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73章 祖孫絕情

紫宸殿是大明宮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也是大明宮內繼含元殿、宣政殿之後的第三大建築羣,包括左右上閣門,以及西側的延英殿等等,崇閣巍峨,層樓高起,氣勢極爲宏偉。

此時,在這座宮殿的偏殿內,正舉行着一次名爲覲見,實爲談判的外事活動,吐蕃使臣達贊頓素向大唐提出了歸還大非川以南土地的要求。

紫宸殿寬大的偏殿內,坐着十幾名大臣,少年皇帝李適坐在上位,在他下首,坐着監國攝政王李亨,而在大殿兩邊,坐在政事堂的七名相國以及鴻臚寺的官員,他們臉色肅然,傾聽着大殿中間吐蕃使臣的訴述。

達贊頓素準備的資料非常充分,他帶來了一幅巨大的地圖,以致於這幅地圖無法展開,爲此,紫宸殿的侍衛找來了一座木架,放置在大殿上,這幅巨大的地圖就張貼在木架之上。

李慶安倒是對這幅地圖非常感興趣,這幅巨大的地圖內容十分豐富詳細,包括了山川、河流、森林、湖泊等自然地貌,還有吐蕃人部落的分佈及人數,或許是吐蕃爲了說明積石山一帶是吐蕃的固有領土,竟把這幅極有價值的地圖帶來了長安,也許是吐蕃人沒有意識到大唐分裂後,哥舒翰帶走了全部的地圖資料,而大非川以南的地圖,兵部沒有得到副本,這幅地圖倒是來得很及時。

達贊頓素沒有意識到他的地圖已經被人盯上了,他向李適施了一禮,便朗聲道:“大唐皇帝陛下,監國殿下,各位政事堂相國,我們吐蕃贊普所述說的要求並非是無理,儘管百年來,吐蕃和大唐戰爭不斷,但有一點卻是事實,吐蕃從來沒有侵佔過大唐的本土,所爭執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羈糜州或者是藩國,吐谷渾、党項等地區,而大唐在天寶七年佔領了石堡城、青海以及大非川,我們並沒有什麼異議,但後來唐軍佔領的黃河以西的柏海、烏海及積石山地區,這些都從來是吐蕃人的本土,我們希望大唐能以對等原則,將柏海、烏海及積石山地區歸還吐蕃,大唐和吐蕃是甥舅之國,爲此,我們願意與大唐重新會盟,世代友好,永不再戰。”

達贊頓素說得既慷慨激昂,又態度誠懇恭敬,就彷彿在說一件合情合理之事,可事實上,這件事簡直荒謬之極,吐蕃沒有侵佔唐王朝的本土,並非是他們不想侵佔,而是他們暫時沒有這個機會,唐王朝在吐蕃人擴張之初,便河隴地區部署了重兵,如果沒有這些重兵防禦,吐蕃人早就打到長安來了。

現在他兵敗了,土地被佔了,他便理直氣壯地要唐軍撤走,天下哪有這種只許他防火殺人,不許別人還手的道理。

儘管達贊頓素提的要求荒謬,但大唐王朝並沒有因此就斷然拒絕,他們要就事論事,駁斥達贊頓素的觀點。

裴旻站起身,拱拱手道:“使臣閣下,有幾件事我需要和你說明一下,第一,並非是你說的那樣,吐蕃從來沒有進攻大唐本土,天寶八年,南詔與吐蕃結盟後,吐蕃軍便越過雅州和茂州,向大唐腹地的蜀州和成都大舉進攻,掠走漢人男女一萬兩二千人,至今未歸還,天寶九年,再次進攻成都,和劍南軍在成都屬縣犀浦縣大戰,吐蕃軍毀城殺人,大唐軍民死傷四千多人,至於侵佔安西四鎮這些明顯是唐朝直屬領地的城鎮,我就不多說,你怎麼能說吐蕃從未進攻過唐朝本土,或許是貴國健忘,但我們大唐人從來就沒有忘記過。”

達贊頓素被駁斥得滿臉通紅,他連忙解釋道:“我說的是佔領,而並非一時入侵,戰爭期間雙方都難以把握,偶然越界也不能作爲定論。”

“那好,我再給你說,劍南的鬆州、當州、靜州、恭州等地向來是漢人党項人混居,建有州府縣衙,大唐朝廷在此收取稅賦,對大唐朝廷而言,這就是我們的本土,可是這些州縣都被吐蕃佔領,至今未歸還,貴國想要回烏海、柏海等地,可以,我也願意歸還,但作爲你所說的對等原則,貴國也應該將你們佔領的劍南十八州土地悉數歸還大唐,我以爲這才能豎立有誠意的會盟,否則今天刻碑,明天進犯,會盟還有什麼誠意可言,貴國的信用和誠意,我們是領教得多了。”

