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福建易幟

“陳誠”孫百里重複着這個可以說如雷貫耳的名字,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陳誠是浙江青田人,與蔣介石是同鄉自一九二四年加入黃埔軍校以後,一直追隨在蔣介石的鞍前馬後,忠心耿耿先後參加過北伐、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爲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因其治軍嚴格,曾多次擔任廬山訓練團副團長,而團長則由蔣介石親自擔任,其對陳誠的信任可見一斑蔣介石把自己的心腹派過來,可見其對福建問題的重視,同時孫百里也隱隱感覺到,中央軍可能正在計劃對紅軍發起又一輪攻勢,所以必須避免兩面作戰

鍾武一聲:“報告”把孫百里從沉思中驚醒,他連忙擡起頭,發現獨立旅的幾個主要指揮官已經趕到掩蔽部

鍾武毫不客氣地問道:“旅長,你到底搞什麼名堂?我的部隊已經子彈上膛,大刀出鞘,正等着大幹一場,怎麼忽然又不打了?這到底是爲什麼?”

孫百里示意他先彆着急,然後讓幾個人都坐下,說道:“今天晚上,南京政府派出的談判代表剛剛到這裡,希望和我們十九路軍停戰”

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幾個人反應各異:葉文龍已經聽到一點風聲,所以顯得波瀾不驚;李從文臉上露出明顯的欣喜之色;陳子堅是滿臉的懷疑;謝長風則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鍾武則是興高采烈地說:“哈哈中央軍被打痛了,怕三十四師也被我們幹掉,只好過來談判了這下我們可以漫天要價了,要是不狠狠宰他們一刀,怎麼對得起那些戰死的弟兄們?”

陳子堅說:“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咱們雖然消滅了八十八師和三十三師,但是對中央軍來說遠沒有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沒理由會怕我們”

孫百里爲了打消衆人的疑慮,就把昨天晚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同時也詳細說明了項天和克勞茨與自己的關係,以及德國顧問團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說明情況之後,他說:“這件事關係到我們十九路的前途和命運,百里不敢擅自作主,希望能聽聽大家的看法獨立旅作爲僅存的三支主力部隊之一,我想應該有一致的立場,所以連夜把你們找來商量,等有了決議之後再和廖啓榮他們談”

鍾武恍若大悟地說:“沒想到,旅長有這麼硬的後臺,你要是加入中央軍,至少也能弄個軍長噹噹”

李從文對鍾武說:“你別在這裡胡扯,說點正經事”然後又說道:“蔣介石既然連陳誠都派出來了,應該是確實想和我們談判,但是政府的條件是什麼?”

孫百里說:“陳誠提出的條件非常簡單:通電全國,表示擁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立即恢復十九路的番號和編制,我軍可以繼續留駐福建,同時任命我爲綏靖主任,負責福建的軍政事務”然後又說道:“但是我細想之後,覺得問題遠沒有這麼簡單:陳誠雖然是蔣介石的親信,但是以他軍人的身份和作風,肯定不會考慮到政務上的細節問題但是我們十九路軍作爲非嫡系的部隊,要依靠駐防地提供經濟保障,所以實際是軍政一體的組織,必須考慮這些問題”

鍾武說:“那有什麼關係?都擺出來談就得了談不攏再接着打就是了”

李從文也說:“鍾武的說法很有道理,如果我們拒絕談判,傳出去對弟兄們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非粵籍的,會認爲我們和陳銘樞等人一樣,不是真正地愛惜部下的生命”

孫百里看兩人已經表明態度,支持談判,就對謝長風和陳子堅問道:“你們倆的意見呢?”

謝長風連忙點頭表示同意,陳子堅卻問道:“如果南京只是爲了拖延時間,好讓包圍圈裡的三十四師逃跑,然後再翻臉,我們怎麼辦?”

孫百里笑着說:“這樣我正求之不得在敵人艦炮的威脅下,即使我們全殲了三十四師,自己也肯定損失慘重,對下一步的作戰極爲不利而如果把敵人留在這裡,又如芒在背,使我軍進退兩難他們能自己撤走不是好嗎?”

