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

當日軍的轟炸機全來到新二師渡河地段的時候,南岸空曠的河灘上已經沒有了軍隊的身影,只有幾隻烏鴉在死屍上面跳來跳去,不時發出呱呱的聲音。偵察機緊急出動,在蒼茫的羣山當中軍隊的蹤跡,希望能夠爲地面部隊找到目標。然而,連續出動十幾個架次卻全部無功而返,儘管飛機都儘量低飛,但是茂密的樹林和險峻的地形使飛行員無法發現目標。軍隊也許已經向遠方轉移,同時也可能就躲在不遠處的裡面虎視眈眈地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

對於部隊的下一步行動目標,日軍的三個師團長莫衷一是,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後只好向岡村寧次報告,讓他來裁決。

岡村寧次正面對着一個難以收拾的局面:第九師團被十九路軍重創,潰散的士兵居然比戰死的還多,加起來已經超過半數,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必須立即補充休整;第三師團和第27師團行動遲緩,讓十九路軍從容逃遁,並且和對方的距離越來越遠;第101、106和第26師團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還是失去了新二師的蹤跡。非但計劃中三路大軍合圍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損兵折將,使他不知道如何向大本營交待。

根據偵察部門最後傳過來的情報和岡村寧次自己的推測,他認爲十九路軍要麼繼續向南運動,以擺脫皇軍的追擊,要麼從鄱陽湖以南地區向西進發,與第九戰區的其他部隊匯合。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繼續追擊的話非常危險,因爲距離對方的根據地越來越近,另外也偏離了大本營的主要作戰目標,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只要第11軍攻克湖口,佔領九江,就能夠逼軍隊的主力現身,再聚而殲之!

考慮再三之後,岡村寧次命令部隊放棄追擊十九路軍,會師馬當,然後集中兵力攻擊湖口要塞,繼續執行大本營制訂的武漢會戰計劃。

然而,出乎岡村寧次預料的是,孫百里率領的主力部隊在景德鎮與新二師會師以後,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停了下來,虎視眈眈地窺視着馬當、安慶等地。岡村寧次只好在彭澤地區配置兩個師團防禦十九路軍,把其餘的部隊全部投入攻擊湖口要塞。

就在日軍第11軍在十九路軍的頑強阻擊下舉步維艱的時候,江北第二軍在江北的行動也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長江以北國軍屬於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指揮,由於李宗仁抱病在身,就由白崇禧代理司令長官。白崇禧上任伊始就將精銳之師徐源泉的第26集團軍調到合肥以西,背靠大別山東麓以作持久戰。其他部隊則配置於大別山西北麓,和大別山南面的長江沿線。白崇禧給本戰區部隊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大別山南北兩面險要地區阻敵竄入,或誘敵於對我有利的地帶,加以殲滅,以確保長江北岸。

同時,爲了便於指揮,白崇禧將第五戰區部隊劃分爲三個作戰兵團:左兵團:指揮官孫連仲。負責大別山西北麓方面;右兵團:指揮官李品仙。負責大別山南面,利用長江北岸港灣錯雜的有利地形,相機殲敵;中央兵團:指揮官廖磊。主力部隊隱蔽在大別山腹地,另外以部分兵力守在大別山東面險要隘口,阻止日軍進山。

8月初,駐紮在合肥的日軍第二軍的四個師團,分兩路沿大別山北麓進攻,企圖從信陽地區南下,從北面包圍武漢。

第五戰區左兵團孫連仲,指揮第2集團軍所轄第30軍、第42軍和宋希廉的第71軍,在霍山至商城沙窩一線阻敵。同時,胡宗南第17軍團和川軍第22集團軍、張自忠第27軍團,在信陽以東迎戰日軍。

日軍第13師團,在師團長獲洲立兵中將指揮下,向第五戰區左兵團前衛陣地富金山進攻。

富金山靠近豫皖邊界處的葉家集,山如扇形之雄立於公路南側。第71軍軍長宋希濂中將指揮所部第36師和第88師,在山上構築陣地,對西進之敵,如同魚骨卡喉。因此,敵軍不惜一切代價猛攻山頭陣地。

然而,在軍隊的頑強阻擊下,整整十天,日軍在富金山前未能前進一步。敵人攻不動正面陣地,就派第10師團一部前來增援。該敵利用夜間出動,向富金山則後迂迴,企圖打掉宋希濂的指揮部,並切斷守軍

補給線。

可是,敵人的行動卻被當地農民發現,立即趕來向第88師報告。該師鍾師長當機立斷,令第528團在老鄉的帶領下,在敵必經之路的險要隘口設伏。敵人鑽進伏擊地區,突遭打擊,當即死傷三百多人,餘衆拼死突圍,狼狽逃回。

日軍第13師團是日本陸軍十七個常備甲種師團之一,是侵華日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現在卻在富金山前棄屍盈野,裹足不前。最後連師團長獲洲立兵中將在向第2軍司令官報告的時候都承認自己對富金山上的軍隊束手無策。

