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稅賦

當西北軍僅用半天時間就攻下了足有近十萬人馬駐防的宛州城這個消息徹底傳開後,讓衆多持觀望態度的江南世族都爲之震驚不已。

他們震驚的不止是西北軍的強悍,還有鎮國公寧志遠的殺伐果斷。

面對全是漢人軍隊以及平民駐守的宛州城,這位西北大將軍卻說打就打,毫不手軟。

如此兇悍果斷的脾性,讓一衆江南世家大族都感到膽寒。

幾天後,一個再加勁爆的消息又傳來了。

淮南地區勢力最大的商、鍾、段、米四大家族,被鎮國公兼監國大臣寧志遠以謀反串連的罪名關進了大牢。

緊接着兩天後,商、鍾、段、米四家家主以及原宛州指揮使田益光等高級軍官經當地官府審判後,被當衆處斬,其家人全部貶爲軍戶,家產也被一併沒收。

就這樣,這四個盤據淮南多年、歷經數代的四大家族,就此敗落、家破人亡。

消息傳開後,更是讓一衆江南大族心驚膽戰、人人自危。

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這已經是寧家手下留情了。

真按寧志遠的脾性,對於這種企圖起兵造反的家族,他一向是奉行斬草除根政策的。

不僅是本家,就連整個家族也要一併剷除才肯罷休。

當年寧家在東北整治地方豪強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

凡是敢動用私兵對抗西北軍的家族,一律滅族了事。

這回寧志遠之所以手下留情沒有將四大家族全部滅族,其實是小女婿池非勸住了他。

池非其中一個身份就是個情報頭子,而江南這塊地方更是他派去探子最多的地方。

因此他很清楚,在油水充足的江南地區,世家豪強的數量遠比東北那邊要多得多。

而且許多大家族通過子女聯姻、合夥做生意等方式相互串連勾結在一起,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

假如還像以前一樣將犯事的世家直接滅族的話,很可能會逼着這些江南大族真的聯合起來一起在背地裡造反。

所謂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雖然西北軍在正面戰場上戰無不勝,但對於這些來自於江南各族的種種陰謀詭計,有時還是防不勝防的。

至於說要把這些世家大族全部殺光,那更不可能。這事當年一代梟雄曹操就曾做過,結果發現根本就行不通,而且後患無窮。

因此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要搞連坐這一套,只對本家動手,儘量不要牽連到整個家族。

就連在處置本家的具體做法上,也要儘量採取只追究原兇,不禍及家人的做法比較穩妥。

也就是說,只把有份參與事件的人問罪,該斬的就斬,不必留情。

至於犯人的家屬如何處理方面,池非極度不贊成將犯人妻女沒入官妓,其餘男丁流放千里的做法。

這種處置辦法不僅極不人道,而且容易滋生後患。

萬一流放的人在半路逃走的話,或許很多年後就會出現像顏北清這樣一心想要報仇而不擇手段的人重新回來搞風搞雨。

爲了防止犯人家屬心生報復,最好的辦法是將犯人家屬全部貶爲軍戶。

大魏的軍戶全是些被判有罪的犯人家屬,他們被判充軍後就成了軍戶,五代後方可轉爲平民。

這些軍戶本質來說就是軍中的農奴,他們要負責給軍隊耕作田地,提供軍糧。

他們的孩子也可以加入軍隊成爲士兵,只要連續三代都在軍中效力,就可以提前變爲平民。因此還是會有不少軍戶的孩子選擇當兵這條路。

同樣道理,將犯事本家的家屬貶爲軍戶,就能讓他們在軍隊的監視下貢獻勞力,帶罪立功。

假如經過五代人以後,這家人還想要爲當年犯事的曾曾曾祖父報仇的話,那也算是萬中無一的奇人了。

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就算是爲了家裡的子孫後代着想,也不希望他們再繼續走報仇雪恨這條絕路。

這種將犯人家屬貶爲軍戶的做法遠比將犯人妻女沒入官妓、男丁流放千里的傳統做法要好得多,而且還能爲軍隊增加勞動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寧志遠聽完小女婿的建議後,覺得頗有道理,這才手下留情,只追究商、鍾、段、米四大家族的本家主犯,沒有把整個家族一併滅族。

但即使是這樣,寧志遠的雷霆手段還是讓一衆江南世家大族感到驚恐不已。

對於這位西北大將軍的脾性,他們總算是初見端倪了。

而在淮南這邊,剛剛纔處置完商、鍾、段、米四大家族的寧志遠,可謂是春風得意、喜笑顏開。

不愧是淮南地區最爲有錢有勢的四大家族,這回從他們家中抄出的財物和存糧,其數量比他預想的還要多出許多。

這一下,身爲土匪頭子的寧志遠可算是宰到了四頭大肥羊,一連幾天心情都好得不得了,見誰都是笑。

寧志遠從來就不是一個小氣的將領,深知賞罰分明的道理。

就跟當年在東北整治地方豪強一樣,他按官位等級給每個下屬將領分發了數額不一的財物作爲獎勵,就連普通士兵也一口氣加了兩個月的軍餉,一副人人有份的架勢。

這一下,更是讓全軍將士歡欣鼓舞、喜氣洋洋,個個都恨不得再遇到幾頭這樣的肥羊。

池非分到的那份是數量最多、最爲值錢的上等貨色。

不說別的,光是每顆都有拇指大小、通體渾圓的南海珍珠所串成的項鍊就有十幾串之多。幾乎每一串賣出去都能換到一幢三、四進的房子,其價值可想而知。

其他金銀珠寶就更不用說了,幾乎要用麻袋來裝。

看到如此豐厚的戰利品,池非不禁再度感概,果然在古代社會沒什麼比打仗更能撈錢的行當了。

另外這幾大世家豪族的身家之厚,也讓他對江南的富饒程度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打完仗分完贓,接下來就該幹正事了。

