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請站隊吧

李承乾略作沉吟。

這話聽起來是爲了自己着想,以免費盡心血最後卻爲別人做了嫁衣裳,難免有一種挑撥離間的感覺……

但是李績對於房俊一向愛護有加、視若子侄,況且這一次自己入主民部乃是爲了儲位夯實基礎,李績、蕭瑀雖然不曾當着自己的面宣誓效忠,但明裡暗裡可都顯示出對自己的支持,那麼他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的用意可在?

李承乾想不明白,只好說道:“英國公毋須擔憂,這一次孤之所以要入駐民部,非是看重民部財富充盈、易出成績,而是有信心對民部施以改革,使得民部真正成爲吾大唐最核心之中樞,更成爲數百萬軍隊的堅實後盾,甚至於,有可能成爲軍隊的重要補充。”

李績眉毛一挑,奇道:“此話怎講?”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

李績一頭霧水。

老子一生征戰未嘗敗績,無論理論亦或是實際,當世罕有人能夠匹敵,您背誦一段《孫子兵法》難道就沒覺得有班門弄斧之嫌?

他捋着鬍子,覺得太子非是此等淺顯之輩,琢磨一番,沒琢磨明白,只得虛心問道:“臣一生征戰,自然知曉用兵之道,只是不知殿下此刻道出《孫子兵法》之精髓,意欲何指?”

李承乾挺了挺腰桿,心中略微有些得意。

眼前這位可是大唐有數的“軍神”,論戰績並不在李靖之下,不僅早已是大唐軍中之中流砥柱,更可領外侮蠻夷聞風喪膽、望風披靡。可即便是這樣一個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將,卻也求教自己的時候……

他便將從房俊那裡聽來的話語娓娓道來:“比如父皇這一次東征高句麗,看似聲勢浩蕩,百萬大軍揮戈東進,足以將高句麗一切之抵抗徹底摧毀,但其實已經落了下乘。如今大唐精銳陳兵遼東,枕戈待旦,固然給予高句麗莫大的壓力,使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實則卻也使得所有高句麗人衆志成城、生出必死之心。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吾大唐並未佔到便宜。隋煬帝舉全國之力東征高句麗,兵多將廣武備充足,可最後卻鎩羽而歸,便是這個原因。”

李績連連點頭,讚賞道:“殿下從未領兵,卻能夠明白用兵之精髓,微臣甚爲欽佩。可這與民部又有何關係?民部不過是調集糧秣而已,哪怕做得再好,也無法代替兵卒衝鋒陷陣攻城掠地。”

李承乾親手執壺,給李績斟茶,笑道:“所謂的戰爭,其實除去兵精將良、臨敵指揮之外,更關乎後勤輜重、軍心士氣,這一點英國公可否認同?”

李績先是謝過,繼而頷首道:“這是自然。”

李承乾擡手示意李績飲茶,自己端起茶盞呷了一口,說道:“這一次的東征,父皇心志堅決,希望能夠以雷霆之勢迅速而徹底的覆滅高句麗,朝野上下無不盡心竭力,以保此戰萬無一失。然而若是能夠在開戰之前多做綢繆,先擾亂高句麗之經濟,使其稅賦凋敝,在擡高糧價促使百濟、新羅、倭國等國的糧價跟着暴漲。高句麗苦寒之地,其產量地區盡皆於大唐接壤,前線部隊可派出騎兵襲擾其良田,如此國內產糧不足,國外的糧食買不起,最多兩年就可使高句麗內焦外困,農民怨聲載道,軍隊士氣低落,到那個時候吾大唐再以王者之師長驅直入,則高句麗根本無法組織頑強之抵抗,只需要幾場戰鬥的勝利,便可以迅速摧毀其軍心士氣,再多的軍隊都只能是烏合之衆,則大唐不僅能夠更快的覆滅高句麗,所付出之代價也小得多。”