經過數次補充兵力之後,第13師團重新恢復了攻勢,而宋希濂的部隊經過長時間的戰場消耗,傷亡很大,急需補充,最後不得不主動撤出陣地,日軍這才得以繼續前進。

日軍第13、第16師團和懶谷支隊,通過富金山地區,西進會攻商城。孫連仲將左兵團三個軍全部部署在沙窩、小界嶺一帶,與敵決戰。左兵團以左、右兩翼擺開陣勢迎敵,第30軍和第42軍爲右翼,第71軍負責左翼。日軍第13師團等部在飛機、重炮和坦克的掩護下,向右翼部隊進攻。孫連仲第2集團軍將士發揚臺兒莊的決戰精神、浴血奮戰,屢次打退敵人進攻,雖然日軍在沙窩陣前屍積如山,可是始終無法突破守軍陣地。

軍隊的出色表現震驚了世界也使日軍統帥部感到出乎預料,急忙從東北抽調關東軍第四師團增援岡村寧次的第11軍,力求打破僵局。

由於日本第三艦隊的艦艇被海軍部佈下的水雷所阻擋,無法前進,所以只好由陸軍擔任前鋒,向湖口要塞進攻。

日軍首先出動數十架戰鬥轟炸機,對湖口要塞和周圍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由於空軍有限的力量已經全部在武漢上空的空戰中消耗一空,敵人的轟炸機就肆無忌憚地轟炸掃射。經過幾天的猛烈空襲之後,軍隊的陣地已經全部變成一片焦土,幾公里外都可以聞到強烈的焦湖味道,要塞炮和堅固的掩體在長時間的飽和攻擊之下也被摧毀殆盡,負責拱衛要塞的陸軍部隊失去了炮火的支援。

關東軍第四師團隨即投入一個步兵聯隊的兵力全線突擊,與守衛要塞的川軍第43軍第26師展開激戰。

川軍儘管裝備很差,但是決死抗戰的意志絲毫不比任何軍隊差,他們憑藉血肉之軀硬是把日軍堵在要塞外圍兩天之久,無論敵人的火力如何兇猛,士兵如何兇殘,始終不退卻一步。最後,要塞的炮兵全部抓起步、衝鋒等輕武器,與川軍一起,打退日軍的兇狂進攻。陣地前沿,日軍遺屍遍地,守軍也同樣傷亡慘重,血染炮臺。

日軍久攻不下,只好派出轟炸機和重炮輪番攻擊,然後再次出動步兵突擊。此時,炮臺將士和第26師已經傷亡殆盡,倖存下來的官兵,包括輕重傷員在內,全部緊握鋼,在硝煙與烈火中與日軍搏鬥。

8月15日,湖口要塞陣地上的炮聲終於停息了下來,等濃濃的硝煙逐漸散去之後,已經看不到任何工事的影子,在滿目瘡痍的焦土上,橫亙着遍地的屍體。數百名日軍歡呼着衝上要塞,把血紅的膏藥旗掛在陣地的最高處。

湖口要塞失守之後,上游的九江已經無險可守,長江門戶大開,日軍第三艦隊一邊掃雷,一邊溯江而上,在陸軍的配合下仰攻九江。

九江的軍隊在激戰三天之後,主動撤離陣地,向南潯路撤退,日軍隨即佔領九江。

鑑於日軍海軍力量的強大,國民大本營放棄了繼續依託江防要塞工事阻敵前進的策略,把主力部隊調集到廬山地區集結,深刻威脅着日軍長江航線的安全,迫使第11軍主力向南昌攻擊前進,保障側翼的安全。

此時,第十九集團軍已經在景德鎮休整了十來天,爲了配合戰區司令長官部的行動,孫百里命令已經在福州整補完畢的暫一師、暫27師和新四師火速增援,同時要求他們隨軍攜帶兩百枚水雷,用於對付日軍的第三艦隊。

這三個新銳師不但裝備了防彈衣和半自動步,還首次列裝了榴彈,堪稱武器精良,全軍上下士氣高昂,在福州誓師之後,攜帶大批輜重向江西進發,要讓日軍嚐嚐厲害。

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200章 夜戰基隆第65章 七七事變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72章 血肉磨坊(三)第63章 新式武器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68章 馳援上海第23章 擴軍裁軍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58章 驚天逆轉(下)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79章 借道租界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51章 神秘貨輪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163章 餘漢無謀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68章 馳援上海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93章 鏖兵吳福(二)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340章 大國之魂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26章 另類問題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21章 曙光初現第84章 整軍備戰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0章 泉州起義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28章 合作談判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361章 轟炸日本(上)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6章 肅清地方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28章 合作談判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2章 福建易幟第251章 經濟規律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42章 罷工事件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331章 野戰軍團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9章 發展方略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6章 停戰協定第30章 經濟危機第146章 捷報飛來
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200章 夜戰基隆第65章 七七事變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72章 血肉磨坊(三)第63章 新式武器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68章 馳援上海第23章 擴軍裁軍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58章 驚天逆轉(下)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79章 借道租界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51章 神秘貨輪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163章 餘漢無謀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68章 馳援上海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149章 會戰序幕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93章 鏖兵吳福(二)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340章 大國之魂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26章 另類問題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21章 曙光初現第84章 整軍備戰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0章 泉州起義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28章 合作談判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361章 轟炸日本(上)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6章 肅清地方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28章 合作談判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2章 福建易幟第251章 經濟規律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42章 罷工事件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331章 野戰軍團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9章 發展方略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6章 停戰協定第30章 經濟危機第146章 捷報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