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相公正當壯年,該不是真想退隱泉州,寄情山水吧?”祝季蘭問道。

“沒錯,我是不想把川陝攪得一團糟。若我不主動請辭,朝廷那幫人必然是一手接着一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到時候,非止是我,我的大帥們,我的弟兄們,都將受到牽扯。我在川陝多年經營的成果也會遭到破壞。到時候我就算是贏了,保住了權力地位,所作的犧牲未免過大。與其如此,不如我自己下來。”徐衛認真地說道。

祝季蘭大概是還沒有完全明白徐衛的用意,不解道:“如此一來,朝廷也未必體諒相公的苦心。而且相公這一走,其他也未必不受牽連。”

“以退爲進。”徐衛道。

“以退爲進?”祝季蘭還是弄不清楚。

徐衛正要解釋,嘴都已經張開了,卻突然像是出了神,一動不動。張九月祝季蘭兩個正疑惑時,只見丈夫緩緩站起身來,右手朝下按了幾按,示意她們別動,也別說話,自己則輕手輕腳地走到了案桌邊,徐徐從旁邊的架上取下了佩刀。

一見這陣勢,祝季蘭當時就慌了。張九月出身行伍之家,倒沉得住氣,立即朝外望去。但外頭黑茫茫一片,並沒有什麼異樣。就在此時,遠遠地傳來幾聲頗有節奏的鳥叫聲。這個時辰,就是洲上的白鷺也早歇了,什麼鳥在叫喚?

徐衛聽到那聲音,本來已經搭上刀柄的右手放了下來,對妻妾道:“不早了,你們去歇息吧。我還有些事要處理。”

張九月最是曉事,當下什麼也不多問,便拉了祝季蘭離開徐衛的書房。她們一走,徐衛回到書案後,拉開抽屜,從裡頭取出一個小玩意兒來,也就指頭般大小,來到窗邊,將那東西含進嘴裡,立即,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從他嘴裡傳出,似乎在迴應着方纔的聲響。

不一陣,便瞧見一條黑影出現在不遠處,以極快的速度向這邊過來。徐衛見狀,回去吹熄了燈。當他回身時,一個人影已經立在徐衛窗戶外頭。徐衛過去時,那人抱拳道:“相公。”

“你親自來了?你父親還好麼?”雖看不清對方面容,可一聽聲音,徐九就知道來的是李貫的兒子。而正是李貫,當年網羅了江湖上大批奇人異士,組成了徐衛特殊部隊的雛形。即使後來徐衛將這股力量納入正途,由張慶親自統率,李貫也是得力干將之一。

“謝相公掛念,家父的病好是好不起來,醫者言,帶病延年。”那人回答道。

“嗯,回去代我問候他。”徐衛道。

那人應下,在身邊摸索片刻取出一物來,雙手呈到徐衛面前:“這是吳機宜親筆所書。”

徐衛接過,又問:“還有其他事麼?”

“吳機宜派遣卑職來時說了,詳細情況都在書信裡,相公看了便知。”那人回答道。

“行了,沒事你回去罷。轉告他們,小事不必報我,儘量減少往來。我這裡雖有人護着,但也不知能護到幾時,還是小心爲上。”徐衛吩咐道。

那人領了命,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徐衛等了一陣,這才重新掌上了燈,坐在案桌後,動手拆開油紙封皮,取出裡頭吳拱的書信來。

信中,吳大向徐衛報告了自他離開興元府以後,陝西發生的大小事件。先是鄜延徐五經略按照原定計劃,向金人交還降軍,結果降軍們果然叛逃,都投夏境去。接着是劉光世準備裁撤環慶軍,向朝廷奏請暫時關閉環慶邊境上的榷場。哪知朝廷一道政令下來,所有陝西邊境的榷場全部關閉,由此,觸怒了契丹人。

因沒有官方往來,蕭朵魯不委託了一位商人前來興元府拜會劉宣判。在交談之中,雙方鬧得很不愉快,最後劉宣判下令,將使者亂棒打出,驅逐出境。此事徹底激怒了蕭朵魯不,不久前,他發兵攻佔了金肅軍,將守軍全部繳械放還。鄜延軍上下大怒,皆欲請戰。劉光世惟恐事態鬧大,推託給朝廷……

徐衛看罷,便將那信紙放燭火上點了。拍拍手,起身踱步到窗前,迎着撲面的河風,儘量讓自己清醒一些。

大體上,陝西的局勢還是向着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只是沒想到,朝廷還來“幫”一把。沿邊的榷場養活了多少人難道朝廷不知道麼?有多少官員牽扯到裡頭的利益朝廷也不知道麼?竟然搞一刀切!

