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

“小李,新制服不都已經發了有一週了嗎,你怎麼還穿着舊制服呢”

南陽地區郵政總局後院,看到正在停自行車的李玉成,南陽地區郵政保衛處的戰士小馮對李玉成說道。

因爲來自現代的技術和資料,也是因爲王書輝一手建立的教育事業開始開花結果,各種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才開始進入各個行業,新中國的化學工業發展開始突飛猛進。到了現在,部分化纖布料的生產終於可以實現本時空化了。

自然而然的,在化纖布料的產量全面上來之後,復興黨開始全面的換裝。目前還屬於軍事系統的郵政部門,也是這次換裝的對象之一。

“舊制服還能穿呢,現在穿新制服我還有點捨不得。等到這件制服穿破了之後我再換新制服吧。再說了,人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是真要說起來,其實還是穿久了的衣服合身舒服。”

“和新制服比起來,我還是覺得棉布做的舊制服穿起來要軟和一些。你也知道我是專門跑偏遠線的。南召縣那邊山區裡有兩個農場也是我負責的。跑遠程還是穿棉布制服舒服些,棉布制服吸汗啊”

李玉成一邊把自行車停好,一邊和門崗戰士小馮說道。

在門口把香菸熄滅,仔細的把菸頭扔在垃圾桶中之後,李玉成才進入分配中心的大庫房裡。

南陽地區的郵政分配庫房是那種鋼架結構的廠房結構。在高高的廠房裡,不斷運動的傳送帶把南陽地區所屬的各個縣區的信件和包裹分配到不同的方向。每個方向上都有一大幫工作人員正在揀選信件和包裹,把這些信件和包裹分別裝到一個個專用的郵包中。

李玉成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到地區郵政局來。南召縣每天的郵件和包裹都會隨着長途汽車直接送達南召縣郵政分局。李玉成每天只要從南召縣郵政分局領到已經分發好的郵政包,騎着單位配發的自行車,把那些信件和包裹送達就可以了。

李玉成今天來南陽地區郵政局的原因不是別的。前天地區郵政局工會發布了通知,通知要求大家報名,因爲工會要組織沒成家的年輕人進行相親活動。

當時李玉成因爲在從山區的一個農場耽誤了一晚,所以報名的時候他沒報上。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李玉成纔在今天起了個大早,來地區郵政局補報名額的。

剛剛在前面的郵政大廳了聽一個同事說工會的幹部今天要到分配庫房裡進行勞動,打掃庫房的衛生,所以李玉成才跑到後院來找工會負責報名的幹部來了。

地區郵政局負責此次相親活動的是工會副主席趙大姐。李玉成找到趙大姐的時候,發現被大家叫做趙大姐的趙副主席的年紀其實並不大。根據李玉成這個三十一歲的資深光棍兒的目測,趙大姐的年紀最多也就在三十到三十五歲之間。

看着扶着大肚子休息的趙大姐,李玉成一下子有點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目的了。

趙冬梅今年確實只有三十二歲,可是要從資歷的角度講,趙冬梅在十二年前就參加工作了。她是王書輝的第二批弟子出身。先後在軍醫院、裝備局和統計處任職的趙冬梅的資格和現在的南陽地區的地委書記差不多。只不過因爲個人原因,剛剛結婚不長時間的趙冬梅才和自己的丈夫從中央一起調到了地方工作的。

看到滿臉通紅的李玉成有些手足無措的搓着手半天也沒有說話的緊張樣子,趙冬梅笑了笑,對他說道:

“你是小李同志吧。其實你們分局的鄭主席已經和我說過了。他說你也是單身,還沒結婚。所以他提出直接給你報名。可是按照制度,這樣的事情是必須要通過本人同意的,登記表也需要本人填寫。所以才讓你專門跑過來一趟。既然你已經來了,我就偷個懶,你和我一起去辦公室裡把登記表填寫一下吧。”

說完這話,趙冬梅找到了正在擦玻璃的工會主席和他臨時請了個假,之後就帶着李玉成坐電梯上樓去了。在電梯裡,趙冬梅還和李玉成開着玩笑,說李玉成是借了她這個孕婦的光了才能乘坐電梯的。不然的話,專門用來運載信件和貨物的電梯,他可沒機會乘坐。

李玉成對於趙大姐的印象很好,和趙大姐說話讓他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可是對於趙大姐說的電梯,李玉成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爲要給南召縣的幾個電訊鐵塔上值班的戰士們送信,李玉成早就坐過無數次的電梯了。