裴旻的駁斥引來了一陣會意的笑聲,而且裴旻也把大唐的態度說得很清楚了,想要回土地可以,那就雙方坐下談判,以土地換土地,各自把佔領的土地還給對方,以大唐的心胸寬博,還會在談判中進行讓步。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不管達贊頓素準備再多的資料,不管達贊頓素再是從什麼億萬裡之地迢迢而來,不管他再怎麼有誠意,再說得怎麼天花亂墜,只要他根本出發點錯了,他的話就不值一提,裴旻就麼三言兩語便可以駁倒他,因此他出使大唐根本就沒有帶公平正義而來。

達贊頓素的臉一陣紅一陣白,被駁斥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話說到這個程度,談判的必要已經沒有了,他並沒有得到返還劍南土地的授權,自然就無法談下去了。

達贊頓素暗暗嘆息一聲,明天他就可以回去了,他乾笑一聲,又躬身向皇帝李適行了一禮,道:“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這次出使大唐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大唐將柏海、烏海的土地還給吐蕃,其次就是爲了表達我們贊普對大唐的敬意,我們贊普特地備了薄利一份,交給皇帝陛下。”

他一擺手,一名副手走上前來,他的手中端有一個大盤子,盤子裡是幾色禮物,金胡瓶、金盤、金碗、瑪瑙杯各一隻,另有羚羊和犛牛尾一條。

一名侍衛將大盤子接了過去,這時,李亨笑道:“今天只是覲見,敘一敘唐蕃兩國的甥舅之情,使臣閣下可以看看我大唐的風貌,等過幾天,我們也準備回禮,再送使臣回國。”

“多謝監國殿下,多謝皇帝陛下,多謝各位相國,今天煩擾各位朝務,我就此告退!”

“送吐蕃使者回館!”

........吐蕃使臣走了,由於沒有談判的計劃,朝臣們也沒有必要開會商量什麼,便也各自散去,這時,大殿裡只剩下李亨和李適二人,自從李適登基以後,他們祖孫二人還從來沒有單獨呆過,儘管李適暫時還不能行使皇權,對李亨沒有什麼威脅,但李適在八月初五朝會上的表態着實令李亨有些擔憂,這小子不但不遵守朝會規矩,擅自做決定,而且他竟然支持李慶安,他是不是聽到了什麼傳聞,或者是誰告訴了他什麼?李亨擔心這蠢小子頭腦一發熱便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事情,所以有必要和他好好談一談。

“適兒,你能否到皇祖父的朝房裡來一趟,皇祖父有些話想和你說。”

李亨的笑容非常慈祥,說話也輕言細語,曾幾時他也非常喜歡自己的長孫,很小便帶他去玩,教他讀書認字,那時,他的慈祥是出於內心對孫兒的疼愛,可自從他被權力這個惡魔附身後,他的慈祥便不再存在了,即使偶然流露,比如現在,也是一種虛僞和假裝。

而皇莊事件後,他心中再沒有親情和對子孫的憐愛,他心中只有兩個字;權力。

或許是一種血緣之間的心靈感應,在周圍宦官侍衛眼中,李亨笑容親切可敬,但在李適的眼中,李亨的笑容卻是那般猙獰恐怖,就儼如惡魔的喋笑,嚇得他低下了頭,他怎麼敢去李亨的朝房,母后也再三囑咐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去皇祖父的朝房中,更不能吃他送來的一切東西,李適連忙小聲道:“孫兒下午還有功課,改天孫兒再來向皇祖父問安。”

“不妨事,我只是和你隨便說幾句,不會耽誤你功課,走吧!去我的朝房。”

說着,李亨便笑容可掬地伸手去拉李適,李適嚇得渾身一顫,手猛地縮回來,這下李亨的臉上掛不住了,他立刻沉下臉道:“你怎麼了,這麼怕我?”

“孫兒沒什麼,孫兒確實有事。”

李適轉身便慌慌張張要跑,李亨心中一陣惱怒,厲聲喝道:“你站住!”

李適就彷彿釘子一樣,直挺挺地釘在地上,李亨慢慢走上前,按住李適的肩膀,陰森森道:“你給我說老實話,你到底怕我什麼?”

