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千輕騎連夜從固安縣城西邊秘密渡過盧溝河,然後繞道安次,於第二天晚上半夜時分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燕京城東一個名叫三家店的村莊前。
在樹林裡休息一夜。
次日一早,郭藥師派手下大將甄五臣和五十精兵組成一個突擊隊。
突擊隊員,人人頭戴青色襆頭,身穿圓領長袍,一副百姓模樣,然後有的挑着菜筐,有的擔着捆柴,有的挎着竹籃,他們或前或後,裝作互不相識,跟着清晨進城運送柴草的馬車一塊混進迎春門。
甄五臣看準時機,率領五十名突擊隊員突然暴起,與守門士兵展開血戰。
過程有多慘烈,就不多敘述了,總之五十個突擊隊員最後連五個都沒剩下。
不過不管怎麼說,迎春門都被甄五臣他們拿下了。
甄五臣果斷點燃信號彈。
郭藥師見之,立即率隊出發。
楊可世、高世宣、趙鶴壽、楊可弼等,也都不甘其後,各自率軍快速向燕京城挺進。
六千宋軍很快便在燕京城東門前集合完畢,然後準備入城。
不過這時郭藥師向楊可世建議道:“咱們不能全進城。”
楊可世不解:“爲甚麼?”
郭藥師回答說:“咱們應該留下一千軍馬埋伏在城外,一是可以阻擊蕭幹或耶律大石可能回城的援軍,二是萬一咱們此行不順利,退出時也可以有個接應。”
楊可世覺得郭藥師言之有理,便問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你們誰願留在城外?”
高世宣、楊可弼、趙鶴壽三人都不吱聲——很明顯,他們誰都不願意留下,想想也是,這可是收復燕京第一功,誰願意放棄這個大功?
楊可弼是楊可世的兄弟,不可能把他留下。
高世宣是楊可世的老搭檔,也不可能把他留下。
最終只能將郭藥師的部下趙鶴壽留下。
郭藥師令常勝軍七名將官各率二百騎兵迅速去搶佔燕京的另外七座城門。
楊可世則將剩下的大軍分爲左右兩路,楊可世和郭藥師率領左路,高世宣和楊可弼率領右路,分頭向位於燕京城西南方向的宮城進軍——他們計劃包圍宮城,活捉蕭普賢女。
宋軍進城的消息不翼而飛,很快便人所共知。
有些膽大的居民,跑出家門,站在大街兩側看熱鬧。
有一箇中年男子徑直走到大街中間,伸開雙臂攔住楊可世和郭藥師,激動地說:“兩位將軍,我是一個漢民,名叫馬賢良,聞訊王師入城,我們漢民全都歡欣鼓舞,爲表敬意,特獻詩一首: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油然靉靆三千里,洗盡腥羶二百年。”
人羣中頓時響呼喊着響應,經久不息。
楊可世和郭藥師面帶微笑,向人們招手致意。
也有一些膽小的居民,藏在家裡,關門堵窗,或是趴在門縫、窗縫上向外窺視。
契丹族和奚族居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深感憂慮,同時又不知該如何應對。
進城時,沒碰到像樣的抵抗,讓宋軍從楊可世、郭藥師以下全都鬆懈下來,以至於不少飢餓的宋兵開始不守軍紀,紛紛跑進路邊的飯館裡大聲嚷叫着:“上飯上菜上酒,快!”
