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開賣

“賣報,賣報。文學報,文學報。《仙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連載,一張報紙十一本書。”

“文學報,文學報。《仙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一張報紙十一本書,十一本書。”

“賣報,賣報,文學報。《仙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一張報紙十一本書,一張報紙十一本書。”

一個月後的一天早上,京城南大街上忽然響起陣陣孩童的叫賣聲。

被叫賣聲所吸引的路人擡頭望去,只見幾個揹着挎包,全部剃成光頭的男孩子正拿着幾張很大的紙一邊走一邊沿途叫賣。

有一個《仙俠》的書迷正好在附近,一聽到池非先生的名字,立刻攔住他們問:“小孩,你們剛剛說什麼?池非先生出最新作品了?”

“是的,叔叔。池非先生在我們的報紙上連載了最新的話本,今天是第一期。”

“報紙?那是什麼東西?”

“就是在一張紙上印了很多話本的紙。您可以看看。”一個孩子把一份報紙遞給他。

那個書迷接過去一看,只見這張所謂的報紙在正上方處印着“文學報”幾個大字。

整張報紙被分成多個大格子,每個格子頂端都印着一個書名,旁邊是作者的名字。書名下方,則是該話本的正文。

每個格子並不大,最多也就印了幾千字而已。

但這張報紙整體很大,正反面都印着東西,粗略一數還真有十一部話本,只是每一本都只有第一章幾千字而已。

他翻回前面,很快就在最顯眼處找到了池非先生的最新大作,書名叫《重生》。

除了這《重生》外,竟然連《梁祝》和《仙俠》都有連載。

看起來好像還真是池非先生的新作,那個書迷半信半疑地問那幾個孩子,“這報紙怎麼賣?”

“三十文錢一份。”

那個書迷一聽這價錢也不貴,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把錢給他們。

終於賣出第一份報紙的幾個孩子十分興奮,在仔細點數過後,小心翼翼地把錢放進挎包裡。

接下來,他們繼續開始沿街叫賣。

“賣報,賣報。文學報,文學報。《仙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連載,一張報紙十一本書。”

“文學報,文學報。《仙俠》作者池非先生在本報連載了最新作品,大家快過來看啊。”

不僅是南大街,在京城多處大街上,同樣出現了這樣的景象。

穿着相同衣服的幾個小孩拿着這種名叫報紙的新鮮事物一邊走一邊大聲叫賣,吸引了許多行人的好奇和注意,其中有不少行人還真的淘錢買了。

到了晚上的時候,出去賣報的孩子陸陸續續地回到了老舊的四合院。

早就等着他們回來的張小娥在點過人數都齊全後,這纔開始開飯。

爲了犒勞他們,張小娥除了平時的白粥和饅頭外,還另外給每個孩子分了兩個肉包子。

這下孩子們高興壞了,他們最喜歡肉包子了。

一些心急的孩子立刻迫不急待地把肉包子放進嘴裡吃起來,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準備留着最後才吃。

用過晚餐後,除了輪到今天值日的四個“值日生”在忙着收拾和打掃外,其他孩子在洗完自己的碗後開始興奮地說起白天賣報的過程。

雖然之前在院子裡模擬過很多次,但他們還是第一次真正賣報。

剛開始真的很緊張,但在陸陸續續賣了幾份報紙後,就變得沒那麼緊張,並逐漸適應下來。

他們問得最多的,就是其他組一共賣出了多少份。

在聽到最高那組竟然賣出了十二份的時候,頓時感到既驚訝又羨慕。

就在孩子們熱烈討論着的時候,池非從外面走了進來。

一看到他,孩子們立刻停止了說話,然後迅速站起來向他躬身行禮道:“先生好。”

“行了,你們坐吧。”池非走到他們前面的椅子上率先坐下來。

等他坐下後,孩子們這纔跟着坐回原來的位置。

“今天報紙賣得怎麼樣?”池非開口問道。

“先生,我們賣了七份。”

“我們賣了八份。”

“我們十份。”

“我們也是十份。”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報着自己的成績。

池非擡手讓他們安靜下來,“好了,現在讓我們一組一組來結算。第一組先上來。”

三個年齡介乎七到八歲的孩子立刻拿着自己的小挎包走上去。

“你們組一共賣了幾份報紙?”池非問當中較大的孩子。

“回先生,我們賣了八份,這是我們收到的錢。”那孩子恭敬地把挎包交上去。

池非打開挎包點了一下,一共二百四十文錢,一文不少。

池非把挎包裡的錢倒進帶過來的包裡,然後點出六文錢分成三份放在桌上說:“我們之前說好,每賣出一份報紙就給你們一文錢。你們賣了八份,提成一共是八文錢。

可是你們一組三個人,八文錢不夠分,所以暫時每人只分到兩文錢。剩下的兩文錢先記着,等下次再一起分,你們同意這樣的分法嗎?”

