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農商之爭

“朝廷雖然開了科舉,但是每次科舉出來的也多是一些低級官員,按照丞相的要求,這些官員先進入低一級的府衙進行學習治理一縣的機會,這些年來,也僅僅只是能治理一縣而已,若是治理一郡恐怕還是差了一些。”蕭瑀出言說道:“屬下以爲,要不要在前朝的官吏中選取一些官員,讓他們繼續留任,這樣一來,也能彰顯新朝的氣度,二來也能完善朝廷的體制,維持地方各郡縣的管理。避免朝廷在管理上出現混亂。”

衆人點了點頭,蕭瑀這個人雖然頑固了一些,但是在這方面還是有些頭腦的,知道如何變通,當然,這裡面也是有一些私心的,畢竟前朝的官吏大多數還是喜歡盤踞在他這樣的前朝國舅麾下。

“蕭大人所言甚是,但是現在我們朝廷治下,也不過是朝廷、郡、縣之說,這樣一來,朝廷管理的地方就多了,不如這樣,將這些體制再行拆分,分朝廷、行省、府、縣四級,行省設巡撫,主掌一省民政,設總兵,主掌軍權,設按察使,主管律法,府設知府、都尉、通判,縣設知縣、縣丞、縣尉,在個別的地方,比如少數民族部落的地方,可以設州,設知州、都尉和通判的職位,這樣就能防止地方官員掌控地方的一切,也能讓中央朝廷能夠掌握地方上一切,加強中央集權。諸位以爲如何?”

“丞相聖明。”衆人紛紛點頭,這樣一來,朝廷就會增加一些官位,而且會削弱地方官吏的權力,李信這是爲了在分權的同時又在抓權。

“歷朝到如今,一直都是在重農抑商上徘徊,你們說說,是應該重農呢?還是應該抑商。”李信笑眯眯的望着衆人。實際上,以前李信爲了對抗世家大族,就發展商業。得到了大量的金錢,用以裝備軍隊,這纔有了關中強大的軍隊,橫掃六合。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李信不僅是要考慮軍隊,還要考慮民生,朝廷不僅僅軍隊需要大量的糧草,就是那些老百姓也是如此。一度的發展商業,也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

“丞相,重商國策不能變啊!正因爲有商業的發達,纔有今天關中的繁榮昌盛,纔有了我強大的軍隊。商業纔是關中的立身之根本。”李信話音剛落,就聽見韋園成大聲的說道。他的聲音器宇軒昂,在大殿內響起。現在長安城內誰不知道,韋家在李信分出的蛋糕之中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所以纔會變成如此模樣,纔會變成的如此慷慨激昂。纔會在大殿中力挺重商。

“丞相,老臣以爲不妥。”蕭瑀出言說道:“雖然朝廷因爲興商的緣故,國庫充盈,軍費充足,這才鑄就了我關中的精兵,但是不要忘記了,商人逐利,現在看看那些商人們,爲了賺取更多的錢財,毀壞農田。以前農田多種農桑,可是現在呢!多是種植木棉或者桑樹,種水稻者很少,甚至還有些人根本就是放棄農田。直接進入那些大的作坊之中當苦力。長久下去,縱然是賺取了許多的金銀財寶,可是沒有糧食,這無糧則軍心不穩,無糧則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沒有糧食。莫說是老百姓,就算是我們這些人連飯都吃不了。”

“老大人說笑了,如今我大唐的糧食足夠吃上二十年的了,害怕沒有糧食?”韋園成心中一陣惱怒,這個蕭瑀,分明是自己加入關中遲了,李信丟出來的蛋糕都已經吃完了,江南的世家們沒有得到什麼利益,所以纔會如此拼死的反對重商。

“二十年?那是韋大人得到的數字吧!可是老夫卻不是這麼認爲的,二十年的儲藏糧食,隨着丞相地盤的擴大,還需要撫卹新佔領的地方,一旦有旱災或者是水災,這些糧食就需要來救災;一旦像前朝一樣,數年乾旱,那這些糧食也是要放出去的,不然的話,就會引起天下大亂,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就是如此。”蕭瑀卻是娓娓道來,說道:“丞相,商業發達了,許多人都會去經商,田地荒蕪,經商的錢越來越多,就更加不會去種植農作物了,這樣糧食在未來還是會繼續減少,失去了糧食,朝廷一旦有災難發生,那事情就嚴重了。”蕭瑀拱手大聲說道。

