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攔截河東

bookmark

郭子儀微微一笑道:“榮王軍隊還在洛交縣時,我便派人將伏陸縣的民衆搬遷一空,顆米皆無,榮王的糧草已無以爲繼,昨天晚上我派出的斥候聽到河東答應中有戰馬的悲鳴聲,說明河東軍已殺馬爲食了,榮王既然下了殺馬的決心,就說明他已沒有再北去的意思,他現在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渡河回河東,我等待的戰機就在於此。”

郭子儀用木杆一指門山縣,接着道:“這裡是離伏陸縣最近也是最大的渡口,有斥候報來消息,已經有一支河東軍向門山縣而去,他們必然是去徵集渡船,河東軍渡河之時,便是我們發動總攻之機,那時他們軍心渙散,無人思戰,甚至不用傷一兵一卒便能將全體河東軍歸順殿下,都是唐軍兄弟,不用見刀兵,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李亨這才明白了郭子儀的布兵,不由嘆道:“步步料敵在先,果然是高明之極,而且慈心仁義,得老將軍,是我之幸也”

“哪裡哪裡我只不過是雕蟲小計,殿下才是高明手段,爲殿下效力,是郭子儀之幸也。”

.........

正如郭子儀的所料,李琬的軍隊確實軍糧枯竭了,他原本想在伏陸縣補充糧食,不料伏陸縣竟已成了一座空城,一顆糧食也沒有留給他,萬般無奈之下,李琬只有殺馬來做軍糧了。

河東軍的大營裡,李琬心情極爲沮喪,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在對峙十幾天時間裡,他爲什麼不派一支軍隊進入長安,先控制住朝廷,而像傻子一樣和李亨空耗,白白浪費了十幾天的時間,直到李國良的軍隊封鎖了他南下的道路,他才幡然醒悟,但是已經晚了。

此時,李琬一個人坐在營帳喝着悶酒,懊悔得心都要碎了,上天已經給了他機會,他卻沒有能抓住,一步走錯,他或許最終將萬劫不復,他現在只能渡河去河東,可聽說河東已經被安祿山所佔,沒有他的位置了,李琬便想着借道河東去河南道,尤其是兗州、徐州等齊魯之地,土地肥沃,人口衆多,自古就是繁盛之處,他就去做一個齊王也就罷了,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被安祿山攔截。

這時,門外傳來了奔跑之聲,一名斥候氣喘吁吁來報,“殿下,有河東消息了。”

李琬精神一振,急道:“你快說,河東什麼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汴王和西涼王兄弟領三千敗兵今天上午從延水縣渡過黃河,已經先去河東了。”

“這兩個王八羔子,跑得倒快。”李琬罵了一句,他忽然反應過來,不對啊安祿山,怎麼會沒有安祿山的消息,他急問道:“那安祿山呢?有他的消息嗎?”

“安祿山已經在數天前率大軍去潼關了,現在河東空虛。”

“什麼?”李琬大吃一驚,安祿山要進關中了嗎?那樣一來,大唐豈不是完了嗎?

他的念頭一閃而過,但他想到得更多的卻是河東,河東空虛,這不就是他的機會嗎?

他此時已經沒有心思考慮渡河的危險了,幾乎是不假思索地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立刻開赴門山渡河,告訴將士們,我們將返回河東。”

四萬河東軍開始連夜起拔了,他們渡河西來時馬匹就不多,現在馬匹大半都充了軍糧,只剩下不到五百匹,由李琬的五百親兵駕馭,他們護衛李琬,一馬當先,向六十里外的門山縣奔去。

這時,郭子儀也接到了消息,他並不着急,也命令唐軍起拔,遠遠地跟着河東軍向東而去。

門山縣是一座中縣,隸屬於延州,有居民兩千戶,大多以種田和黃河貿易爲生,門山縣是黃河峽谷北部的最後一座渡口,再向南,數百里的黃河都無法渡河,因此這處渡口顯得異常重要,往來商賈民衆不斷,黃河兩邊活躍着數百艘渡船。

河東軍斥候得到的消息是,李璿和李璥兄弟提前半天在北方的延水縣渡河,驚擾了黃河沿岸的渡船,大部分渡船都躲藏起來,因此李琬的先頭部隊並沒有收集到太多的渡船,只搶到了十幾艘渡船,這樣,河東大軍不能一次性渡河,只能分批渡河。