“同意。”三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好,那就這樣吧。”池非把分好的三份錢分別給了他們,並在本子上記上“一組欠二文”幾個字,好方便下次結算。

三個孩子拿到錢後,十分興奮地把玩着手中的兩個銅板。

這是他們賺到的第一筆錢,雖然不多,但還是讓他們興奮不已

池非讓他們下去,然後叫來了第二組。

第二組賣了七份,提成應該是七文錢。但三個人也不好分,所以跟第一組一樣,每人分兩文錢,多出來的一文錢同樣留着下次再分。

就這樣,孩子們依次一組一組地上交賣報的錢並結算提成。

等到第七組的時候,三個孩子卻顯得十分羞愧和不好意思,領頭的孩子脹紅着臉說“先生對不起,我們只賣出了三份。”

“沒事,下次再多賣點就是了。”池非微笑着摸了一下他們的頭。

“是,先生。”看到先生不僅沒責怪他們,而且態度還這樣溫和,原本忐忑不安的三個孩子頓時感動得眼泛淚珠。

把每一組的賣報錢都收上來後,池非對他們囑咐道:“知道我爲什麼讓你們三個人一組而不是各自去賣報嗎?那是因爲三個人在一起會安全很多。

假如賣報的時候遇到什麼地痞流氓的話,你們千萬不要跟他們糾纏,一定要馬上跑,知道嗎?

如果他們追上來的話,你們就一邊跑一邊大聲叫救命,這樣他們就不敢亂來了。

還有,一定不能去那些沒什麼人的小巷,只能在人多的大街上賣報。大家記清楚了嗎?”

“記清楚了。”所有孩子大聲應道。

“很好。如果手上的報紙賣完的話,就去報社那裡拿新的報紙。

大夥今天辛苦了,都早點休息吧。”

孩子們這才興高采烈地拿着自己賺到的錢回到各自的住處。

這些負責賣報的全都是六歲到十歲之間的男孩子,十歲以上的男孩子池非全部安排到印刷廠那邊做學徒去了,最近因爲趕貨,所以會晚一些回來。

由於這些負責賣報的孩子年齡都偏小,出於安全考慮,池非才把他們分成三人一組。

至於六歲以下的孩子,只能留在家裡玩耍,還不能跟着一起出去,以免走失。

另外那個瘸了腿的孩子鐵蛋因爲還在養傷當中,所以也沒辦法去。

換作現代社會的話,池非這樣做完全就是在使用童工,分分鐘要坐牢的。

但這是古代社會,孩子很早就出來當學徒或做雜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更何況他們原本就是朝不保夕的乞丐。

池非不是聖人,跟他們非親非故,總不能白白養着他們。

讓這些孩子做賣報童也是一開始就跟他們說好的事情,雙方你情我願,不存在誰虧欠誰的問題。而且這些孩子能夠早點自力更生也是一件好事。

…………………………

接下來幾天,報紙的銷量並沒什麼起色,平均每天只賣出五、六十份左右。

如果是現代社會的話,這樣的銷量絕對是撲得不能再撲了,連工人的工資都收不回來。

但池非卻很淡定,他知道任何新事物總有一個被人慢慢接受的過程。

所謂萬事起頭難,剛開始總是比較艱難的,他早有心理準備。

他並沒有讓印刷廠那邊停工,而是繼續印這第一期報紙。

過了七、八天後,情況慢慢發生了改變。

報童們在街上叫賣的時候,開始有越來越多行人肯買他們的報紙。

報紙的銷量開始明顯上升,由原來的每天一百多份很快上升到一、兩百份。比剛開始足足翻了一倍有餘,這讓賣報的孩子們驚喜不已。

賣得越多,提成越高,現在他們每人每天平均能分到十幾文錢,這對於原本吃都吃不飽的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筆不敢想象的鉅款。

