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徐九仗義

“大王,卑職收到風聲,聽說是滑州出事了。”郡主管桃宜小聲說道。

折彥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滑州?滑州,大河南岸那個滑州?”

“是,就是徐郡王當年領兵坐鎮紫金山的那個滑州。”主管機宜點了點頭。

滑州現目下當是金軍控制的,能出什麼事?折彥質一時不解,遂問道:“說說。”

“卑職也是剛剛獲報,說是滑州的金軍封鎖了紫金山浮橋,如臨大敵一般!卑職猜測,倘若中原戰局不利,紫金山浮橋便是金軍最便捷的退路,完全沒有理由封鎖纔是。這裡頭是不是有什麼名堂?卑職想不明白,特來報告大王。”主管機宜道。

折彥質站起身來,也是一臉疑惑,按說沒道理啊。我們三路兵馬都朝着東京方向推進,這距離滑州還有段路程,那裡能出什麼事?突然,他腦中閃過一念頭,淮西軍?莫不是劉家兄弟爲了搶功,違背自己的節制,向滑州打過去了?想切斷金軍退路,邀天之功?

轉念一想,又不太可能。如果淮西軍直打向了滑州,那麼駐軍封鎖浮橋,豈不是截斷自己歸途?又或者,是河北有什麼變故?思之再三,不得要領,折彥質道:“且不管它,眼下最緊要的是打好明天的仗,其他的以後再說。”

折彥質縱使有料敵如神的本事,他也絕計想不到徐九一支奇兵攪亂河北,幫他一個大忙。再者,明天就是決定北伐成敗的一仗,他也實在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思考其他問題。郡主管機宜見汾陽郡王如此態度,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麼,行一禮,退出了帳去。折彥質等他走後也喚來親兵熄了燈,再緊張也得養足了精神。是非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晚秋時節,天氣已經涼了,折郡王躺在榻上翻來覆去也睡不踏實。心裡總覺得懸吊吊的,好似前番北伐的大敗,還讓他心有餘悸。

偏生往年的戰創又隱隱作痛,煩得這位大王實在不安穩。正煩躁時,聽得外頭隱約傳來吵鬧聲,攪得他越發地急躁,遂披衣起來,自己掌上燈火正想出去看個究竟。

卻聽得嘈雜的腳步聲竟向他這邊過來了……

第一個掀起帳簾衝進來的,正是他的堂弟折彥適,在折家將中,彥適彥野兩兄弟都以驍勇而著稱。今天晚上,負責警戒巡夜的長官,正是折彥適。見他搶進來,折郡王吃一驚:“怎麼了?”

“兄長,方纔弟正在巡營士卒發現有一隊人馬從北疾馳而來,沒到大營就給截住。”折彥適報告道。

劫營?折彥質眼皮一跳,金軍看來是真急了眼了!雖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聽到說敵人給截住了,可折仲古還是問了一句:“有損失麼?”

“一頓廝殺,難免些許死傷。不過怪的是,對方一再喊話,聲稱他們並不是來劫營的。”折彥適道。

折郡王眉頭擰成一團這是什麼套路?深夜領兵而來,不爲劫營?

難道是爲豐門的不成?想到這裡,又聽堂弟道:“對方說,他們是來投誠的!卑職恐其有詐,不讓他們靠近大營,又給全部繳了械。對方倒是聽話,沒有任何反抗領頭的,已經帶來了大王要不要見見?”

折彥質一時沉默不言,腦子裡琢磨着各種可能的情況。緩兵之計?

詐降?周瑜黃蓋?想了一陣他問道:“你先問過沒有?”

折彥適手一攤:“卑職問過,但對方几個人一口咬定,此事非見大王不可。說是十萬火急,光復中原,收還東京,就在此一舉了。”

聽到這句話,折郡王眼中光芒一閃而沒,終於揮手道:“帶進來!”

不一陣,幾名面生的漢子被宋軍軍官們人夾人地擁了進來。不難看出,折家軍的軍官們敵意未消,仍舊保持着戒備。而另外那幾人則顯得有些惶恐,進來之後,都看了折彥質一眼,隨即低下頭去。他們都身着戎裝,只是沒有器械,想來是給收繳了。

折郡王一眼掃過去,帶進來的有四個人,年紀大的不過四十多歲,輕的也有三十出頭,從外表看分不出來到底是哪族人,因爲他們儘管作着女真人的裝扮,但金國在其佔領區推行剃髮易服,甚至有“剃髮不如妾者死”的說法,所以,他們有可能是漢人。

“跪下!”一名軍官喝了一聲,那四名戰將一怔,互相交換着眼色,似乎有些猶豫。軍官一見,正要發作,被折郡王制止。

“聽說你們要見我?”折彥質問道。

那四人,有一個抱起拳,低聲問道:“敢問可是折郡王?”