進了辦公室,剛準備三筆兩筆的填完登記表的李玉成剛剛拿起鋼筆來,他就聽趙大姐說道:

“這次給你們安排相親的對象可是咱們南陽地區的初級和中級少年軍的教員們。你不知道吧,現在這批教員可都是從師範學校裡畢業的中專生,人家的眼睛可都刁的很,拿到你們這些男同志的登記表,她們第一眼看的不是你們的照片而是你們的字怎麼樣。小李你可上點心,把字寫得漂亮一些。”

李玉成聽了這話,心裡一下子躊躇了起來。他是工程兵部隊出身,在部隊裡是通過了小學同等學力考試的。雖說在文化水平上李玉成並不是處於嚴重的劣勢,可是他也知道,即使在學習氛圍最好的部隊裡面,中專生也是非常少見的,一般都在重要的技術崗位。

一方面他覺得自己恐怕入不了中專生的眼,一方面他的一手醜字非常的拿不出手,所以一時間李玉成的活躍的心情變得有些灰暗了。

趙冬梅在部隊裡工作了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她自然知道部隊的戰士們心裡那種比較嚴重的等級意識。所以看到李玉成的猶豫,她笑着對他說道:

“小李你也別太擔心。中專生怎麼啦,她們剛參加工作,怎麼能和你這樣已經爲國家工作了好多年的同志比呢說她們有些挑剔,她們也就是有些挑剔罷了。真要比較起來,她們一來沒受過什麼表彰和嘉獎,二來工資還沒有你們高,再挑剔能挑剔到哪裡去啊。”

聽了趙冬梅的勸解,李玉成心裡又開朗了起來。他覺得趙大姐說的確實很對。中專生怎麼了要是沒有在基層工作的經驗的話,說起來到底還是隻有像自己這樣的在基層工作過的同志才能率先提幹。從前途的角度上講,和那些中專生比較起來,還是自己更有前途呢

不過已經當了三十年光棍兒的李玉成還是非常的重視這次相親的。他拿出十二萬分的小心,認認真真的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填寫了登記表。等到把一張紙的登記表填寫完畢之後,李玉成已經順脖子流汗了。

幾乎南陽地區的人都知道,南召縣有四大特產:可以吃的獼猴桃,可以穿的柞蠶絲,可以治病的辛夷藥,可以看的玉蘭花。

其中地處伏牛山區的五朵山農場,就是南召四大特產中的兩大特產的主產區。

1629年建立的五朵山農場總人數只有四千多人。可是就這四千多人,生產出來獼猴桃和柞蠶絲就能和整個南召縣的總產量媲美。因爲經濟覈算都是獨立進行的,所以五朵山農場的黨委書記曾經在地區會議上嘲笑過同級別的南召是老牛拉破車,搞的南召縣委和五朵山農場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

農場和縣裡的關係不好,實際上對於農場來說是比較不利的。畢竟作爲完全的農業生產單位,農場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沒有作爲工業中心的縣城有力。所以從五朵山農場建立到1633年這五年的時間裡,南召縣和五朵山農場之間的公路都沒有修通。

直到建國後的第一次整風運動裡,南召縣的黨委書記和五朵山農場的黨委書記一起進了學習班,徹底老實了下來的南召縣和五朵山農場,才用了不到半年的功夫就把兩地之間的公路修通了。

李玉成是1632年才從一線部隊轉到郵政系統的。所以在他到南召縣郵政局工作的第一年,就是在只有兩人寬的山路上渡過的。等到1632年年末五朵山農場到南陽地區的貨運鐵路修通之後,李玉成才擺脫了令他崩潰的山路,直接坐火車來回在兩地傳遞信件和包裹的。

直到1634年五朵山農場和南召縣的公路修通之後,李玉成才能夠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順順利利的在兩地之間奔波。他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知道,在五朵山和南召縣之間的這段路程上的風景,是多麼的優美和迷人的。

作爲縣的平級單位,五朵山農場也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郵政所。不過因爲農場畢竟不是縣,所以五朵山的郵政所只是南召縣郵政局下屬的一個專門負責五朵山農場的電報和電話業務的小辦事處。作爲郵政工作的主要內容,也就是信件和包裹方面的業務,還是由南召縣直接負責的。