李信聞言一愣,心中卻是暗自思索着眼前的情況,重商那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蕭瑀說得也是有道理的,因爲重商的緣故,有許多人都拋棄了農田,這樣一來,固然是爲朝廷增加了稅收,但是同樣的,也使得朝廷的糧食減少,眼下倒是有隋朝的糧倉支撐,但是天長日久,這種情況顯然就不是一個事情了。朝廷手中若是沒有糧食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以前倒是他想當然了,重商固然很不錯,但是重商也是有許多的弱點的,難怪歷朝歷代重商者很少,一方面固然是封建儒家思想所導致的,也有防止商人得到大量權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原還是重要是小農經濟,農業對天下是非常重要的。而偏偏現在的農業並不像後世那樣相當的發達,畝產千斤正常的很,現在的農業恐怕不行,糧食產量提不上去,加上種子跟不上,而老百姓進入工坊之後,能賺到更多的金錢,自然是有許多的老百姓就放棄耕種了。

這樣的損失絕對不是一家一戶,而是整個朝廷,蕭瑀或許是有私心,但是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像蕭瑀所說的那樣,這樣的事情或許還會越來越嚴重。耕種的人越來越少,日後一旦有個天災或者水災,對朝廷的打擊那是不用的,若是到了帝國的末年,天災加人禍,朝廷若是沒有足夠的儲備,天下必定會被其他勢力所奪。

只是商業乃是李信注重的地方,沒有商業,李信就沒有錢,沒有錢如何能徵召更多的軍隊,如何能統一天下。

“裴老先生,你怎麼看?”李信環顧左右說道,農、商兩個都是朝廷的根本,若是爲了農業而放棄商業,李信顯然是不願意的,但是農業耕種的人越來越少,也是一個大問題,關係到國家的安全,李信也是要重視這件事情。

“既然如此,兩者都一起上就是了。”裴世矩想也不想的說道:“商業爲朝廷提供了大量的金錢,朝廷絕對不能抑商,一旦抑商,朝廷就沒錢,但是也不能不重視農桑。農桑乃是國之根本,農桑不興,國中無糧,朝廷若是沒有糧食,一旦有朝中有急事,沒有糧食,那不就是天下大亂了嗎?所以農桑絕對不能出現問題。”

“老大人這話,說的倒是輕巧,只是現在老百姓都已經去經商了,去作坊勞作了,有多少人願意去守着那一畝三分地呢?面對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早就不願意了,早就想着如何利用最短的時間內,賺取更多的金錢,用最簡單的方式,過着不勞而獲的日子。”蕭瑀不屑的說道。語氣之中對裴世矩的說話很是不滿,見過和稀泥的,但是在這樣的大事情上,卻不喜歡裴世矩也和稀泥。

“呵呵!蕭老大人這話可是誤會了。”裴世矩笑呵呵的說道:“老百姓之所以放棄農桑,不過是利益而已,他們種植農桑是沒有利益可言,既然如此,何不種植農桑,朝廷予以補貼就是了,而且老夫以爲,能經商,能進作坊的,卻是很少一部分。只要有利益,天下的人都會繼續經營農桑的。”

“老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有經商的,那就有放棄耕地的,朝廷可以允許這些人租種那些不需要田地的人家,只要交上少量的租子,就能種植農桑,這也是一條道路。”韋園成也笑呵呵的說道。他現在韋氏重視商業,商業所得到的利潤佔據着絕大多數,一旦李信要抑商,對於韋家所產生的損失是巨大的,第一個不想李信走老路的人就是韋園成和關中的那些利益既得者。

“造成農民不喜歡種植農桑的就是農業獲得的金錢太少,屬下以爲,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決,第一,就是朝廷每年在秋收的時候進行高於市價進行收購,讓老百姓賺取金錢,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糧食,第二就是種子,朝廷不是成立了格物院嗎?丞相何不讓格物院的人研究一下,能不能提高糧食的單產量呢?”裴世矩雙眼一亮,閃爍着異樣的光芒,他目光閃爍,盯住李信說道。

