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經歷官】

京都北郊,虎威大營。

修武侯譚甫身爲北營主帥,理所當然地佔據着營地中央位置的帥府節堂,四衛營地沿西、北和東三個方向依次排開。

節堂東面,便是副帥裴越的院落。

日上三竿之時,院中良將齊聚,人才濟濟。

藏鋒衛指揮使韋睿、副指揮使唐臨汾和陳顯達,武定衛指揮使秦賢、副指揮使孟龍符和羅克敵、先鋒大將兼前軍統領薛蒙,平南衛指揮使俞大智、副指揮使傅弘之,泰安衛指揮使高英等人盡皆在場。

“拜見侯爺!”衆人整齊劃一地行禮。

裴越從正堂中走出來,身着輕甲頭戴皮盔,腰間懸着一柄長劍,俊秀清逸之外平添幾分凜冽殺氣。若是讓幾年前的桃花瞧見,肯定不會相信眼前這位身段頎長氣質出衆的年輕權貴是自己的少爺,畢竟那時候的裴越單薄瘦弱,渾似風雨之中一棵飄搖的小樹。

時至今日,那棵小樹已然成長爲參天大樹。

“無需多禮。走吧,去看看這幾個月你們的操練成果。”裴越目光銳利地說道。

“遵令!”衆人起身應下。

一行人走向西面的校場,鄧載跟在裴越身側,雖然看起來非常平靜,但是內心十分激動振奮。當初綠柳莊中最先跟着裴越的八人,程學在山賊夜襲一戰中犧牲,耿義因爲不慎中了南邊方家人的算計不得不離開,其餘人各有建樹。

王勇如今身份貴重,不僅僅是祥雲號的總掌櫃,同時還主管沁園的建造事宜,每日裡打交道的不是王公貴族便是實權官員。當初那個木訥的少年久經歷練,早已成爲京都之中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想要爲他說媒的中人幾乎要踏破王家的門檻。

祁鈞管理着首陽山礦場,大婚之後愈發成熟,亦稱得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陳大年作爲王勇的副手,在這次離京之前已經相中一位伯爺府上的庶女,只等他辦完永州那邊的事情便會將婚事提上日程。

戚閔和楊虎如今管着裴越身邊的情報消息,隨着裴越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的重要性也愈發顯現。

唯獨鄧載還只是一個親兵首領,與段雨竹的婚事暫時還沒有進展,看似發展的速度最慢。然而沒有人敢對他不敬,就連此刻身後那些功勳卓著的武將們,對這位年輕人也會保持足夠的尊重。他們都很清楚,裴越最信任的便是鄧載,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人。

按照裴越的安排,從今日開始鄧載便不僅僅管着兩百親兵,而是正式邁入大梁的武將行列。

到了這個時候,鄧載除了心中激動振奮之外,並無絲毫驕矜自滿之色,反而愈發小心謹慎。

校場之上,四衛將士已經按照各自的序列組成方陣。

縱然烈日驕陽似火,將士們依舊站得筆直,汗水流進眼睛裡都不會晃動一絲。

當然,如果仔細甄別的話還是能看出些許區別。

隊列一項,表現最好的是藏鋒衛,其次是武定衛,接下來便是平南衛和泰安衛。

藏鋒衛的骨架是南營老卒,然後是裴越從邊軍中選出來的勇猛善戰之士,最後便是靈州九府之中甄選出來的精兵。他們經過西境一系列苦戰惡戰的錘鍊,

又在臨清縣接受最嚴苛的操練,很多東西早已養成本能的習慣,譬如眼下的站軍姿,上萬人宛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除了藏鋒衛保持原有的人員,其餘三衛是原北營將士和西境邊軍打亂組成,從兵員素質上來說大抵相差無幾。換而言之,接下來比的就是武將們的練兵之法。秦賢極其擅長練兵,若非他在雞鳴寨裡待了兩年,練出一支能力出衆的守軍,當初也擋不住西吳鐵騎的衝擊。

平南衛指揮使俞大智則是開平帝親自任命的主將,能夠被皇帝那般看重,其人顯然也不是庸才,所以他麾下的兵卒也不差,看起來僅比武定衛將士稍稍遜色。

至於泰安衛,這衛步軍是裴越留給修武侯譚甫的人情,上到指揮使下到哨官遊擊,基本是譚甫自行決定的人選,裴越沒有插手。指揮使高英是譚家世交至親的後輩,能力還算不錯,只是與韋睿等人相比,確實要差兩個檔次。

從校場邊緣走到北面的高臺上,裴越一路觀察着將士們的面貌狀態,每個被他看到的士卒不由得愈發挺起胸膛,滿面崇敬之色。

尤其是藏鋒衛的將士們,一方面他們跟隨裴越在西境打出輝煌的戰績,另一方面在將領們每日的薰陶之下,對這位庶子出身然後平步青雲的侯爺早已死心塌地追隨。

與此同時,俞大智和高英這兩位指揮使也在暗中打量着裴越。

今日修武侯譚甫不在營中,這座軍營便以裴越爲首,他們知道自己不能和韋睿秦賢相提並論,故而表現得十分老實,不敢有任何出挑的舉動。

高臺之旁,一位面相略顯醜陋的中年男人靜靜地看着向自己走來的裴越。

“應箕兄,許久不見。”裴越溫和地說道。

楊應箕望着這個位高權重身份顯赫的年輕權貴,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去年在西境的崢嶸歲月。

