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會戰序幕

日軍在徐州的報復作戰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損兵折將,使天皇和陸軍部感到更加惱怒,隨即命令華北、華中的部隊,在追擊突圍的中國軍隊的過程中展開武漢會戰:華中方面軍以一個軍的兵力沿長江由東向西仰攻武漢,其餘部隊全力沿淮河由東向西推進。華北方面軍則以沿隴海路西進,攻佔鄭州之後再揮師南下,與華中方面軍會師於武漢城下。曠日持久的武漢大會戰從此拉開了序幕!

1938年5月底,日軍第11師團從山東菏澤地區南下,與第14師團回合後,一舉突破蘭封地區中國軍隊的防線,向開封逼近。

與此同時,日軍華北方面軍主力第二軍也突破了國軍第八軍的歸德防線,分兩路從隴海路南側向西推進,作爲武漢北方門戶的鄭州已經岌岌可危。第一戰區的主力部隊爲了避免遭到日軍圍殲,只好從鄭州地區撤退到京漢鐵路以西佈防。鄭州失守之後,武漢以北是千里大平原,無險可守,正好適合日軍發揮其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只要十幾天就可以進抵武漢。

此時,擺在國民政府大本營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計劃中用於武漢會戰的主力部隊,就是剛剛參加了徐州會戰的那五十個師,這些部隊經過幾個月的拼搏消耗,已經十分疲憊,部隊減員後還沒有得到補充和修整,甚至還有相當多的部隊還沒有擺脫日軍南路兵團的追擊。由於日軍的機械化程度高,部隊行軍以車輛爲主,雖然長途奔襲,但是戰鬥卻沒有絲毫的減弱,而國軍基本是依靠兩條腿趕路,從千里之外的徐州走到武漢的時候,早已經疲憊不堪,很難立即投入戰鬥,即使被迫應戰,也發揮不出多大的戰鬥力。大本營迫切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讓部隊休整補充,恢復戰鬥力,同時調整部署,構築陣地以阻擊日軍,另外,武漢的人員、物資也需要時間向大後方轉移。

蔣介石爲首的國民政府大本營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陳果夫提出建議,掘開黃河大堤,用滔滔河水阻擋日軍的進攻。蔣介石深知此事事關重大,雖然此舉可以阻擋日軍,但是必然會殃及無數民衆,在歷史留下千古罵名!前思後想之後,蔣介石認爲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最後下定決心,決堤放水!

1938年6月9日,新編第八師動用了兩個團的兵力,在鄭州以東的花園口把黃河大堤炸開一個五十米寬的口子,居高臨下的黃河水猶如奔騰的巨龍,向着東南方向咆哮而去,在吞噬了無數的村莊和生命之後注入淮河,豫東和皖北44個縣市,五萬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頓成澤國,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在黃河決堤以前,日軍第14和第16師團各一部已經攻入中牟、新鄭,切斷了鄭州以南的平漢鐵路線,但是被黃河水切斷退路後,無法得到支援,最後被第一戰區部隊全殲。而第二軍主力此時正好推進到開封以南地區,卻突然被河水阻斷去路。黃河決口,造成了從鄭州至蚌埠地區的長約一千多裡的大地障。日軍自北南下包圍武漢的計劃完全破產,進攻鄭州的日軍第二軍主力,不得不改變計劃,掉過頭來,沿着漫長的黃泛區東北面艱難地繞行,向合肥地區集結。然後,於8月底,才從黃泛區南面(淮河南側)向信陽方向進攻。這一過程,使日軍進攻武漢的時間,推遲了將近三個月。同時,使日軍原計劃利用淮河爲水運交通,向信陽進攻的目的破產。因此,日軍戰略計劃也被迫更改,從原來的以主力從北方席捲武漢,變更爲以主力沿長江進攻武漢。

蔣介石深感此事罪惡深重,不敢承擔責任,於是對外宣傳是日軍所爲。日本歷來最喜歡搞類似的小動作,從9.18事變到七七事變都是如此,可以說是個中高手,怎麼可能願意背這個黑鍋,竭盡全力在廣播、報紙上面聲明這是中國軍隊所爲。

看到黃河決堤的報道,杜周南感到義憤填膺,忍不住跑到孫百里的辦公室大喊道:“這些畜牲居然做的出這種事?有本事就和國軍在戰場上面真刀真槍的幹,爲什麼做出這種下作的事情來卻又不敢承認?以後在戰場上對他們絕對不要客氣,抓住一個殺一個,不要留一個活口,日本人根本就不配活在人間!”

孫百里雖然同樣是臉色鐵青,但是和杜周南憤怒的原因卻截然不同:“杜先生,你真的以爲黃河大堤是日軍炸開的?”

“什麼?”杜周南臉色大變:“百里,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以爲是我們自己的軍隊把河堤炸開的?”他連連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孫百里沉聲說道:“我也不願意相信這就是事實的真相,可是日本人沒有理由炸黃河的!從大本營傳來的戰報顯示,日軍主力部隊早就越過了黃河天險,推進到鄭州以南的平原地帶,正好可以發揮其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同時,國軍的阻擊部隊幾乎被打得潰不成軍,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利用河水,更何況決堤造成的後果是日軍不得不多花時間從安徽繞道進攻武漢,使國軍有時間從容佈置防禦武漢,試問誰會願意做這種爲他人做嫁衣的事呢?”