陳子堅聽後也表示同意,孫百里卻爲難地說:“可是你們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政府任命我爲綏靖主任,把蔡軍長置於何地呀?我和軍長既是世交,又得到他的多方照顧,還委以重任,怎麼能接受這個職位呢?”

李從文搖搖頭說:“軍長是肯定不會回來了這次事變搞成這個樣子,瞭解內情的人知道責任不在他,但是底層的士兵會怎麼想就很難預料了回過頭來看,如果弟兄們真的支持福建人民政府的話,七十八師肯定不會敗的那麼快了,難道中央軍比日本人還厲害?那些叛變的部隊也絕對不是幾個高級軍官貪圖榮華富貴這麼簡單廖啓榮他們當時肯定也是贊成的,只是沒想到政府會要分割部隊而已,最後的起義,其實是被逼上梁山的六十師和六十一師絕對不會真心希望軍長回來的”

聽了李從文的一席話,孫百里感到非常驚訝,這才意識到,其實在士兵的心裡都有一杆秤,當官的如何看待他們,他們也就會如何回報當初軍長決定捨命陪君子的時候,實際上壓上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前途命運,還有全軍幾萬將士的信任

想通了之後,孫百里不再考慮這個問題,開始和團長們商量談判的細節問題,一直到東方露出魚肚白才談妥了大致的方案緊接着,孫百里在上午十點鐘召集十九路軍團長以上軍官開會,商量和政府談判的事宜結果和李從文分析的一樣,軍官們全部同意在陳誠所提的基本條件下進行談判,對由孫百里出任綏靖主任沒有表示任何異議,顯然已經對蔡廷鍇失去了信任

當天下午,孫百里和廖啓榮、謝鼎作爲十九路軍的代表和陳誠開始談判由於中央軍急於從福建脫身,顧問團又從側面施加壓力,所以這些軍人之間的談判進行的異常順利,四個小時後,雙方初步達成五點共識:第一,十九路軍即日通電全國,聲明擁護國民政府;第二,雙方立即停止敵對的軍事行動,十九路軍撤出對三十四師的包圍,中央軍停止進入福建,滯留在福建的部隊也分批撤離;第三,交換俘虜;第四,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恢復十九路軍的番號和編制;第五,任命孫百里爲福建綏靖公署主任兼十九路軍軍長,負責全省軍政事務;第六,在福建全省各主要城市建立國民黨支部,十九路軍不得干涉其黨務工作但是,在海關問題上,談判一度陷入僵局陳誠認爲海關不但是國家稅收的來源,同時也是主權的象徵,福建各海關的關長必須由中央任命,海關的稅收要全部上繳國庫作爲十九路軍最大的收入來源,一旦放棄,所有的補給勢必全部依賴中央,受制於人,所以孫百里堅決不同意最後,孫百里決定以退爲進,表示同意陳誠的提議,但是中央必須保證每個月爲十九路軍提供一百萬元的軍費和足夠的武器彈藥以目前福建的經濟狀況,海關一年最多也就五六百萬的收入,陳誠感覺不划算,不同意孫百里的提案克勞茨感覺談判有繼續僵持下去的跡象,只好出面調解,說服雙方各讓一步:各海關的關長暫時由孫百里任命,海關的收入全部充作十九路軍的軍費,但是五年以後,中央將恢復對海關行使權力

談判結束後,孫百里和陳誠分別在協議上簽字,然後直接用十九路軍的電臺發往南京備案克勞茨和項天雖然非常想和孫百里好好聊聊,但是又無法避開陳誠,只能簡單地聊聊家常,最後依依不捨地離開,從廈門乘船返回南京

