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旁觀者清

會議結束之後,孫百里特意邀請餘漢謀到福州的工廠企業裡面參觀,增強他對福建和十九路軍的信心,從而使他和第2集團軍成爲自己堅定的盟友兩人先是走馬觀花地看了看遍佈市郊的工廠,接着到福州訓練基地巡視了正在換裝備的第5師,然後孫百里把餘漢謀帶到馬尾造船廠,參觀已經處於搖籃之中的海軍艦隊

車隊從福州出發,行使了二十公里之後,來到了造船廠所在地——馬尾鎮

孫百里指着不遠處奔騰不息的江水,對餘漢謀說道:“這條江叫馬江,是閩江的一個支流,這裡水流清澈,水深有三四十米,漲潮的時候甚至會達到五六十米,即使是萬噸巨輪都能夠通行無阻,從這裡到閩江的入海口大約有五十公里的距離,非常方便,所以當年左宗棠親自把選定爲福州船政局的地址,從而開始了創建中國海軍的歷程”

餘漢謀望着江面上往來穿梭的大小船隻,好奇地問道:“船廠離入海口這麼近,豈不是很容易遭到敵人的攻擊?”

孫百里指着江岸上連綿起伏的山峰和沿江密佈的島礁說道:“馬江航道和閩江出海這一段的水下情況都非常複雜,如果沒有當地人引航的話,很容易觸礁的”

餘漢謀點了點頭,然後指着江面上的船隻說道:“這些小型軍艦都是船廠自己造的?”

孫百里回答道:“是的,目前船廠已經能夠建造排水量在兩千噸左右的艦艇,但是還沒有恢復到馬尾船廠最輝煌時期的水平”然後長長地嘆了口氣:“滿清政府的洋務運動,確實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在這批先行者的努力下,馬尾船廠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面造出了四十艘軍艦,佔了當時國內總產量的70%,並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同時還爲北洋水師配備了大量的艦船和將領,然而,隨着中法馬江海戰和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船廠逐漸沒落下去,最後在907年被清政府飭令停止造船隨後,隨着國內時局的動盪,造船事業已無人關心,馬尾船廠淪落到靠賣廢鐵度日,這樣一來,造船廠培養出來的大批技術人員都紛紛改行,導致我們重建的時候白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勉強達到現在的水平”

餘漢謀深有感觸地說道:“廣州船廠在陳濟棠統治時期倒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是隨着他的倒臺也成了過眼煙雲,國民政府爲了防止我變成陳濟棠第二,刻意把廣東的兵器工業和船舶工業遠遷內地,要不然,倒是可以爲馬尾船廠注入鮮的血液”

孫百里笑了笑,說道:“這到沒什麼,現在已經從美國高價請回來幾十個工程師,應該很快見到效果的”

爲了避免驚動太多的人,車隊按照孫百里的指示在距離廠門口百餘米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後在幾十名衛士的護衛下向廠內走去,早已經恭候多時的廠長林元慶急忙迎了上來,給衆人帶路

進門之後,孫百里只帶了衛士長劉漢忠和兩名衛士到船塢參觀,把其餘的人全部留在門口警戒

林元慶急忙勸誡道:“孫長官,這樣不太安全,還是多帶幾個人妥當些”

餘漢謀也說道:“你現在是日本人慾除之而後快的人物,還是注意點好,日本間諜無孔不入,千萬不能小視”孫百里在鬧市遇到襲擊的事情,他早有耳聞,就旁敲側擊地說了出來,希望能夠說服他改變態度

孫百里笑着說道:“林廠長,這裡的工人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工廠又有嚴格的保密制度,哪裡有什麼危險?我相信你們的能力”然後又說道:“我們幾十個人前呼後擁到處亂走,工人還要不要幹活?”

劉漢忠輕聲說道:“人太多了也不一定安全——目標太明顯了”

保衛人員都已經表了態,林元慶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直接把幾個人船廠的深處走去

餘漢謀望着碼頭上林立的船隻、高聳的吊臂、堆積如山的鋼板和鏽跡斑斑的廢鐵,聽着不停在耳邊激盪的機器轟鳴聲,再次深深地感受到福建雄厚的實力,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林元慶邊走邊介紹道:“船廠從重建到現在的兩年時間裡面,陸續建造了魚雷艇、緝私快艇百餘艘,排水量在百噸以上的艦艇三十餘艘,目前已經具有了建造兩千噸級艦艇的能力”說到這裡他用手指着遠處船塢上一個相對較大的船體介紹道:“這就是我們建造的第一艘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上的艦艇,預計在四月份下水,加入海軍的行列”

孫百里問道:“按照船廠目前的規模,每年能夠建造幾艘這樣的艦艇?”

林元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最多十艘”

孫百里沉吟之後問道:“制約產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資金、技術,還是別的什麼?”

林元慶隨即回答道:“資金和原料都沒有問題,關鍵是缺乏有經驗有技術的工人,而技術人員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

孫百里點了點頭,說道:“如果只建造排水量在一千噸以下戰艦,產量是不是可以提高很多?”

林元慶想了想,回答道:“產量應該可以提高到三倍左右,因爲建造一艘兩千噸級的艦艇所花的時間要遠遠過建造兩艘一千噸的”

餘漢謀不解地問道:“可是這麼小的艦艇有什麼用呢?小口徑的艦炮炮彈連戰列艦的裝甲都無法擊穿,怎麼與日本海軍對抗呢?”

孫百里苦笑着解釋道:“以日本海軍目前的實力,我們就是發展十年也趕不上,所以乾脆就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另闢蹊徑”

餘漢謀好奇地問道:“什麼蹊徑?”

