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

連番的戰爭已經使得大宋的將士疲憊不堪,這種疲憊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旁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趙禎卻很敏感,他參與過戰爭,也曾在陣前廝殺過,從最開始的不忍,到熱血澎湃,再到麻木不仁,最後到了噁心的地步。

這是一種對生命漠視的冷酷,一個正常人是不能接受長時間殺戮的,趙禎認爲自己手中的軍隊是保家衛國的戰士,而不是殺人不眨眼的變態,這些從農家徵召來的役兵都是大宋的子弟兵,他們還要回歸平凡的生活,戰場上給他們留下的不光有戾氣,還要有榮譽和信念,否則很可能會使得這些士兵的心理產生很大的變動。

自從北伐開始,這些士兵便面對殺戮,死亡,甚至恐懼,現在他們克服了大多數的障礙成爲了善戰之兵,但連番的戰事也基本上快要摧毀了他們,大同府便是大宋北伐的最後一戰,也要讓士兵好好休息準備回京獲得犒賞和榮耀。

現在張儉卻給了大宋一個“豪華大禮包”大同府可不戰而降,這簡直是一場“及時雨”,電光火石之間趙禎已經相好了一切,既然遼人再次發生內亂,那自己當然應該支持耶律宗真的子嗣,原因很簡單,大宋乃是以漢室正統自居,並且也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

支持正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趙禎還另有謀劃,既然是皇太弟耶律重元內亂,那遼人借道拱手奉上大同府就說的過去了,但如果自己不借道,把這十萬遼軍困死在大同府,那便很可能讓耶律重元掌權。

相比孤兒寡母的遼朝,耶律重元這樣的皇太弟更爲難對付,既然遼人要借道奉聖州前往中京道,那大同府他們是絕不可能守的住的,便用它作爲和大宋交換的籌碼。

內戰是最爲消耗國力的東西,倆個政權的爭奪往往會使得無辜的百姓流血犧牲,最受傷害的反而是整個國家。尤其是遼朝這種遊牧民族,一旦出現內亂必會更難恢復,當初妖后蕭耨斤專權亂政給遼朝帶來了多大的損害,甚至把遼聖宗留下的國策都改變的面目全非,這讓耶律宗真休養生息數年也沒有恢復過來,既然如此趙禎自然要給這把火添柴,讓它燒的更旺一些。

趙禎不認爲沒有實力的耶律重元膽敢在遼朝的孤兒寡母面前篡位,顯然這是一場力量的對決和較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遼朝一定會再次受到致命的打擊,如果蕭耨斤的亂政是遼朝的轉折點,那耶律重元謀逆便是遼朝的喪鐘。

張儉很聰明的把所有籌碼都光明正大的擺在趙禎的面前,趙禎自然會直接選擇,畢竟和皇位爭奪比起來,大同府這片“飛地”無關緊要,趙禎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爽快的同意了張儉的借道之請。

遼朝的軍隊只能從奉聖州的草原通過,並且還是在大宋軍隊的監視之下,如此一來便免去了很多麻煩,而張儉也是爽快的答應,在他看來這也算不得什麼,畢竟大宋皇帝在遼朝皇嗣危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這算得上是對陛下的尊重了吧……

沒錯,其實趙禎對耶律宗真還是心存尊重的,一個皇帝能御駕親征的保護自己的領土,這比在國都之中頤指氣使要好上的太多,最起碼他是一個敢於承擔帝王責任的人。

大殿之中陷入了奇怪的寂靜,張儉和夏竦都在思索趙禎的用意,張儉認爲大宋皇帝是出於真心,而夏竦則是在猜測官家又要在其中用什麼陽謀……相對於張儉,夏竦更加了解自己的皇帝。

張儉告退了,走的時候明顯的腳步輕快,這次面見大宋皇帝成功爲大遼借道,也避免了宋遼兩軍主力的正面廝殺,爲大遼保存了力量,否則十萬精銳還不知有多少能回到中京道。

不光皇長子的繼位需要這十萬精銳,大遼更加需要他們維護往日的威嚴。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大遼根本就沒有如今的地位,可以說大遼是一刀一劍拼殺出來的,張儉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大遼還會崛起。

張儉對於趙禎的這種行爲有些不理解,但他知道官家一定有所謀劃,不會輕易的讓遼朝十萬大軍借道奉聖州抵達中京道,但當他轉頭詢問已經從御座上走下的趙禎時候,卻得到驚人的答案。

“官家,難道就如此輕易的放遼人回朝?遼朝叩邊已久本以是我大宋之患,如今十萬大軍盡數回朝,怕是放虎歸山。”

趙禎望着藻井的採光微微搖了搖頭:“放他們回去乃是朕思量再三的結果,其中的道理過段時間你便會明白,一個手中沒有兵權的皇帝怎麼能和叛逆作戰呢?”

夏竦恍然大悟,官家明面上是支持遼朝皇長子的,但實際上卻是利用這十萬精銳讓遼朝陷入內亂的戰爭中,雙方勢均力敵之下,內亂的戰火必定燃燒在遼朝的土地上,如若不出借奉聖州這條兵道,則耶律重元篡位成功,那遼朝的局勢一旦穩定下來,張儉蕭惠等人的十萬精銳也就自然歸附了……

趙禎站在大殿中央,眯着眼睛望着巨大水銀鏡面反射出來的光線,狠狠的打了一個噴嚏,頓時覺得身體上的毛孔舒張了一下,揉了揉鼻子道:“東京城的皇宮裡就不要弄這種東西了,實在太過晃眼。”

夏竦莫名其妙的點了點頭,這鏡子真是巧奪天工之物,外面是透明的琉璃,而在夾層之中灌入水銀,最後用樹膠封住便得,一塊水銀鏡子照的人纖毫畢現,聽說現在已經開始有人用白銀作鏡子,如此一來成本雖然很高,但卻不似水銀那般有毒,很是安全。

趙禎信步而出,離開大殿站在門口,整個析津府一覽無餘,這裡是析津府地勢最高的地方,漢唐風格的佈局把大殿高高的託舉在最上,以後要是遷都至此,單單是官員上下朝的氣勢便恢宏如斯。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