飯店老闆們趕緊小心伺候。
可有一家飯店老闆拒不接待,而且還與宋兵發生衝突,最後被宋兵一刀殺死。
這個被宋軍殺死的飯店老闆,正是契丹人。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傳遍了燕京城。
這件事激怒了契丹人,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阻攔、干擾宋軍前進。
一時羣情洶洶,好似乾柴遇到了烈火一般,情況愈演愈烈。
楊可世一看,這樣下去不行,這將耽誤軍機,遂傳下軍令:凡是騷擾民居之兵,無論何人,一律就地正法;凡是阻撓宋軍前進之人,無論何人,一律格殺勿論;整肅軍紀,加速前進。
於是,誅戮萬計,通衢流血。
因爲宋軍的暴行,契丹人和溪人自發的組織起來抵抗宋軍——滿大街的契丹人和奚人,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攘攘,潮水一般地朝宋軍涌來。他們手握刀槍棍棒,與宋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燕京城的大街變成了戰場,宋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儘管如此,楊可世還是派人回去報捷。
不過,楊可世報捷的對象不是近在盧溝河的劉延慶,而是遠在雄州的童貫。
在這件事上,楊可世做錯了,一來他耽誤了戰機,二來他給了劉延慶、劉光世父子推卸責任的藉口。
宋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衝破了契丹人的層層阻撓來到了皇城之下。
皇城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城牆高聳雉堞相連,十分堅固。
遼兵隱蔽在城牆上朝宋軍連續射擊,箭矢如雨,宋軍根本無法近前。
楊可世和郭藥師先是給蕭普賢女寫了一封勸降信。
結果,蕭普賢女不禁將勸降信撕了,還和其女天壽公主耶律答裡孛穿上戎裝蹬上宣和門城樓上“親施箭鏃,殺敵衛國”。
在蕭普賢女母女的帶頭下,遼軍誓死抵抗。
在這期間,除了鬥勇,蕭普賢女還與宋軍鬥智——蕭普賢女先答應投降,並提出無數可討價還價的條件,使用緩兵之計拖延了很長時間。
等楊可世、郭藥師反應過來,已經過去了大半天。
而宋軍先是找能撞門的圓木找了很久,又聽從李處能的建議挖隧道挖了許久,總之,是耽誤了不少時間。
駐守在居庸關防備梁山軍的耶律大石,獲悉宋軍已挺入燕京,大吃一驚,隨即連忙集合三千騎兵迅速馳往燕京增援。
半路上,耶律大石下令:“所有將士統統脫掉軍服上衣。”
居庸關距離燕京城僅有百里左右,黃昏時,耶律大石便率軍來到了燕京西城門下。
耶律大石令人向城門樓高喊:“我們是大宋援軍,快快打開城門!”
把守城門的宋兵見城外來了大隊騎兵,以爲真是援軍來了,高高興興地打開了城門,並落下了吊橋。
其實,這也不全怨宋兵,因爲,按照制定好的計劃,劉光世帶的援軍早就該到了,所以守城門的宋兵纔會把耶律大石帶來的兵馬當成劉光世派來的援軍。
耶律大石一馬當先帶人衝入城中,然後遼軍蜂擁而進,二百多名宋兵全部陣亡。
耶律大石令七名將官各率三百精兵,迅速奪取其餘城門。
耶律大石要求他們直接砍斷吊橋,徹底切斷城內外聯繫,他要讓宋軍有來無回,要讓他們全部葬身於燕京城裡!
對於遼軍已入城之事,郭藥師和楊可世等宋將毫無所知,他們仍在皇城外組織力量攻城。
高世宣和楊可弼帶領一羣宋兵擡着一根大圓木正在用力撞擊皇城的城門。
咚!
咚!
咚!
……
撞擊聲給皇城外的宋軍以希望,給皇城內的遼軍以恐懼。
遼兵躲在城門樓和城牆雉堞里居高臨下拼命射箭。
嗖!
嗖!
嗖!
……
箭如雨下!
一羣宋兵倒下,另一羣宋兵立刻又衝了上去。
楊可世焦慮不安道:“今晚無論如何得攻破皇宮,不然我們可就危險了,現在我們是孤軍深入,生死存亡全在今夜。”
郭藥師對眼前的危險局面有很清楚的認識,他皺眉道:“算算時間,劉光世的援軍早就應該到了,可爲甚麼一點消息都沒有?難道他們不來了?”