李玉成當初被分配到南召縣郵政局之後第一時間裡就要求負責五朵山的郵政業務,也是有着他的自己的小算盤的。

和那些本地出身的郵政局工作人員不同,李玉成作爲從部隊轉到地方上的人,他的眼界和眼光要比本地人高的多。

按照郵政系統的制度,負責偏遠地區的郵政路線等同於在公社和鄉這些基層單位工作。也就是說,按照新中國的制度,負責偏遠地區郵政線路的經歷,就相當於在基層單位裡積累了經驗。而只有在基層單位積累了足夠經驗的人,才能作爲培養對象被重點照顧和安排,才能在升遷和進步中先行一步。

李玉成在部隊裡雖然沒有當上幹部,可是他在部隊裡通過了同等學力考試,獲得了小學文憑。而且在部隊的時候,他還獲得了兩次業務評比的一級獎章,立過一次個人三等功和一次集體二等功。

這樣算下來,只要李玉成的基層經驗積累到位之後,他就會直接獲得提拔。按照他的瞭解,只要再過一年的時間,南召縣郵政局的一個副科長或者南召縣郵政局的一個副主任的職務,就一定是他的了。

想到這裡,奮力的在上坡路上蹬着自行車的李玉成的精神頭就更加的充足了。

說起來,這倒不是說李玉成這個人是個官兒迷。同樣是工作,當幹部的工資又不一定有當普通職工高,而且在地方上工作又不像在部隊裡,軍事幹部或者政治幹部能在自己的一攤一塊裡說一不二。和部隊裡的士兵委員會只有財務監督的權力不同,在地方工作,每個單位裡的人民代表都有很大的權力。所以即使當上了副科長或者副主任,李玉成也不見得真的就獲得了更大的權力了。

但是就和大部分剛從農業時代走入工業時代的人一樣,李玉成的頭腦裡還有些封建主義的思想在產生着影響。他總覺得,人生的成功、社會地位的昭顯,總是和人的官位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即使當上了副科長或者副主任也不見的真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好處,甚至有可能工作會變得更加的困難和辛苦,但是李玉成還是固執己見的在這條道路上努力着。

五朵山郵政所的負責人叫蘇萍。蘇萍是個女同志,今年也才二十六七的年紀。

和李玉成不同,蘇萍是地方出身的幹部,而且當這個幹部蘇萍覺得非常的委屈,非常的無奈。

南召縣郵政局原本一共有三十六個職工。這裡面獲得了小學文憑的人只有六個人,其他的三十個職工都是隻有掃盲證的工人。

蘇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只是通過了識字考試獲得了掃盲證而已。不過原本在郵政局裡工作的好好的蘇萍突然被家裡逼着結婚,爲了逃避她不喜歡的婚姻,蘇萍才以學習爲藉口一直在單位的宿舍裡生活。

原本是想着不過是找個藉口躲婚的蘇萍,後來被郵政局的教導員發現。爲了樹立典型,提高本單位的學習氛圍,教導員開始親自爲蘇萍輔導,每天監督蘇萍的學習。結果就在教導員的監督和輔導下,蘇萍還就真的通過了同等學力考試獲得了小學的文憑。

就這樣,原本不過是爲了找個藉口躲婚的蘇萍成了一個幹部,之後又被分配到了五朵山郵政所擔任主任。

現年已經二十六七歲的蘇萍已經不再想躲避婚姻了。但是在五朵山郵政所這個只有一個主任的地方,想要找個結婚的對象實在也太難了一點兒。她只能寄希望於組織上快點想到自己,給自己安排個結婚的對象。和李玉成一樣,蘇萍也是在這次地區郵政局組織的相親活動中報了名的。

事情就是這麼有趣,蘇萍和李玉成都在一個單位工作,可是兩個人的交集卻不深,兩者互相之間只把對方當成工作上的同事。

一個一心想着進步,一個一心想着安穩的生活;一個已經當上了幹部,一個努力的想要當上幹部。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兩個同事,會不會在即將開始的相親大會上擦出什麼火花來呢

第382章 東改編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1章 起步(5)第374章 在山東(9)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章 妖僧(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67章 在山東(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6章 理念(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75章 大豐收(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1章 日常(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8章 妖僧(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4章 立足(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75章 大豐收(1)第366章 在山東(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99章 武昌起義(9)
第382章 東改編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1章 起步(5)第374章 在山東(9)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章 妖僧(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67章 在山東(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6章 理念(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75章 大豐收(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1章 日常(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8章 妖僧(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4章 立足(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75章 大豐收(1)第366章 在山東(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99章 武昌起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