李績靜靜的喝着茶水,聽着李承乾指點江山,心中卻猶如驚濤駭浪。

從古至今,戰爭都是一種簡單粗暴的遊戲,上古之時甚至交戰雙方要約定時間、地點,堂堂正正一戰定勝負。後來晉文公“退避三舍”開始,戰爭的重心開始轉移到謀略之上,更多以少勝多的戰例逐一出現。

然而至始至終,戰爭都發生在戰場之上,頂了天玩弄一些“反間計”這些陰謀詭計,卻從未有過如李承乾所言這般,將一場戰爭以一種“系統”的方式展現出來。

甚至開戰之前數年便開始各種綢繆,以經濟手段摧毀敵人的賦稅、糧秣徵收途徑,使其士氣低落,糧秣缺乏,總有強大之軍隊也難以發揮出作戰能力,等到諸多方面籌謀得當,再開始發動戰爭。

似乎開戰已經成爲了一個形式,因爲戰爭的勝負在戰前就已經塵埃落定,大軍出動正是開戰,幾乎就是爲了接受戰果……

以大唐目前鼎盛之財力,再加上軍隊的強悍,若是能夠以這等戰法對外開戰,哪還有國家可以抵抗?

陡然之間,李績想起了如今風行吐蕃的青稞酒……

李績放下酒杯,看着李承乾道:“殿下,恕臣直言,您這番理論,可是出自房俊之口?”

李承乾:“……”

有些尷尬,想要嘚瑟一下卻被人當面識破。

不過他非是沒有氣量之人,聞言只是尷尬了一下,便笑道:“英國公所言不錯,之前房少保與孤談及高句麗之戰,便曾說過這等話語。孤班門弄斧,倒是讓英國公見笑了。”

李績道:“房少保當真神人也!若是往後吾大唐能夠以這等戰術對待番邦蠻夷,憑藉強盛之財力、物力,未戰便已經將敵國操弄於股掌之間,再輔以強大的軍隊,尚有何國可以匹敵?”

頓了一頓,他又問道:“殿下亦想要入主民部,然後以此等戰法,應對高句麗?”

李承乾放下手裡茶杯,嘆了口氣,搖頭道:“怎麼可能?房少保與孤言及此等戰術之時,便曾明言不可操之過急,這等戰術看似無望而不利,實則也有弱點,那便是耗費時間。事先需要多帝國的經濟做出詳細至極的調查分析,然後對症下藥,潛移默化之間達成目的。如今父皇對高句麗勢在必得,局勢也不容許枕戈遼東之數十萬大軍再拖延下去,所以遼東之戰只能是以硬碰硬。”

李績默然。

就算太子提出之戰術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兵卒的傷亡,可是李二陛下之雄心壯志朝野盡知,豈能甘願再等下去?

再者,太子所言不虛,遼東數十萬兵馬已經等了一年,若是繼續在遼東屯駐下去,恐怕用不着開戰,每日裡龐大的消耗就足以將帝國拖垮,更被說兵卒來自天南海北,離家日久難免軍心浮動,士氣低落,戰鬥力將會下降不止一籌……

默然片刻,李績問道:“殿下之心思,微臣明瞭,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您自可前去陛下面前請求入主民部,陛下想必也不會爲難,何須讓微臣出面呢?”

他李績不僅僅是軍方之象徵,更身爲宰輔之首,政治地位無與倫比,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他這般旗幟一般的人物,等閒絕對不能表態,否則必將引起朝野震盪,所以哪怕他以及背後的山東世家傾向於支持太子,卻從始至終都未曾明確表示。

這也是李二陛下哪怕對他有諸多不滿,卻依舊對他予以信任的原因之所在。

可若是他主動向李二陛下提出由太子入主民部,推動一些列的改革來夯實儲位,那麼李二陛下會◇零零看書網◆是何等反應?

