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重洗朝權

天還沒有亮,一輛馬車便風馳電掣般地在大街上奔馳,如果是往常,就算天不亮,大街上依舊會人來人往,畢竟已經到了初夏,早晨的清涼還是會引來許多人的早出。

但今天卻非同尋常,大街上空空‘蕩’‘蕩’,竟然沒有一個行人,乃至於這輛馬車可以肆意奔突,馬車周圍的百餘名隨從也可以放開馬蹄,儼如草原上的奔馳。

馬車裡,張筠眉頭緊鎖,望着空曠的大街和不時奔過的一隊隊千牛衛和內衛士兵,他沒有料到局勢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從昨晚戌時左右韋滔被抓不久,長安便開始進入戒嚴了,京兆尹黎幹向李慶安請求協助,李慶安隨即出動兩萬千牛衛士兵,開始挨家挨戶地抓捕,僅僅一個時辰,三百二十五名南唐探子全部被抓捕。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隨着戚珣口供的不斷增加,形勢開始變得嚴峻起來,一場清洗勾結南唐官員的行動開始了,一更時分,李慶安調五萬軍隊入城,包圍了一百多名韋黨骨幹的府宅,依據就是昨晚韋府宴會的簽到冊。

此時,張筠心情既是歡喜,可又有點擔憂 歡喜是他的死對頭韋滔終於倒了,不僅是韋滔,而且看形勢,似乎韋黨的黨羽幾乎全部落網,但他還有一種擔心,他擔心李慶安的步伐太大,引發朝廷的動‘蕩’。

就像是一個江湖賣藝人,舞舞刀劍,博幾聲喝彩就行了,可賣藝人似乎亢奮過頭,舞起了長槍長棍,這可是會傷及到旁邊的圍觀者。

張筠不贊成五萬軍隊入城,他認爲這有擴大事態的風險,而擴大事態,會不會把他張筠的利益也捲進去?

今天,他無論如何要勸阻李慶安,‘陰’謀可以搞,清洗也可以做,但就是不能擴大,畢竟朝廷要繼續運轉,畢竟大家的官都要當下去。

馬車到了興道坊,這裡是戒備最爲森嚴之地,李慶安的一萬直屬親衛,有一半都是駐紮在這裡。

坊‘門’關閉着,昔日的差役變成了全副武裝的士兵,每個人的臉上都緊繃繃的,沒有一絲笑意,看着張筠的馬車到來,士兵們如臨大敵,連弓箭都上弦了,看得張筠直嘆氣,‘弄’得這樣緊張做什麼,沒有經驗啊!

馬車在五十步外停下,他的一名‘侍’衛拿着張筠的金牌上前,這金牌是政事堂頒發,持有者可以順利叫開坊‘門’。

“是張相國......有急事要去見趙王殿下!”

這個時候,政事堂的金牌也沒有意義了,只有相國這個頭銜還有一點作用,當值校尉立刻跑去旁邊的屋子裡覈查,那裡有一份清單,哪些人可以特別通行。

片刻,當值校尉回來道:“相國馬車可以進去,但隨行人員請留在外面。”

張筠的‘侍’衛剛要上去辯理,張筠卻擺擺手,“不要爭了,你們就留在外面等候。”

馬車繼續前行,片刻便停到了趙王府前,一名親兵校尉已經等候在‘門’口了,見馬車停下,校尉迎了上去。

“張相國,大將軍已經在等候了。”

“嗯!殿下用過早飯了嗎?”張筠隨口問道。

“大將軍幾乎一夜未睡,已經用過早飯。”

張筠點點頭,跟着親兵進王府去了,一直走到李慶安的外書房,校尉稟報道:“大將軍,張相國來了。”

“請進吧!”裡面傳來了李慶安略有點沙啞的聲音。

張筠稍微整理一下衣冠,便推‘門’走進了書房,書房內,李慶安正坐在桌案後翻看着剛剛送來的各地信息,他一夜未眠,眼睛佈滿了血絲,但‘精’神奕奕,沒有半點疲態。

“殿下!”

張筠進來施了一禮,關切地問道:“聽說殿下一夜未眠?”

李慶安笑了笑,“相國不是也一樣嗎?”

他一擺手,“請坐下吧!”

李慶安彷彿知道張筠爲何而來,不等張筠開口,他便先移開了話題,“我想告訴相國一件事,我已決定五天後增兵漢中。”

張筠吃了一驚,“殿下的意思是要正式進攻南唐了,對嗎?”