邊境貿易一旦中斷,走私必然猖獗!而且宋夏邊境的走私,不僅僅是爲了獲利,更是爲了生活,爲了生存。說到底,損失的,還是官府!而且,以前宋夏邊境的走私,往往都是“武裝走私”,這一下子,邊區可要熱鬧了。

這些都是小事,大宗的,則是遼軍。大宋方面這一系列的舉動,在杭州那幫人看起來或者還覺得這是我內政,想怎樣就怎樣。但在契丹人看來,卻是明白無誤地釋出了敵意。契丹人牢忘亡國之痛,志在東征,恢復舊疆。一旦感受到威脅,其反應之激烈,不是旁人可想的。再者,邊境貿易的禁絕,等同於對夏境進行經濟制裁。蕭朵魯不若撐不下去,就會鋌而走險。

吳拱的信裡,倒沒有提到女真人。看起來,完顏亮一則受困於自己篡位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暫時隱忍,二則也在觀望。宋遼雙方,有任何一方先動了手,女真人立即就會有所反應,這是肯定的。

杭州如果聰明,就完完全全按照自己往日的方針路線來經營川陝。不是我徐衛聰明,而是我的政策,完全是經過十幾年實踐才制定下來的,符合各方的利益,大家都能互惠。如果非要“標新立異”,後果堪憂。

但是,朝廷又豈會新瓶裝舊酒?整吧,儘管亂整,你整得越亂,我收拾起來越快。

六月,杭州行在,禁中。

皇帝趙謹下朝之後,漫無目的地宮中走着。本來,他一向習慣下了朝直接奔往中宮皇后處。但近來實在是煩心,接連着處理兩位重臣的去留問題,惹得朝中暗潮涌動。如今偏又生出禍事來,契丹人襲擊了大金國送予大宋的金肅軍。朝中有大臣說,此舉,形同宣戰!

這可怎麼得了?剛剛和女真人的關係緩和了,以爲狼煙不起,化干戈爲玉帛,誰料契丹人又挑出事來。真是一刻不得消停!

有大臣公開在朝堂上說,如果徐衛在,契丹人絕沒有這個膽子。雖然這個大臣立即遭到了宰執的訓斥,和朝上其他大臣的反駁,但說句實在話,如果徐衛沒有去職,或許,契丹人還真不敢這樣。據說,遼軍當初想取河清、東勝、金肅等地,還事先派人向川陝宣撫處置司通報情況。當時,徐衛直接告訴他們,金肅擋在大宋邊境豐州的北面,不容外人插手,這地方是大宋的了。遼人,還真就沒取。

徐衛在西部多年,諸夷對他深爲敬畏,許他去職,會不會是自毀長城?又聯想起這件事最初的源頭,皇帝不禁懊惱,如果當初不針對徐良,興許,這一連串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想到此處時,趙謹擡頭一看,卻是個熟悉的所在。繡春堂。

“官家,回吧,已經走了這許久,想是也累了。”跟在後頭的沈擇進言道。

皇帝沒有作聲,猶豫片刻,竟擡腳往繡春堂裡面去。沈擇一見,也不可能阻攔,只能跟進去。自徐婕妤遷出此間後,繡春堂便沒有人居住,只留了兩個宮女負責日常維持。見皇帝來,都跪在一旁。

趙謹踏入裡間,只見屋裡所有的陳設都還保持着原來的模樣。就是在這裡,他曾經和徐婕妤,朱宸妃談笑風生,好不快活。如今,一個去了,一個走了,其他嬪妃要麼唯唯諾諾,要麼徒有其表,實在不想親近。

皇后本是極好的,奈何性子急了些,操心的事太多。見了面,溫存沒有多少,有時倒惹些氣受。

趙謹坐在徐婕妤原先的寢室中,一切如舊,卻爲何這般冷清?唉,前朝事情不斷,後宮也沒甚念想,這日子,怎麼打發纔好?