在提成的激勵下,他們賣得更加勤快,整天拿着報紙在外面跑來跑去,只希望能夠多賣點。

又過了幾天,報紙的銷量再度迎來一個大爆發,一下子上升到每天三、四百份。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巨大的轉變,不僅是因爲人們逐漸接受了報紙這種新鮮事物,更主要的是《仙俠》的廣大書迷們由起初的半信半疑,到後來終於相信池非先生真的在報紙上連載新書了。

只要是看過《梁祝》和《仙俠》的讀者,一眼就能從那名爲《重生》的新作品中看到池非先生那熟悉的文風,以及那文白意不白的獨特寫法。

還有,在正文的最後,還有一行作者自述,清楚寫着以後新作《重生》將會在文學報上長期連載,請各位多捧場之類的話。

讀者們這才知道,原來在《仙俠》番外篇的書後言中,池非先生說“新作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面世”,指的是這個意思。

在口耳相傳之下,所有《梁祝》和《仙俠》的書迷開始自動自發地去購買報紙。

有時一買就是好幾份,就是爲了替親朋好友一起買了,反正又不貴。

很多買到報紙的人驚喜地發現,這報紙上面不僅有池非的新作以及《梁祝》和《仙俠》這兩本舊作,而且還另外連載着八本書,有的看過,有的沒看過,實在物超所值。

在“池非先生新作”這個金字招牌下,短短的半個月內報紙這一新鮮事物在京城內迅速流行起來,並吸引了大批喜愛話本的讀者前來嚐鮮購買,其中大部分是《梁祝》或《仙俠》的忠實書迷。

063 成品184 線索225 保甲350 有變327 馬鎧238 水路046 懟他095 眷侶093 第八卷017 搬離218 驚變009 衝動284 徵兵243 南方371 反水369 矛盾082 方子069 八卦007 話本163 阿芷159 婚約098 大戰051 自制377拒馬陣220?名聲161 及笄155 泥坑245 清查337 遷都026 買一送一173 囤糧207 傳話193 推行218 驚變190 接種271 御駕親征100 休息127 其實194 神藥140 薄冰245 清查374行刑055 江南257 同行367 撤離301 供述280 分兵034 貴客333 打聽335 匆匆180 恩威155 泥坑100 休息233 餓虎184 線索024 這鄰居238 水路029 可惜了226 軍需040 親疏遠近017 搬離173 囤糧168 準備227 新法127 其實086 惡少388勸說012 往事如煙358 宛州195 審查288 無恙144 復刊002 入城253 處置386 國庫210 改變359 火銃127 其實368 圍城242 西南371 反水279 收攏127 其實283 覆沒245 清查247 死敵069 八卦020 熱銷198 臣子264 改革345 瘟症039 畫作397交代094 轉變352 共濟343 仇人362 中計221 檄文368 圍城127 其實
063 成品184 線索225 保甲350 有變327 馬鎧238 水路046 懟他095 眷侶093 第八卷017 搬離218 驚變009 衝動284 徵兵243 南方371 反水369 矛盾082 方子069 八卦007 話本163 阿芷159 婚約098 大戰051 自制377拒馬陣220?名聲161 及笄155 泥坑245 清查337 遷都026 買一送一173 囤糧207 傳話193 推行218 驚變190 接種271 御駕親征100 休息127 其實194 神藥140 薄冰245 清查374行刑055 江南257 同行367 撤離301 供述280 分兵034 貴客333 打聽335 匆匆180 恩威155 泥坑100 休息233 餓虎184 線索024 這鄰居238 水路029 可惜了226 軍需040 親疏遠近017 搬離173 囤糧168 準備227 新法127 其實086 惡少388勸說012 往事如煙358 宛州195 審查288 無恙144 復刊002 入城253 處置386 國庫210 改變359 火銃127 其實368 圍城242 西南371 反水279 收攏127 其實283 覆沒245 清查247 死敵069 八卦020 熱銷198 臣子264 改革345 瘟症039 畫作397交代094 轉變352 共濟343 仇人362 中計221 檄文368 圍城127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