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一醉輕王侯】

朔望大朝需要處理的政務很多,尤其是在收復南境、西吳撤軍之後,各地呈報上來的摺子多如牛毛,其中大部分都由兩府決斷,劉賢只需要事後過目即可。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必須拿到朝會上公開討論,這樣才能讓各部衙的臣工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好在大部分人都清楚今日朝會的重頭戲,一些沒那麼重要的事情便壓了下去。

縱然如此也足足耗費一個多時辰,等殿外天光大亮、明媚的朝陽灑遍大地之時,日常的流程纔將將結束。

便在這時,一個年輕的身影快步出班,朗聲道:“啓奏陛下,臣有本請奏!”

衆人循聲望去,當即便皺起了眉頭。

這位二十多歲的臣子名叫歐陽敬,官居御史臺侍御史。

黃仁泰辭官之後,御史大夫一職暫時空置,御史臺由兩位御史中丞暫領。但即便是那兩位老練沉穩的中丞大人,平日裡看到歐陽敬也有些頭疼,因爲這個年輕人的根腳太硬。

歐陽敬出身詩書名門,且是當朝東府右執政韓公端的得意弟子,這等背景足以讓他平步青雲,兼之性情骨鯁直言敢當,在朝中屬於大部分人都不敢招惹的刺頭。去年那場讓二皇子聲名掃地最終退出爭儲的彈劾,便是歐陽敬名聲大噪的得意手筆。

劉賢對這位年輕率直的侍御史當然不陌生,而且心中一直頗有好感,遂頷首道:“講來。”

歐陽敬身姿挺拔,目光直視左側文臣當中的一人,凜然道:“臣彈劾兵部尚書陳大人,有三弊六疏之罪也!”

滿殿寂然。

兵部尚書陳寬如遭雷擊,不可置信地看向那個昂然屹立的年輕御史。

朝堂六部之中,兵部很長時間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因爲五軍都督府的存在,此處最終還是淪爲清水衙門。但在西吳悍然犯境時,掌管西府的裴越主動退了一步,將財權從五軍都督府剝離移交給兵部。

短短半年時間,兵部重新變得炙手可熱,陳寬的地位亦是水漲船高。

歐陽敬毫不遲疑,接下來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細論陳寬在接任兵部尚書之後,種種不作爲和以權謀私之舉。至於兵部在改制之後出現的問題,諸如糧餉貪墨之類的罪責,更是被歐陽敬悉數揭露,

每一條都有確鑿的證據。

陳寬面色慘白,雖然歐陽敬並非憑空誣陷,可從古至今哪個衙門能做到清如許?

不過是幾百上千兩銀子的虧空與錯漏,不過是任命了幾個自己的親信手下,何至於要這般趕盡殺絕?

歐陽敬憤怒的聲音在大殿內迴響,羣臣看向陳寬的目光顯得不善。

兵部的確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算不上多大的罪過,可是你身爲一部尚書,竟然連這些小事都處理不乾淨,被人如此輕易地抓住把柄,要你又有何用?

也有人想得更深一層,陳寬這次掉進坑裡恐怕和那位年輕國公脫不開關係。

只不過眼下沒人能救得了陳寬,只要看一眼龍椅上天子的表情便能知曉。

劉賢沉聲道:“陳尚書,你可有話要說?”

陳寬顫聲道:“陛下,臣有不察之罪,但是臣接任兵部尚書一職不滿一年,歐陽御史所言或爲真事,可與臣沒有關係啊!”

這句話一出口,左執政洛庭微微皺眉,然後若有所思地轉頭看了裴越一眼。

陳寬的能力確實不足,但他不該表現得如此心虛軟弱,只要強硬地將歐陽敬頂回去,天子肯定不會當朝發落,事後也有轉圜的餘地。

果不其然,劉賢又道:“朕再問你一遍,歐陽敬的彈劾是否屬實?”

陳寬滿面惶然,左右看去無人爲他聲援,登時雙膝跪倒懇求道:“求陛下寬恕!”

