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舊案

新京報這篇報道一出,立刻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不僅全京城的讀書人和文人士紳對此事無比關注,就連普通人也爲之議論紛紛。

雖然歷年來京城內外也有涉及到官員的大案要案發生,但真正知道內情的往往只有朝堂官員以及手眼通天的世家大族。

還未入仕的普通讀書人以及民間百姓只是捕風捉影地知道一些傳聞而已,真正瞭解內情的並不多。

然而發行量排第二的新京報,卻是所有關心官場的讀書人以及關心時事的普通人必買的報紙。

如今它以如此直接明瞭的方式把這件大案報道出來,頓時在全京城內外掀起了一論討論熱潮。

這篇報道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案件的經過。

話說江南一帶自古私鹽氾濫,屢禁不止,是歷朝歷代都難以根治的頑症。

禮部右侍郎張廷安在二十多年前曾在江南嘉安府擔任知府一職。

在任職期間,他曾勾結當地鹽商盜賣私鹽達數年之久。

當年參與此事的當地各級官員有上百人之多,而張廷安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官員而已。

包括張廷安在內,這些官員與當地鹽商相互包庇,相互掩護,形成了一條官商勾結的利益鏈條。

爲了不讓事情暴露,這些人會聯合起來迫害那些不順從他們的同僚官員,網織罪名讓他們身敗名裂,甚至是對其抄家砍頭。

嘉安府鎮江縣知縣馬保中因爲不想參與這種勾當,曾秘密把一封舉報信遞往江南總督沈懷山。

可惜信件被中途截獲,馬知縣隨即遭到報復,被當時的嘉安府知府張廷安以貪髒枉法的罪名就地處斬,妻女沒入官伎,年僅十七歲的兒子也在流放途中病故。可謂家破人亡,慘絕人寰。

在清除了馬知縣這個刺頭後,這些參與盜賣私鹽的官員以爲事情已經解決可以安寢無憂。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馬保中寫的舉報信不是隻有一份,而是兩份。

一份是遞往江南總督沈懷山,另一份則是以防萬一交給了他的學生,秀才楊洪志。

舉報信中不僅詳細寫清了當地官員盜賣私鹽的全過程,還羅列了所有馬保中已知的有份參與此事的官員名單。

在親眼目睹恩師被冤枉處斬後,悲痛欲絕的楊洪志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爲恩師報仇,讓涉案的官員得到應有的懲罰。

爲了不打草驚蛇,這二十多年來,楊洪志一直小心翼翼地收集證據。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這麼多年的小心周旋,楊洪志終於收集到了各種有力的鐵證。

接下來,他孤身一人上京,在刑部尚書姚大人下朝途中攔下了他的馬車,把事情經過向他講述清楚,並呈上了這麼多年來收集到的各種證據。

姚大人在看過他的證據後,深感此事非同小可,立刻帶着他去找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大人,讓他當面陳述案情。

刑部尚書姚大人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大人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在朝堂之上一起提出了此案,這才讓這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的大案浮出水面。

皇上聽聞此事後,大爲震怒,立刻要求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一定要將此案查清楚。而涉案的禮部右侍郎張廷安則暫時關在大理寺當中等候會審。

新京報表示,屆時還會將案件審理過程如實公佈。

這篇報道不僅在民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朝堂之上也引起了廣泛爭議。

不少官員提出,新京報作爲一家民間報社,有何資格報道這種朝堂之事。

不僅於禮不合,而且於法不容,應該馬上禁止。

但爲之反對的官員也有很多,他們提出的理由是事無不可對人言。新京報這篇報道只是把案件的經過直接報道出來而已,並沒有任何偏頗之處,爲何不能報。

雙方吵成一團,難分難解。

而皇上的態度卻很讓人玩味,他表示如今最要緊的是趕快查清案情真相,其他的都可以暫時放到一邊。

就這樣,新京報有驚無險地避過了一劫,並且第一次在銷量上超越文學報成了最好賣的報紙。

其他幾家同樣以時事新聞爲賣點的報紙看到新京報平安沒事,爲了銷量也開始跟風報道此案。

一時間,這件大案成了街頭卷尾人們熱議的話題。

那些有志於科舉的讀書人更是對此事無比關注,經常聚在一起談論此案的最新進展。

假如有人不知道此事的話,甚至還會被人冠以書呆子的名號,因此沒有讀書人敢不關注此事。

池非雖然不是想考科舉的讀書人,但他也是新京報的老讀者,一直都有買這份報紙。

在看完這篇報道後,他覺得這新京城的後臺不是一般硬,而是非常硬,這遠遠超出了他最初的預想。

池非知道古代社會不管是哪朝哪代,鹽鐵專賣向來都是各個朝廷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也是當權者最看重的收入來源。

