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

王書輝是個有一定書本工業知識基礎,對工業化有一定直觀認識的文科人士。他對意識形態,對社會科學理論的掌握,是相對比較深刻的。但是,對於工業化涉及的一切理論的和實踐的知識,他都得算得上是個外行。

好在,因爲有時空門的存在,王書輝可以通過現代社會龐大的智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解決自己在明末進行工業化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除了查閱資料之外,通過網絡將自己在明末面臨的現實情況,以寫小說的名義,邀請各個方面的內行人,組成討論組,對他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給他提供解決辦法。

因爲這個原因,王書輝需要每週回到現代社會自己的家裡,和自己的各種智囊們進行兩次電視電話會議,和各種網絡聯繫。

前不久,有一個叫觀滄海的專家參與到了自己的討論組中。觀滄海在仔細研究了王書輝的各種設定之後,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在封建社會的巔峰時代裡,中國的識字人口仍舊極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毫無科學概念。在通訊手段極其低下,所有人對工業社會毫無概念的時代,我不認爲主角有那麼大的能力,能號召幻想着幹掉地主自己做地主的人,跟自己乾土地革命的。”

第二,“我也不信主角在那種狀態下,能對整個團隊做到有效掌控。兔黨尚且有各種山頭,那個時代的低下通訊效率,低下的組織結構,文化水平,政治覺悟,很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內鬥,導致主角的願景成爲泡影。說到底,那個時代更注重的是個人利益,人家跟着老大是爲了吃肉的,不是爲了一個虛幻的盛世中華。東林黨倒是有這個夢,可卻是主角要清除的對象。”

第三,“書中的工業化金手指開得太大。對古代人來說,拿來主義,現成的簡單設備使用沒問題。但是想要進行設備的複製,沒那麼容易。那涉及到一個工業體系。主角不種田幾年,那麼工業化不是死人那麼簡單,比大y進後果還嚴重。”

“以鍋駝機爲例,請問鋼板如何製造,現代走私軋機?那軋機的動力怎麼辦?設備維護保養如何解決。估計焊接是玩不了的。鉚接,但是鑽頭怎麼辦,鋼板可不是可以製造上千萬的滑膛槍的鑄鐵。設備加工精度能保證氣密性嗎?還有其他方面的各種問題。”

(感謝一清觀滄海同志的幫助)

對於這三個問題,王書輝是進行了細緻的思考的。不能不說,觀滄海同志指出的問題,確實困擾着王書輝。王書輝耗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臉上留了道疤痕,斷了一根小手指頭,勉強的在明末建立起的,一個現代鄉鎮企業水平的工業基地來。遇到的問題,那真的是車載斗量。

經常是,一個工廠裡的一個車間裡的一個工人出了問題,王書輝就得去把問題搞明白之後,拿着問題回到現代社會查找資料,諮詢專家。之後再回到明末,手把手的教這個工廠裡所有的工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還是在觀滄海說的那種,拿來主義的情況下呢。

不過在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政治教育方面。王書輝倒是沒遇到什麼太嚴重的問題。除了遇到了宗族和農村工作組之間的矛盾之外。大部分老百姓在面對土地革命的時候,表現的非常積極,非常配合。

原因倒是很簡單,因爲王書輝的土地革命,實際上就是在滿足老百姓的,“想要變成地主”的願望的。每人五畝地,以一家五口爲例,那就是一家人可以佔有二十五畝土地。王書輝分給他們的還都是好田水田。

在明末中國,不存在人均土地佔有率不足的問題。全中國現在不過才一億五千萬左右的人口。可耕地還是現代中國那麼多。即使不如現代中國多,也至少能達到清朝的水準吧。老百姓想要當地主,客觀的條件實際上可以滿足他們人人當地主的願望。

封建社會裡的土地矛盾,不是土地不足的問題,而是土地分配製度的問題。是占人口總數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掌握着全中國絕大多數土地,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土地,或者土地不足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用土地革命剛剛好。

