴旻道:“關於長洲,我倒是也打聽到了一些消息。”

“說!”

“長洲本是吳縣治下,萬歲通天元年,聖人下旨把長洲分離出來,單獨設縣。但是,長洲人大都還是會以吳縣人自居,所以長洲縣令的影響力,也不是很大。”

“哦?”

“這長洲,主要是以水陸碼頭爲主,進行貨物的中轉運送。

這裡除了能連通常熟和嘉興之外,還可以通過鬆江,進入太湖,而後連通湖州、常州和杭州三地。而長洲治下的官塘碼頭,原本是吳縣蘇家所有。長洲從吳縣被分離出來後,蘇家依舊掌握着長洲的控制權,其影響力甚至大過了官府。”

“既然如此,何不將蘇家剷平。”

楊思勖突然開口,沉聲說道。

裴旻苦笑道:“說起來容易,可那蘇家在蘇州,已有二百餘年,根基極爲牢固。他們並非士族出身,世代經商。不僅在江南東道頗有影響力,甚至在閩州、泉州也有產業。自太宗登基以來,蘇家又靠上了武邑蘇莊公,誰又敢輕易去得罪呢?”

“蘇莊公是誰?”

楊守文忍不住問道。

楊思勖眉頭顰蹙,聽到楊守文詢問,便苦笑答道:“阿郎可聽說過蘇烈蘇定方嗎?”

“蘇定方?”

楊守文眼睛一亮。這可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蘇定方還活着?”

“哦……蘇都督在乾封二年就已經過世了。”

原來,已經死了啊!

這蘇定方,名叫蘇烈,是冀州武邑人。

其人十五歲時,以驍悍多力,膽氣絕倫的氣魄追隨父親作戰,先登陷陣。隋朝末年,他先後投奔竇建德、劉黑闥,屢建功勳。貞觀初年。他歸順李唐,隨歷經北伐突厥,夜襲陰山,以先鋒官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的牙帳。至唐高宗時期,蘇定方得李治重用,征討西突厥,平定蔥嶺,攻打百濟。征伐高句麗,先後滅掉三國。把大唐的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立下了不世功勳。

而他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戰,莫過於征討西突厥時,以五百銳士破陣的故事。

永徽六年,蘇定方從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也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程咬金征討西突厥,被任命爲前軍總管。時雙方在達鷹娑川決戰,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部率兩萬騎兵增援。蘇定方所部當時正在休整,見敵軍逼近。於是率領五百精銳翻山越嶺,指導鼠尼施中軍,大敗鼠尼施,並追擊二十里,斬殺一千五百餘人。

此一戰,徹底奠定了蘇定方悍勇之名。

而且,他不但驍勇善戰,能行兵佈陣,而且還提拔了許多人才。

其中,裴光庭的父親裴行儉,就是蘇定方一手提拔起來……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到了後世不知爲什麼就變成了反派。說唐中的羅成,就是死在蘇定方的手裡。明明是漢家兒郎,也不知是那個混蛋,把他算作了高句麗人。

楊守文小時候,對蘇定方是恨之入骨,因爲他殺死了羅成。

可長大後,他才知道什麼羅成不過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蘇定方纔是一個真正的英豪。

“吳縣蘇氏,靠上了武邑蘇家?”

裴旻聞聽,也吃了一驚,目光旋即閃過擔憂之色。

說起來,裴家和蘇家的關係也非常密切,畢竟當年裴行儉就是蘇定方一手提拔。

蘇定方死後,蘇氏後繼無人,其子孫多爲散階,很少擔任職事官。

可不要以爲這樣,就小看了蘇家。

蘇家和朝中不少勳貴關係密切,似衛國公李靖、河東裴氏,與蘇家都有密切交往。這樣一個人物,就算是武則天也很尊敬。乃至於武則天登基之後,曾專門下旨:蘇氏所食實封,並依舊給。意思是說,蘇定方所享用的一切待遇,都按照舊時配給。

楊守文也不禁品蹙眉頭,沒想到這小小的長洲,居然隱藏着如此人物,的確是出乎他意料。

不過,他此來是爲了皇泰寶藏,和蘇家也不會有什麼衝突。

楊守文想到這裡,便話鋒一轉,“那有沒有打聽一下,關於那王元楷的消息?”

