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兔死狐悲

褚遂良唉了聲,臉上露出又是痛心,又是痛恨的表情。世上之事,凡是涉及到了父母妻兒,往往是最能震動人心的,就算是當事人再怎麼是條漢子,遇到家人被軟禁的事情,都不可能不害怕。

對於褚遂良這種對國家絕對忠誠的人來說,如果武媚娘抓的是他本人,他不帶害怕的,就算被關進大牢裡,該罵武妖女,還是照樣罵,就算被推上法場,被砍頭的前一刻,他都不會服軟,寧可身死,也認爲妖女開戰是對的,爲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是一個臣子應該有的忠義

相信,要去撞景陽鐘的馬周,在被抓住後,也不會屈服的。馬周爲人方正,堅信文臣當死於廷諫,他說出了正確的話,辦出了正確的事,皇帝聽不聽是皇帝的事,而他在說話之前,做事之初,就已然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可是,抓大臣自己沒關係,可一旦把他們的家人軟禁,馬周想必並不知自己府第被圍,如果知道,他想必也會非常的痛心。至於說到褚遂良和房玄齡他們,心中痛苦更是一言難盡。

對於宋朝及以前的士大夫階層,也就是儒家並沒有被僵化的年代,士大夫們對待自己的政敵往往並不使用斬盡殺絕的手段,往往是將政敵打敗爲止,並不牽扯到政敵的家人,甚至有些士大夫在朝廷上爭鬥得極其兇狠,可私下交情卻不錯,甚至還要結成兒女親家。

官員大臣們,政見不同,互相爭鬥是免不了的,可除非是逼急眼了,否則都在默默地遵守着一個規則,即我和你爲敵,是我和你的事,於你我的家人無關。

只有在逼急眼的時候,纔會出現殘殺政敵家人的事。比如說三國時期,袁紹的家人還在洛陽呢,可袁紹就敢起兵,招集十八路諸侯,去攻打董卓,而董卓也沒說一聽袁紹來打,就立馬把袁紹的家人全給砍了。一直到袁紹初步得勝,把董卓逼得要遷都去長安,那時候董卓一怒之下,才把袁紹的家人給砍了,破壞了這一規則。

在大家都遵守一個規則,而突然有人破壞規則時,破壞規則的人,往往能得到暫時性的勝利。十八路諸侯沒把董卓怎麼樣,而董卓破壞了規則,卻沒破壞完全,畢竟他是同一時代的人,所以那些朝中的大臣,只要是不公開反對他,他就沒一股惱的全殺倒,可他畢竟破壞了規則,所以別人也開始不遵守了,一個貂蟬就把他和呂布並不牢靠的父子之情,給破壞了個幹靜,呂布也是個規則的破壞者,所以他把董卓給殺了

混亂的年代,規則往往大家都沒命去遵守了,可大家只要不被逼急眼了,只要還有命在,誰也不願意去破壞。前隋時,隋煬帝楊廣極其厭惡李淵,可他也沒殺掉李淵,而李淵口口聲聲罵楊廣是昏君,可直到隋煬帝死了,李淵才稱帝,而李世民登基之後,以帝禮重新安葬了楊廣。李世民還娶了楊廣的女兒,生下了李恪,李恪是他最寵愛的兒子。

長孫無忌對李恪那麼痛恨,都快恨到沒頭裡了,想方設法支要除了李恪,但長孫無忌從來也沒把李恪的母親楊妃怎麼着了,也沒把李恪留在京中的妻兒怎麼着了,他始終堅持着罪不及家人的這一原則

可是,武媚娘卻沒有受過這種教育,當然也不會把這個規則當回事,她想要幹掉誰,用的是最直接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她也是一個規則的破壞者。而且她破壞得很徹底,很迅速,在政敵還沒有反應過來前,她就得勝了,最後當上了女皇。可和董卓一樣,在她最虛弱的時候,反對她的,並把她轟下臺的,也是她的家人,是她的兒孫們