敢大批量盜賣鹽鐵的大案從來都不是小事,一定有位高權重的人在背後做操手才做得下去。

那些表面上涉案的官員大多隻是小蝦小蟹而已,真正的幕後大佬往往另有其人。

敢報道這樣的大案,如果是一般的報社早就被封館抓人了。

而新京報不僅沒有被禁,反而還得到了許多在任官員的力保,這後臺怎麼可能不硬。

其實要推測新京報的後臺是哪些人並不難。

根據誰是最大受益者,誰就最有可能是兇手這個理論來分析的話。只要知道這件大案最大的得益者是誰的話,就能夠大概推測出新京報的後臺是哪些人了。

不過他只是一個平民百姓,並沒有足夠的情報和人脈去分析這些事,這一切於他而言不過是在看熱鬧而已。

對於這期新京報在銷量上超過文學報一事,他不僅不擔心,反而還很高興。

他只希望新京報能越辦越好,銷量一直保持第一,其他報紙也能後來居上,他這文學報能排在第三、第四名就足夠了。

高處不勝寒的滋味不是那麼好受的,他只是想做一棵樹,隱藏在森林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池非覺得,這件案子絕非新京報報道的那麼簡單。

官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體制,很多內幕不是體制內的人是根本獲取不到的。

一個秀才就算韜光養晦二十多年,以他的身份和人脈也不足以收集到真正有力的證據。

這京城內部,很可能正在進行着一場外人根本見不到的大暗鬥。

322 神機173 囤糧089 秘寶388勸說051 自制306 育種206 宴席054 試劍245 清查393大勢131 新京報140 薄冰068 仗義234 九江293 官差075 烈酒204 春去秋來159 婚約102 風骨139 絕筆161 及笄218 驚變116 投稿061 虐主201 第九卷332 生育125 新稿043 又撒謊了201 第九卷335 匆匆273 選拔297 故人134 審結377拒馬陣118 醫緣300 圍府147 小人349 大瘟169 世人249 活路221 檄文263 想法247 死敵215宗祠391稅賦011 大綱291 媳婦034 貴客189 驗證245 清查378 衣裳036 出新書了227 新法371 反水112 開局081 可以商量286 九江港326 糧草282 伏兵382掏心304 手信299 通報086 惡少085 街上366 連帶395民心221 檄文066 沒來299 通報154 結果357 失控042 張小娥019 第二部大綱020 熱銷200 續章220?名聲128 紅影055 江南160 回升084 請人274 分工325 壓制186 實驗266 短板177 寧府359 火銃151 連載332 生育388勸說109 入住039 畫作166 消息092 春去秋來207 傳話396接受333 打聽065 交流會103 面談344 被子293 官差
322 神機173 囤糧089 秘寶388勸說051 自制306 育種206 宴席054 試劍245 清查393大勢131 新京報140 薄冰068 仗義234 九江293 官差075 烈酒204 春去秋來159 婚約102 風骨139 絕筆161 及笄218 驚變116 投稿061 虐主201 第九卷332 生育125 新稿043 又撒謊了201 第九卷335 匆匆273 選拔297 故人134 審結377拒馬陣118 醫緣300 圍府147 小人349 大瘟169 世人249 活路221 檄文263 想法247 死敵215宗祠391稅賦011 大綱291 媳婦034 貴客189 驗證245 清查378 衣裳036 出新書了227 新法371 反水112 開局081 可以商量286 九江港326 糧草282 伏兵382掏心304 手信299 通報086 惡少085 街上366 連帶395民心221 檄文066 沒來299 通報154 結果357 失控042 張小娥019 第二部大綱020 熱銷200 續章220?名聲128 紅影055 江南160 回升084 請人274 分工325 壓制186 實驗266 短板177 寧府359 火銃151 連載332 生育388勸說109 入住039 畫作166 消息092 春去秋來207 傳話396接受333 打聽065 交流會103 面談344 被子293 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