長弓大營初見,他對裴越沒有任何好感,反而極其厭惡對方的自私與霸道。被裴越挾持奔赴戰場,他更是恨不能在對方身上捅上兩刀。後來跟隨藏鋒衛從固原寨開始千里奔襲,一路席捲北線西部七座軍寨,親眼看着謝林麾下的精銳紛紛敗退,看着藏鋒衛的將士擋者披靡,他心裡的看法不知不覺開始發生變化。

及至他回到長弓大營,見到葉七率領的長槍大陣,然後被裴越那一招瞞天過海徹底驚豔,至此他終於放下心中的芥蒂,成爲裴越忠實的擁護者。

此刻在十餘位剽悍武將的注視下,楊應箕臉上浮現一抹難看的笑容,垂首躬身道:“下官參見侯爺。”

裴越心中大喜,畢竟這位寧國公後人的脾氣有些古怪,他還擔心又鬧出什麼幺蛾子。

在他對北營的構想中,楊應箕的位置非常重要,甚至不比秦賢和韋睿低,因爲這人非常適合那個特殊的位置。

93【爭鋒】266【生死之間】345【長歌當哭】(二)815【攔路虎】1319【蕩胸生層雲】389【大江北去】359【開端】1186【一點浩然氣】(完)784【刺裴】(一十一)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845【宜將剩勇】180【中山子府】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1053【天若有情天亦老】(一)238【春宵】505【春風三度】862【我願意】484【平息風波】752【殺機】874【雛鳳】826【十步一算】1139【歷史的車輪】709【神器】1035【不是不報】1105【揮毫描藍圖】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682【緣慳一面】549【單刀赴會】519【祖孫】422【大捷】569【傷離別】582【盛氣凌人】1022【衣冠成古丘】21【三年】929【事了拂衣去】1119【漫天紙如雪】900【老而不死是爲賊】771【重劍無鋒】1324【斷舍離】231【南下】1286【破曉】334【齊人之福】335【當如是】625【山鬼謠】1218【長風破浪會有時】(完)無奈的請假427【大江東去】765【巧遇】380【一箭雙鵰】685【去國裡】782【刺裴】(九)186【內奸】303【梟首】805【劍欲出鞘】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431【星火燎原】483【一念之間】285【公無渡河】522【祁陽往事】177【宰輔】838【風繼續吹】128【失蹤】1089【孤雁不飲啄】989【真假難辨】655【何似在人間】(四)444【鈞一發】512【失策】687生如夏花313花開493【天子手段】377【輕眉】608【君子不慍】200【聖意與草紙】337【小卒】1280【萬物忽驚秋】202【共明月】798【往事只堪哀】618【御街行】683【驚鴻一觸】1277【籠中雀】820【奪門之戰】(中)1101【權傾朝野】13【惡客】754【傷重】960【大勢至】629【怨王孫】291【誰人橫刀立馬】690【未雨綢繆】1106【天開青雲器】332【三言】456【取一座城】1041【北營有變】1008【偏向虎山行】174【將進酒】924【玉如意】329【吾誰與歸】465【旌旗十萬】414【席捲】(十)317【東北偏北】(二)516【意料之外】
93【爭鋒】266【生死之間】345【長歌當哭】(二)815【攔路虎】1319【蕩胸生層雲】389【大江北去】359【開端】1186【一點浩然氣】(完)784【刺裴】(一十一)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845【宜將剩勇】180【中山子府】1215【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十一)1053【天若有情天亦老】(一)238【春宵】505【春風三度】862【我願意】484【平息風波】752【殺機】874【雛鳳】826【十步一算】1139【歷史的車輪】709【神器】1035【不是不報】1105【揮毫描藍圖】1063【天若有情天亦老】(完)682【緣慳一面】549【單刀赴會】519【祖孫】422【大捷】569【傷離別】582【盛氣凌人】1022【衣冠成古丘】21【三年】929【事了拂衣去】1119【漫天紙如雪】900【老而不死是爲賊】771【重劍無鋒】1324【斷舍離】231【南下】1286【破曉】334【齊人之福】335【當如是】625【山鬼謠】1218【長風破浪會有時】(完)無奈的請假427【大江東去】765【巧遇】380【一箭雙鵰】685【去國裡】782【刺裴】(九)186【內奸】303【梟首】805【劍欲出鞘】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431【星火燎原】483【一念之間】285【公無渡河】522【祁陽往事】177【宰輔】838【風繼續吹】128【失蹤】1089【孤雁不飲啄】989【真假難辨】655【何似在人間】(四)444【鈞一發】512【失策】687生如夏花313花開493【天子手段】377【輕眉】608【君子不慍】200【聖意與草紙】337【小卒】1280【萬物忽驚秋】202【共明月】798【往事只堪哀】618【御街行】683【驚鴻一觸】1277【籠中雀】820【奪門之戰】(中)1101【權傾朝野】13【惡客】754【傷重】960【大勢至】629【怨王孫】291【誰人橫刀立馬】690【未雨綢繆】1106【天開青雲器】332【三言】456【取一座城】1041【北營有變】1008【偏向虎山行】174【將進酒】924【玉如意】329【吾誰與歸】465【旌旗十萬】414【席捲】(十)317【東北偏北】(二)516【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