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

而在洛陽東面的許州忠武軍節衙之中,同樣有更加激烈的咆哮聲想起。

“豈有此理,敢於散佈此妖妄之說,捉一個殺一個。。不,寧可錯枉衆多,也不可放過一個”

被稱爲“宦臣中流”“大內鼎柱”的小楊都監、楊復光,亦是有些勃然作色的拍案而起;又將同樣類型的妖書給掃落在地。

因爲在這名爲《閹禍行錄》的妖書之中,不但列舉了本朝自開元高力士、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仇士良以來的歷代閹宦,是如何把控制禁軍暗通藩鎮,持朝政架空、廢立天子,凌逼外臣乃至弒君篡權的勾當和事蹟。

甚至還有穿插在其中的牛李黨爭的始末與內情;乃至歷代試圖有所作爲的天子及宗室,與內宦、外臣、藩鎮之間博弈、角力,收權、奪權、放權周而往復的種種典故和因由。

可以說是暨此,把歷代宦臣把持權柄的手段和隔斷內外、蠱惑君王的伎倆,都被一五一十的戳穿和揭露了出來,同時也將那些中樞高門大族,所維繫下道貌盎然、尊崇得體的麪皮和體統,都給毫不客氣的撕扯下來,又狠狠踩在了地上踐踏無疑。

而這些個中的干係和歷代宮內秘聞紀要,可不是什麼尋常大臣子弟,宰相之家的成員,可以接觸和見聞到了。就算是世代侍奉天家的大內世宦之中,也未必有多少人能夠羅括和收集得這麼全面的見識。

因此,他也不免有些疑神疑鬼的揣測起來,是否有來自宮中內宦中人暗自與南方的賊勢相通、勾連;而暨此來動搖和威脅自己家兄弟爲首的當權中貴之屬;

比如,在那些因爲爭不過那位“田大父”,而被剝奪權柄趕出宮中去守先帝山陵的老宦之中,並非沒有爲此病急亂投醫,而不擇手段尋求外援和助力的可能性。

這些人中,就包括了曾任六軍使、左樞密使,而參與擁立了當今聖主的西門思恭;那可是自追奉肅宗繼位靈武的尚乘丞西門珍所一脈相承下來,與楊、劉、吐突氏並稱的老牌宦臣世族;前後歷經了七代人等,也是各家之中如今年頭最久的。

然後,楊復光就把這個令人不安的猜想和念頭給暫拋腦後;因爲這位西門大宦,也是正在東都裡立主持局面的“救世宰相”鄭畋的忘年之交,並有過提攜之恩的長輩。

更糟糕的是,通過收繳上來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絲半點蛛絲馬跡,他隱約還感受到了那些素來對朝廷不臣,或是愈益更權柄的方鎮,在其中樂見其成而推波助瀾的影子。

要知道,宗室之中素有賢名的涼王,可是直到前年才突然在專門供養十王院中暴卒的。而另一位原本爲先帝所看重,卻被宦臣靈前突然改立他人的諸王之長,當今天子之兄——睦王琦,亦是還在人世。

若是因此有禁制中的近支宗室,失意被逐的宦臣、朝中不滿的大臣、桀驁不遜或是別有異心的藩鎮,再加上依然在東南初成氣候,遙爲呼應、撼動國本的“叛賊”;這些林林總總的存在盡數勾連在了一起;那可真是朝廷天大的禍患了。

就算是他和他在朝中援引呼應的兄長楊復恭,再加上那位執掌大內第一人的田令孜;也不免要爲之駭然失色,而不得不暗自捐棄前嫌和爭鬥聯手起來以求自保了。

“來人,於我火速送信到長安去。。”

一想到自己居然被比作十常侍的張讓、趙忠之流,他就忍不住要怒火中燒難以自己;自家如此殫精竭慮的維繫局面,又是爲了什麼呢。

。。。。。。。。。。。

而作爲始作俑者的周淮安,則是迴歸的路上一邊相繼匯合着的多隻南下偏師和分隊,一邊也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江南各路義軍頭領前來覲見和拜會;並且視相應的態度和情況,給予一定的指導或是建議,乃至實質上的援助手段。

因爲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農民軍的戰鬥力波伏太大,無論是上限還是下限的差距大的令人髮指。其中簡直充滿了各種隨機屬性和玄學上的概率。

其中的既有根據環境和時機因地制宜,乃至個人爲主導的人爲因素,所造成碾壓性的順風大勢;也有因爲莫名其妙的理由或是一點細節上的小事,就突然崩潰掉的例子。

相比之下,官軍從組織度和訓練水準上所代表的戰鬥力波幅,就要相對穩定的多了;因此通常情況下,居於數量劣勢的官軍只要穩住陣腳,撐過農民軍主動發起的三板斧式一波流攻勢之後,就有很大概率逆轉過局面和上風來。

尤其是遇到據要點堅城以守的官軍,就是普遍裝備不足缺少器械的農民軍,所最爲頭疼和無奈的事情了。因此,義軍很多的敗陣都是在強取搶攻不下,被養精蓄銳的官軍反殺成功的結果。

