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

中國的封建社會,到了明清時代就發展到頂峰了。從制度上講,明清兩代的朝廷對於人民的控制水平,是相當高的。

可是,即便如此,因爲生產力水平的限制,科學技術的落後,明清兩代的政權最多也只能配置到縣一級。實際上,直到民國時代,把持中國基層社會,那無數個鄉村的主要權力的,仍舊是地主豪強。只不過,因爲上層的統治者大多出身於這些地主豪強,使得有上層支持的地主豪強勢力膨脹的非常嚴重,讓他們在基層社會裡擁有着巨大的勢力。

不過,如果脫開那些有着上層支持的地主豪強的話,只是說單純的中國農村的權力結構的話。用一句毛老人家的名言就可以說的清清楚楚,那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實際上,就是在現代中國,在農村中,人口多,兄弟多,勢力大的人家,在村子裡說話就是好使的。在農村的土地流轉,在機動土地的使用上,仍舊遵循的誰的拳頭大,誰得到的利益就多,誰的勢力大,誰說話就好使的原始法則。

鄉鎮政府在面對鄉村裡的矛盾的時候,講究的仍舊是一個“一切以穩定爲重”的,民不舉官不究,民舉了,官還要壓的政策。

只不過,在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工業不斷的反哺和消解農業。農業、農村和農民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不再是能夠涉及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的重要階層了。

在這種情況下,王書輝在荊州地區,給佃農分土地,招攬各處土豪劣紳手下農奴的行爲,雖然嚴重的損害了荊州地區地主豪強們的利益。從本質上說,是對封建土地制度,是對地主階級存在的根基進行了直接的挑釁。

但是,因爲王書輝郡王女婿,郡主儀賓的身份,因爲王書輝的做法雖然出格,但是仍然沒有公然造反,在掠奪土地上的方法上,採用的是大家全都遵循的潛規則。這就讓苗偉常和包慧贊這樣的在職官員們比較撓頭了。

苗偉常和包慧贊都知道,對於王書輝這樣的,在皇帝那裡有印象,和南京守備太監有關係的宗親貴胄,直接扣個造反的罪名派兵抓人,那是絕對行不通的。你沒看無論是苗偉常給張天祿派親兵,還是包慧贊給張天祿派錦衣衛,走的都是暗中的路數。誰也沒敢大張旗鼓的打着官方的牌子做事麼。

別說王書輝這種有關係有路子的郡王女婿,就是個普通的宗室,那也是和各路藩王都有着親戚關係的。人家又沒殺官,也沒攻城。你說人家造反,證據在哪裡。人家的藩王親戚難道會任由你們這些地方官員折騰麼。

至於像王書輝這樣的上面有人的宗室,你就更不能隨便對待了。你有靠山,人家也有靠山。你的靠山是吏部尚書不假,人家的靠山在內廷。一旦你把人給抓了,人家通過關係往天子皇爺那裡一遞話兒,把事情捅出去。很可能天子皇爺會親自過問。

天子皇爺很可能就會說了,“這不是給我上供西洋寶鏡,西洋水晶器皿的枝江王家的女婿麼,怎麼回事兒,把奏摺拿來我看看。”

一旦皇帝要看奏摺,內廷裡受過王書輝好處的公公們,甚至都不用偏幫枝江王那邊。只要他們據實給皇帝答話的話,那麼,一個州府的衛所指揮使,一個地方的錦衣衛千戶,居然在沒有上級命令,沒有朝廷旨意的情況下,敢把一個藩王的女婿,萬曆天子親封的郡主儀賓,在完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給抓起來了。

別說是你們這樣兩個吏部尚書的家奴之流的人物了。就是閣老的親兒子,也逃不掉天子皇爺的懲治。

所以說,大家現能夠做的,還是像王書輝那樣,按照規矩走。這個規矩是什麼呢,就是大家都不走官方的路子,憑着各自的勢力行事。你的拳頭大,你說話就好使。你能調用的人手多,你的地盤就佔的多。你要是有能耐,也大可像王書輝滅殺馬鬆華,火燒張天祿那樣,直接把人給滅了。

說起來,在大明朝的鄉間,地主豪強們,大部分走的還是這個路數。當然了,那些藩王啊、勳貴啊、部院高官啊,人家不會弄血的呼啦的,打的頭破血流的。用現代人的話講,人家是體制內的人物。大明朝的法理規矩,就是圍繞着人家制定的。他們可是由國家作爲打手,給他們撐腰。

可是普通的地主士紳們,走的就是基本路線了。這纔有了大明朝的鄉村裡,到處是鄉紳們建立的堡壘式建築。每家每戶蓄養家丁,暗中招攬人手的情況發生。甚至於一些膽子大的地主豪強們,直接培養人手,僞裝成土匪山賊。或者勢力小些的,就直接和那些正牌子的土匪山賊暗中勾結的。

實際上,被王書輝屠滅滿門的馬鬆華家,就是大明朝最爲標準的鄉間豪紳的形態。

特別是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朝廷開始徵收遼餉之後。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

官僚體系大家都是懂的。就像三農問題被國家解決之前一樣。朝廷不過每畝田加徵九釐銀子。到了下面,行省方面可能就變成每畝加徵九分銀子了。再到下面,州府方面可能每畝就變成是加徵九錢銀子了。再到下面,縣裡面可能每畝就變成是加徵九兩銀子了。再到衙役公差那裡,每畝加徵的可變成能就是十兩幾十兩了。