孫百里詳細解釋道:“日本海軍的目標是擊敗英美海軍,謀求太平洋的霸主地位,當然要維持龐大的規模我們的目的只是要打通和臺灣的聯繫,保障出海口的安全,沒有必要和日本比我的想法是多建造輕型護衛艦和魚雷快艇,用龐大的數量來彌補火力不足的特點,戰列艦再厲害,也不可能應付的了魚雷的攻擊,只要能夠把日軍趕出臺灣海峽,我們就算是勝利了”

餘漢謀點了點頭,說道:“用航高的護衛艦來掩護魚雷艇攻擊,應該是個不錯的辦法,可惜我不是海軍,不知道是否行得通”

孫百里哈哈大笑着說道:“我也不是海軍,只是照搬陸軍的戰術而已,可行性分析還是要正規的海軍軍官來分析”然後對林元慶說道:“我剛纔的說法只是自己的想法,沒有進過論證的,你要等到軍部正式下訂單之後纔可以實行”

林元慶也笑着說道:“這個我明白”

餘漢謀忽然看見在船廠的邊緣停泊着幾艘碩大無比的戰艦,急忙問道:“那些是什麼?”

林元慶回答道:“是我們從英國和美國購買回來的退役軍艦,正在準備拆卸”

孫百里見餘漢謀對這個非常感興趣,於是帶着他向前走去,邊走邊解釋道:“通過拆卸舊軍艦能夠了解船體的構造和武器裝備的佈局,還能夠獲得大量的鋼材,僅此一項就把福建的鋼鐵年產量提高到五十萬噸左右,保障了鋼鐵的供應”

這時候他們走到第一艘戰艦面前,只見百餘名工人正在不停地從船上往下搬運鋼材,林元慶笑着說道:“這艘戰列艦的排水量足有一萬五千噸,從美國開回來的時候把日本海軍嚇了一跳,不顧美國船長的反對強行登船檢查,直到確認沒有武器才放行”

餘漢謀望着戰艦還不是很舊的船體,惋惜地說道:“戰艦並不是很舊,拆除了的話太可惜了”

孫百里急忙說道:“像這種艦艇我們都會保存下來,改建成防空炮臺,怎麼會誰捨得拆呢”

餘漢謀說道:“這可是戰列艦呀,整個國軍海軍當中好像都沒有幾艘,用做炮臺也太可惜了”

孫百里好奇地問道:“餘司令,難道你認爲還有好的用處?”

餘漢謀說道:“既然這艘戰艦能夠從美國開過來,就證明動力系統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能夠在船體的關鍵部分進行加固和強化的話,應該可以改裝成海上移動堡壘,來對付日本海軍”

孫百里明白了餘漢謀的意思,解釋道:“我們的防空炮臺也裝有遠程大口徑火炮,具有海上堡壘的作用”

餘漢謀急忙說道:“這樣的話,如果日本海軍在臺灣海峽裡面的艦隊不是很強的話,還是有機會將其擊潰的”

孫百里詫異地問道:“你的意思是主動出擊?”

餘漢謀回答:“是啊用這些移動堡壘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和攻擊,用高的護衛艦和魚雷艇發動突然襲擊臺灣海峽最寬處也不過三百公里,幾個小時就可以衝到日本海軍編隊前面,只要不在白天開戰,就有機會擊退敵人,把補給運送到島上去”然後他補充道:“當然,這需要相當數量的快艇配合才行,目前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孫百里終於明白了什麼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先入爲主地認爲日本海軍是不可戰勝的,採取的全部是近海防禦的消極戰術,從來沒有想過去主動挑戰對方他急忙點頭說道:“這個方法倒是可以讓海軍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行性”最後他看着餘漢謀說道:“想不到餘司令對海戰也頗有研究,實在難得”

餘漢謀遙望着西南方向,輕聲說道:“以前因爲消極避戰、怯陣,導致廣州淪於敵手,從那以後,餘某就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研究如何主動攻擊上面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個習慣,倒不是對海戰有多熟悉”

孫百里高興地說道:“這樣最好以後還要多多指教啊”說罷哈哈大笑起來

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75章 攻敵不備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395章 最後瘋狂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23章 擴軍裁軍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38章 促膝長談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開辦銀行第67章 真正國民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83章 兵敗如山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91章 固守南京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28章 合作談判第355章 斬首行動(下)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337章 四國峰會(中)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17章 主力對決第131章 大夢初醒第5章 夜戰敗敵第382章 海軍上將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60章 英傑獻計第90章 猶太軍團第26章 另類問題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9章 發展方略第131章 大夢初醒第59章 一兵難求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55章 暗戰龍巖(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1章 事變前夜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75章 攻敵不備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19章 廈門攻防第154章 蘇中攻略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86章 拔刀相助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27章 心事泄露第356章 活人國葬第16章 孤注一擲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10章 雙管齊下
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75章 攻敵不備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395章 最後瘋狂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23章 擴軍裁軍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38章 促膝長談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開辦銀行第67章 真正國民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83章 兵敗如山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91章 固守南京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28章 合作談判第355章 斬首行動(下)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337章 四國峰會(中)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17章 主力對決第131章 大夢初醒第5章 夜戰敗敵第382章 海軍上將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60章 英傑獻計第90章 猶太軍團第26章 另類問題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9章 發展方略第131章 大夢初醒第59章 一兵難求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371章 半壁江山第155章 暗戰龍巖(上)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1章 事變前夜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75章 攻敵不備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19章 廈門攻防第154章 蘇中攻略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86章 拔刀相助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27章 心事泄露第356章 活人國葬第16章 孤注一擲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10章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