所以說,土地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王書輝用來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就是觀滄海說的那種“跟着老大有肉吃”的辦法。只不過,封建開國者用土地收買少數人的人心,對其他的人則是通過用土地收買了的少數人壓制他們。

王書輝進行土地革命,人人都能分到五畝地,則是一種收買所有人人心的辦法。

至於投身革命的人,也不用擔心。在“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朝廷中代表晉商集團利益的晉黨官員王崇古、張四維等人,代表江南商團利益的東林黨等等。在某種意義上明朝中後期佔據朝堂的那些人,都是利益代言人。就是明朝的官僚資本主義勢力。或者可以稱之爲利益既得集團,即封建主義和萌芽的資本主義的結合體)、“外族入侵”這三座大山下。接受了王書輝初中水平政治教育的,社會最底層出身的流民、破產自耕農、佃農、礦奴、農奴等佔社會大多數的底層人民,對於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社會,都表現的非常熱衷,非常堅定。

王書輝對於復興會的態度,也不是說要把所有的復興會的會員緊緊的抓在手裡的。

王書輝對於復興會會員來說,是一種導師的身份。他們的知識和文化,甚至軍事技術,都是王書輝親自教授的。王書輝要做的是革命導師,不是獨裁者。復興會組織,只要堅決按照組織章程,在做決定的時候做到,使用民主集中制原則。那麼即使在以後,復興會的外敵消失了之後,對於山頭主義等問題,使用開展整風運動,甚至展開肅反運動,就可以解決了。

另外一點就是,復興會是一個以“復興井田,土地公有”(國有土地制度)爲土地政策,以《萬物一統律》和《萬世歸一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爲指導思想。披着尊崇荀子,推崇“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禮”“法”思想(法治思想)的外皮的,近代化的政黨組織。

復興會的思想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實際上就是儒家的理論的一種進化和昇華。井田制,實際上就是土地國有制度。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經過改頭換面和豐富添加之後,就是深化和完善了的荀子思想。

這套王書輝依靠現代智囊整理出來的思想,是非常貼合古代的儒家思想的。至少也能算得上是儒家思想的一個分支。用王書輝的智囊房啓明的話說,“這玩意很能忽悠人,對於封建讀書人都有一定的忽悠力。”

王書輝覺得,既然在歷史上,那麼一大批出身於封建地主階級,受了資本主義教育的人,會背叛自己的階級,投身革命,並最終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那麼,誰說在明朝末年的歷史階段裡,就完全沒有能夠背叛本階級甚至本民族,接受復興會思想的古代人呢。

舉個例子說,在南明時期兩蹶名王的李定國,如果在張獻忠死後,不是隻有滿清和南明兩個勢力,而是有滿清、南明和復興會三個勢力存在,供他選擇的話。李定國就很有可能選擇復興會。

農民造反者雖然一般都會重新走上封建主義的老路,不過那是在沒有更先進的選擇的情況下。王書輝相信,像李定國這樣的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就一定會選擇復興會,參加復興革命的。

比如說現在,一個現年二十二歲,名字叫顧君恩的年輕讀書人,就正在他湖北鍾祥的家中,看着一本叫做《復興論》的,介紹復興會思想的書籍。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裡介紹的“復興井田”、推崇荀子的內容,給年輕的顧君恩帶來了很大的思想衝擊。

強忍着大聲叫好的衝動,努力的管理着自己表情的顧君恩,腦袋裡帶着疑惑,望着坐在自己對面的司馬峰,問道,“司馬管事就是專程給在下送這本書的麼。”

司馬峰完全不知道王書輝是怎麼想的。湖廣的讀書人雖然不多,但是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也是很不少的。至於在江南地區,不管有名頭還是沒名頭的讀書人,更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王大老爺一不找那些湖廣本地區的那些舉人們,二不去找江南的那些名士們。偏偏讓自己去河南永城招攬一個名字叫宋獻策,外號叫宋矮子的算卦的,和一個河南寶丰叫牛金星的讀書人,以及這個剛剛二十出頭,剛剛纔考了個秀才功名的顧君恩。