劉賢面露厭憎,擺手道:“帶下去,等朝廷查明之後再行發落。”

歐陽敬立刻高呼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這一幕令一些朝臣暗自心驚。

其實對於陳寬這個人,絕大多數朝臣都有些瞧不上,認爲他只是機緣巧合走了狗屎運才能爬上高位。但今日歐陽敬一封彈章就能扳倒一部尚書,這裡面蘊含的深意足以讓他們畏懼。歐陽敬能夠做到一擊必殺,顯然不是因爲他的言辭有多麼犀利,而是他手裡掌握着陳寬的秘密。

這個年輕的侍御史能做到這一點?

顯然不能。

衆人悄悄地看向平靜肅立的裴越,這位恐怕纔是真正的幕後主使。

裴越目光幽深,狀若無意地撣了撣朝服。

兵部尚書被彈劾只是一個小插曲,劉賢也沒有因爲這件事影響心情。在他登基這一年以來,對於朝堂的調整逐漸開始,但一直都集中在那些不起眼的官職上,從來沒有牽扯到六部大員之類的高官。其實他很早就想罷免尸位素餐的陳寬,今日歐陽敬的彈劾可謂恰如其分。

想到這兒,劉賢暗中舒了口氣,望着殿內羣臣說道:“朕即位以來,雖然邊境接連遭遇周吳兩國的侵擾,但在衆位愛卿的勠力同心和三軍將士的奮勇拼殺之下,不僅解除了邊境上的危機,更將南朝故土收回,此功足以告慰大梁歷代君王。”

羣臣山呼萬歲,不少文臣面露激動之色。

劉賢微笑道:“朝廷理當賞罰分明,絕對不會虧待有功之臣。衛國公。”

裴越擡起頭望着龍椅上的皇帝,緩步出班道:“臣在。”

劉賢面上的笑意愈發濃重,朗聲道:“南境重歸大梁,愛卿居功甚偉,朕豈能不厚賞之?傳旨。”

裴越欲行大禮,然而劉賢卻鄭重地說道:“愛卿無需多禮。”

殿內重臣無不豔羨地看着裴越,這是何等的尊崇。

裴越見劉賢如此堅持,便只好站着接旨。

劉賢看向旁邊肅立的侯玉,後者心領神會地站在御階之旁,拿出早就備好的明黃聖旨,徐徐展開,高聲吟誦。

大殿之內,文武百官各不相同的目光聚焦在裴越身上,耳畔響起侯玉的聲音。

“……嘉玉葉之敷榮, 恩崇渙號;衍天潢之分派,禮洽懿親。盛典酬庸,新綸命爵,諮爾裴越,文武兼全,厚德懋勤。忠心成於天性,臣道無虧;清操矢於生平,躬行不怠。念軍樞之縝密,睹儀度之從容。戴恩綸於奕世,尚克歆家;固磐石於千秋,尤期永譽。”

侯玉微微一頓,語調稍稍拔高:“特此授以冊寶,封爾爲晉親王!”

他邁步走到近前,將聖旨交到裴越手中,面上浮現崇敬之色。

裴越接過聖旨,擡頭看向龍椅上的皇帝,縱然還能維持大體的平靜,但心中委實波濤洶涌。

“臣裴越,謝陛下恩典!”