“我就是折彥質。”折郡王說罷,坐回了帥位。

“末將本是河南帥烏延蒲盧渾帳下招捉使,姓吳名忠,這三個都是我軍中的同袍弟兄。今夜,我兄弟四人引軍前來,並無敵意,乃是誠心誠意歸順大王。”吳忠在四個中年紀最長,聽他說話,倒像是見過一些世面,不似另外三個,一直就低着頭,屁也不放一個。

折彥質聽了,也不置可否,沉默片刻之後問道:“你既來投誠,帶得多少兵馬?”

“末將等四人,帶來了…………”吳忠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似乎有什麼隱情。

折彥質見狀,喝道:“照實說!”

“大王明鑑,只因起事急促,末將自己也不清楚有多少弟兄前來投奔,因此………

吳忠急道。

“聽你口音,像是河北人?我且問稱,你因何來投?”折集質問道。

“末將早年本是往來大河兩岸,行走販貨的,世道一亂,便聚集了些弟兄起事,也曾幹過抗金的勾當。後來,大河兩岸都陷於金人,沒奈何,在金軍手底下混口飯吃。如今看來,女真人恐怕是在河南呆不住了,末將爲兄弟們謀個出路心知金軍必敗,因此來投,斷無二心。”

吳忠道。

這話一出來,帳裡宋將們都面露得色,算你識相知道金軍必敗!

折彥質也笑笑,道:“據我所知,蒲盧渾在朱仙鎮集結了重兵,企圖負縞頑抗,你怎知金軍必敗?”

吳忠是個“實誠”人,搖頭道:“倘若是昨天,末將也不敢保證這一戰誰勝誰敗,但今天卻不同了。”

“爲何不同?”折彥適搶問道。

吳忠轉頭看了他一眼一張滿是疙瘩肉的臉上有些不相信,問道:“莫非諸位還沒有收到消息?”

折彥質心中一動,脫口問道:“什麼消息?”

吳忠舉起右手,大拇指一頂:“貴軍的部隊已經在大河北岸,切斷了金軍的退路,現在烏延蒲盧渾走進,進不得,退退不了。”

話音一落,帳裡議論聲四起。折彥適等將領都是一頭霧水,什麼?我們的部隊已經在黃河北岸?這怎麼可能?咱們三路大軍北上,哪冒出來一支飛過黃河去了?吳忠見此情形,繼續補充道:“金軍中現在傳言非但河對岸的浚州遭襲,只怕是大名府也不保。”

這在帳中宋將聽來,更不啻天方夜譚了!這次對金用兵南方諸軍兵出三路,目標就是開封府,東京城。另外,就是徐衛的西軍,可西軍最多也就是在河東用兵,跟河北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難不成見鬼了?這世上還有誰有那個本事神兵天降到河北?

他們不明白,可折彥質似乎猜到些什麼故意漫不經心地問道:“你還知道些什麼?”

“金軍大將們,大多懼戰但蒲盧渾發誓死守東京,要與宋軍決一死戰。他已經親至朱仙鎮指揮,只等明日。”吳忠道。

折彥質邊聽邊點頭,末了,揮手道:“你既識時務,前來投誠,我也不爲難你。先下去呆着吧,等我光復東京,再給你們安置。”

吳忠還想再說,幾名軍官已經呼呼喝喝地把他們往外推了。等這四個降將一走,折彥適上前道:“大王,這事好生蹊蹺哇!”

折彥質哼笑一聲:“不蹊蹺。”

“怎地?”折彥適問道。

“就在方纔,我已收到消息,說是滑州出事。現在這幾個降將一來,纔算水落石出,原來出事的不是滑州,而是河北!”折彥質的眼中光芒正盛。

折彥適搖搖頭:“還是不明白,這是誰有這麼大的神通,居然一杆子打到河北去?”

折郡王一笑:“還能有誰?徐九。”

“徐九?”折彥適眼睛一眯,“不會吧?徐郡王統率西軍,此番作戰,他的主攻方向已經是河東太原,怎麼會突然跑到河北來?”