對於王平安來講,他一直認爲在一個帝國強大的前夕,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就如母親生育兒女一樣,是要經過陣痛的,他以前一直都願意接受這種陣痛,所以一直在支持着武媚娘,迎接大唐盛世的到來

可是,這種支持不是無條件的,最低限度是武媚娘不能傷害他,以及他的家人,這是最低的要求了,如果對生存都沒有要求了,那也就不可能對別的有要求了。這是需要層次理論的最低一層,生理的需要,最起碼要活着

就在和長孫無忌回兵的路上,王平安還想着呢,隨武媚娘和長孫無忌他們折騰去吧,我能去封地待着,能好好活着就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現在武媚娘用了抓人質的方法,這王平安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抓的不是他的家人,他也受不了。

就如同外國人說的那樣,有人迫害你時,我不吱聲,有人迫害他時,我還不吱聲,等到有人迫害我時,我向周圍一看,已經沒有人能爲我吱聲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熱鬧是我看的,腦袋是別人掉的。可一旦發現,自己的家人也有掉腦袋的危險,別人的熱鬧,很有可能變成自己的熱鬧,指不定哪天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也得掉腦袋,那換了誰,誰也不能再忍着了,否則這個誰,就不是“人”,而是禽獸了

王平安發現武媚孃的手段使來使去,下一個肯定就要使到自己的頭上,他當即就改了主意,再這麼忍耐下去,可不是個事了。就算他能睜一眼閉一眼,不管別人的死活,可他不能不管他父親和母親的死活,也不能不管自己的死活啊,要是連這個都不管了,那他也不叫睜一眼閉一眼了,而是兩隻眼睛全閉上了,那不是去見閻王了麼

帳中三人沉默了好久,王平安才說話,他道:“這事可不能就這麼算了,不能讓武妖女得逞,如果她軟禁我等的家人,一次成功了,以後就會不停地使用這招,這誰受得了,我等將永無寧日,一直生活在恐怖之中啊,就算是我等辭官不做,也難逃此毒手,誰知道她什麼時候心情不好,又想起我們來了”

褚遂良和長孫無忌齊聲道:“不錯,正是如此”

長孫無忌一拍桌子,道:“必須要給武妖女以重重一擊,讓她永遠不能再禍害我等朝臣。老夫有一個主意,需當和兩位商議”

褚遂良問道:“什麼主意?”他問出來了,但他心裡是知道答案的,事情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武媚娘有強大的靠山,這個靠山在整個大唐是大的,那就是當今的皇帝。如果想要扳倒武媚娘,那就必須讓她的靠山倒掉,或者退一步說,讓她的靠山行往旁邊移一移,讓出道路來,他們好對武媚娘進行攻擊。

可褚遂良還要裝一下糊塗,畢竟他是深了幾十年忠君思想教育的大臣,可王平安就不同了,他是對李治有一定的忠心,但他不管怎麼說,都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要讓他忠君忠到,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命都忠進去,那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這種傻事的。如果真的逼急眼了,他連反都敢造,何況一次……

王平安道:“舅父大人,你可是要發動兵諫?如果是兵諫,外甥絕對贊成,出兵事宜,就由外甥一力承擔”

他這話說得直截了當,殺氣騰騰,顯見已下了決心,用不着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對他進行什麼思想動員,事情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要麼不幹,要幹就幹到底,除了造反舉兵之外,兵諫是唯一的路徑了。

見王平安說得這麼幹脆,長孫無忌立即道:“不錯,老夫的主意,正是兵諫”

褚遂良說道:“《左傳》雲: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兵諫而已,我等並不是要造反。無忌公之意,當可爲之”

長孫無忌也道:“非敢篡位,何談造反?僅欲誅帝左右亂政者也”

王平安心想:“說這些有啥用,找這些理由有啥用?兵諫就是兵諫,道理講不通,動刀子而已”

他道:“我們是調不動衛府軍隊的,而且如果和衛府的大將軍們聯繫,也容易走露風聲,不如就用我的軍隊,只是不知八千人,夠不夠使喚的?”