“沈擇啊,徐婕妤最近怎麼樣?”感嘆良久,趙謹還是開口問道。

沈擇回答道:“小人一直在官家跟前,對徐婕妤的事並不知情。”

“唉,當初朱妃死時,懇求朕,將公主由徐婕妤撫養。結果……現在皇后雖養着,可朕看,她的心卻不在孩子身上。公主時常哭鬧,身子又瘦弱多病,叫朕擔心吶。”趙謹一張臉苦得滿是晦氣。朱妃所生女兒,是他頭一個孩子,哪怕是在重男輕女的時代,也不可能不疼。

沈擇此時,當然要替皇后說話,因此道:“娘娘對公主視如己出,百般遷京,精心照料,便是親孃,也未必如此。陛下,其實不必擔心的。”

趙謹沒說話,又重重地嘆了口氣,身上也像是沒有力氣,癱軟地靠在椅子上,整個人都沒精神。沈擇惟恐他胡思亂想,又想起不該想的人來,便有意岔開話題道:“官家,今日在朝上,有言官彈劾徐良,說他在泉州且不思悔過,時常抨擊朝政,並不斷地上書大放厥詞,含沙射影。請陛下將他遠竄海島,陛下爲何不發一言?”

趙謹果然被這話題吸引了注意力,搖頭道:“朕是不想作得太絕啊。不管怎麼說,徐良也是有大功於社稷的,而且又是擁立朕登基的主要功臣。朕不想逼他上絕路。他喜歡說,就讓他說去吧。左右,朕不理就是。”

“可是……徐良上書中,卻有言辭是直接批評官家的!這怎麼能容忍助長?”沈擇道。

趙謹又搖了搖頭:“昔年仁宗孝皇帝在位時,殿中侍御史包拯因故勸諫,說到激動處,直唾君面。仁宗不以爲忤,傳爲美談,朕沒有祖先的大才,但這一點,還是能作到的。徐良本權傾一時,如今放到泉州作個知州,發發牢騷也難免,由得他去吧。”

說到此處,他又想徐衛來,遂問道:“有徐衛的消息麼?”

沈擇想了想,回答道:“只聽說他舉家遷入四川,好像在梓州定居?哦,是了,就是初唐陳伯玉的家鄉。”

“都幹些什麼呢?”皇帝又問。

“這小人倒沒關注過,好像聽說閉門謝客,終日垂釣什麼的,作漁翁去了罷。”沈擇道。

皇帝聽在耳裡,有些不是滋味。想徐衛向來忠於朝廷,事君得體,幾代君主都對他稱譽有加。如今,威震南北的軍事統帥都去作個漁翁。想來,他是知道朝廷針對他,嚇得趕緊放下所有權力,躲到窮鄉僻壤去避禍。可大臣們還不放心,總說要監管他……

一想起這些煩心的事,皇帝就頭疼,此間也坐不住,遂起身離開。沈擇一見,這才悄悄鬆了口氣,趕緊跟在後頭。出了繡春堂,皇帝突然停下腳步,回身道:“徐婕妤現在何處?”

“官家……”沈擇正要搪塞。

“帶路。”皇帝大袖一甩,不容分說。

沈擇見皇帝態度堅決,乾着急也沒用,只能前頭引路。那徐婕妤遷出繡春堂以後,住進了遠離此處的迎陽門麗澤軒。那本是太上皇當年的陳太妃生前所居,太妃死後一直閒置。徐婕妤頂撞官家,得罪皇后,遂被安排在那裡,只有一個宮女侍奉。

因迎陽門已經是後宮最後一道門,再往後,就已經是苑林了,所以非常偏僻。沈擇引着皇帝走了許久纔到。

此處雖是皇家園林的一道入門,但通常皇帝妃嬪們都不會走這一道門,因此常年鎖着,那麗澤苑的冷清可想而知,

趙謹到的時候,甚至看到麗澤苑院牆的牆根底下,靠近迎陽門的地方,竟然長了草!皇帝面上罩了一層陰氣,便叫沈擇去喚門。後者上得前門,正要伸手,卻發現大門上門環都不見了,只能攥了拳頭,咣咣地那個砸。

好半晌,才聽到裡頭一個女人的聲音道:“沒了!沒了!要讓人活嗎!明日再來罷!”

