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

而作爲其中最爲熱鬧的所在,無疑就是在焚燬後又被平整修復得以重新開放的馬球場了。只見旗幟招展而鑼鼓喧天,而漫天鋪蓋其上的九色穹頂羅帷,更是成爲了西山別宮當中的額一大盛景。

“終於能夠再度見到聖主恣意暢快的笑容了啊!這可真是我輩臣下的無能和恥辱啊”

如今已經是內侍少監、左右監門衛大將軍的大內近臣第一序列的李文革,也不由對着正隨噹啷作響的彩繡飛球,在馬球場恣情縱橫的那些身形,而謂然感嘆道:

“能夠爲中貴人的憂君之心綿盡薄力,乃是我等鄙陋出身的幸理啊。”

而帶着妻子同行出遊的左千牛衛中郎將兼西川孔目官林深河,亦是低眉順眼的附和道:

“你也不必自謙了,更無須將鄙陋出身掛在嘴上。如今天子用人唯講奉獻不問出身的,你既然是朝廷正選的官身,更蒙聖主恩德取了隴西門第之女;日後再從下邳、綿州、金州各支(林氏)勢家裡找個續譜論宗,那這世上還有幾人敢說你鄙薄寒陋呢?”

李文革卻是毫不避嫌的親切撫肩道:卻讓林深河不禁身上一陣鎮的毛孔站立,而謙聲應道:

“小人斷不敢忘,這都是中貴人的擡愛啊!”

“好了好了,你也莫要如此恭敬和生分了。。好歹是小半個西川之家都要靠你供給,纔不至於淡食無力的,無須如此在我面前拘謹。”

李文革卻是有些無趣別彆嘴,復又轉頭一邊開聲召喚道:

“過來,這是雜家新收的小猴兒魏嶽,正在黃門令處聽效呢,又什麼不明白的儘管問他好了。如今難得有御前觀覽的機會,我也不多礙着賢伉儷了,好好尋些樂子把。。”

這位小黃門魏嶽看起來年紀不大卻是尤爲健談的人,在嘴上開了話匣子就停不住了;尤其是拿了一張當五緡的鹽票之後,就越發的滔滔不絕了:

“聖主雖然對高(仁厚)都護言聽計從而無所不納,但是在經過了這些日子減膳節用之後,還是需要一些開懷暢快的樂子,纔是天家御臨萬方的張弛之道啊。。這也有高都護成全的一番美意啊。。是爲你也無需避嫌和介懷則個啊。。你看見沒,莫說是各家大小守臣,就連都護將他老人家的押衙隊也派來了。。”

“如今可真是一場盛會啊,你看不但山外列番諸國都有使臣前來,連南詔蠻都派人前來觀禮了啊。。當然,此輩乃是想要依照舊例求取上國婚姻呢,爲此還從清溪關輸轉過來一大隊綿長數裡的寶貨土貢呢?據說其中光是大象就有足足十對啊。。”

“而高都護亦不愧是高郡王的名門子侄啊,不但雅、丹各州諸羌相繼畏服,邊就是遠在南詔外蠻之地,也是聲威震揚啊!當初曾有陳(敬宣)逆舊部引清溪關以西各寨,想要投獻與南蠻;結果南蠻一聽高都護親自引兵前來,連忙退兵三十里而拆柵獻人,厚幣具結以爲誠意啊!”

“那些又是什麼人啊,難道是外藩的使臣?”

林深河有瞅見站在邊緣人羣中很有些強顏歡笑,卻又在穿戴上陳舊簡陋與在場氣氛顯得格格不入的數人。小黃門魏嶽卻是不屑的笑了笑:

“他們啊,乃是河隴那邊歸義軍的人,只是除了變亂被逐出來的漏網之魚;新近自祁山道逃奔行在之後,本來得蒙聖主恩旨庇護一時;但是此輩竟然得隴望蜀,恬不知恥的妄圖求請行在發兵故鎮,以扶持他們手中那個稚口小兒。。”

“可如今誰不知道,西北那邊乃是鄭相公在做主,更是行在如今要依仗的要緊外援。怎麼可能爲此做出捨本取末之事呢,是以如今不但行在上下都不待見此輩,就連外鎮各位守臣都要避之不及的。若不是高都護在朝堂上爲之寬釋一二,只怕早就從驛館中逐出去了。”

“現在居然還有臉面前來這裡觀禮,怕不是還抱了萬一的心思纔是?只是不想擾繞了聖主難得的遊樂性致,才姑且由之湊個熱鬧吧?”

