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忽然便換了天,各部的部衆們在沒有了權貴之後開始變得手足無措,並非是他們不習慣,而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別小看草原上的權貴們,他們雖然是剝削者,但也是草原事物的管理者,沒有了他們許多事情都會變得麻煩起來,部族中的事物也難以解決。
而這個時候部衆們需要的是有一個主心骨來領導他們,帶領他的生活走上正軌,這個至關重要的人當然要排除在利益之外,沒有對土地的貪婪和對財富的追求。
這個位置非大宋的官員莫屬,他們都是從中原調過來的,家又不在草原,遲早是要離開的,草原上的土地對於他們來說毫無作用,而且這些官員受到大宋朝廷的監督,就算他們不相信大宋的官員,也相信大宋皇帝。
對於草原的百姓來說,趙禎就是天神一樣的存在,原本是他先對草原動的手,最後反而成爲了救世主,成爲了給草原帶來祥和與富饒的人,這樣的人在百姓心中不是天神是什麼?
更爲重要的是,塔塔爾部的百姓已經把趙禎的事情在草原上傳遍了,各種各樣的敬畏演變成了失真的誇讚。
人就是這樣,當他們認定一件事情的時候,敬畏之心強烈的時候,崇拜之意“爆棚”的時候,就會嚴重的誇大事實。
那些接受過趙禎親手贈與哈達的老人聲稱,他們在和趙禎接觸後看到了七彩神光,不光如此,原本腿腳不便的人健步如飛了,原本耳朵不眼睛好使的人也瞬間耳聰目明,再經過口口相傳的誇大,於是乎趙禎化身長生天的使者,化身成爲拯救草原的華夏天子。
而這個時候,草原各部說需要的就是皇帝的“照顧”,別忘了現在的草原屬於大宋,趙禎也是他們的皇帝和君父,現在草原陷入混亂之中,當然應該依靠君父來重整家園。
於是乎草原各部的百姓向大宋的衙門請願,請求大宋管轄草原之事,並且願意交出自治權,完全由大宋接手,對於他們來說,接受大宋的統治反而更好,畢竟他們不用擔心大宋的官員。
開始的時候趙禎依舊吊着不答覆,草原各部衙門的官員不斷的上奏疏,一道一道的把趙禎的御案都給堆滿了,直道他們派人來顯示誠意。
趙禎熱情的接待了這些來的人,並且在他們的誠意滿滿之下“爽快”的答應下來。
之前吊着草原部衆的胃口是讓他們知道來之不易,也是讓天下人看看,大宋並非是想插手草原事物,實在是架不住草原百姓的懇求才如此的。
那些派人來的部族得到了大宋的管理,於是更多的部族開始派遣使者前來,當面主動的向趙禎懇求管轄,並自願放棄自治權,所有的部族都一樣,唯獨塔塔爾部沒有如此。
原因很簡單,塔塔爾部的自治因名存實亡,趙禎不過是拋出一個讓天下人信服的誘餌,接着纔是讓他們主動尋求大宋管轄。
看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可不容易,其中一環接一環,稍有差錯便會弄巧成拙,開始的時候趙禎也沒有多少信心,但在得知草原各部權貴們的手段後便有了底……人性啊!貪婪啊!
在各部建立他們的好處是什麼?不光是名義上的管理稅收,更是方便了大宋入主草原,這是一次全面的接手,草原雖然土地廣闊,但卻部族衆多,小部族統一管理,如同北戍司,大部族便獨立管理,如同烏骨敵烈統軍司。
草原上便是如此,沒有州府之別,只有軍司之分,全部由大宋官員主持日常事務,甚至是依照大宋律法管理。
各部的建設也走上了正軌,一車車的水泥被運到草原,帶動了大宋的工業,也帶動了草原上的運輸業,壯勞力被徵召修路賺取錢財,而家中的婦人,老人,甚至是孩子可以代替他們放牧。
而大宋的官員也不斷的教化,在草原上新建書院,對孩子進行文化教育,再有孩子把大宋的儒家文煥傳播到每一個家庭。
這對草原百姓來說是最大的福音,要知道文化這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太過遙遠,甚至連權貴們都沒有多少人能學習,韃靼沒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語言,以前使用契丹文字,現在自然要學大宋的文化。
聽說學的好的人還可以參加科舉,大宋的皇帝會親自對參與科舉的人進行殿試,並且授官,如此一來就成了大宋的官員,那身份可就不一般了。
這是草原百姓從未想過的事情,簡直如同做夢一般,所以他們對來之不易的生活抱有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主動的配合和維護大宋的官員治理草原。
以至於往後無數到達草原的官員在任期滿後回京述職的時候,常常感嘆:“草原百姓之淳樸厚實,不輸漢家矣!”
趙禎給了草原以希望和繁榮,這就是根除草原之患的最好方法,但這還不是全部,勞動力的轉移也頗爲重要,草原的面積是大,草場是多,但放牧是一種大規模的行爲,牛羊馬匹甚至是草原鹿的數量遠遠超過了草原人口。
若是人數少還好一些,但隨着草原的穩定,人口的增加,牛羊的數量也必然增加,草場的壓力加大,人口越多環境越穩定,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和追逐便會驅使者他們不斷的增加畜牧,到時矛盾必然會爆發。
爲了長遠打算,也爲了增加大宋的勞動力,趙禎選擇了對草原人口的控制,其實這一點纔是最重要的,歷代草原之患不成氣候,一直被漢室壓制的主要原因便是在於他們的人口。
生活環境,醫療條件,經濟基礎,等等使得草原民族的人口根本無法與漢家相比,若是草原上沒有那麼多部族和紛爭,若是草原和中原一樣集中力量,若是草原能有足夠的糧食,漢家文明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除了把壯勞力內遷消耗之外,趙禎還有一個辦法,模糊化,把草原百姓的部族取消,並且統一稱呼爲大宋子民,對於現在急切希望得到大宋歸屬感的草原百姓來說,這有着極大的誘惑。
一旦成爲宋民便入了大宋的戶籍,成爲實實在在有官方文書的大宋子民了,如此一來便能享受和宋人一樣的待遇和好處,而時間會沖淡這一切,慢慢的他們就會忘記自己的部族,忘記各部之間與中原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