躬身一禮。

再度起身時,他便不再是衛國公,而是大梁近百年來獨一無二的異姓王。

896【有請伯爺出場】1138【父女】1315【圍城內外】1141【三支穿雲箭】171【撥雲見日】643【靈光一現】983【一諾金】1209【長風破浪會有時】(五)79【登堂】74【匕現】1083【憐子如何不丈夫】102【屠殺】91【啓釁】523【殺氣凜然】283【如年】1237【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九)594【塵埃落定】874【雛鳳】663【何似在人間】(一十二)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731【載舟覆舟】973【君臣聯手】625【山鬼謠】74【匕現】1259【局中風波起】486【三人行】1088【誰憐一片影】1088【誰憐一片影】無奈的請假1004【歸去來兮】475【敲打】58【夜臨】590【文人的尺】1106【天開青雲器】359【開端】1246【疾風掃落葉】363【浮生半日】385【出征】826【十步一算】909【不是不報】167【五大罪】949【或輕於鴻毛】1187【裡快哉風】(一)291【誰人橫刀立馬】120【心狠】521【有何不可】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507【春寒料峭】748【建安】627【鳳蕭吟】446【歷史的塵埃】756【圖窮匕見】75更與何人說1233【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五)153【後手】777【刺裴】(四)1207【長風破浪會有時】(三)843【定鼎之戰】(下)32【沈淡墨】1055【天若有情天亦老】(三)762【劍藏於匣】1306【渺滄海之一粟】1281【魔高一丈】1317【牙璋辭鳳闕】753【遇刺】1116【一根長長的銅管】394【洪流】(三)627【鳳蕭吟】111【糾纏】209【魯王】215【步步爲營】574【家國天下】854【賢內助】886【路漫漫】178【奪】上架通知653【何似在人間】(二)379【狼煙起】1247【朝野震動】657【何似在人間】(六)372【王九玄】998【迷霧之後】(上)951【過河卒】1280【萬物忽驚秋】907【坐看雲起時】593【武人的刀】625【山鬼謠】322【彼時彼刻】975【杯酒饗風雪】509【靈州餘波】1185【一點浩然氣】(十)448【皇帝】321【東北偏北】(完)867【江湖之遠】501【定終身】305【醉明月】1200【裡快哉風】(一十四)482【一等國侯】635【北望】737【高山仰止】
896【有請伯爺出場】1138【父女】1315【圍城內外】1141【三支穿雲箭】171【撥雲見日】643【靈光一現】983【一諾金】1209【長風破浪會有時】(五)79【登堂】74【匕現】1083【憐子如何不丈夫】102【屠殺】91【啓釁】523【殺氣凜然】283【如年】1237【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九)594【塵埃落定】874【雛鳳】663【何似在人間】(一十二)662【何似在人間】(一十一)731【載舟覆舟】973【君臣聯手】625【山鬼謠】74【匕現】1259【局中風波起】486【三人行】1088【誰憐一片影】1088【誰憐一片影】無奈的請假1004【歸去來兮】475【敲打】58【夜臨】590【文人的尺】1106【天開青雲器】359【開端】1246【疾風掃落葉】363【浮生半日】385【出征】826【十步一算】909【不是不報】167【五大罪】949【或輕於鴻毛】1187【裡快哉風】(一)291【誰人橫刀立馬】120【心狠】521【有何不可】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507【春寒料峭】748【建安】627【鳳蕭吟】446【歷史的塵埃】756【圖窮匕見】75更與何人說1233【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五)153【後手】777【刺裴】(四)1207【長風破浪會有時】(三)843【定鼎之戰】(下)32【沈淡墨】1055【天若有情天亦老】(三)762【劍藏於匣】1306【渺滄海之一粟】1281【魔高一丈】1317【牙璋辭鳳闕】753【遇刺】1116【一根長長的銅管】394【洪流】(三)627【鳳蕭吟】111【糾纏】209【魯王】215【步步爲營】574【家國天下】854【賢內助】886【路漫漫】178【奪】上架通知653【何似在人間】(二)379【狼煙起】1247【朝野震動】657【何似在人間】(六)372【王九玄】998【迷霧之後】(上)951【過河卒】1280【萬物忽驚秋】907【坐看雲起時】593【武人的刀】625【山鬼謠】322【彼時彼刻】975【杯酒饗風雪】509【靈州餘波】1185【一點浩然氣】(十)448【皇帝】321【東北偏北】(完)867【江湖之遠】501【定終身】305【醉明月】1200【裡快哉風】(一十四)482【一等國侯】635【北望】737【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