林深河一邊不動聲色的且由聽着,一邊心中卻突然生出了一個念頭來。不久之後,成都城外的黔州馬幫聚集的怡樂坊,一處不起眼院落內就咕咕作響落下來了一隻信鴿,也帶來一份要求協助調查和試探的密文。

——我是分割線——

江陵城下坊區的街頭上,一行風塵僕僕的隊伍,也再度吸引了不少路邊駐足圍觀的人羣。卻是林千軍和他所押解的囚徒,在歷經了江東十多個城邑的巡遊之後,終於抵達了最後的目的地。

作爲第一次到來的林千軍,也開始饒有興趣的四下打量着,這座太平大都督府的腹心之地和中樞所在。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可真多,也是格外的熱鬧紛繁;各條道路上行走的、大小江河中航行的,就往來如織一直沒有停歇過。

而光憑這一路上行旅和居民的穿戴氣色,以及沿街建築的整齊乾淨和新舊錯落之間的商肆店鋪攤販,看起來相應人煙稠密和富庶繁華程度,就要比沿途經過的那些望要大邑更勝一籌的。

與之前他在江東三路所見過的那些戰火蹂躪後,猶自瘡痍處處的城邑市鎮,仿若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般的。這就是早年起於嶺外的太平軍,在短短數年光景中所打造出來的局面麼?

然後,林千軍又不自覺的爲自己身爲其中一員,而隱隱的與有榮焉起來。也有感而發出某種名物,難怪他曾經追隨的張大將軍,就算彙集了浙南的全部力量也無法與之對抗和抵擋的。

因爲大都督府本身的存在,也代表了天下人渴求太平的景願和衆望所在,也順應天地人心的大勢所趨。林千軍如此胡思亂想着,一邊充滿了期許等待着城內過來接洽的人員。

而在已經被迫中途清洗過多次的囚車之上,在經歷了沿途諸多衆生百態的反饋和互動之後,儼然有些癱倒任錘和徹底棄療意味,或說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式顯得平淡無波、寵辱不驚的前檢校侍中、渤海郡王、太尉高駢,也在努力睜大混黃斑駁的眼泡,打量着江陵城外的種種景象。

從這一路過來之後,他也算是見多了沿途的衆生百態和反應紛呈;或者說是自從出京以後的戎馬生涯多年,就在沒有如此的貼近市井民生種種日常之態。但也讓他這場充滿了屈辱和羞恥的巡遊之路,多少有了一些逃避現狀的調劑和轉移關注的地方。

至少那些賊軍對他看管森嚴而約束很緊,但是至少在日常飲食供給上還是沒有什麼苛待和折扣的;甚至隊伍還有一名隨行的大夫,以防他在路上無端生病死掉之類的意外。

所以他除了在城邑里巡遊時,例行被羣情洶涌之下的辱罵和投擲污濫物件之外,在其他押運途中並不是那麼的令人難受和煎熬交迫。中途停下來休息的次數也是頗爲頻繁。

甚至在一次歇息的莊子裡趕上秋收後的社祭之日,不但那些軍士得到了盛情款待;就連他這個囚徒,也意外得到了一碗不知道用什麼肉做成的燉菜;卻是風捲殘雲一般的吃了個乾淨,卻又覺得之前多年以來吃過的珍饈佳餚,都未嘗有如此美味怡然過。

當然了,從高駢被開始巡遊的第一站丹徒城開始,地方百姓對於他的態度和反應,也是隨着越發西向的行程,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遷。比如,從當初江東境內的羣情憤慨和深惡痛絕,到後來江西境內熱鬧紛呈的叫罵與震驚,再到湖南之地的驚奇與好奇。

而自從到了荊州地界之後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了;似乎大多數人都很忙碌而行色匆匆,根本沒多少停下來圍觀。對於他這個曾經名動天下的朝廷重臣反應,也不似當初的那麼驚奇亦然,而更多隻是一種偶遇當中的一時新奇,乃至乾脆就被熟視無睹的忽略了。

這不由讓習慣了一路上熱鬧焦點的高駢,未免很有些失落亦然的空無着落,但卻又有不知所措起來。難道自己這麼快就亦然被世人給遺忘了麼?只是,在這麼一路精彩紛呈和跌宕起伏過來之後,他也有機會在自己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裡,好好回想了一番過往的點滴種種。

因此,此刻的高駢甚至也有那麼點心情好好打量一番,這個多年還是宰相王鐸坐鎮的西南討賊行營所在,如今卻是作爲天下熾烈的賊中後起之輩,作爲巢穴和腹心的所在地。

說實話當他從揭開的幕布下打量江陵城外的第一眼,幾乎以爲是又回到了自己當任赴任時的揚州了。那時他還是那個一心報國想要對草賊斬草除根,卻被朝廷忌諱而從鎮海轉遷淮南,正當是滿心憂憤與夙夜難寐的“國家壁臣”高千里。