李琬又急又氣,但他也無可奈何,只得下令立即渡河,指望着在對岸能再找一些船,否則四萬人根本就無法全部過河。

第一批一千餘人登船了,岸上大部分河東軍都已趕到,叫聲、罵聲,喊成了一片,李琬站在碼頭一處高地上,焦急不安地催促士兵上船,這時,一名親兵奔來喊道:“殿下,你也請上船吧”

“我等一下再渡河”

“殿下”親兵靠近他小聲道:“斥候已經發現有騎兵從東南方向殺來,馬上就要殺到這裡了。”

“啊”李琬驚得臉色慘白,郭子儀的軍隊這麼快就殺到了嗎?

“來了多少人?”他急問道。

“不清楚,但聽說鋪天蓋地,氣勢駭人之急。”

親兵剛說完,岸上忽然傳來一片大喊,喊聲驚恐之極,只見遠處出現了遮天蔽日的旗幟,速度極快地向岸邊殺來。

岸上的河東軍開始爭先恐後上船,登船處一片大亂,一艘船被擠翻沉了,百名士兵落水,在大聲呼叫,岸上亂成了一團,李琬的親兵見形勢危急,他們架起李琬便向一艘大船奔去,瞬間跑上了船,大聲催促:“快快開船。”

十幾艘渡船先後離開了碼頭,碼頭上擠滿了數萬名河東軍將士,他們哭聲震天,四散奔逃,河東軍糧食斷絕,心中又畏懼郭子儀,士氣低迷之極,他們早就忘了自己也是軍人,忘記了他們還有四萬之衆,足以和任何一支軍隊抗衡,此時,包括將領在內,他們見榮王已逃,便知道大勢已去,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逃命

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來的並不是郭子儀的大軍,而是一支潛伏在附近的奇軍,只有兩千五百人的安西騎兵,李慶安已經等候了一天一夜,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只能等待最佳的時機出現,那就是河東開始渡河的之時,隱藏大部分船隻也是他所爲,他命人扮作逃難的散兵,大肆搶掠渡船,使得大部分渡船都逃去了對岸,這樣,便給河東軍渡河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安西軍鋪天蓋地殺來,他們每人手執三杆大旗,形成了万旗遮天蔽日的駭人景象,將河東軍嚇得一片大亂。

瞬間,安西騎兵呼嘯而至,他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半圓,將四萬河東軍團團包圍,橫矛立馬,利刀出鞘,殺氣騰騰。

這時,河東軍發現來的騎兵並不多,而且似乎不是郭子儀的部隊,有些將領認出,這支騎兵似乎是安西軍。

河東軍慌亂地局面漸漸平穩下來,這時,李慶安飛馬衝出,高聲喊道:“我是安西李慶安,河東軍將士不必驚慌”

碼頭上迅速安靜下來,李慶安在唐軍中的威望極高,他本身的崛起就是一個傳奇,是無數大唐將士崇拜的楷模,他南征北戰,爲保衛大唐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他賞罰分明,善待士卒,給他們家人以生存的土地,杜絕軍中腐敗,爲陣亡將士爭取撫卹,這些事蹟早已深入大唐每一個將士的心中,使李慶安的聲望已經達到了王忠嗣的高度,所以當他突然出現在四萬河東將士面前時,並沒有引起騷亂,相反,他的出現給四萬河東將士帶來了希望,四萬將士望着這位威名赫赫的安西節度使,每個人眼睛裡都充滿了期待。

“我們都是大唐將士,沒必要互相殘殺,與其被自己人殺死,不如齊心協力去對付南侵的回紇人,我從安西趕來,就是要平息這種令人痛心的內鬥,將士們,聽從我的安排,我一起效忠新的大唐皇帝,絕不容許內戰”

李慶安聲音高昂,他的每一個字都隨風傳出去,傳入每一個士兵和軍官的耳中,極富感染力,這時,李慶安又高喊道:“杜翼飛將軍,孟雲將軍,羅正義將軍,你們可在?”