“王元楷的官聲不差,在任也非常勤勉。

不過阿郎也知道,他畢竟是太原王氏族人,並非蘇州本地人氏,難免會受到排斥。我剛纔打聽了一下,這裡的人對王元楷的印象不錯,但言語中並無尊敬之意。”

地域排斥,又是地域排斥。

楊守文發現,這種地域觀念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主流思想。

裴旻這番話的意思是說,王元楷在長洲並無太大影響力。可他做官這麼久,從長洲設立開始,就擔任長洲縣令,竟然依舊不被本地人接納?這似乎有些古怪。

楊思勖突然道:“可是因爲蘇家?”

“嗯?”

楊守文眉頭一蹙,向楊思勖看去。

裴旻道:“正是……這長洲百姓,有三成以上是仰仗蘇氏鼻息,又有三成需要依靠蘇氏的人脈。王元楷到任之後,首先就針對蘇家在長洲的地方勢力,想要削弱蘇家的影響力。這自然令蘇家不滿,明裡暗裡打壓王元楷,令其政令難以推行。”

吳縣蘇氏!

楊守文不由得長出一口氣。

原以爲,不會和蘇家產生交集,可現在看來,這吳縣蘇氏恐怕是難以繞過……

“天不早了,老楊小裴,趕快去休息吧。

大家今晚小心一點,咱們如今身在長洲,恐怕已經進入到賊人的勢力範圍,必須要謹慎。

明日一早,咱們去泰伯祠,而後進入長洲。”

楊思勖和裴旻聞聽,立刻躬身應命。

兩人退出房間,輕輕把房門合上。

楊守文則走過去,把門閂落下,而後把被褥從牀上拿起來,鋪在牀後的角落裡。

虎吞橫在身前,他席地盤坐,吹熄油燈。

月光,透過窗子照進了房間,彷彿在地上鋪上一層輕紗。

窗外竹影搖曳,沙沙作響,透出難言的靜謐之氣。楊守文靠着牆,手持鴉九劍,閉上了眼睛。

王元楷、無畏禪師、蘇家還有皇泰寶藏。

所有的信息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在楊守文的腦海中縈繞。他隱隱約約感覺到,在這些凌亂的線索背後,似乎有看不見的線。只要找到了那條線,所有的謎團都會迎刃而解。

原本,他以爲這一次來長洲不會太麻煩。

可現在看來,事情遠遠要比他想象的複雜,王元楷的死會不會與那蘇家有關係?

一時間,楊守文的思緒變得有些混亂!(。)