又是曾幾何時開始自己沉溺在了,得以偏安一隅淮揚風物的繁華盛景當中;開始籍着醇酒美人、遊宴唱和。在無數各色人等的環列奉承之下,努力歌頌和反覆回味着自己生平的種種功績和成就使然,一邊冷眼坐觀着竄入嶺外的賊勢,而暗自期許着朝廷重新改弦更張,祈求自己出山平定天下的那一天。

然而,他終究還是沒有等來朝廷再度唯一討賊重任的敕書,卻是先行厭倦了在一衆居心叵測而各懷心思的幕僚、屬官和部將們,變着花樣的趨奉之下無盡的遊宴和夜夜笙歌的日子,以及夾雜其中層出不窮的勾心鬥角和爭權奪利的手段。

於是,他開始籍着清修道法爲由,開始避開這些聚附在身邊的紛擾和雜音;然後又享受起置身事外在幕後,而暗中通過不動聲色的手段操縱和控制局面,在不沾染自己之手的前提下假以他人,剪除淮南鎮的異己之聲或又是炮製那些桀驁不馴之輩。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已經成功實現了大部分的目標;無論是昔日酷烈一時的橫暴之師,還是荼毒一方的草賊降軍,或又是崛起於地方的豪雄之輩,都不得不在他的座下低頭服軟而驅使奔走如鷹犬。

所謂淮鎮勝兵十萬鎮壓東南的當世傳奇和威名赫赫,無人不曉,無人不畏?就連接任鎮海節衙的義兄弟周寶,也不得不卑言款詞的自一江之隔的丹徒,往來不絕的送上各種時節問候之禮。

但他畢竟是堪堪與之比肩的一鎮之主,而自己在左右人等的奉承和簇擁之下,卻是有所忽略和漠視了這位昔日結義兄弟的感官和立場。興許也就是在這時候,纔在左右人有意無意的言語怠慢之間,與這位故舊開始生出嫌隙和爭端來把。

然而他在清修道法當中左等右等,依舊還是沒有等到朝廷的敕令;或者說是他暗中以退爲進的權謀手段,在那些紛爭不止手段競出的朝堂人物眼中,不過是爭權奪利之下的一點點外援和助力而已;也並沒有他所想的那麼要緊使然。

在對於這個渾濁世道和朝廷的滿心失落之下,他也只能越發寄情與修道談玄之中,以獲得或長或短心境上的安寧和清淨。然後他就無意間在大將俞公楚的舉薦之下,遇到了那個落魄的道人呂用之,而一下子就引以爲知己和忘年至交。

然後在見識了對方種種神通廣大的異術和手段,又爲之打造和投入了許多資源之後;自己所面臨的局面也像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盤桓在嶺外毫無動靜的草賊大軍,突然就大舉興兵而出,打破了宰相王鐸所苦心羅織的諸道封鎖網。

而隨着王鐸處置不力棄守潛逃的事發,導致了他所代表朝廷派系的倒臺和崩潰;而重新掌握政事堂主導的宰相盧攜亦是急忙想起了來了自己這位“國之壁臣”,而加官進爵宣爲使相的任命接踵而至,只是爲了圍堵住肆虐江南的黃逆。

然而到了這一刻,他倒是不再那麼的介懷於迅速討平賊寇的功績了。畢竟,若不是賊寇對於這天下的危害愈大,卻又怎麼能夠體現得出彼輩方鎮大員,在力挽狂瀾與危難之際的破天之功呢?

儘管如此,他還是派出了麾下最得力一雙干將之一,曾經將黃逆追繳的喪師失地無處存身,而不得不以人命強開八百里閩中道,竄走嶺外才得以苟存下來的討擊大使張磷,以淮鎮精兵引領東南行營節制的各路官軍會剿賊衆。

張磷也果然是不負他的所望,很快就將賊軍驅殺的崩解離析,而最終困守於饒、信之間的一隅之地。期間,雖然有人暗中進言說他私下收受了賊軍賄給的金寶數車,才得以留其一線生機的;但是自己還是毫不猶豫准許了爲黃逆代爲招撫的求請。

因爲自己也看得明白了,若是賊軍因此敉平之後,那一貫爲功臣爲困擾的朝廷,保不得就要將他轉遷他鎮,或者乾脆就是召喚入京以尊崇清貴之職厚養起來,卻是再也沒法見到這予數百里淮揚之地,盡情予取予求的繁花似錦了。