楊可世沉默不語。
前不久他與劉光世發生過一次衝突,而且他與劉延慶的關係向來不好。
楊可世憂心忡忡的想:“他們父子該不會因私而耽誤大事吧?”
高世宣和楊可弼繼續組織撞擊城門。
宋軍上下都很清楚,這兩扇城門關係到成功與失敗,也關係到他們自己的生與死!
天色漸漸暗了。
忽然跑來兩個哨兵向楊可世報告:“稟報將軍,我們發現一支遼軍從西北方向殺了過來,他們全是騎兵,殺氣騰騰!”
楊可世一驚,道:“哪來的遼軍騎兵?”
郭藥師道:“很可能是蕭幹或者耶律大石的援軍進城了。”
楊可世聽了,立即將高世宣和楊可弼叫來,商量對策。
楊可世認爲,目前的處境很危險,應停止攻城,集合隊伍往迎春門一帶撤退——楊可世以爲迎春門應該還控制在宋軍手中,而且那裡還有一千援軍,所以從那裡安全撤出去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楊可世認爲,他們是從迎春門進城的,對那一帶的道路比較熟悉,所以那一帶也便於他們撤退。
可楊可世想錯了。
他忘了,他們在那裡殺了上萬契丹人,以至於那裡的契丹人最恨他們。
另一邊,蕭普賢女帶着耶律答裡孛進入元和殿,然後找到了兩條白色絲帶。
蕭普賢女是一個剛烈的女子,她不想自己和自己女兒受到侮辱,所以選擇爲這個昔日帝國陪葬。
耶律答裡孛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願意陪自己的母親一同去死。
可還沒等蕭普賢女母女掛好絲帶,外面突然有人喊道:“太后,宋兵退了!”
蕭普賢女聽罷,大喜,連忙扔掉手上的絲帶,然後衝了出去,問:“怎麼回事?”
很快,兩隊騎兵從遠處衝來。
蕭普賢女見之,眼淚“譁”得一下子涌了出來!
這時,蕭普賢女不是一個女皇帝,只是一個可憐的女人罷了。
宋軍繼續向燕京東門撤退。
一個哨兵跑回來向楊可世和郭藥師報告:“城外塵土滾滾,有大隊騎兵殺來,只是不知是宋軍還是遼軍。”
郭藥師聞言臉色大變,道:“肯定又是遼軍援兵!”
楊可世等將則不信,他們認爲肯定是劉延慶派大軍前來接應。
楊可世與郭藥師等將領登高瞭望,只見灰濛濛的城牆下,一隊隊騎兵正在集結。
郭藥師眼尖,很快就發現城外一座燕王冢上豎立着四軍大王蕭乾的旗幟,然後道:“你們看,那不是蕭乾的旗幟嗎?”
楊可世等將領順着郭藥師的手指望去,只見四軍大王的旗幟在晚風中颯颯飄揚,然後皆面如死灰。
郭藥師對援軍遲遲不來感到忿忿不平,道:“盧溝河一帶的遼軍應該不多了,劉延慶怎麼不趁機發動攻擊呢?盧溝河距燕京城不過幾十里路,劉光世的援軍早就應該到了纔對!”
楊可世默然無語,他也想不明白,援軍爲什麼不來?“難道就是因爲與我楊可世有矛盾?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你們父子倆的心胸也太狹窄了吧?”
一絲悲涼涌上了楊可世的心頭。
楊可世現在既感到慚愧,又感到內疚,他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仗打成這個樣子,我還有何顏面再回大宋?我還有何顏面再去見童宣撫?”
蕭幹率領兵馬從皇城南門的暗道進入城內,然後很快便與蕭普賢女和耶律大石取得了聯繫。
蕭干與耶律大石約定分頭行動,全殲城中的宋軍。
宋軍且戰且退,來到了雙門樓下。
楊可世問高世宣:“這是什麼地方?”
