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母妃想的沒錯,他們原本是沒打算殺人滅口,只要讓老八和小太監看到就行,一旦那太監稟報了皇后,皇后自然會詢問八弟,八弟又不會說謊,他一旦說那人是我後,父皇也肯定會相信,在加上陳公公言辭,我曾經經過宣陽殿,那這盆髒水我根本就洗不清了,可是他們卻選擇殺了那名太監,又想着殺八弟,八弟重傷後,那人還想要補上一劍,卻被方長嶺無疑間撞見,他們只好先逃命,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想來想去,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八弟看到了那姦夫的面容,根本不是我!”司徒生分析道。
惜妃聞言,暗暗鬆了一口氣:“這麼說,老八是看到了姦夫的面容了,那太好了!”
司徒生搖了搖頭:“老八現在還重傷昏迷,他做不了證,更何況麗嬪這件事現在沒有證據,只能先壓着,父皇下令,讓我快速破案,此案棘手的很啊!”
“那現在該如何是好?”惜妃是真的着急了。
司徒生回道:“現在已經查到一點眉目了,但是還需要繼續審查。”
“那你趕緊去,本宮會幫你看好哪個賤人,絕對不會讓她說半句不利於你的話。”惜妃說道。
司徒生搖了搖頭道:“惜母妃,你看不了她多長時間的,這件事肯定是有人在幕後教唆她,就算她不說,也會有人說到父皇面前的。”
突然,他神色一亮道:“對了,既然有人要告訴父皇,肯定是需要在宣陽殿巡邏的禁衛軍才行,而這件事,一旦告狀,父皇嚴查,必定會問告狀之人現場的情況,而除了姦夫之外,無人對會知道現場的情況。”
“你的意思是,麗嬪的姦夫會去告御狀?”惜妃問。
“沒錯,就是他,他與麗嬪在宣陽殿設計陷害我,肯定是有把柄在幕後佈局的人手中,而正好這個局被方長嶺給打亂,而我卻變成了這件案子的調查人,所以爲了打破這個局,他們必須會找人去告訴父皇是我和麗嬪在私會,被八弟給撞見後,我殺了太監,重傷八弟,方長嶺是爲了我頂罪,這樣一來,他說的和麗嬪說的就能對的上。”
司徒生想了想之後又說道:“惜母妃,這口供一看就是事出後對過的。你在好好查一查,八弟出事之後,麗嬪單獨與誰見過面,還有,我這裡有一份禁衛軍的名單,這裡有幾個可疑的人選被我圈出來了,你看看。”
惜妃接過名單看了看,最後目光落在一個名叫屈子晉的名字上,她沉聲道:“這人很可疑。”
“怎麼可疑?”司徒生問道。
惜妃回答道:“本宮記得,當初麗嬪剛入宮的時候,還不是嬪位,住在風麗殿,而屈子晉也在風麗殿當過差,後來麗嬪封爲麗嬪時,進了景德宮,屈子晉也被提拔了上來,方纔本宮讓人調查的時候,發現麗嬪還賞賜過他好幾次,東西都挺貴重的。”
“惜母妃好好想一想,這人的側面和背影是不是和我有一些相像?”司徒生問道。
惜妃仔細看了看司徒生道:“你這麼一說,倒是提醒我了,這屈子晉的身高體型和你都很像,這側面也有一些相似。”
“那就是他了!”司徒生冷笑道。
惜妃大喜:“那本宮現在就告訴麗嬪,說陳公公已經招了姦夫就是屈子晉,屈子晉也認罪了,不過他一口咬定是他用藥迷倒了麗嬪,玷污了麗嬪,麗嬪定會感動,到時候肯定會想着去自首救人。”
“她不一定會這麼做,畢竟她如果承認了是她偷人,那她的親人也會被牽連的。”司徒生搖了搖頭說道。
“不,本宮是女人,本宮懂得她的心,她肯定會願意爲了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的。”惜妃道。
司徒生還是不贊同惜妃的說法:“這件事並沒有這麼簡單,麗嬪就算是在喜歡屈子晉,也不可能爲了他葬送整個親族,她能因爲忍不住寂寞而去偷人,可想而知,她是一個自私的人,她惜命。您這邊還是暫時先等等,如果屈子晉真的去父皇那邊告狀,我在讓人通知您,您便先讓麗嬪自盡,千萬不要讓她到父皇面前去,而且她自盡對外也不能說是您下的命令,就說是她自己交代了罪過後,一時悔恨不已自盡了!”
惜妃沉思了一番說道:“可是如果讓屈子晉去告狀的話,就算本宮找到皇上,說清楚屈子晉和麗嬪的骯髒事,麗嬪交代後自盡,你依舊還是有嫌疑的啊,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啊。”
司徒生說道:“您忘了,還有方長嶺嗎?父皇肯定會傳召方長嶺問話,方長嶺在指認那人是屈子晉,父皇定會問起之前爲何不說,方長嶺便會說這件事關於父皇的臉面和聲譽,就算是死也不敢損天威,現如今這件事皇上都已經知道了,那他說出來也無妨了!”
“雖然說的過去,可是你還是有嫌疑的啊!”惜妃說道。
司徒生還想在和她解釋,比如他已經從陳公公那邊入手,讓陳公公也有嫌疑,那父皇肯定會讓南辰遙去調查,只要南辰遙接手,那他之前的線索都可以移交給他,肯定能查個水落石出。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八弟現在還沒有死,一旦他被救活了,這件事就真相大白!
但是這裡面的彎彎道道解釋起來太麻煩,他也怕屈子晉會先去父皇那邊告狀,所以他拱了拱手道:“惜母妃,等屈子晉那邊有行動,我就命人來告知您,您一定要聽我的行動在行事。”
“好。”惜妃點了點頭道。
司徒生離開後,惜妃獨自嘆氣,雖然他想法挺周全的,但是這太曲折了,若是一個環節出錯,可就把自己給搭進去了,最主要的是他這個男人可是一點都不瞭解女人啊!
這麗嬪顯然是愛慘了屈子晉這個男人,否則也不可能會不要自己的性命和他在一起,這女人一旦愛上這個男人後,便都會不顧一切的護着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