李慶安點點頭,他取過一封信,遞給了張筠,“這是我從太原出發時收到的一封信,是南唐駐雲南大將賈崇瓘寫來,他願意歸降於我,他部下現有一萬五千軍隊,可以完全聽我調遣。”

李慶安又取出另一封信,笑道:“這是昨天相國給我的信,雲南王閣羅鳳歸順信,他表示承認長安是大唐的唯一朝廷,這兩封信一前一後,相國想到了什麼?”

張筠看完賈崇瓘的信便道:“這是他們二者之間有默契了。”

李慶安點點頭,“一點沒錯,從賈崇瓘派來送信的人口中得知,賈崇瓘和閣羅鳳有過多次密商,由此可見,兩人的投降是同一回事,這樣的話,進攻南唐的時機便成熟了。”

李慶安揹着手走了幾步,又道:“我一直最擔心的是,李亨兵敗後退到安南,繼續在安南維持南唐政權,儘管對中原影響不大了,但它的存在始終會給很多人一種藉口,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徹底剿滅南唐,現在賈崇瓘和閣羅鳳的投降,就意味着堵死了李亨撤往安南之路,這樣一來,我後顧之憂已去,該是對南唐動手的時候了。”

張筠心裡明白,所謂南詔投降不過李慶安所找的藉口罷了,根本原因是河北局勢已經得到了控制,李慶安的‘精’力開始轉向南方了,從他對韋滔下手,重洗朝局;從他準備攻打南唐,都是體現出了他這個思路,看來,他上位的步伐開始加快了。

張筠沉思片刻,便問道:“殿下準備親自率軍南下嗎?”

李慶安卻搖了搖頭,“我準備出兵兩路,一路是李光弼走漢中,直接進攻南唐,另一路由李晟領兵取荊襄,至於我嘛!”

李慶安笑了笑,“我準備再下一次江南,視察漕運和江南稅賦。”

“殿下不坐鎮長安?”

李慶安笑道:“我暫時還不想幹涉朝政,有你們在,我相信朝廷能夠平穩運轉。”

兩人的話題便不知不覺又繞了回來,張筠抓住機會道:“殿下既然準備進攻南唐,我認爲首先應該保證朝廷穩定,殿下也說了,希望朝廷能平穩運轉,昨晚抓捕韋滔,並沒有問題,但殿下後來又命五萬軍入城,我以爲不利於穩定,反而會使朝廷人心惶惶,殿下應謹慎處理此事纔對啊!”

李慶安沒有說話,他站在窗前凝視着窗外,半晌,他徐徐問道:“這是相國的意思嗎?”

“不!不僅僅是我的意思。”

張筠取出一份建議書,放在桌上,“這也是其他幾名重臣的意思,顏真卿、劉晏、裴旻、王縉,他們都和我一樣的想法,這份建議書上有他們的簽名,請殿下慎重考慮。”

李慶安打開建議書看了看,果然是他們的簽名,都反對他派兵入城,反對戒嚴,這倒讓李慶安感到很意外。

就在這時,‘門’口傳來了腳步聲,一名親兵稟報道:“大將軍,太后旨意到了。”

李慶安一愣,他連忙吩咐道:“速給我更衣,我去接旨。”

李慶安換了一身朝服,匆匆向王府前院走去,張筠也跟在後面,前院內,一名宦官在全副武裝的親兵們的注視下顯得有點心驚膽戰,這個旨意他不知該怎麼下,讓李慶安擺香案接旨,他不敢,可李慶安就這麼隨隨便便接過去,他又無法回去‘交’代,使他爲難之極。

很快,李慶安從內府走了出來,他見李慶安穿着正式的一品朝服出來,便高喊一聲,“太后旨意!”

李慶安上前跪下:“臣李慶安聽旨!”

“詔趙王殿下,雖有僞唐宵小‘亂’朝,但無礙大局,當以穩定民心朝綱爲重,盼速解戒嚴,給民衆以生機,給朝政以秩序,欽此!”

李慶安暗暗嘆了口氣,看來太后也在給他施加壓力了,“臣遵旨!”