這話聽得外頭趙謹和沈擇都是一頭霧水,什麼玩意沒了?誰不叫誰活了?沈擇見不開門,又咣咣地砸一陣,朝裡喊道:“開門!官家駕臨!”

“哼哼!官家駕臨?你休拿這話來哄!門我是不開的!哪怕真是官家來了,也要有個說道!”那女子仍舊高聲喝着,也不知哪來這麼大的怨氣。

沈擇怒了,往後退一步,正要撩起衣襬踹門,哪知臺階上長了青苔,滑得很,一個仰面下來,叭一聲摔在古板上,着實捱得不輕。皇帝上前伸手要扶他,嚇得沈擇顧不得痛,一骨碌爬將起來,連稱不敢。

皇帝沒奈何,搖了搖頭,親自上前喚門道:“秀娘開門,朕來看你了。”

裡頭好一陣沒有動靜,皇帝又敲兩下,門纔開了一條縫。露出一張黑臉來!愣是把趙謹嚇了往後連退幾步!沈擇唯恐他摔倒,急忙扶了他腰,這才定住!

這兩個定睛一看,哪是什麼黑臉?卻是個宮女,臉上也不知道是抹了鍋底灰還是咋地!沈擇當時就喝道:“大膽的婢子!你這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不怕驚了聖駕麼!”

那宮女見真是皇帝,慌忙開了門跑出來,跪地道:“奴婢有罪!”

趙謹心頭還跳個不停,縱有心發火,對方也不過就是個宮女罷了,不值當,因此問道:“你因何這般模樣?”

那宮女只顧跪着低頭,卻不回答,沈擇又催促一次,才道:“奴婢正在替婕妤做中飯。”

“做飯你也能做成這模樣?”皇帝不信。

“因婕妤近日身上不好,吃不得其他,只想熬些稀粥。只是那鍋底燒得久了,灰太厚,因此奴婢正背了鍋出來刮鍋底灰,不慎塗抹在臉上,驚了聖駕,求官家饒恕。”宮女道。

趙謹聽了,也不好再加責備。她一個女兒身,還要背了鍋出來刮鍋灰。鍋灰爲什麼要刮?

“適才朕聽你喊甚麼沒了沒了,不叫人活,這是何意?”趙謹想起這個,遂問道。

那宮女又不作聲了,沈擇見狀,喝道:“官家問你話,還不快答!仔細你的皮!”

誰曾想,這話還沒答,那宮女突然哇一聲哭出來。又把趙謹嚇一跳,這怎麼個情況這是?

“官家!發發慈悲罷!這麗澤苑原是個住不得的所在!奴婢與婕妤搬到此處,便是一桌一椅,一牀一幾,都得自己動手打理。我主僕二人終究是女流,氣力不濟,便請管看園子的中官和乾孃們幫忙。誰知竟是引狼入室,他們經常藉着由頭來訛詐,起初還有些銀錢要,後來,竟連內侍省配發的食材也拿。今日,奴婢厚着臉皮求了押班老爺們,才求來一升粗米,撿了沒去殼的,發了黴的,也剩不到幾斤。以爲那些人又來討要,所以才……”

宮女淚流滿面,把趙謹聽得震驚不已,側過身來劈頭蓋臉地就罵沈擇道:“你個蠢才!偌大個內侍省交到你手裡,竟出這種狗屁的事情!徐婕妤是朕娶進宮的,便是到了此處,身份與旁人也有不同,奴婢們怎敢如此!你是怎麼管的事!”一國之君,飽讀詩書,氣極之下,竟也罵出髒話來。

沈擇給他罵得腿都軟了,撲通跪下去領罪道:“是小人管束不嚴,縱容了刁奴!回去立馬就查辦!立馬就查辦!官家莫切生氣,罵小人不打緊,只恐氣大傷身,那小人真是萬死難贖了!”說罷,磕頭不止。

趙謹忿忿地撇下他,徑直往門裡去。到了裡頭,只見院落荒涼,角落處草都長一尺長,那門檐下,還真就扣着一口大黑鍋,沿邊掉了不少鍋灰,露出銀白色的底子來。原來,是要颳了鍋灰,好燒得快一些。

又見那門窗都陳舊,心下不忍,又記掛着徐秀娘,便匆匆往裡頭去了。到了裡間,終究還是要好看一些,至少桌椅傢什都有。又轉向旁邊,掀起簾子,便看到了徐秀孃的臥室。此時,他也無心觀察,奔着牀就去。

到了近前才發現,牀上一人,半躺半臥,腰以下蓋着條薄毯,已經睡着了。即使如此,手裡還拿着一本泛黃的書卷,連邊角都磨殘了。不是徐秀娘是誰?

