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檄文

就在京城發生驚天鉅變之時,寧志遠所率領的寧氏一族正快馬加鞭地趕往西北避難。

在出發之前,寧志遠已經放出所有信鴿,把京城的情況寫成紙條綁在信鴿身上放了出去。

他需要讓自己人以及心腹手下知道京城發生了什麼事,好早作準備。

如今幾天過去了,遠在西北的兩個兒子和其他寧氏族人應該已經收到消息。

爲了儘快趕到西北,一路上包括寧志遠在內的所有人全都不敢停留太久,就算是吃飯睡覺也是儘量縮短時間。

能騎馬的儘量騎馬,不能騎馬的就坐馬車,務必要把所有人都帶上。

爲了防止京城那邊派人追捕,寧志遠還派出一部分護衛殿後,用於引開追兵。

不僅如此,他還派出十幾個護衛充當斥候,在前方探路,以免中了埋伏。

一路上衆人都十分小心,儘量隱藏形跡,所有人的神經都崩得很緊。

還好二皇子等人正忙於在城內大肆搜捕各種反抗勢力以及漏網之魚,暫時沒有餘力派出大軍追捕他們,這才讓寧氏一族免於兵禍。

不過最大的功臣還是那條秘道。

沒有那條秘道,寧氏一族絕不可能全族逃離京城。

當安國公的黨羽好不容易纔找到那條秘道的時候,全都被這條直通京城外面的秘道給驚呆了。

這麼長的秘道,究竟是花了多少年時間才挖好的?又是什麼時候挖的?難道寧氏一族早就預料到會有今天的情況出現嗎?

這寧家,果然深不可測,讓人不敢小覤。

經過大半個月的趕路後,寧氏一族終於安全進入西北境內。

在邊境迎接他們的不是別人,正是寧志遠的次子寧雅楓。

正如寧志遠所料,在西北的兩個兒子和其他寧氏族人果然已經收到了飛鴿傳書,並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

寧雅楓就是爲了接應父親等人,才親自率領兩千精銳騎兵以最快的速度趕來邊境,他們已經在此等了幾天時間。

如果寧志遠他們再不到,他就要帶着這些騎兵出發找人了。

看到次子寧雅楓,寧志遠十分高興,雙方會合後,立刻問他西北這邊的情況。

寧雅楓告訴他,在收到飛鴿傳書後,他和大哥以及所有在西北的寧氏族人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首先聯繫上所有站在他們這邊的軍方同僚,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在各個營區發動兵變,把朝廷方面的軍方將領迅速控制住,不讓他們有機會起兵造反。

寧氏族人心裡很清楚,在這種關鍵時候只有掌握住兵權的人才有話事權,其他一切都是虛的。

雖然把朝廷的人給成功控制住了,但畢竟在各大營區發生過兵變,底下的士兵也不是瞎子,也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

士兵們只是不明白以寧家爲首的各位上官爲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寧家叛變朝廷了嗎?

一時間,整個西北各個營區的士兵都顯得十分恐慌、不知所措。

軍中更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這時候要想驅除流言、穩定軍心,必須要有一個像寧志遠這樣在西北軍中和民間都擁有深厚威望和人望的核心人物才能說服衆人,否則再拖下去西北一定會亂。

在瞭解到大概的情況後,寧志遠立刻決定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邊關重鎮烏赤縣。

因爲整個西北大營就在烏赤縣,那裡也是寧家的根基所在。

只要控制住西北大營,一切就會在寧家掌握之中。

於是在經過簡單的休息後,一行人再度起行,往烏赤縣趕去。

原本經過連日來的快速趕路,寧志遠的傷口開始出現了開裂滲血,本該找個地方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纔對。

但如今事態緊急,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他只能強忍着傷痛繼續趕路。姚氏看在眼裡,十分心痛,但也無可奈何。

幾天後,一行人終於趕到了烏赤縣。

把所有族人都暫時安置在寧家大宅後,寧志遠首先梳洗一番,然後在書房裡查看由京城探子發過來的飛鴿傳書。

在看完密件的內容後,寧志遠表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靖安帝終於還是敗了。

即使已經準備多年,但他還是低估了安國公這頭老狐狸。

想跟這種老狐狸鬥,玩心機耍陰謀那一套是不管用的,必須要用泰山壓頂之勢直接碾壓過去才行。

那個人還是太心急了。

寧志遠在沉默了一會之後,很快就振作起來,然後表情堅毅地走出了書房。

在次子寧雅楓和女婿池非的陪同下,寧志遠一行人很快來到了西北大營。

他剛一踏入營地,許多見到他的士兵立刻激動地叫起來,“大帥回來了!大帥回來了!”