第20章 突厥獒(下)第469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九)第735章 倭人不可信第497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上)第684章 最長一夜(一)第439章 西山校場(二)第632章 曲阿桓氏第393章 明十三第397章 明家有英雌(二)第489章 狄公(四)第696章 一刀了卻恩怨情仇第451章 決戰奉先寺(六)第333章 徵事郎(上)第471章 桃花峪裡桃花僧第365章 吳中雜俎第622章 老乞丐第743章 呼羅珊國第638章 蜀道難(五)第220章 上達天聽(下)第51章 奕劍傳人第541章 當誅!第563章 六出花第237章 上神都(一)第62章 噩耗(下)第384章 盜亦有道(一)第332章 欠我一個承諾(下)第625章 大足元年第414章 不是結束第731章 何爲畜生語?第435章 穆明玉第730章 遣唐使第45章 且冷眼旁觀(上)第40章 清平調(下)第527章 紅忽魯奴兒(三)第699章 跳樑小醜第148章 慕容玄崱跑了(下)第610章 我回來了!第663章 樑九(二)第527章 紅忽魯奴兒(三)第289章 歡喜冤家(六)第482章 吉達的消息第617章 膽大包天第477章 公子何人?第7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326章 弘農楊氏(上)第338章 密旨(下)第147章 慕容玄崱跑了(上)第335章 太平(上)第720章 東門柳第437章 暗流第178章 命案發生 下第467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七)第582章 第一日第495章 時鳴春澗中(中)第159章 神都,神都第650章 驚變第679章 追擊(七)第510章 真主信徒第268章 兵車園(一)第480章 兄弟重逢(二)第279章 我乃李林甫第122章 絞車弩(上)第676章 追擊(四)第661章 非君莫屬第727章 傳法第140章 秀第98章 又見神秘人(三)第265章 鬼宅(四)第295章 你想討好我?第150章 大戰落幕第172章 結個善緣(下)第263章 鬼宅(二)第248章 夜宿香山寺(一)第91章 步步緊逼(上)第318章 朝天闕(八)第457章 李過是李裹兒!第327章 俠客行(一)第157章 朝天一槍(上)第259章 歸義(三)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215章 三皇觀(五)第374章 線索第191章 詩名動滎州第472章 驚變(上)第657章 其實大有可爲(一)第382章 他在說謊!(上)第552章 李客的推薦第445章 神臂之威第523章 馬癡和尚(一)第629章 鷹犬第552章 李客的推薦第476章 小丐第98章 又見神秘人(三)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379章 打草驚蛇(三)第631章 凶神惡煞第204章 往事4第43章 二公子(上)第417章 推心置腹
第20章 突厥獒(下)第469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九)第735章 倭人不可信第497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上)第684章 最長一夜(一)第439章 西山校場(二)第632章 曲阿桓氏第393章 明十三第397章 明家有英雌(二)第489章 狄公(四)第696章 一刀了卻恩怨情仇第451章 決戰奉先寺(六)第333章 徵事郎(上)第471章 桃花峪裡桃花僧第365章 吳中雜俎第622章 老乞丐第743章 呼羅珊國第638章 蜀道難(五)第220章 上達天聽(下)第51章 奕劍傳人第541章 當誅!第563章 六出花第237章 上神都(一)第62章 噩耗(下)第384章 盜亦有道(一)第332章 欠我一個承諾(下)第625章 大足元年第414章 不是結束第731章 何爲畜生語?第435章 穆明玉第730章 遣唐使第45章 且冷眼旁觀(上)第40章 清平調(下)第527章 紅忽魯奴兒(三)第699章 跳樑小醜第148章 慕容玄崱跑了(下)第610章 我回來了!第663章 樑九(二)第527章 紅忽魯奴兒(三)第289章 歡喜冤家(六)第482章 吉達的消息第617章 膽大包天第477章 公子何人?第7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326章 弘農楊氏(上)第338章 密旨(下)第147章 慕容玄崱跑了(上)第335章 太平(上)第720章 東門柳第437章 暗流第178章 命案發生 下第467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七)第582章 第一日第495章 時鳴春澗中(中)第159章 神都,神都第650章 驚變第679章 追擊(七)第510章 真主信徒第268章 兵車園(一)第480章 兄弟重逢(二)第279章 我乃李林甫第122章 絞車弩(上)第676章 追擊(四)第661章 非君莫屬第727章 傳法第140章 秀第98章 又見神秘人(三)第265章 鬼宅(四)第295章 你想討好我?第150章 大戰落幕第172章 結個善緣(下)第263章 鬼宅(二)第248章 夜宿香山寺(一)第91章 步步緊逼(上)第318章 朝天闕(八)第457章 李過是李裹兒!第327章 俠客行(一)第157章 朝天一槍(上)第259章 歸義(三)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215章 三皇觀(五)第374章 線索第191章 詩名動滎州第472章 驚變(上)第657章 其實大有可爲(一)第382章 他在說謊!(上)第552章 李客的推薦第445章 神臂之威第523章 馬癡和尚(一)第629章 鷹犬第552章 李客的推薦第476章 小丐第98章 又見神秘人(三)第564章 陌刀雄風第379章 打草驚蛇(三)第631章 凶神惡煞第204章 往事4第43章 二公子(上)第417章 推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