聽了孫百里的解釋,杜周南內心深處已經相信了他的說法,但是感情上卻仍然無法接受:“可是淹死的都是中國人呀!大本營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打不過日軍,難道不能撤退嗎?小鬼子胃口再大,也沒有能力把中國一口吞下去呀!”

孫百里冷笑着說道:“在大本營看來,寧願淹死幾百萬老百姓也不能讓手中的軍隊遭受一點損失!政府雖然打的是‘國民政府’的招牌,可是骨子裡還是封建社會那一套,從來就沒有把民衆的死活當作一會事,四萬萬同胞依然是任人宰割的‘麋鹿’,不同的是這次來逐鹿的變成了日本而已。”

杜周南氣得渾身發抖,急切地問道:“我們能不能把他們揭露出來?”

孫百里苦笑着回答道:“當然不可以!”然後解釋道:“如果把真相公之於衆的話,誰還願意保家衛國?日寇來了是死,國軍來了也是死,同樣是個死,爲什麼還要去拼呢?西方的記者只是在大堤上面隨便看了看都發現很多疑點,國內那麼多聰明人怎麼會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可是卻都集體失語,就是因爲這個緣故!”

杜周南感到非常茫然:“那我們就袖手旁觀嗎?”

孫百里說道:“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兩件事:第一,全力以赴在戰場上抗擊日軍,使大本營不至於失去勝利的信心,從而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第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黃泛區經濟上的支援,做好接收、安置、救濟黃泛區災民的工作,略微盡點人事吧。”

杜周南點了點頭:“也只能這樣了!政客雖然可惡,但是如果沒有日寇入侵也就不會發生這種人間慘劇,歸根結底還是要怪到日本人頭上,讓他們來背這個黑鍋最合適不過!”然後他問道:“百里,你已經決定什麼時候出發了嗎?”

孫百里回答道:“第60師和第61師已經在閩贛邊境待命,新二師也整編完畢,本來打算馬上出發的,可是蔡思強卻送了件‘防彈衣’過來,我看了覺得不錯,就讓兵工廠抓緊時間生產,爭取裝備上一個師再走。”

杜周南好奇地問道:“‘防彈衣’是什麼東西?實物在什麼地方?我可以看看嗎?”

孫百里從自己的桌子下面提出一件沉甸甸的衣服,遞給杜周南:“這就是‘防彈衣’!”

杜周南手往下一沉,差點把防彈衣掉在地上,急忙用來抓住,仔細打量起來。防彈衣其實就是用帆布做成的一個坎肩,只是在前胸和後背額外鑲嵌上四塊鋼甲,把要害全部保護起來。杜周南用手指輕輕地在鋼甲上面敲了敲,裡面發出空洞的聲音。

孫百里解釋道:“鋼甲是兩層的,中間是空的,這樣可以降低重量。防彈衣在二十米以外可以擋得住三八式步槍發射的子彈,五十米以外能夠承受輕機槍子彈的打擊,而這層厚厚的帆布也能夠大幅度降低彈片的殺傷力。防彈衣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了,足有4.5公斤。”

杜周南問道:“如果把你的三個師全部裝備上的話要多長時間?”

孫百里回答道:“可能要好幾個月吧!兵工廠現在的壓力很大,需要把產能集中在高射炮等急需的武器上面,所以防彈衣的產量上不去。”

杜周南看了看防彈衣說道:“其實這個東西的工藝並不複雜,民用工廠都可以生產,只要兵工廠提供鋼甲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用政府的名義給工廠直接下訂單,這樣產量就有保證了,其實很多軍需品都可以這樣來處理的。”

孫百里詫異地說道:“杜先生,這樣做豈不是要多花很多錢,你怎麼忽然大方起來了?”

杜周南無奈地說道:“國軍炸黃河大堤給我很大的刺激,也使我明白了單純強調經濟是不對的,只有強有力的軍隊才能夠保證經濟發展和民衆的生命安全!以後,我會加大對軍工企業的資金支持,早日生產出自己的飛機、坦克,讓軍隊可以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擊敗日寇,讓他們再也不敢覬覦中國的土地!”

孫百里激動地握住杜周南的雙手:“太好了!有你這句話,我就可以放心地率領部隊參加武漢會戰了,希望回到福建的時候,已經有自己的飛機和坦克了!”

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31章 長汀勸降第65章 七七事變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78章 血氣之勇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3章 事變失敗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10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41章 一九三五第103章 最後嘗試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9章 百業俱興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219章 海上長城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一)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81章 再殲日寇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22章 福建易幟第84章 整軍備戰第40章 議政大會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32章 生死一線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4章 意外收穫第322章 黔驢之技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72章 奇襲機場
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31章 長汀勸降第65章 七七事變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78章 血氣之勇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3章 事變失敗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10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41章 一九三五第103章 最後嘗試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9章 百業俱興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219章 海上長城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一)第377章 擒賊擒王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81章 再殲日寇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63章 新式武器第2章 準備戰鬥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15章 牛刀小試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22章 福建易幟第84章 整軍備戰第40章 議政大會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32章 生死一線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4章 意外收穫第322章 黔驢之技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72章 奇襲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