“是真的嗎?大帥真的回來了嗎?”

“是真的,大帥真的回來了,我剛剛看到他了。”

“太好了,大帥總算回來了,這下終於放心了。”

於是沒過多久,整個西北大營的將士都已經知道大將軍寧志遠回來了。

見到他回來,包括在軍中任職的寧氏族人以及其他高級將領終於鬆了口氣。

這些天來,他們不僅要安撫躁動不安的下級士兵,還要時刻提防來自京城的入侵者。

這還算小事,真正的壓力來自他們自身。

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只要踏出了這一步,他們就已經相當造反了。

一旦兵敗被捕,等待着他們的很可能是被誅九族的後果。因此每個人心裡都承受着極大的壓力。

當寧志遠走進營帳後,所有將領立刻向他行禮問好。

向衆人點了點頭後,寧志遠對一個下屬吩咐道:“把那些關起來的人都請過來。”

那下屬知道大帥說的是那些被他們控制起來朝廷軍官,立刻領命下去提人。

寧志遠這纔對衆將領說:“等那些人過來以後,我再當着所有人的面宣佈一個重要消息,各位稍等。”

衆將領面面相覤,只能在那裡乾等着。

沒過多久,二十多個被綁起來的朝廷武將被士兵們押了過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怒氣。

一個年紀較大的武將一見到寧志遠,立刻破口大罵:“寧志遠,是你讓這些小牲畜綁我們的嗎?你是不是想造反?!”

“沒錯,我們是朝廷命官,你憑什麼綁我們?!”

“大將軍,真是你讓他們動手的嗎?”

其他武將也羣情激動地叫嚷着。

寧志遠環視了一下他們這些人,然後沉聲道:“諸君,你們可知道,皇上已經被殲人所害。”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頓時臉色大變。

那些朝廷派過來的武將就不用說了,許多人甚至忍不住驚呼出來,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而有份參與兵變的將領之前就已經收到寧志遠的飛鴿傳書,大概瞭解京城的情況。只是對於皇上就這樣輕易地被賊兵所害,仍然感到十分震驚。

接着,寧志遠從身上拿出那份飛鴿傳書,然後拍在桌上說:“這是剛剛收到的京城急報,二皇子勾結安國公起兵造反,圍攻皇宮。

禁軍五衛雖然拼死抵抗,但無奈賊軍勢大,終於不敵,被賊軍攻進了皇宮。

不僅皇上和皇后被害,就連幾位年幼的皇子也未能倖免,死於賊軍之手。

大皇子在突圍的時候,被亂箭射中,傷重不治。”

聽到這一連串消息,朝廷派來的武將全都驚得張大了嘴巴。

過了一會,那個年紀較大的武將用苦澀的聲音問:“志遠,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寧志遠嚴肅道:“這種事難道還能拿來開玩笑嗎?如果你們不信,不妨派人去打聽一下。

還有件事,賊軍得手後,隨即在民間大肆污衊此次兵變乃大皇子勾結禁軍五衛以及我們西北軍所爲,準備派大軍討伐我等。

你們都是在西北任職多年的老人,我寧志遠有沒有往京城派兵,你們應該一清二楚纔對。

另外賊軍宣稱大皇子勾結禁軍五衛起兵造反。諸君知道是哪五衛嗎?

他們分別是金吾前衛、後衛以及羽林左衛、右衛,虎賁衛這五衛。

先不提這虎賁衛,各位應該很清楚金吾衛和羽林衛都是宮廷禁軍,更是皇上的心腹親兵,你們相信這四衛會跟隨大皇子造皇上的反嗎?”