“種子?”李信點了點頭說道:“南方現在都能一年三熟了,一方面是氣候的緣故,但是北方若是種子好的,也能一年兩熟,種子是很重要。”李信心中卻是嘆了口氣,後世爲什麼能重商,那是因爲天朝根本就不愁市場上沒有糧食,不但天朝自己高產糧食,就算是在世界上,也是有種糧食的地方,所以才能重商,可是李信這裡,想要走這條路,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337章 滎陽亂(二)第114章 推到李秀寧第404章 世家密謀(二)第319章 逼宮之兵變第513章 興兵(一)第222章 老狐狸裴世炬第262章 高昌之亂(一)第935章 推倒第282章 蓋世兇人李玄霸第633章 午夜戰鼓第929章 貶第398章 李淵低下高貴的頭顱第939章 圍困第283章 事後第420章 世家在,大盜不止第14章 隱秘第320章 力挽狂瀾第392章 決戰前夜第196章 孫思邈(二)第336章 滎陽亂(一)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229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9章 雙錘裴元慶第1043章 白狼水第420章 世家在,大盜不止第1102章 武威風雲第263章 高昌之亂(四)第194章 謀劃第184章 柴紹的報復第641章 家宴第945章 李靖逃走第972章 刺殺第673章 和親第768章 天意第948章 聰慧第119章 對峙第784章 再見獨孤鳳第331章 張須陀之死(二)第409章 屈突通歸趙第860章 李淵之死第470章 李信的目標所在第16章 只欠東風第486章 挑撥離間第1090章 班師回朝第36章 初見李淵第278章 出賣第44章 折衝都尉第521章 火燒朱粲(二)第455章 有子初長成第277章 陰謀進行時第760章 李孝恭壯士斷腕第794章 謠言第428章 滅樑師都(五)第157章 溫水煮青蛙第1067章 遼東城下第187章 尉遲恭第679章 獵徐第841章 大勝第362章 李信真的走了?非常抱歉第423章 忠誠與背叛第93章 絕佳情報傳遞手段第256章 長街喋血(二)第1012章 金殿之爭第878章 身後第1101章 西北局勢第198章 義錦堂(二)第389章 行軍榻上的太子妃第430章 不知死活的來了第980章 戰敗第606章 關公面前耍大刀第796章 兄弟蕭牆第47章 杜如晦第140章 杜如晦的忠心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67章 把柄第357章 堅壁清野第601章 說降張鎮周第838章 發現第287章 班超勒石處第1060章 水淹新城第160章 炸營第1028章 房玄齡第55章 你是來送錢的嗎第141章 黎陽第621章 河東攻防第301章 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二)第923章 殿試第848章 西突厥第308章 涼國公第752章 徐世績的報復第822章 倒黴的淵蓋蘇文第627章 逃竄第1103章 勾結第398章 李淵低下高貴的頭顱第586章 徐跑跑第146章 詐取黎陽倉第1046章 回而擊之第6章 李母教子第1105章 父子君臣
第337章 滎陽亂(二)第114章 推到李秀寧第404章 世家密謀(二)第319章 逼宮之兵變第513章 興兵(一)第222章 老狐狸裴世炬第262章 高昌之亂(一)第935章 推倒第282章 蓋世兇人李玄霸第633章 午夜戰鼓第929章 貶第398章 李淵低下高貴的頭顱第939章 圍困第283章 事後第420章 世家在,大盜不止第14章 隱秘第320章 力挽狂瀾第392章 決戰前夜第196章 孫思邈(二)第336章 滎陽亂(一)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229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9章 雙錘裴元慶第1043章 白狼水第420章 世家在,大盜不止第1102章 武威風雲第263章 高昌之亂(四)第194章 謀劃第184章 柴紹的報復第641章 家宴第945章 李靖逃走第972章 刺殺第673章 和親第768章 天意第948章 聰慧第119章 對峙第784章 再見獨孤鳳第331章 張須陀之死(二)第409章 屈突通歸趙第860章 李淵之死第470章 李信的目標所在第16章 只欠東風第486章 挑撥離間第1090章 班師回朝第36章 初見李淵第278章 出賣第44章 折衝都尉第521章 火燒朱粲(二)第455章 有子初長成第277章 陰謀進行時第760章 李孝恭壯士斷腕第794章 謠言第428章 滅樑師都(五)第157章 溫水煮青蛙第1067章 遼東城下第187章 尉遲恭第679章 獵徐第841章 大勝第362章 李信真的走了?非常抱歉第423章 忠誠與背叛第93章 絕佳情報傳遞手段第256章 長街喋血(二)第1012章 金殿之爭第878章 身後第1101章 西北局勢第198章 義錦堂(二)第389章 行軍榻上的太子妃第430章 不知死活的來了第980章 戰敗第606章 關公面前耍大刀第796章 兄弟蕭牆第47章 杜如晦第140章 杜如晦的忠心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67章 把柄第357章 堅壁清野第601章 說降張鎮周第838章 發現第287章 班超勒石處第1060章 水淹新城第160章 炸營第1028章 房玄齡第55章 你是來送錢的嗎第141章 黎陽第621章 河東攻防第301章 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二)第923章 殿試第848章 西突厥第308章 涼國公第752章 徐世績的報復第822章 倒黴的淵蓋蘇文第627章 逃竄第1103章 勾結第398章 李淵低下高貴的頭顱第586章 徐跑跑第146章 詐取黎陽倉第1046章 回而擊之第6章 李母教子第1105章 父子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