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客官們想要洗手,能第一時間接水,而且還是熱水。
手一扭開,手一扭關。
如此神!
導致滿京都的人,爲了看看水龍頭是什麼樣子,蜂擁而至到烤鴨樓和醉仙樓裡。
當他們看到水龍頭如此神,鍋爐暖氣和水龍頭的名聲,尤其是造出此等神之物的人,越發聲名顯赫!
三個酒樓簡直是賺足了錢,更別說這十月的天氣冷了下去,這三個酒樓裡暖烘烘的,誰不愛呆在暖和的地方呢。
越發覺的此物神,造出此物的南陽縣主楊惜婉簡直是天人一般纔會想出此等東西吧。
京都路的人對楊惜婉都開始崇拜起來。
南陽縣主楊惜婉,再一次轟動了京都。
而其他的人想造鍋爐暖氣,要皇的首肯,還有太子的同意。
不是什麼人都能造的,以至於皇親國戚,滿朝武大臣最近做事都特別勤勉,是希望皇能夠看在他們做事勤快用心的份,給他們早鍋爐暖氣。
所以齊成帝很得意,最近朝幾乎沒有什麼令他煩心的事情,武大臣們幾乎都把事情辦的妥妥帖帖。
可是齊成帝又很鬱悶,這羣狡猾的武大臣,不給點壓力會推三阻四,什麼爲君盡忠,爲國效力,都是屁話。
其什葉最近總是這麼反覆的糾結。
但是不管怎麼樣,鍋爐暖氣和水龍頭,造成的轟動,幾個月裡都沒有消散
楊惜婉想到鍋爐暖氣,一定會在京都引起轟動,畢竟在這個時代,暖氣此等如此溫度適應,讓整個屋子都能充滿暖度的取暖氣一定會受大衆的歡迎。
但是有多轟動,有多歡迎,楊惜婉看不到也聽不到。
她正在忙着專心種出反季蔬菜。
不知道趙辰煜用的什麼辦法,篷布的信件寄過去以後到篷布寄回來只用了十天時間。
在絕對的權利面前,時間和距離都會縮短。
讓楊惜婉更感嘆的是,那些織工們只怕廢了不少力氣和心思想出來這種布蓬,而且一定是連夜加班給他們製造,所以纔會這麼快送來的。
今年過年,一定要給那些工人們發一個重重的年終獎!
篷布一寄來,楊惜婉立即拿着篷布去了種蔬菜的地方。
此時的溫泉之地,早已經不是楊惜婉當初見的模樣。
原本密密麻麻的樹林,四周一大片都已經被砍伐乾淨,開闢出了寬闊的場地,每一個大棚旁邊,都有整潔乾淨的小道,小道和十幾個大棚的小道相連,方便人行走的同時,看去還錯落有致。
這樣的規劃樣子,都是按照楊惜婉的圖畫建成的,一個個平地而起的木棚,整齊的建造在一起。
一眼望去,倒真有現代工業化的感覺。
當時造出來,並且如此規劃的時候,讓趙辰煜都愣了一愣。
想必譚博明怕楊惜婉不夠用,布蓬寄來的較多,是按照楊惜婉說的木棚數量,還有寬度長度這樣織起來的,楊惜婉估摸着布蓬大概還有不少有多的。
多也沒事,可以寄給京都去,若是京都不夠在讓譚博明寄一些布蓬往京都送。
她京都的大棚也需要這些布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