趙謹看得心疼,輕輕在牀邊坐下,又悄然伸出手去拿了書過來,再看那張臉時,不由得鼻頭一酸。徐秀娘那張秀麗的臉龐上,少了紅潤,多了蒼白,竟無幾絲血色。嘴脣也淡白,不似往日嬌紅。耳鬢處幾縷亂髮,顯是沒有梳妝的緣故。

無意間看了一眼手中的書,卻是本《傷寒雜病論》。皇帝一時疑惑,怎秀娘到了此處,想要學醫不成?仔細一想,頓時大悟!這不是要學醫,這是要自救啊!

明白這一點,趙謹再忍不住,握了徐秀孃的手便喚道:“秀娘,秀娘醒來。”

徐婕妤徐徐剝開眼皮,看到面前一男子,便不自覺地猛力將手往回抽!奈何皇帝拉得緊,死也不肯放!等認清了,才無力地又躺下去,只是不言語。

皇實知道她心頭有氣,此時也都不怪了,柔聲道:“秀娘,若不是朕今日來看你,還不知你是這般境遇。不要再倔強了,回去繡春堂罷,朕今日去看了,一切如故,只缺一個你。回去吧,此處,實在不是住的地方。”

徐婕妤將臉側向裡面,聲音已經有些變調:“奴婢在此間住得很好,謝官家掛念。”

“這還好吶?你都自己看醫書學治病了,還好吶?朕看得心痛,你就不要再倔了,回去吧!皇后那裡,朕自去開解,量也不會難爲你的。”皇帝再三勸道。

徐婕妤已然小聲抽泣起來:“奴婢是犯了過錯的人,不該侍奉在官家身旁。”

“你就不要說這些話罷!”皇帝急了。“你心裡怪朕,朕知道!可朱妃之死,朕何嘗不是痛徹心扉?想當初,朕與你們兩個或同遊園林,或詩詞唱和,是有多快活?如今,一個陰陽兩隔,一個自棄於外,朕便是想找個說話逗趣的人也沒有!朱妃生前住的所在,朕始終不敢去,只敢一去,想起那往日種種好處來,反倒是傷心!每每看到公主,就想起她母親來,唉……”

趙謹是動了真感情,說到此處,已經是哽咽不能語。而徐秀娘,早已經讓淚水打溼了枕頭。

就這麼拉着手,一個哽咽,一個抽泣,過了許久。徐秀娘才道:“奴婢別無所求,只求官家看到朱姐姐舊日的情分上,善待公主。”

“她是朕的骨血,朕怎能不疼?只是……公主打出孃胎,日夜哭鬧,又不肯進食,因此這身子便弱了。皇后縱然精心照料,卻始終……唉,當初朱妃臨去之時懇求朕,這女兒原是要送給你養的!讓你作她的母親!你就算不替朕想,也替公主想想罷!”趙謹終於還是流下淚來。

他們說話間,沈擇和那宮女在外頭,也不可能進去。那宮女倒有意思,皇帝進來之後,她竟自去刮他的鍋灰!沈擇心裡頭不痛快,趁皇帝在裡面,便來到那宮女身後,冷聲道:“好個婢子!方纔那些話,誰叫你說的?”

那宮女也不起身,也不回頭,只道:“事實如此,沒誰叫我說。”

“哼!賤婢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在官家面前亂嚼舌根子!害我也挨一頓罵!你可知,從前是怎麼對付那些長舌的人麼?”沈擇言語間飽含着威脅。

那婢子也不知是真傻還是假傻,竟道:“這個卻不曉得,都知教我。”

“便是把她舌頭割了去,叫她再也說不清話來!免得亂嚼舌根,搬弄是非!”沈擇惡狠狠道。

聽了這話,那婢子突然起身回過來。她一張黑臉,手裡又拿柄不知道是鏟子還是鋤頭的東西,沈擇下意識地把手往前擋住,別給我來一下子,那可沒有輕的!

