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佛多媽媽
祭後的杆子也要燒掉,將木灰放人河中,或將杆送到野外乾淨處。-有的則將它在院中保存。杆子是聖潔之物,保留杆子之家,要把神杆立在大‘門’以裡、院子東南角的地方,石座同時移至,使杆子靠住。神杆上不能拴牛拴馬,也不能在附近放豬、喂‘雞’。太陽照‘射’的杆子影子,人也不能隨意通過,要繞過去,表示尊敬。下一次舉行祭天典禮時,再換新杆子。舊杆子拿到河邊燒了,木頭灰和渣子放在河裡沖走。
院祭的另一項內容就是換索,滿族常在祭天時就進行祭佛多媽媽儀式,即給孩子們換索。佛多媽媽的神位爲懸掛在西牆神龕下裝子孫繩和索的口袋,也叫子孫口袋,一般是黃‘色’布制。大小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一般一尺半長,一尺餘寬,袋口穿上繩,可以收口,裡面裝有一條小姆指粗細的“子孫繩”,人們戴的索線就綁在這根絨繩上。祭時口袋內的繩子拉到室外柳樹上,供祭祀、換索用。祭畢收藏如舊,掛在室內。滿族人帶索線只是在祭祀活動時帶一下,然後就收藏在“索口袋”裡。換索儀式常常是在家祭跳神的第二天舉行。一清早,族長或薩滿請出“佛多媽媽”口袋,取出“子孫繩”,一端系在掛索口袋的長釘上,一端拉出來,從正屋穿過堂屋拉到庭院東南側事先立在那裡的新柳枝上。儀式開始,先擺牲獻祭,燒香祈禱。在進行祭祀時,常見兩個薩滿繫腰鈴,打手鼓,手舞足蹈地唱着。如果是簡單的換索,只請栽立念禱詞,薩滿不跳舞。祭時衆家庭成員要跪在“佛多媽媽”口袋前焚香磕頭,然後到外面柳樹枝前再磕一次頭;主祭者向“佛多媽媽”祈禱,高唱讚歌,乞求子孫娘娘保佑孩孫平安。然後將上次換索後新生的子‘女’,根據‘性’別在子孫繩上繫個小弓箭(男孩)、或繫個布條(‘女’孩),還系豬或羊的“嘎拉哈”(後‘腿’臏骨)表示一種輩份。有的還在索口袋裡放一隻箭,其上纏麻繩,有一半‘露’在外面。已出嫁的姑娘並已生子者,則將孃家昔日所繫之布條摘除,帶到婆家,拴在婆家子孫繩上。祭時,人們把索線系在脖子上,祭畢便摘下索線,將它系在子孫繩上,一併裝入“佛多媽媽”口袋中,送回正屋,仍舊掛在西牆上。
家祭中還有背燈祭祀。背燈祭是指以夜晚關‘門’閉戶,熄燈滅火爲形式的薩滿祭祀活動。狩獵民族傳統祭祀一般都在夜間舉行,這個祭祀大約是保留傳統祭祀習俗的一種形式。背燈祭所祭神靈有兩種,一是西炕神,即祖先神。
人們在西炕前設置供品,薩滿跪向西牆神位,或坐在板凳上,搖響神器,唱誦薩滿詞。二是設在院內,在房子的西南角上擺供桌,設供,向天祈禱。
在背燈祭中所祭對象多是星斗,衆多的星斗神靈是滿族自然神中數量最多的種類。(虹騰中文網http://www.hot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