從協議生效的當天開始,中央軍滯留在福建境內的各支部隊,包括被包圍在廈門的三十四師在內,陸續和十九路軍脫離接觸,分期分批撤離

與此同時,孫百里把總部從漳州遷移到福州,緊接着連續發出一系列任命:李從文爲七十八師師長,把被中央軍俘虜的和潰散在福建各地的原七十八師士兵約三千人重整編;任命鍾武爲獨立旅旅長;馬鴻興爲五十六師師長;葉文龍爲四十九師師長;陳子堅爲二師師長;杜周南擔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然後又把漳州軍政學校遷至福州併名爲福建軍政大學完**事任命後,孫百里派鍾武率領獨立旅協同馬鴻興部掃蕩閩北的地方武裝在福建事變中被中央軍收買的劉和鼎等人隨即淪爲此次談判的犧牲品,不但被撤去師長旅長的官職,所屬的部隊還要被收編不甘心接受命運的劉和鼎率部抵抗,但是隻堅持了一個星期就被殲滅,劉和鼎本人被俘後,押送到福州槍決,閩北地區隨之安定下來

劉謙在停戰協議簽訂後的第五天才從香港返回福州,把在香港拜見蔡廷鍇的細節向孫百里作了詳細的彙報蔡廷鍇得知孫百里重扛起十九路軍的旗幟,感到十分欣慰,希望能夠把十九路軍發展壯大同時明確表示不願意返回福建,稱已經厭倦了軍旅之事,準備不日赴歐洲各國遊歷考察在劉謙臨行前的一天,孫百里代表十九路軍和國民政府簽訂停戰協議的消息傳到香港,陳銘樞等人聞訊大怒,痛罵孫百里貪生怕死,和毛維壽等人是一丘之貉惟獨蔡廷鍇微笑着對劉謙說:“百里老弟終於成熟了知道什麼是對十九路軍、對國家和民族有利的”

聽完之後,孫百里感慨萬千,說:“軍長能夠這麼想,我真的感到由衷的高興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罵我忘恩負義,是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但是隻要軍長能理解我的用心,就不怕面對千夫所指”

劉謙忙說:“旅長不用介懷,是非自有公論福建能夠這麼快恢復和平,誰都知道你的功勞最大”

孫百里笑着說:“功勞是大家的離開了弟兄們的支持,我也什麼都幹不了”

劉謙接着說道:“還有一個好消息,差點忘記了軍長說過幾天要派軍需處長黃和春送一筆款子和一批物資過來”

孫百里問:“是什麼物資?”

劉謙回答道:“我們十九路軍在福建事變之前曾經從德國訂購了一批軍火,但是還沒有運到事變就失敗了,所以至今仍然滯留在香港而那筆款子也是在事變之前,蔣介石讓宋子文交給黃和春,準備用來收買軍長的,好像是五十萬元軍長說他對不起十九路軍的弟兄,希望能用這些來彌補自己的罪過”

孫百里激動地說:“軍長對十九路的感情實在是深厚的無以復加其實他哪裡有什麼罪過呀”然後看着劉謙,語氣堅定地說:“我們一定不要辜負軍長的期望,努力壯大十九路軍,讓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回來”

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32章 生死一線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84章 整軍備戰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76章 全殲敵軍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二)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351章 橫空出世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5章 夜戰敗敵第175章 前進坦克(下)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43章 勞動法規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24章 死戰黃河(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174章 瘋狂反撲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231章 重慶危機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42章 罷工事件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213章 勇克堅城(下)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50章 開辦銀行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78章 血氣之勇第74章 計劃圍殲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227章 土堡建功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154章 蘇中攻略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48章 視察軍工(上)
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32章 生死一線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84章 整軍備戰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76章 全殲敵軍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二)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351章 橫空出世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5章 夜戰敗敵第175章 前進坦克(下)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43章 勞動法規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24章 死戰黃河(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174章 瘋狂反撲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231章 重慶危機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42章 罷工事件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213章 勇克堅城(下)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50章 開辦銀行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78章 血氣之勇第74章 計劃圍殲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227章 土堡建功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37章 四國峰會(下)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154章 蘇中攻略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48章 視察軍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