李適也平靜了下來,道:“沒什麼,是皇祖父想多了。”

“我想多了?”李亨冷笑一聲,道:“我哪裡想多了,我什麼都沒想,我看倒是你想多了。”

說到這,李亨向左右看了看,只有幾名侍衛和宦官,都站住十步外,他便壓低聲道:“孫兒,你是不是聽到了什麼流言?所以對皇祖父誤會了。”

李適的牙齒幾乎要把嘴脣咬破,他心中的憤怒開始升騰,已經驅趕走了心中的恐懼,他剋制住內心強烈的憤怒,道:“孫兒不明白皇祖父的流言在指什麼?”

“我是說關於你父皇的去世,最近有些很無聊的流言,我擔心你受那些流言的蠱惑,影響到我們祖孫的關係。”

“是的。”

李適坦然承認道:“孫兒最近是聽到了一種說法,說父皇不是被刺客所殺,是......”

“是什麼?”李亨緊張地打斷了他的話。

李適慢慢轉過身,盯着李亨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傳言父皇是被皇祖父所害。”

不知爲什麼,李亨的心一陣發虛,他躲了開李適那像小狼一樣的目光,乾笑兩聲道:“真是太無聊了,真是可笑之極,我怎麼會殺自己的兒子,虎毒尚不食子,我怎麼....這是誰散佈的流言,我要去查,查出來我要將他碎屍萬段!”

李亨恨得咬牙切齒,臉都變形了,李適盯着他的眼睛,這時他的淚水狂涌出來,他後退兩步,無比悲傷地說道:“是的,虎毒尚不食子,而你卻殺了自己的兒子,可見、可見你連畜生都不如!”

“你放肆!”

李亨的血衝上頂頭,他狂吼一聲,一步上前,狠狠一巴掌抽在李適的臉上,將他打翻在地,李適一腳踏空,滾落下玉階。

正好在這時,羽林軍大將軍安抱玉走進了偏殿,因爲吐蕃使臣有十幾人前來紫宸殿,而紫宸殿後便是內宮,所以覲見結束後,他要巡視紫宸殿各處,防止吐蕃刺客混入內宮,正好看見了李適被李亨一掌打翻在地。

安抱玉大吃一驚,喊道:“聖上!”他衝了上來,旁邊侍衛宦官亂作一團,急忙上前要扶起李適,有人去找御醫,有人去宮中報信。

安抱玉衝上前抱住李適,見他已經昏死過去,嘴角和耳朵都流出血來,他驚呆了,慢慢向李亨望去,無比驚訝地問道:“監國殿下,這、這是怎麼回事?”

李亨在狂怒之下失去了理智,這時他已經冷靜下來,剛纔一巴掌,他的手掌也打得疼痛難忍,心中也有些懊悔,不是懊悔打了孫子,而是懊悔失去理智,會讓人懷疑到他,但這個時候,他不能有半點讓步,他揹着手,重重哼了一聲道:“這個孽孫,竟然出言侮辱祖父,大逆不道,我自然要好好教訓他。”

這時,李適慢慢地甦醒了,他將幾顆帶血的牙齒嚥進了肚子裡,用無比刻毒的目光盯着李亨,他看了一眼安抱玉,顫抖着手指着李亨,用一種含糊不清而又無比悲憤的語氣道:“安將軍,就是他毒死了我的父皇,總有一天,我要殺了他,爲父皇報仇!”

“啊!”安抱玉驚得渾身冰涼。

...........這裡要說明一下,安抱玉就是中唐名將李抱玉,他最早姓安,安史之亂後,他羞於和安祿山同姓,便上書要求改姓,唐廷壯其志,便賜他爲李姓,現在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所以他還姓安,他兄弟李抱真也是名將。

另外,老高的月票離前面越來越遠,後面又漸漸追上,懇求諸君投月票,端午三天,老高哪裡都沒有去,拼命碼字,真的盡力了。

(未完待續)

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52章 慕名請客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99章 武舉考試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24章 老兵遺孤第711章 大結局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248章 怛城決戰(上)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47章 胡人祿山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711章 大結局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24章 驅狼入蜀?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64章 相國遠慮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6章 太陽寶石第26章 紫宸決策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7章 突胡來襲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
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52章 慕名請客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99章 武舉考試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24章 老兵遺孤第711章 大結局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248章 怛城決戰(上)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47章 胡人祿山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711章 大結局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24章 驅狼入蜀?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64章 相國遠慮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6章 太陽寶石第26章 紫宸決策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7章 突胡來襲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