將他撤職倒不一定,但拒絕他的提請是非常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李績不想讓自己的立場太過明晰……

然而李承乾心中所想,卻正是李績的顧慮,就是要逼着他站隊。

第二百零九章 犯闕(四)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戰略要地第五十九章 汝與皇家有仇乎?第九百零八章 峴港第七百四十三章 動之以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關隴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驅除韃虜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戰局變幻第一千零一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房俊的點金之術第八百四十三章 強渡遼水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事情蹊蹺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這個鍋……還是孫思邈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二警告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一切順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九百零五章 封言道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恨意滔天(續)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兩千三十二章 陣前倒戈第九百七十一章 給你兒子施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雨夜(四)第四百四十章 教育改革(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皇帝召見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太子不好當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勝負立分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抵定亂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請君決斷第4580章 賠償到位第兩千八十八章 帝星大熾第六百七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三章 趙信城(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貴妃告狀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困境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風波未平第4278章 轉敗爲勝第九百八十六章 利通二便(上)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太子心志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六十三章 背後的影子(萬字,求月票!)第六百零五章 堅決不受第三百五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潛流顯現第四百零八章 農莊記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灰心喪氣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儒家道統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風波詭異第四百零三章 冤家對頭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危急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肢解倭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兵敗身死【求票】第五十六章 推恩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雨夜傾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謀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嚴厲懲罰第六十一章 某的習慣,是幫親不幫理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家國公算個錘子(中)第4293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六百六十六章 君與臣第七百五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血戰平穰(續)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緊要關頭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吐蕃王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拖你下水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程咬金的忠告第十三章 薛萬徹坐困愁城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許諾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絕境死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當官的智慧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談心第七十章 榮歸桑梓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穩如泰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時局蹊蹺第三百二十三章 權力爭奪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戰爆發第4540章 吐露心聲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自以爲是第兩千五十八章 頗感棘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擋箭之牌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雨夜縱火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高昌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都是房二惹的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爆了你,你也得憋着!第四十五章 栽贓嫁禍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中)第三章 復仇狂魔第七百零二章 風波惡(中)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親近的小姨子第九百九十章 婆婆的教導
第二百零九章 犯闕(四)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戰略要地第五十九章 汝與皇家有仇乎?第九百零八章 峴港第七百四十三章 動之以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關隴目標第三百一十四章 驅除韃虜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戰局變幻第一千零一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房俊的點金之術第八百四十三章 強渡遼水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事情蹊蹺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這個鍋……還是孫思邈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二警告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一切順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九百零五章 封言道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恨意滔天(續)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兩千三十二章 陣前倒戈第九百七十一章 給你兒子施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雨夜(四)第四百四十章 教育改革(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皇帝召見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太子不好當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勝負立分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抵定亂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請君決斷第4580章 賠償到位第兩千八十八章 帝星大熾第六百七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三章 趙信城(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貴妃告狀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困境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風波未平第4278章 轉敗爲勝第九百八十六章 利通二便(上)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太子心志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六十三章 背後的影子(萬字,求月票!)第六百零五章 堅決不受第三百五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潛流顯現第四百零八章 農莊記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灰心喪氣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儒家道統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風波詭異第四百零三章 冤家對頭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危急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肢解倭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兵敗身死【求票】第五十六章 推恩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雨夜傾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謀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嚴厲懲罰第六十一章 某的習慣,是幫親不幫理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家國公算個錘子(中)第4293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六百六十六章 君與臣第七百五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血戰平穰(續)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緊要關頭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吐蕃王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拖你下水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程咬金的忠告第十三章 薛萬徹坐困愁城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許諾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絕境死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當官的智慧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談心第七十章 榮歸桑梓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穩如泰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時局蹊蹺第三百二十三章 權力爭奪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戰爆發第4540章 吐露心聲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自以爲是第兩千五十八章 頗感棘手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擋箭之牌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雨夜縱火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高昌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都是房二惹的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爆了你,你也得憋着!第四十五章 栽贓嫁禍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中)第三章 復仇狂魔第七百零二章 風波惡(中)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親近的小姨子第九百九十章 婆婆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