就是從萬曆四十六年朝廷加徵遼餉開始,在地主和官僚的勾結之下,明朝的自耕農開始大規模破產。土地兼併問題愈演愈烈。最後纔有了李自成的崛起。

這幾年間,這就是再怎麼遲鈍的地主鄉紳們,也發現了現在正是兼併和掠奪土地的最佳時機。在這種普遍認識下,明末的社會狀況迅速惡化。一方面,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另一方面,在小冰河氣候的影響下,天災人禍一起爆發,各種造反者和各式各樣的土匪盜賊蜂擁而起。他們又和那些土豪劣紳勾結在一起,肆無忌憚。劣紳驅逐良紳的現象在全中國到處上演。

王書輝在枝江縣的做法雖然看起來有些殘酷,有些暴虐。但是,王書輝的所作所爲,卻是現在所有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有的明王朝的利益既得者們,都在做的事情。你說人家違法,你說人家骯髒,難道你就是乾乾淨淨的人麼。

實際上,哪有什麼乾淨人啊。就是那些自詡清流的東林黨人,天天罵皇帝,罵朝廷,自家還不是大肆的兼併土地蓄養農奴的同時,還要插手商貿,甚至於和那些所謂的海商實際的海盜們勾結在一起,大肆的進行走私貿易麼。

所以說,王書輝的所作所爲,並不算是出格。人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搞分田地,那是他腦袋有問題,不關別人的事情。只不過,作爲一個新興的勢力,作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地帶的不起眼的小小郡王的女婿,大家看不慣他又佔土地,又賣私鹽,又是經營各種生意的吃相罷了。

你要說人家的所作所爲是造反,那天底下所有的官紳地主,宗室勳貴們,都是在造反了。

所以,在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家的爭論,雖然越來越激烈。但是,無論是荊州地區武裝力量的最高長官苗偉常,還是荊州地區特務機關的首腦包慧贊,還是包慧贊帶來的五個千戶所的千戶和他們的親戚們,大家心裡也都明白,對付王書輝,還得是暗中來,按着潛規則來。

隨着大家的討論越來越深入,大家的意見也越來越統一。對於王書輝,就得使用實實在在的武力來進行解決。苗偉常和包慧贊也都知道,對於王書輝,只能是想方設法不留痕跡的把他給暗中做掉。

到了這一步,大家也都明白了,在不能用官面手段的情況下,大家還是迴歸到用拳頭,用刀槍解決問題的傳統方法和叢林法則上了。

可是,使用這個辦法,仍舊有着不小的問題。包慧贊和那些千戶豪強們不知道,苗偉常這個當事人可是清楚的知道,王書輝手裡的力量也很是不弱。

作爲內地府一級別的衛所指揮使,苗偉常手裡直轄的武裝力量,就是自己的家丁。實話實說,苗偉常雖然不是世襲武官出身,是一個小廝書童出身。但是,他也是屬於那種比較有理想的武官的。那還真別小瞧了小廝書童這個出身。明末著名的武裝割據勢力,殺人魔王左良玉,就是崇禎皇帝時期戶部尚書侯恂的書童。

苗偉常雖然不過是張問達的書童,但是人家也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書童。小時候,喜歡練武的武裝書童苗偉常,最崇拜的就是戚繼光戚爺爺。借了主人張問達的力當上武官之後,他還專門請了個讀書人給他講解過戚繼光寫的《紀效新書》呢。

雖然,在明末的環境下,苗偉常沒有自己練出一個戚家軍的條件。可是,在太平地界當衛所指揮使的苗偉常,沒有像其他的那些內陸地區的武官那樣,只是練了少的十幾個,多的幾十個家丁。而是專門蒐羅“人才”,自己大出血,弄出來二百多個,將近三百個家丁。這三百個家丁,享受的可是苗偉常個人的供奉。吃喝穿戴不說,就是訓練水平,和裝備水平也都能夠達到邊軍的程度。

要知道,因爲二十年前的播州之役,朝廷還調用過不少荊州地區的衛所兵呢。所以在荊州衛裡,可是正經有一兩百上過戰場,殺過苗疆土司兵,在屍山血海裡走過一遭的強兵的。苗偉常費了不少力氣,把這些人都招攬到了自己的家丁裡了。

可是,就是這種在苗偉常眼裡,可以與北方邊軍媲美的家丁,就那麼派出去一百多人,居然連一個回來的活口都沒有。苗偉常覺得,王書輝手裡肯定有不少原來馬鬆華麾下的那些山匪巨盜給他效力的。而且,王書輝手裡的人手,人數最少不少於五百人。不然也不能把一百多邊軍水平家丁,全都給滅殺了。

不過,苗偉常不準備把這話說出來。一方面,他是害怕這種事情公之於衆,會給自己這個統兵武將的臉上抹黑。另一方面,他也看出錦衣衛千戶包慧贊包藏禍心,想要把自己推到前面頂雷。

更主要的是,苗偉常可是知道,這五個千戶以前對自己一直不恭不敬的。原因就是,人家都是世襲武官,看不起自己這個小廝書童出身的上司。他心中恨不得他們倒黴呢,怎麼會去提醒他們。

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72章 在山東(7)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10章 終結者7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08章 終結者5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78章 大練兵(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7章 開始(3)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0章 日常(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7章 妖僧(1)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77章 大練兵(1)第29章 日常(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75章 大豐收(1)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
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372章 在山東(7)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10章 終結者7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08章 終結者5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78章 大練兵(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7章 開始(3)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0章 日常(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7章 妖僧(1)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77章 大練兵(1)第29章 日常(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75章 大豐收(1)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