長孫無忌嘿了聲,道:“當然夠。兵諫一事,老夫並非剛剛想起,早在營州時,就已然有這個打算,並且做好了準備。八千人,不多不少,剛剛好”

王平安輕輕啊了聲,心想:“果不其然,兵諫這種大事,他當然不會是臨時起意。也是武媚娘做事太過操切,以至於把長孫無忌逼得急,所以才早就做出兵諫的準備的。也許,就是因爲我太過縱容武媚娘,所以才導致她如此的吧”

真實的歷史上,武媚娘在沒有當上皇后前,和當上皇后的初期,一直缺乏朝中強有力的支持,所以行事小心謹慎,步步爲營,剷除政敵用的是循序漸進的辦法,一個一個的收拾。而前段時間由於王平安對她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持,把朝中宮中幾乎所有的事情全都包攬了下來,爲武媚孃的上升打下了基礎。

可也正因爲如此,武媚娘上升得有些太容易了,她便對朝中大臣們的強硬,以及有可能採取得果斷行爲,缺乏一個基本的瞭解。畢竟,武媚娘就算再聰明,她沒有經驗過那種可吐人性命的大風大浪,她也無法知道風浪的可怕。畢竟,政治鬥爭,和經驗有很大的關係,但卻並不決定於是否聰明,絕頂聰明的人很多,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也不少

武媚娘只想着能得李治的寵愛,她確實也得到了,可她忽視了一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王臣卻並不一定要非得聽皇帝的話,封建王朝中,改朝換代,都是以上犯上,從來就沒有過例外

長孫無忌可不是一個只會對皇帝效忠的人,當初李淵也是皇帝,可他照樣幫着李世民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不見得他對李淵那個皇帝,有什麼手下留情的。而現在,坐在龍位上的皇帝,即不是開國皇帝,也不是生死戰友,而是一個靠着長孫無忌的力量,才得以成爲九五至尊的李治。

如果李治在武媚孃的攛掇下,使用徐徐圖之的方法,長孫無忌十成十會中招,事實上他也真的中招了。可現在武媚娘採用了激進的手段,那可就不能怪長孫無忌同樣也採用激進的手段了。要說激進,長孫無忌不但會,而且還有經驗。

經驗,是武媚娘現在最缺少的,而她的敵人卻幾乎全都有這種經驗,就連最年輕的王平安,都有過擒賊先擒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解決掉強大敵人的經驗,而武媚娘偏偏沒有,她甚至連兵諫是什麼事情,都不太懂的

一旦決定進行兵諫,那就不能失敗,必須要成功,否則一失敗,就算不是抄家滅門,也是要終生囚禁的,後果非常嚴重。所以真的是那句話,要麼就別幹這種事,一旦要幹,就只能幹到底,沒有回頭路