高世宣道:“好像是雙門樓。”
高世宣的話音剛落,遼軍箭矢便雨點一般射來,緊接着一隊隊遼軍叫喊着衝了上來。
高世宣手舉長槍,接連刺殺數名遼兵。
兩軍隨後又展開了一場激烈搏殺。
楊可世朝高世宣大聲喊道:“不要戀戰,趕緊撤!”
突然!
高世宣被一名遼兵一刀砍下馬去。
楊可世見狀大吼一聲,隨即躍馬衝了上去。
高世宣的臂膀被砍掉大半,血流不止。
楊可世跳下馬抱起高世宣,大聲說道:“兄弟你不能死啊!”
高世宣睜開眼睛望着楊可世說:“把我的胳膊找到,把兄弟們帶出城……”
因流血過多,高世宣壯烈殉國。
高世宣是名揚宋軍的神箭手,號稱高一箭,曾經與劉錡比過箭,本來他可以成爲一個英雄的,可惜窩窩囊囊的死在了這裡。
楊可世好像瘋了似的,他揮舞着長槍在遼軍中東突西殺,遼兵紛紛潰逃。
宋軍將士見主帥都拼命了,他們也都誓死衝殺。
一陣狂殺之後,遼兵退卻了。
楊可世下令:“找到高世宣的胳膊。”
幾個親兵轉了一圈沒找到。
楊可世說:“再去找,必須找到,找不到,咱們就永遠留在這裡!”
高世宣的胳膊終於找到了。
楊可世這才下令:“將高將軍捆在馬背上,我要帶他一起走。”
楊可世和楊可弼率領殘軍撤退到了憫忠寺前。
之前分兵前進的郭藥師,已在此等候多時了,寺前還聚集着一大羣老百姓。
楊可世對郭藥師說:“現在怎麼辦?殺到東門去等待援軍嗎?”
郭藥師說:“我已經得到確切的消息,東門已經失守了!”
聚集在憫忠寺門前的這些百姓都是燕京城裡的漢人,他們全都參與了屠殺契丹人的行動,他們望着楊可世和郭藥師說:“你們讓我們指摘契丹人家,幫助你們殺戮契丹人,現在你們如果出城,我們怎麼辦?況且現在各城門吊橋都已被砍斷,已經沒有辦法出城了,不如與契丹決一死戰!”
楊可世於是又組織宋軍與遼軍展開激戰,結果又一次戰敗。
不可能不敗,宋軍已經三晝夜不寢食,早已人飢馬疲,而遼軍卻是兵勢方銳。
遼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於是宋軍皆棄馬登上城牆。
遼軍越聚越多,最後將宋軍包圍在城牆之上。
楊可世見己方已被逼到絕路,準備拼死到底,他對弟弟楊可弼說:“我們是將門世家,不能效兒女之態,現在就是我們爲國捐軀的時刻!”
言畢,楊可世手舞長槍,指揮戰士奮力與遼軍死戰,身中毒箭而不顧。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向楊可世報告說:“將軍,郭藥師已經縋城而下了。”
衆人聽罷,皆勸楊可世也縋城而下。
可楊可世堅決不從。
見楊可世準備赴死,楊可弼對楊可世說:“趙鶴壽的後軍不來支援,劉延慶都統也不遣兵來接應,今日之事,黑白自明,如果我們都這樣糊里糊塗地就死,百世之下,無人不嘲笑我們爲歷史罪人。我覺得我們應該活着出去,將是非昭著於世,若朝廷治罪,死而無憾!”
楊可世想了想,覺得弟弟說的話有道理,遂縋城而出。
宋軍在燕京城內壯烈捐軀的將領,除大將高世宣以外,還有王奇、李嶢、石洵美、王端臣等將,他們都是歷史不該遺忘的英雄。
宋軍五千精銳騎兵,最後僅有數百人撤出城去,其餘全部陣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