他站起身,宦官連忙把太后的旨意給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還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將軍不要忘記給她的承諾。”

“我知道了,請轉告太后,我是軍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慶安又回到了書房,他換了衣服,從裡面慢慢走出來道:“既然大家都反對駐兵戒嚴,我可以取消。”

李慶安取出一面金牌,遞給親兵道:“去傳我的口令給秦將軍和南將軍,立刻撤銷戒嚴,五萬大軍歸營。”

“遵命!”親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張筠大喜,他原以爲會費很大的勁才能說服李慶安,沒想到他這麼快就答應了,他知道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韋滔,關鍵是太后起了作用,這必然是李慶安答應了什麼條件,估計李慶安還有求於太后的地方,所以他纔會讓步,否則,以李慶安的強勢,在這種時候,他怎麼會輕易讓步。

雖然心裡明白,張筠還是當着領了李慶安的人情,“多謝大將軍能接受大家的意見。”

“我也不是那麼固執己見的人,該讓步時我會讓步。”

李慶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吟’,問道:“既然解除戒嚴,那按相國有什麼方案教我?”

張筠的心中早有腹案,連忙道:“我和大家商議過,意見基本一致,可以採用集中居住,分開軟禁的辦法,這樣就不用驚動長安民衆,也不用戒嚴,這樣也方便集中辦案。”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這件案子我就不參與了,就由政事堂全權負責此案,我建議組成大三司會審,所有涉案官員一個個過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軍士,相國可以直接和內衛聯繫,我自然會給秦海陽指令。”

李慶安終於同意了張筠的方案,不僅是同意,他還決定放權,如果張筠沒有拿出這份建議書,放權是絕對不可能,他絕對不會把這個巨大的政治利益讓給張筠一人。

既其他重臣都在這份建議書上的簽了字,那就意味着他們也要參與進來,權力鬥爭其實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每個重臣都有自己的山頭,每個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這次扳倒韋滔和盧奐兩個政事堂成員,無疑將會對韋党進行全面清洗,這個道理誰都明白,這個機會誰也不會放過。

李慶安作爲最高掌權者,他就必須有最高掌權者的覺悟,他當然不會去張筠、裴旻這些人去爭奪山頭地盤,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沒必要自降身份去張筠爭奪,他是大唐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餘的利益分配由他們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插’手。

李慶安的讓步使張筠徹底鬆了一口氣,李慶安的放手,意味着可以按照文官的辦法來解決這次危機,文官的辦法遠比武將的辦法複雜,武將的辦法很簡單,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會這樣做,文官不會把事情做絕,他們也要給自己的留條後路,

但張筠也懂得放權不是讓權,讓權是一樣不留,全拋出去,而放權是有給有留,這個給和留之間的度,就讓由他張筠自己去把握了。

有些事情他必須要事先確認清楚,首先是韋滔和盧奐的處置,李慶安要收拾的其實就是兩個人,這兩個人乃至他們家族的命運,必須由李慶安來決定。

“殿下,老臣想問,假如韋滔和盧奐真有罪,該如何處置他們?”

李慶安暗暗點頭,姜不愧是老的辣,這個張筠果然是官場老手,分寸捏拿得很準。

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圖前,凝視着嶺南一帶,最後他徐徐道:“韋滔和盧奐雖然有勾結南唐的嫌疑,但畢竟是重臣,免除流放,改爲貶黜吧!如果罪名確鑿,韋滔可爲貶爲恩州長史,盧奐貶爲廉州太守。”

恩州是今天廣東陽江一帶,而廉州則是今天廣西北海一帶,在唐朝都是偏遠荒蠻之地。

“那他們的家人呢,是否一起貶黜?”張筠又問道。

李慶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相國糊塗了,貶黜不是流放,和家屬無關,他們願留長安,還是願去嶺南,悉聽尊便。”

李慶安對韋、盧兩人下的結論,等於就是這件案子定了調,連韋、盧二人都是貶黜,那別的官員也不會流放了,還有不牽連家屬,這可是個好兆頭.

這又讓張筠鬆了口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他也要確定下來,那就是政事堂的重新權力分配,現在政事堂就只有他和王縉,顏真卿雖是兵部尚書,卻沒有相權,沒有進政事堂,政事堂只有兩人,這樣肯定不行,剛纔李慶安也說得很清楚,這樁案子將由政事堂來主導,言外之意就是說,要先組成新的政事堂,然後再審戚珣案。

一般而言,在皇帝缺位時,政事堂的人選由朝廷五品以上職官公推投票決定,但估計李慶安不會用這種辦法,而是用太后直接任命的辦法,這樣纔是真正實現他的意志。

雖然張筠知道李慶安會去和太后商量,但作爲右相國,他還是想多少了解一下李慶安的想法。

“殿下,關於政事堂的安排,能不能和老臣先談一談?”