第7章 辨證第376章 豔若桃李第653章 李恪奪功第209章 童子尿第895章 武媚娘發飆第386章 批覆得很好第889章 領兵出征第630章 李恪也派人去慶州第19章 鉅富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19章 鉅富第157章 風火眼疾第393章 褚遂良有請第455章 宰相和高僧第390章 許大人被舉薦了第261章 可用種痘法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632章 米小苗替太子關心王家的親戚第233章 王平安的緣分到了第516章 太子妃的後援很給力第773章 夜會石室第776章 啥秘密也守不住第700章 生了第247章 勉爲其難第242章 烈酒上場第692章 頭啖湯最容易燙嘴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657章 殺人不見血第669章 大事化小,小事化不了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504章 李伊人和武媚娘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寺慰問羣尼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660章 親兄弟第189章 唐朝的開業典禮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18章 鹹同學院第210章 名聲響徹長安第798章 夜審高句麗奸細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203章 太醫輸了第473章 這招定然好使第511章 蕭氏得意洋洋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779章 皇后之家第756章 遼國公第17章 笑個不停第150章 長孫無忌的弟子第900章 站隊第845章 結案第888章 王平安封王第853章 恐怖之夜第135章 李世民賜王平安表字第216章 非誠勿擾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20章 風火疾電第672章 垂簾聽政提前開始第434章 該不該封公爵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20章 風火疾電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633章 平安大水車第633章 平安大水車第22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765章 武媚娘有了自己的小屋子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621章 學會如何藕斷絲連第679章 武媚娘竟然腎虛了第664章 你肯定吃錯藥了第779章 皇后之家第384章 武媚娘和李治第529章 小公主見父皇第65章 好大的禮數第64章 進入書院第797章 非要砸你的招牌不可第711章 李治接到信後,哭了第260章 平安給科考出題目第479章 麗夏殿第493章 如夢第109章 欽差的氣勢第762章 了空是個好尼姑第909章 離京五十里第303章 王侯爺第693章 李恪,你竟然如此奢靡第461章 要惹出大禍的奏章第871章 王皇后要倒大黴第667章 李治樂不思長安第694章 你的任務就是鞠躬盡瘁第885章 得罪武媚娘第222章 此方可治相思病第154章 鱔魚血的妙用第82章 生徒名額到手第429章 天大的一件奇功第714章 去當尼姑吧第525章 武媚娘當真有妹妹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189章 唐朝的開業典禮第391章 出風頭第407章 去突厥觀風第153章 嗜酒之過
第7章 辨證第376章 豔若桃李第653章 李恪奪功第209章 童子尿第895章 武媚娘發飆第386章 批覆得很好第889章 領兵出征第630章 李恪也派人去慶州第19章 鉅富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19章 鉅富第157章 風火眼疾第393章 褚遂良有請第455章 宰相和高僧第390章 許大人被舉薦了第261章 可用種痘法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632章 米小苗替太子關心王家的親戚第233章 王平安的緣分到了第516章 太子妃的後援很給力第773章 夜會石室第776章 啥秘密也守不住第700章 生了第247章 勉爲其難第242章 烈酒上場第692章 頭啖湯最容易燙嘴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657章 殺人不見血第669章 大事化小,小事化不了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504章 李伊人和武媚娘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寺慰問羣尼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660章 親兄弟第189章 唐朝的開業典禮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18章 鹹同學院第210章 名聲響徹長安第798章 夜審高句麗奸細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203章 太醫輸了第473章 這招定然好使第511章 蕭氏得意洋洋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779章 皇后之家第756章 遼國公第17章 笑個不停第150章 長孫無忌的弟子第900章 站隊第845章 結案第888章 王平安封王第853章 恐怖之夜第135章 李世民賜王平安表字第216章 非誠勿擾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20章 風火疾電第672章 垂簾聽政提前開始第434章 該不該封公爵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20章 風火疾電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633章 平安大水車第633章 平安大水車第22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765章 武媚娘有了自己的小屋子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621章 學會如何藕斷絲連第679章 武媚娘竟然腎虛了第664章 你肯定吃錯藥了第779章 皇后之家第384章 武媚娘和李治第529章 小公主見父皇第65章 好大的禮數第64章 進入書院第797章 非要砸你的招牌不可第711章 李治接到信後,哭了第260章 平安給科考出題目第479章 麗夏殿第493章 如夢第109章 欽差的氣勢第762章 了空是個好尼姑第909章 離京五十里第303章 王侯爺第693章 李恪,你竟然如此奢靡第461章 要惹出大禍的奏章第871章 王皇后要倒大黴第667章 李治樂不思長安第694章 你的任務就是鞠躬盡瘁第885章 得罪武媚娘第222章 此方可治相思病第154章 鱔魚血的妙用第82章 生徒名額到手第429章 天大的一件奇功第714章 去當尼姑吧第525章 武媚娘當真有妹妹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189章 唐朝的開業典禮第391章 出風頭第407章 去突厥觀風第153章 嗜酒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