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靈之飯
任教授說,有些棺材我們已經看到過了,像滿棺,旗棺等,但是這個疊棺卻沒有看到過,這是後來發展一種棺材,隨着特稱事件的發生,會生出一種新棺材,或者說葬法。
滿人的習俗,除了這些還有,在死後的第二天,中午開始“祭奠”。親朋好友得信前來,要獻上“帳子”和禮錢。“帳子”就是整幅白布,上邊別上用白紙寫的大字“某某千古”、“某某萬世流芳”等,喪家要把帳子懸掛在靈棚裡,供人觀看。棺材頭旁邊,站着一個主持儀式的人,子女和家人跪在棺材兩旁,叫做“陪孝”。弔唁的親友要站在棺材前頭,由主持人高喊:“某某老人家,你老聽真,這位是你老的什麼什麼人,前來給你老弔孝來了!”隨後向憑弔的人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叩首!”憑弔者三鞠躬後跪下磕頭。主持人喊:“平身!”憑弔人起來走開。下面繼續第二人。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
滿族人家死人成殮後,在院內要掛紅色幡旗,有一尺多寬,一丈多長,掛在院內西邊一根兩丈多高的木頭杆子上,滿族人認爲幡是死者的靈魂。每天太陽出來之前,將紅幡掛起,太陽落山之後,將幡取下,放在棺材蓋上。
滿族喪葬中,有“燒飯”之習俗。遼金時女真人就有將“其祭祀飲食之物盡焚之”的燒飯之俗。滿族沿襲此俗,富貴人家還將生前所御狗、馬焚燒的。後努爾哈赤等一再告戒要節省食物器具,除燒飯外,也不再焚燒狗馬,只將生前所用狗、馬在燒紙時,用鞭棍催打狗馬從火堆上跳過就可以了。
出殯的時候,長子手舉“靈頭幡”,走在靈車前頭。靈車後,其他子女們打着“銘旌”,就是細長的布條,像旗幟一樣,結在一根長棍上。布條的周圍鑲着狼牙邊。旗的顏色,要根據死者是哪旗人而定。
滿族死人,不寫“殃榜”,這點與漢族不同。所謂“殃榜”,就是在一張白紙上寫明某人某日某時“含殮”,某年某月某日爲死者生日,某月某日某時辰爲“四熬日”,某月某日某時辰爲“避忌日”,告知親友,按時參加儀式,按時迴避。 出殯回來,要擺筵席宴請參加送葬的親戚朋友,叫做“辭靈飯”。
祭奠日期,有“一七”,也叫“頭七”,就是人死後的第七天。家人和子女要攜帶供飯、供果等到墳頭焚燒。以後是“三七”、“五七”、“七七”祭奠。
到了一百天,還要照樣祭奠,叫“燒百日”。祭奠完畢,家人和子女在墳前脫去孝服,叫做“脫孝”。
到了一週年時,要“燒週年”,舉動比較大。再以後,要“燒三週年”。每年到了清明節,家人和子女要上墳祭奠。這些習俗我們有些和我們漢人是相同的。
劉曼說,到是比漢人複雜了很多,講究也多。任教授說,滿人對這個很重視,所以也複雜一些,就從這些棺材的樣式,就可以看見一斑了。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水下契棺 就愛看書網(92ks.com)”查找本書最新更新!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本書手機閱讀地址:發表書評: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第645章 辭靈之飯)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