或許是張筠在這這樁案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的緣故,李慶安也不想隱瞞他,在張筠面前,他也沒必要過於謙虛。

“我的想法是依然沿用七相制,目前有三相,張右相、崔左相和刑部王尚書,按照一般慣例右相兼吏部尚書,左相兼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我考慮由兵部尚書顏真卿改任,戶部尚書由劉晏擔任,裴旻任吏部‘侍’郎入相,另外還有一個工部尚書,我打算由郭子儀來擔任。”

郭子儀入相是李慶安在太原時,和郭子儀達成的協議,郭子儀自己也很清楚,在李慶安已經擁有五十萬大軍,自己的七萬軍隊已經沒有任何抗衡的意義了,一旦李慶安上位,他郭子儀要麼造反自立,要麼把軍權‘交’出來,他本人就回家養老去。

與其那時被迫‘交’軍權,還不如現在把後路談好,所以在兩人的一番討價還價下,郭子儀同意把軍權移‘交’給李嗣業,而李慶安則答應讓他入相,由武將轉爲文官,他手下大將,李若幽、李國良、路嗣恭、李忠臣等人,也都和安西軍將領一樣,論軍功行賞提拔。

這在唐朝很正常,比如天寶元年的左相牛仙客,他原本是河西節度使,再比如安祿山,李隆基也曾經想讓他入朝爲相,至於郭子儀本人,歷史上他功高至偉,被封爲中書令。

他能力有、聲望有,李慶安讓他入相,是軍方衆望所歸,也是郭子儀平生所盼,他常對部下說,大丈夫當拜將入相,纔不枉一生,這個安排,也算是皆大歡喜。

張筠聽李慶安將郭子儀也任命爲相國,不由暗暗贊他手段高明,這樣一來,朝廷軍權盡在李慶安的掌握之中了。

這時,李慶安又道:“崔左相的漕河疏通已經到了後期,崔左相可以回朝主掌‘門’下省了,我推薦關中漕運使獨孤長鳳爲江淮、河南的轉運使兼河南道觀察使,接替崔寧繼續完成漕運大業。”

李慶安的這個建議讓張筠暗暗心驚,獨孤長鳳出任轉運使兼河南道觀察使,這就意味着李慶安開始重用獨孤家族了。

........

慶平二年六月,震驚朝野的戚珣案開始有了初步的結果,禮部尚書韋滔明知戚珣破壞朝政而縱容包庇,證據確鑿,罪名成立,由太后下旨,罷黜其相國之位,貶爲恩州長史,工部尚書盧奐爲從罪,也同樣罷黜相國,貶爲廉州太守,其餘與戚珣有勾結,或者受韋、盧二人牽連的四十四名朝官,如李開復、苗晉卿、羅鈞奕之流,或貶或免,無一倖免。

以此同時,太后沈珍珠下旨重建政治堂,任命張筠、崔寧、裴旻、顏真卿、王縉、劉晏、郭子儀等七人爲相,同時解散樞密處。

經過這次朝廷權力的重新洗牌,大唐朝政煥然一新,而這時,李慶安的目光終於投向了南唐,赫赫的磨刀聲開始響起來了。

.......

(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咱們月票換更新,從今天晚上開始,到星期天晚上結束,在每天的正常更新之外,每二十張月票加更一章,不低於三千字,給自己增加一點壓力,調動一下積極‘性’,現在是1603張月票,以這個數爲起始點,望大家參與)

另外感謝書友們的打賞,感謝天偌水成爲宗師,等本書結束時,老高一併開答謝會.

昨天,本書終於突破三百萬字了,這是老高第一本突破三百萬字的書,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418章 無可妥協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18章 生死關頭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83章 人口販子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47章 胡人祿山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92章 除夕之夜(下)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53章 寶石現蹤第420章 意外訪客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9章 安西副帥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587章 祿山隱憂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62章 安楊之交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179章 口蜜腹劍
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418章 無可妥協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18章 生死關頭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83章 人口販子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73章 花府大宴(六)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47章 胡人祿山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92章 除夕之夜(下)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53章 寶石現蹤第420章 意外訪客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9章 安西副帥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587章 祿山隱憂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62章 安楊之交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179章 口蜜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