但是同樣的道理,因爲整個時代太多活不下去或是走投無路之人的緣故,成建制的官軍在野外遇上農民軍的優勢圍攻下,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擊潰或是衝破之;那同樣也有被不怕死的廉價人海所淹沒的風險。

不過這些年連綿戰火打下來,既有大批義軍投降或是被招安,也有許多對方官軍被擊潰爲賊或是譁變、反亂;故而,義軍與官軍的陣營所屬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野也不再明顯了。

所與這些名義上受節制的勢力,也要視親疏遠近的關係和三六九等的情況來對待;比如給予相應情報和後勤上的有限支持,以引導其具體的發展方面;

或是以強勢仲裁人的身份和名義、背景,來界定相應義軍所屬的活動區域,減少日後潛在摩擦和紛爭上的內耗隱患;直接派出指導人員和技術裝備,稍微提升一些戰鬥力和持久能力。

只要他們能夠在太平暫時顧及不到的地盤上,繼續堅持的久一些,多破壞和摧毀一些朝廷統治力的延伸,對於將來太平軍的整體戰略都是大有好處的。

只是當黃巢爲首的主力都相繼北上之後,這些因爲眷戀故土或是貪慕江南繁華富庶之類緣故,而留下來的義軍首領們就顯得乏善可陳,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人物了。

其中還有一些明顯是首鼠兩端的牆頭草,或是乾脆就是在義軍旗號下虛以逶迤,聊以自保爲了純粹私利的;也要進行暗中觀察而予以安排事後的打擊和抑制手段;這也是一個長期的後續工作。

因此,相應留下來主持局面的人選,既要能打戰也要能協調;不但要保證忠誠可靠和執行力,還需要足夠的機變和周密行事,也要慎之又慎的安排好相應的制約和監督手段。

當然了,與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然後就不管不顧的輾轉別地的大多數義軍不同;周淮安只要是揮師所過之處都會盡量留下一些餘澤和影響;

比如在查抄大戶、縉紳和豪強,公審和清算完地方殘餘舊勢力之後,還會用繳獲的戰利品和帶不走的剩餘物資,將當地貧苦民壯給武裝起來,組成數百人道上千人的臨時駐隊。

再派出十多名新老士卒負責帶領和編練他們,作爲維持地方秩序的基本力量,以填補官府所代表的政權力量被摧毀之後的空白和虛弱期;

這樣就可以在基本不影響整體軍事力量的基礎上,以較少的代價維持和保障一個相對穩定的後方和運輸補給線。當然了,也不是有了這些駐隊就是萬事大吉而高枕無憂了。

事實上,因爲這些臨時駐隊的組成和構建良莠不齊的緣故,在日後也是各有際遇和不同的結局;一部分沒有能夠堅持下來,就在地方殘餘舊勢力的反撲當中潰滅,或又是在應對措施不力和錯誤行事的情況下,因爲內亂和分裂就此消亡;

還有得乾脆就是忍受不了制度的約束,或是來自地方舊勢力的拉攏腐蝕,自此發生了蛻變而成爲了對立面上的存在;但是隻要還有一些得以堅持了下來,最終就會成爲在地方上互爲呼應的火種,或是壯大起來的義軍苗頭。

這樣的話,江東兩浙到江西境內的義軍活動範圍,就被大致分爲幾個部分:

首先是沿江的宣、潤、江三州大部爲主的重點區,除了太平軍直接佔領的據點之外,就是那些附從太平軍作戰的別部義軍控制着;算是具有部分執行力的外圍防區。

其次,是鄰接的蘇、常、湖、歙、睦、饒各州,基本上是由那些獨立性更強的義軍,與太平軍所扶持的地方駐隊,還有殘餘的官軍、土團鄉兵,乃至形形色色的流匪寇盜,所犬牙交錯而成的拉鋸區。

最後纔是那些地方各種勢力分據其間,而太平軍目前尚且不及且情況不明的敵對區,主要集中在浙東沿海到江西西部之間;其中還與嶺東的太平軍地盤,隔了一個福建觀察使(福州經略)的五州之地。

正在思慮之間,就聽外間響起了通報聲:

“錢都尉奉命前來拜見。。”

周淮安不由的心中一動,這位算是自己東進江南的最大收穫了吧。

第723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1054章 簫鼓流漢思(下)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776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恐4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十章 依舊活着(下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696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一百章 弊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3第三百八十五章 歸飛海路遠第六十五章 城下(下)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740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二章 活着(中)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911章 戎車森已行(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1019章 分兵救朔方(下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
第723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1054章 簫鼓流漢思(下)第1057章 旌甲被胡霜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776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764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續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恐4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960章 旌旗颯凋傷(續第四十四章 心思(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十章 依舊活着(下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696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一百章 弊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3第三百八十五章 歸飛海路遠第六十五章 城下(下)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740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707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下)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二章 活着(中)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五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911章 戎車森已行(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二百二十一章 亂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802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下第1019章 分兵救朔方(下第五十五章 驟然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