“沈都知,我們徐婕妤說,這後宮裡,除了官家和皇后,便數你了,真是嗎?”

沈擇仍舊保持着戒備的姿勢,哼道:“知道就好!以後當着什麼人,該講什麼話,最好是先想明白了!藥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說錯了話……哎,你在聽我說嗎?”他想說的還沒說完,那宮女又轉過身去繼續“咔咔”刮鍋底灰了。

“賤婢!你……”沈擇正要開罵,聽得後頭門栓響,轉首一看,卻是皇帝出來了。哪還顧得了什麼宮女?迎上前去,偷摸打量,只見皇帝跟角臉上還有淚痕,顯是哭過的。心頭便盤算着,這八成是有事,得向劉皇后報個信。

皇帝本來是直接就要走,便經過那宮女身旁時停了一下,告誡道:“好生照顧你們婕妤,依時加衣強飯,藥石也得按時進,身子是最緊的,不可馬虎了。”

“是。”黑臉宮女回答道。至始至終,就沒人知道她到底長什麼樣子。

出了麗澤苑,皇帝口中便不停:“你知會有關的人,以後麗澤苑的供給,完全要按照繡春堂拔給,絲毫不許剋扣。再讓有司派些人,把麗澤苑整修一遍,那是人住的地方麼?徐婕妤在女流中算是有才學的,回頭朕挑些書,你派人送過來。還有,那些個無法無天的內侍老婆子們,該查辦就查辦,不許包庇!朕若知道了,拿你是問!”

沈擇正要應聲,皇帝又道:“還有,派個御醫去,給徐婕妤好生診治。到底是什麼病,一定報給朕知曉。用藥,都用最好的,這事朕要親自過問。朕若忘了,你必須提醒,如果不提醒,日後朕想起來,還是唯你是問!”

沈擇等了片刻,見沒有下文了,這才道:“是!小人立即就辦!”

“還有!”趙謹說這句時,刻意停了下來,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對方,“朕今日行蹤,倘若被皇后知曉了,你說怎麼辦?”

沈擇不假思索,俯首道:“還是唯小人是問!”

“知道就好!”趙謹說罷,轉身就走。沈擇在後頭叫苦連天,今天是怎麼回事?我這又捱罵又挨訓的!此事我若瞞着皇后,他日知道了,還不是唯我是問?我若泄露出去……這是該得罪皇帝,還是得罪皇后啊?答案,顯而易見。

遼軍突襲金肅的消息傳到杭州,讓行朝君臣很是慌亂了一陣。一個女真尚且讓大宋被攪得天翻地覆,倘若再來個契丹,那還叫人活嗎?

但這股慌亂並沒有持續多久。首先,大臣認爲,這次衝突規模有限,據報,遼軍只是勸降了金肅守軍,繳械之後,全部放還。並沒有真的大打出手,流血犧牲。應該說,事態還是在控制當中。

其次,契丹人的目的,似乎只在金肅,因而取金肅以後,沒有再進一步行動。其最終目的,想必只是示威而已。至於是在示什麼威,想來,也無非就是大宋關閉了邊境的榷場,讓他們沒得茶吃,沒得酒喝罷。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重開邊境上的榷場。朝中很多大臣都持此議,包括首相,麟王折彥質。但秦檜等人卻有不同意見,他還是那句話,大政方針,一旦確立,便不能輕易更改,施政治國非同兒戲。

秦檜說這話,是有個背景在。這個背景就是,朝中有個別大臣公開說,徐衛若在,契丹人便不敢如此。這不是在架秦檜麼?好!你說徐衛如何了得,那我告訴你,劉光世鎮川陝,契丹人照樣不敢怎麼樣!

所以,秦檜認爲,不必屈從契丹人的意思,好似大宋朝怕了他們似的!