衆人頓時啞口無言。

寧志遠表情沉痛地說:“我萬萬沒想到二殿下竟然會勾結安國公等賊匪犯下這種軾君軾父的滔天大罪。

不僅如此,他甚至連那幾個年幼的皇子也不放過。

他這樣做,不過就是因爲他深知自己得位不正,害怕有臣子擁護其他皇子反他而已。

但不管怎樣,那可全都是他的親弟弟啊,最小那個才年僅七歲。

試問在座各位,一個連自己生父和幼弟都能下得了手的人,還值得我們效忠嗎?!

我寧氏一族世代盡享皇恩,忠心可鑑,從未出過亂臣賊子。

我寧志遠雖然不肖,但身爲先皇靖安帝親封的西北大將軍,多年來深受先皇信重,絕不會跟此等僞皇賊臣同流合污、狼狽爲殲。

我宣佈,從此刻起,西北將與京城決絕,不再受僞朝號令。

我寧氏一族會拼死抵抗,絕不妥協。

如果在座有人想要離開西北迴京城的話,可以就此離開,我寧某人絕不阻攔。請!”

隨着最後一個“請”字響起,所有朝廷武將全都呆若木雞地站在那裡,他們還沒從那無比震驚的消息中回過神來。

十天後,西北向大魏各地發出多份言辭激烈的討賊檄文。

檄文當中痛斥二皇子和安國公等人軾君軾父的滔天惡行,並明確表示西北所有軍民身爲先皇靖安帝的忠心臣民,絕不會承認這種大逆不道的亂臣逆子爲新君。

從今以後,西北全境將以忠臣遺孤之身自立,不再受僞朝號令。

並邀請天下所有忠君愛國之士積極響應,與西北軍民一起共抗僞朝。

此檄文一出,天下譁然。

大魏靖安二十九年秋,西北就這樣反了。

269 火槍374行刑202 文戲204 春去秋來386 國庫330 印花319 鬼雷346 民情006 學帳004 入職011 大綱003 謀生131 新京報117 女作者290 親事267 通過140 薄冰126 佈局309 決議229 新帝014 手稿166 消息249 活路211大婚167 高人243 南方231 盤庫330 印花368 圍城245 清查120 計劃353 奔送206 宴席227 新法379內城226 軍需316 叩關283 覆沒066 沒來044 盜文092 春去秋來017 搬離305 推廣240 蘇元府191 舉薦168 準備240 蘇元府005 教人358 宛州112 開局119 生意上門103 面談216 選擇111 開賣112 開局264 改革390條件166 消息310 練兵270 世故327 馬鎧212九盞002 入城107 準備143 緣由297 故人016 清白285 和安285 和安348 雙鬼057 上門107 準備043 又撒謊了215宗祠105 番外篇二312 祭拜087 準備149 第三卷273 選拔211大婚114 第二期306 育種291 媳婦114 第二期305 推廣349 大瘟365 敗兵384入城147 小人333 打聽390條件310 練兵280 分兵226 軍需217 撤離040 親疏遠近282 伏兵129 是誰303 初臨080 後言
269 火槍374行刑202 文戲204 春去秋來386 國庫330 印花319 鬼雷346 民情006 學帳004 入職011 大綱003 謀生131 新京報117 女作者290 親事267 通過140 薄冰126 佈局309 決議229 新帝014 手稿166 消息249 活路211大婚167 高人243 南方231 盤庫330 印花368 圍城245 清查120 計劃353 奔送206 宴席227 新法379內城226 軍需316 叩關283 覆沒066 沒來044 盜文092 春去秋來017 搬離305 推廣240 蘇元府191 舉薦168 準備240 蘇元府005 教人358 宛州112 開局119 生意上門103 面談216 選擇111 開賣112 開局264 改革390條件166 消息310 練兵270 世故327 馬鎧212九盞002 入城107 準備143 緣由297 故人016 清白285 和安285 和安348 雙鬼057 上門107 準備043 又撒謊了215宗祠105 番外篇二312 祭拜087 準備149 第三卷273 選拔211大婚114 第二期306 育種291 媳婦114 第二期305 推廣349 大瘟365 敗兵384入城147 小人333 打聽390條件310 練兵280 分兵226 軍需217 撤離040 親疏遠近282 伏兵129 是誰303 初臨080 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