“徐九用兵,一向不拘泥,常有出人意料之舉。我們南方諸軍攻中原,西軍攻河東,這是明擺着的事情。唯有河北,是金軍防禦薄弱之地,紫金虎此舉,是想幫我們一把。”折彥質分析道。

折彥適看起來有些不相信,但口中卻道:“管他怎地,既然河北出了事,這就助了我軍一臂之力,正好藉此機會,一舉打垮烏延蒲盧渾,收復中原!”

“這是自然,徐九助我,我不能不領他的情。而且這一仗,非但要勝,更要勝得爽利!否則,豈不叫人家小看?”折彥質此時已經沒有先前的躁動不安。

“那是,西軍能打,我們折家也不是吃乾飯的。”折彥適揮舞着拳頭笑道。

“你去傳我命令,召韓世忠岳飛來見。”折彥質吩咐道。折彥適應了一聲,領命而多約莫過了盞茶時分,兩員大將前後腳步入帳來。

前頭一個,身長體大,極具威儀!一雙眼睛在這稍顯晦暗的帳中,也是炯炯有神,年在四五十之間,身披鎧甲,腰懸寶刀,往帳中一站,讓人不敢小視。正是大宋荊湖宣撫使,神武后軍的主帥,韓世忠。而在他身後那名大將自不用多說,岳飛嶽鵬舉是也。

二將進得帳來,都向折彥質施一禮,口稱見過大王。宋軍中若要論資排輩,如果以宋金事變來劃分,那麼种師道、种師中、何灌、徐彰等人,可算是第一代抗金名將;折彥質、徐衛、姚平仲等人,要算第二代;韓世忠岳飛,倒是後起之秀了。

因此,折彥質架子倒也端着,擺擺手道:“坐。”

二將謝了,先後落座,韓世忠首先問道:“不知大王連夜喚卑職二人來,所爲何事?”

“有件喜事告訴你們。”折彥質說到這裡頓一頓,看着他兩個。

“據我所知,良臣和鵬舉,跟陝西徐郡王都有過交集吧?”

聽他突然提起徐衛,韓嶽二將都有些意外。稍後,韓臣忠先道:“當年徐郡王方纔從大名府起兵,於相州境內與金軍遭遇,一場大戰。

那時,卑職就見過徐郡王。”

折彥質點點頭,又看向岳飛,後者道:“卑職的授業恩周侗,早年曾在西軍中勾當,與徐郡王之父是結義兄弟。因此,徐郡王以1師兄,相稱。”

“哈哈。”折彥質一笑,“說起來話就長了,我與徐郡王的淵源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這倒是實情,折家跟徐家的關集匪淺。當初杞縣劫糧,紫金虎身陷險境,姚平仲故意遷延不前,正是折彥質引軍疾行,前往相救。

後來平陽保衛戰,金軍用鎖城法困住徐衛,又是折可求率領折家軍從麟府出來,千里迢迢地趕去增援。裡應外合,殺敗金軍,隨後共同鑄就了“定戎大捷”。正是因爲有這些關係,徐衛對摺家一直是敬重的,當初折家舉家南下,徐衛還專門趕到潼關送別。

“我要告訴你們的這件事情,正好跟……,可能跟徐郡王有關。”折彥質這才把話題轉過來。“剛剛接報,有一支兵馬在河北襲擊了浚州,目前已經控制了黃河北岸,切斷了金軍的退路。以我猜測”十有八九是徐郡王的人馬。”

韓嶽二將自然不免震驚,但一驚之後,又是狂喜!倘若徐郡王真是截斷了金軍的退路,那一場仗,咱們的把握就更大了!不趁此時收復中原,光復東京,更待何時?

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四百一十章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78章 進軍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89章 勸降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44章 棋子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284章 種家軍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84章 橋不能燒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2章 開戰第131章 人氣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486章 得意忘形宋遼威武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501章 新政第73章 小種經略第八百八十一章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八百五十二章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814章 服不服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792章 攤牌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434章 回家第225章 下馬威第52章 摸營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545章 虎牢關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182章 糾結第325章 一頭驢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182章 糾結第八百零三章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八百五十一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八百六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236章 議升官
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四百一十章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78章 進軍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89章 勸降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44章 棋子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284章 種家軍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84章 橋不能燒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2章 開戰第131章 人氣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486章 得意忘形宋遼威武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501章 新政第73章 小種經略第八百八十一章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八百五十二章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814章 服不服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792章 攤牌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434章 回家第225章 下馬威第52章 摸營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545章 虎牢關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182章 糾結第325章 一頭驢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182章 糾結第八百零三章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八百五十一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八百六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236章 議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