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

魏忠賢這個人,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稀少,認識見解也比較淺薄。。。可是這個人卻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魏忠賢出自民間,所以他看事情,做事情,都相對於那些文官們比較實事求是。第二是,魏忠賢這個人雖然算不上聰明,可是他善於開動腦筋琢磨問題。而且,他在政治方面確實也有比較高的敏感性。

說他實事求是,這從他明知道自己肯定會和他的那些威名赫赫的前輩一樣,最終成爲一個給皇帝背黑鍋的犧牲品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了。

這件事情,是他通過對皇帝的一個試探中肯定的。他爲了試探皇帝是不是把自己當成個犧牲品,就用太監們常用的給自己建生祠的事情試探皇帝。結果皇帝不僅贊同他的請求,而且還明確的要求在生祠裡要把自己的諢號“九千歲”給加上去。

當時,剛剛完成了一個官帽椅的天啓皇帝興奮的對他說:“朕是萬歲。你就要活到九千歲。這樣一來,朕的大明朝就可以一直交給大伴來操持了。”

從這之後,魏忠賢就知道自己的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了。

說魏忠賢善於琢磨,善於把握政治的敏感性就在於,在得到了皇帝的推波助瀾,肯定了皇帝把自己當成個背黑鍋的犧牲品之後,魏忠賢並沒有消沉下去。他反而經過仔細的考量,把建生祠這件事情,辦成了一次“有黑鍋大家一起背”的黑鍋推廣活動。

在他看來,建生祠這樣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考察地方官員們對於他的忠誠度,一方面又可以把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內地裡骯髒齷齪的文官們一起拖下水。

用魏忠賢那流氓無賴的價值觀來看,既然大家都是賊,那麼吃肉的時候大家都一起吃了,捱揍的時候,大家就要一起捱揍。

就這樣,這個原本是試探皇帝對自己的真實態度的建生祠活動,就變成了魏忠賢考察自己走狗的忠誠心,打擊和排斥政治對手的手段了。

最開始,他發現對於建生祠這件事情,就是自己的鐵桿狗腿子,包括湖廣巡撫姚宗文之類的傢伙都不怎麼支持自己的時候,他還有些忐忑不安來着。

直到在司禮監接到了“薊遼提督閻鳴泰、巡撫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功德,請於寧前建祠。”的奏本之後,魏忠賢才徹底的堅定了自己推行“建生祠察忠奸”計劃的決心。

(“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爲元勳功翼覆載事,奉聖旨:這本說廠臣心專籌虜,力援危疆,設險設備,屹立金湯,其懋功朕所鑑悉,合謀建祠,輿論允協,着如議行,其祠名曰元功,該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實錄》頁)

從建生祠計劃開始推廣之後,魏忠賢就發現,原本他以爲最是自己鐵桿,肯定最支持自己的湖廣方面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曖昧了。

枝江王府的老劉對自己還是比較實在的。他已經對自己說過了,作爲地方藩王,無論是枝江王方面還是枝江王的女婿湖廣總兵王書輝方面,都不太好在當地推動建生祠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魏忠賢還是理解的。他就是再怎麼有政治抱負,也不敢用建生祠的辦法謀求老朱家的藩王們的支持。別說魏忠賢本人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心思,就是他真有造反的心思,他最先就得先和各路藩王們保持距離。不然以朱家天子的個性,沒等自己幹什麼呢,一個勾結藩王圖謀不軌的帽子就先扣下來了。

可是湖廣官場的曖昧不清,又讓魏忠賢覺得非常的疑惑。在他心裡,原本像姚宗文這種東西,在都察院當一個咬人的狗還算湊合。他根本就不相信,像他那樣的文官真有辦實事兒幹真事兒的能耐。而且,就是在自己的狗腿子集團裡,姚宗文這個人的地位也不怎麼高。

讓魏忠賢沒想到的人。姚宗文到了湖廣巡撫的任上之後,工作乾的還真就不錯。魏忠賢不相信像王書輝那樣的靠老丈人的關係上位的“紈絝子弟”真有平叛的能耐。他還以爲武昌兵亂這個大麻煩的平定,是姚宗文這個主管湖廣軍政的巡撫做完了之後,因爲枝江王府和自己的親密關係,所以給王書輝臉上貼的金呢。

魏忠賢對於武昌兵亂基本看法是,姚宗文是有真本事的。荊州知府張宏是有大能耐的。王書輝因爲是枝江王朱術圳這個和兩代帝王以及內廷關係緊密的藩王的女婿的緣故,更主要的是因爲他和自己這個九千歲的關係很好的緣故,所以才被姚宗文和張宏這兩個比較懂事兒的文官提攜了的。

魏忠賢的想法也不能說是錯的。畢竟從宣宗皇帝以後,大明朝能夠把兵事搞明白的就一直是文官。正統朝的于謙,正德朝的王守仁,嘉靖朝的胡宗憲,萬曆朝的凌雲翼、殷正茂和李化龍,幾乎所有有本事平滅叛亂、鎮撫蠻族的人都是文官們。

最開始的時候,魏忠賢自己不也準備讓朱燮元去幹平定武昌兵亂這件事情麼?不是魏忠賢這個閹人出身的傢伙也像文官們似的重文輕武,而是現實就是現實。這大明朝到了今天,可不是當年太祖成祖的時候那樣的將星雲集了。勳貴們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也不精通,武將們本來就沒有那個能耐了。

魏忠賢對於姚宗文這種在自己麾下極度稀少的,居然能夠精通兵事平滅叛亂的傢伙,是非常的看重的。

更主要的是,自從姚宗文主政湖廣以來,在到處波瀾起伏各種麻煩不斷,各省貢稅急劇萎縮下降的情況下,自己麾下的姚宗文主管的湖廣一省,居然能夠做到萬般綠中一點紅,連續三四年的功夫,湖廣一省的賦稅竟然全部按時按量的上繳給了朝廷。

說實話,姚宗文能夠知兵平叛,這就已經夠讓魏忠賢吃驚的了。現在姚宗文居然不僅能夠知兵平叛,這傢伙在治理地方上面居然也這麼厲害,就更然魏忠賢高興不已了。

當然了,湖廣方面也不是風平浪靜的。湖廣地方士紳可是通過不少渠道讓京師的言官們給王書輝那個傢伙潑了不少的污水的。什麼殘苛暴虐啊,什麼掠民吞地啊,什麼屠殺士紳啊之類的事情,就是魏忠賢也聽了個滿耳朵。

不過這事情來的快去的也快,也不知道王書輝在地方上是怎麼把那羣人安撫住的。

王書輝這種紈絝子弟就知道抓錢弄地,這倒沒什好奇怪的。倒是姚宗文這個酒囊飯袋把湖廣治理的這麼好,讓魏忠賢高興的同時又疑惑不解。

畢竟,在京師的時候,姚宗文的表現,在那羣走狗文官裡也只是中下游的水平。

第22章 起步(6)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8章 起步(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2章 婚事(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8章 起步(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9章 妖僧(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18章 起步(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73章 在山東(8)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8章 起步(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84章 東改編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67章 在山東(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8章 開始(4)第3章 穿越(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章 穿越(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9章 婚事(1)第31章 日常(3)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1章 婚事(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86章 光復遼南1
第22章 起步(6)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8章 起步(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2章 婚事(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8章 起步(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9章 妖僧(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18章 起步(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73章 在山東(8)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8章 起步(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84章 東改編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67章 在山東(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8章 開始(4)第3章 穿越(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章 穿越(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9章 婚事(1)第31章 日常(3)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1章 婚事(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86章 光復遼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