事實上,在他之前對朝廷失望使然,而決意以這揚州風月富澤,作爲自己的養老和傳家之所後,就已然暗中相繼將衆多的族人子弟,親眷部屬,都給暗中遷移了過來並委任以諸多美職、厚任。因此,也只要周顧好眼前這數百里繁華好了。

然而,仿若是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傳來,張磷在信州本陣盡沒就此被俘慘死於賊手,麾下各路官軍亦是爭相奔逃敗走。原本在東南行營運籌帷幄之下一片大好局面剎那間就土崩瓦解了。科爲什麼偏偏覆滅的是張磷的本部

這個結果背後可能存在的因果不由讓他痛徹心扉,卻又一下子整個人的精神都垮了下來;而陷入到了某種深沉的灰暗和自我懷疑當中去了。待到他在呂用之等人提供內服丹藥的幫助下,重新振作起來;卻發現原本肆虐江東的賊軍已經殺到了淮南境內的揚州城下來了。

這一刻,他對於麾下這些官屬和將弁們大都喪失了信心和指望,更不願在朝廷的往復催促之下,主動迎戰賊勢而折損掉自己作爲日後存身淮鎮根基的軍馬。然而,不但他麾下大將們不能理解,甚至就連他賦予重任的親族子侄輩們,也是頗有微詞紛紛。

這種內外煎迫之下,也讓他愈發依仗起這位能夠給自己帶來開解的仙靈導師和至交之人;乃至將內府諸事都盡與付之,好爲急於避世的他擺脫凡俗自然,從中找出一條超脫昇仙的道路來。然而這卻是一切噩夢和災難的開端由來;那真是令人不堪回想月明中的種種。

事實證明,這遍地污濁不堪的世上,又哪裡有真正意義上隱於市井民間,遊戲風塵的神仙、超逸人物呢?一切處心積慮所表現出來的非凡之處和種種神奇手段,還有超脫凡俗的風姿和指點,也不過都是僞裝出來的所圖更大而已。

高駢正再度沉浸在自哀自怨的回想片段當中時,突然就被一個略有些熟悉的聲音所打斷;

“叔翁?”

高駢不由鬍鬚一抖定神看去,卻是曾任楚州兵馬使兼刺史,卻在出陣江東之後就了無音訊的侄孫高越,只是身上穿得卻是樸素無華的灰胯衫,正站在數名同樣服色的人等之前。

這讓他不由滿心唏噓又恍然大驚顫動鬍鬚道:

“你。。。你是子陽?你。。這是。。是已經投賊了麼?”

“正是如此,也是小人自請前來的。。”

高嶽卻是低眉順眼的道:

“投賊了,投賊了也罷;至少能讓高氏的京兆門第,有支血脈能夠苟全下去。。”

高駢卻是忍不住心中酸楚和悲痛,在已經乾枯的眼眶裡擠出兩滴老淚來:

這一刻,他還猶自記得那些被當這支面前被活埋或是斬首分屍的親族眷屬們。每每想起他們面孔,心中就仿若刀絞一般的難過起來。自己原本想要把淮南變成高氏安居的樂土,沒想到最後卻因爲因爲自己故,成爲了他們族滅的葬身之所。

或者說在經歷了多年修行服藥的清心寡慾和淡漠性情,又遭遇從高高在上跌入塵埃而身不由己任人操弄,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劇變衝擊之後;他反而變得有些優柔寡斷,或者說是多愁善感的容易憂懷傷情起來了。

“是以接下來,小人還想向叔翁求個機緣和情分。。”

高越繼續低頭沉聲道:

“好,若是能夠有所助力,我這把罪業深重的老骨頭就算舍了給你又如何?”

高駢卻是毫不猶豫淡聲到: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一章 活着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856章 戰城南,死郭北(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糾糾兇難當(中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二百章 雨覆5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700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下第728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五十九章 陰雲第四百三十五章 遠道不可思(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四百零十二章 猶記登壇日(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二百章 雨覆5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709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二)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980章 彎弓射賢王(續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下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一章 活着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856章 戰城南,死郭北(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糾糾兇難當(中第四百零九章 猶記登壇日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二百章 雨覆5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1001章 烽火入洛陽(續二)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700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無題(這章算昨天的)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起5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下第728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五十九章 陰雲第四百三十五章 遠道不可思(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四百零十二章 猶記登壇日(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操厲冰雪第二百章 雨覆5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1010章 行歌歸咸陽(續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709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二)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十三章 繼續活下去(中第980章 彎弓射賢王(續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下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