不過,對於司馬峰來說,王書輝王儀賓大老爺,對他的任何命令,他都是會不遺餘力的去完成的。這可不僅僅是因爲司馬峰對王書輝的畏懼,更是因爲,在王書輝的支持和合作下,司馬峰領導的枝江商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商業聯合體了。

司馬峰現在最怕的就是王書輝不管他了。因爲在他看來,擁有神奇之術的王書輝,無論是跟誰合作,都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財富。自己可不是人家一個唯一的選擇。所以,他對王書輝的所有要求,都是要千方百計的完成的。

司馬峰聽了顧君恩的問話,帶着和藹親切的笑容對顧君恩說道,“顧先生,我家儀賓專門囑咐我,這次到你這裡來,第一是要請顧先生看這本書的。第二,是請顧先生到枝江縣一遊,我家儀賓很想見一見顧先生。”

顧君恩聽了這話,奇怪的對司馬峰說道,“小子何德何能,竟能勞貴人垂顧。”

司馬峰聽了這話,笑着揮了揮手,站在他身後的老家人就立即端上一個盤子來。掀開蓋在盤子上的布,露出盤子裡碼放整齊的銀元來。司馬峰對顧君恩說道,“這本《復興論》就是我家儀賓所作。顧先生覺得如何!”

顧君恩只是掃了銀元一眼,就把目光轉了過去的表現,讓司馬峰心中暗暗點頭,就聽顧君恩慎重的說道,“以在下之見,貴上此論大可開宗立派,爲一派開山鼻祖了。”

司馬峰笑着說道,“老夫看了此書,也有和先生一樣的想法。不過我家儀賓卻還覺得,此書之論太過粗糙,故而想要邀天下有識之士共論優劣。顧先生爲湖廣俊傑,就是我家儀賓也是聽說過的。所以纔有今天老夫前來,邀請顧先生之事。”

顧君恩雖然對司馬峰的說法並不怎麼相信,但是,這本《復興論》裡說的東西,總有種遮遮掩掩隱隱約約的感覺。所以,爲了能夠真正的領會這書裡說的意思,他還是決定要前往枝江縣和王書輝見上一面。

在聽到顧君恩答應前往枝江之後,司馬峰留下兩個復興會情報中心的情報員給顧君恩帶路,自己再次踏上旅程。他還要前往河南,爲王書輝招納永城縣的宋獻策和寶豐縣的牛金星呢。

與此同時,荊州府苗偉常家裡的討論越來越激烈了。苗偉常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搞清楚了爲什麼自己名下的五個千戶,和這些千戶的幾個親戚跑到自己家的原因了。原來,王書輝在佔了荊州張天祿名下的土地後,立即就開展了土地革命,給張天祿原來的那些佃農們分配了土地。

張天祿家的地,就在幾個千戶名下軍田的中間。五個千戶所的軍戶一看到復興會在那裡的舉動,和給復興會工作組幹活的那些農人們的待遇,就接二連三的往工作組那裡逃。一個月下來,逃亡軍戶已經達到三百多人了,很多人都是舉家逃走的。

幾個千戶當然不願意自己的農奴逃走了。他們上前和工作組理論,結果當然是被打的鼻青臉腫。等到他們派了家丁組成隊伍前去搶人的時候。剛剛配發到個各基地村的手榴彈,給了他們深刻的教訓。

復興會在荊州給佃農們分地的舉動,嚴重的損害了原張天祿家土地附近地主豪強們的利益。附近幾家地主的農奴們,跑到復興會在荊州的土地上,要求加入復興會建立起來的新農場的人越來越多,這已經引起了這些地主們的公憤了。

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82章 東改編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章 穿越(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9章 終結者6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7章 起步(1)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5章 立足(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9章 起步(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6章 立足(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04章 終結者(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11章 終結者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77章 大練兵(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9章 日常(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
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82章 東改編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章 穿越(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9章 終結者6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7章 起步(1)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5章 立足(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9章 起步(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6章 立足(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04章 終結者(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11章 終結者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77章 大練兵(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9章 日常(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