這三人正是河東軍的主要將領,聽到李慶安的傳喚,兩名大將從軍隊中走出,一人抱拳道:“在下孟雲,大同軍兵馬使,參見大將軍。”

另一人也抱拳道:“在下羅正義,承天軍兵馬使,參見大將軍。”

李慶安給他們二人回禮道:“杜翼飛將軍可在?”

孟雲一指河面上漸漸遠去的黑點,道:“杜翼飛將軍已經乘船先走,他的軍隊暫無人統帥。”

“那副將可在?”

孟雲回頭一招手,大喊道:“請吳庸將軍過來。”

從隊伍中又出來一名將領,年紀頗輕,似乎還不到三十歲,他上前施禮道:“末將吳庸,太原兵馬副使,參見大將軍。”

“杜翼飛將軍不在,先由你來統帥部衆。”李慶安的命令短促而有力,不容人拒絕。

“末將遵令”

這時,李慶安又看了一眼三人,取出了李豫的親筆信,這封信中不僅要求潼關守軍聽從李慶安調遣,也包括了其他軍隊,他把信遞給三人道:”這是儲君的親筆信,現在河東已被安祿山佔領,你們渡河將被安祿山全殲,我自會稟明儲君,給你們一個安排,爲防止沒必要的內訌,希望你們暫時聽從我的指揮,可能辦到?”

三人傳閱了李豫的親筆信,信中很明確,要求潼關、河東及隴右諸軍聽從李慶安的指揮,又想到河東被安祿山所佔,他們已無路可去,三人對望了一眼,早聽說李慶安是儲君李豫的鐵桿支持者,跟隨他應該沒有問題,但更重要是他們已無路可走,要麼只有投降李亨,可如果要投降李亨的話,在青剛嶺大營就可以降了,現在再降,他們討價還價的本錢便沒有了,而李慶安是作爲居中調解人的身份出現,受皇儲的委託,所以跟着他......

三人的想法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一起去了,便一起躬身施禮道:“我等願聽從大將軍指揮。”

李慶安大喜,他帶來的兵力太少,要想降服河東軍風險非常大,他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在大唐軍中的威望和儲君李豫的這封親筆信,賭河東軍的高層不願意背叛朝廷,現在看起來自己的押注成功了,他當即下令道:“傳我的命令,河東軍全部入駐門山縣。”

他的命令下達,幾名大將分頭去指揮軍隊,四萬河東軍開始浩浩蕩蕩向門山縣進發。

門山距碼頭不過十里,當李慶安剛剛率大軍抵達縣城,郭子儀的大軍也趕到了,出現在五里之外,李慶安立刻令士兵加速進城,同時派人去和郭子儀交涉。

郭子儀已經停住了軍隊,早在十幾裡之外,他便已經得到了消息,一支二千多人的安西騎兵已經搶先趕去了碼頭,並似乎已經招攬了四萬河東軍,這着實讓郭子儀嚇了一大跳,因爲這也是他想做的事情,趁河東軍走頭無路時把他們招攬到自己的部下,沒有一個將軍會嫌自己的兵多,郭子儀也是一樣,但他聽到第二個消息時,他的焦急之心便已經沒有了,是李慶安親自出馬,招攬了四萬河東軍,這令郭子儀百思不得其解,他爲了防備安西軍和隴右軍北上,在西黃河沿岸部署了大量的斥候,部署幾道防禦網,李慶安是怎麼過來的,自己居然不知道,難道是插翅飛來,郭子儀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慶安根本不是從河西過來,而是從潼關過來,他佈下的斥候當然沒有任何作用。

“老將軍,李慶安派人送來了兩封信。”

一名士兵打斷了郭子儀的愣神,他有些茫然地接過了信,一封信是給他的,而另一封是給李亨的信,‘朔方節度使郭大將軍親啓’,‘雍王殿下親啓’。

.........

(老高在拼命碼字中,爭取今天兩更)

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74章 花府大宴(七)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53章 寶石現蹤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42章 權宦高翁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4章 拔煥之旅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88章 軍政之爭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78章 太子李亨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19章 死地後生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88章 軍政之爭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571章 破解秘密
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74章 花府大宴(七)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53章 寶石現蹤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42章 權宦高翁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4章 拔煥之旅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42章 權宦高翁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88章 軍政之爭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78章 太子李亨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19章 死地後生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88章 軍政之爭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571章 破解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