至於遼軍攻取金肅此事,秦檜認爲,作淡化處理就好。不要說什麼形同宣戰,這只是一場邊境衝突,甚至不是流血衝突。那金肅軍本不是大宋的土地,原是女真人的,而且朝廷還準備還給女真人,是他們又轉手送來。

但是,接收金肅的命令,還沒有傳到鄜延帥司,所以,法理上來說,沒有接收,便不算是大宋的領土。契丹人佔了去,也不算對大宋怎樣。

這種論調,讓折彥質很不爽。契丹人明明就是針對大宋,針對宋軍,怎麼能反替他們開脫?給自己找臺階下?這種事是能打馬虎眼的麼?遼軍膽大妄爲,二十幾萬西軍難道就是擺設?全國最驍勇善戰的軍隊就在陝西,還怕了契丹人不成?他敢奪金肅,已經是打了西軍的嘴巴子,扇了我們大宋朝廷的耳光,這怎麼能不報復?

哪怕你說,要顧全大局,要低調處理這件事情。可就算不武力報復,話就得講明白吧?你總得義正辭嚴地提出抨擊吧?這麼大個事,你不能當碗寬麪條就把它稀裡糊塗吃下去不是?這倒怪了,人家抽你一耳刮子,你一邊捂着臉往後退,一邊還說,打臉不算是打,若真要打,早窩心腳踹過來了,所以扇耳光是輕的,已經很給面子了,不算侮辱……這算怎麼回事?

可折彥質氣歸氣,惱歸惱,他並沒有提出來。誠然,帶兵的折相是有血性的,戰略上是蔑視所有敵人的。可問題是,現在他也沒帶兵不是?這不作宰相麼?作宰相,就得講政治!政治,就得講策略!而策略,不外乎就是妥協、退讓、交易、默契……

折仲古爲什麼隱忍?只因爲他最近有事,要求到秦檜門下。前頭幾年,他不是一直想着讓折家軍回家鄉去麼?當時因爲種種原因,沒能成行。但現在看起來,皇帝是不想打仗的,女真人估計短期內也不會怎麼樣,所以,折家軍不可能久呆在中原,到底還是要回河東去。

折彥質的想法是,朝廷最好是能把府州、豐州、麟州都交給折家鎮守。這三個州,漢羌混雜,一般人鎮不住,只有出身党項的折家才能擺平各族。表面上看,這好像不是什麼大事對吧?

但要記住,折家的特殊性,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原因就在於,折家“世鎮”府州!什麼叫世鎮?世代鎮守!也就是說沒換過人,正經的父死子替,兄終弟及!折家擁有對府州的統治權,自己徵兵、自己收稅、自己徵糧、自己管事……挑明瞭講,就好似一個藩國!只是沒到這個級別而已!

折彥質想讓折家軍鎮守麟、府、豐三州,也就是變相地在向朝廷索要這份巨大的封賞!想成爲名副其實的麟王!

但是,這麼大的事,他說了自然是不算的。甚至連皇帝也未必就能乾綱獨斷!只有取得秦檜的支持,才能在朝中運作。此事,他已經隱晦地向秦檜提出過了,後者態度相當曖昧,也沒說支持,也沒說不支持,只說茲事體大,容我斟酌。當麟王再問他時,他又說,事關國朝,非我一人能左右。

折彥質以他跟秦檜共事的經驗來看,此人最是討巧的,這個忙,他可能會樂意幫,但是,卻不願意白幫。

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六十五章第827章 天倫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96章 教誨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四百一十六章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四百一十六章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97章 進京第四百一十三章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78章 進軍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70章 陰招第104章 內情第1章 徐家老九第333章 回馬槍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126章 闖宮第八百四十七章第83章 驚變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五十五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八百八十二章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八百八十一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七百四十九章第492章 試炮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45章 虎牢關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389章 劉子羽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96章 教誨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222章 捅月亮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06章 納妾記第707章 兀朮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五十四章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81章 八牛弩第七百五十一章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362章 掘城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302章 粘罕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四百一十八章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146章 升官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573章 革新戰法
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六十五章第827章 天倫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96章 教誨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四百一十六章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四百一十六章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97章 進京第四百一十三章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78章 進軍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70章 陰招第104章 內情第1章 徐家老九第333章 回馬槍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126章 闖宮第八百四十七章第83章 驚變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五十五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八百八十二章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八百八十一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七百四十九章第492章 試炮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45章 虎牢關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389章 劉子羽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八百七十二章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96章 教誨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222章 捅月亮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06章 納妾記第707章 兀朮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五十四章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81章 八牛弩第七百五十一章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362章 掘城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302章 粘罕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四百一十八章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146章 升官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573章 革新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