在整治完四大家族後,寧志遠開始對整個淮南地區進行了重新丈量土地和清查隱戶的大清查運動。

就連負責丈量的官員和人員,也是從西北和東北帶過來的人,一概不用本地人,以免相互勾結。

西北軍只認田契和地契,而且還是要在官府那裡備過案的契約才行,否則一律無效。

在十幾萬西北大軍的武力威壓下,剩下的那些世家豪強不敢再作妖,只能捏着鼻子乖乖配合清查。

結果這一查,果然查出了大量被世家豪強所侵佔的國有土地以及逃稅的田產,還有大量被當成農奴不用交人頭稅的隱戶。

其數量之大,比東北那邊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查出來的被侵佔土地和隱戶,寧志遠並沒有完全按照東北的做法全部讓農民認領,而是把田地分成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三種。

上等田和中等田收歸國有,只把下等田拿出來讓當地農民認領。

這是早在出徵前,章文軒所提出的建議。

按照章文軒的意思,江南的田地土質肥沃,就算是下等田,換到東北那邊也稱得上是中等田,要是在西北那種土質貧瘠的地區更是實打實的上等田。

因此寧家完全可以把上等田和中等田收歸國有,然後把這些田地租出去給無田無產的佃農耕種,作爲國庫收入的一種來源。另外還可以拿部分國有田地作爲以後封賞有功之臣的獎勵。

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操作,其目的是讓皇家變成擁有最多上等田和中等田的超級大地主,使國庫有一筆穩定的收入。

寧志遠覺得章文軒的建議頗有道理,於是這回就按他的法子來做。

把從商、鍾、段、米四大家族那裡沒收的田產,以及從各個世家豪強那裡查抄出來的被侵佔土地中的上等田和中等田收歸國有,然後讓那些賣身爲奴的大量隱戶來耕種這些良田。

這些良田的田賦暫時每年只收三成,其餘歸佃農所有。

而且給這些賣身爲奴的隱戶恢復身份,讓他們重新做回良民。

剩下的下等田就拿出來讓當地農民認領,並規定只要認領者耕滿五年,並且每年交足五成田賦,就可以把這些公田變成私人田產,允許自由買賣。

另外寧志遠仗着自己兜裡有大把“不義之財”,直接在當地發了一榜公告,明令從今日開始,整個淮南地區所有農民免稅免賦一年。若有官員敢抗令不遵者,嚴懲不貸。

這兩項政策一出,尤其是免稅免賦一年這一條,頓時在當地百姓當中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難道這寧家真的如此大方,不僅把這麼多田地拿出來救濟窮人,還肯免稅一年?

幾天以後,隨着有越來越多大膽的農民認領了這些田賦高達五成的公田,以及免稅政策的全面推行,原本半信半疑的百姓終於開始慢慢相信這是真的。

百姓們感到無比驚喜,紛紛奔走相告。

而頒佈了這兩項政令的寧家,也迅速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稱讚,在當地民間的名聲可謂是一日千丈。

越來越多百姓由衷地對寧家充滿了感激,因爲這免稅一年的政策,使許多原本因爲瘟疫和戰亂而艱難度日的人家總算是可以稍稍喘口氣了,不至於活活餓死。

趁着百姓開始改觀的當口,寧志遠還趁熱打鐵地讓部分西北軍士兵去幫流離失所的百姓重建家園,又或者是去四處巡邏維護當地治安,防止有人趁機作亂。

由於之前的兩項利民政策,再加上西北軍士兵秋毫無犯的嚴明軍紀。

一時間,原本對西北軍充滿了恐懼的淮南百姓,迅速變成了堅定的擁護者。

甚至這時候誰敢說寧家和西北軍的壞話,都很可能會遭到衆人的圍而攻之。

實際上,剛剛纔經歷過瘟疫和戰亂的大多數江南百姓,連養活自己一家都難,更不要說再交來年的賦稅了。

寧志遠、章文軒、池非等人自然也清楚這點,因此寧家很早就已經定下了要對江南全境的百姓實行免稅一年的政策,來讓他們恢復元氣。

而寧志遠只在淮南地區實行免稅政策,而不是在江南各省全面推行這項政策,是有深層目的的。

按小女婿池非的說法,這是爲了把西北軍打造成解放者的形象。

也就是說,只要西北軍去到哪裡,那裡的百姓就能享受到免稅一年的優惠福利。

當消息傳開後,其他地方深受重稅所苦的百姓自然會翹首以盼西北軍的到來,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又懼又怕。

既然早就已經決定對江南各省實行免稅一年政策來恢復元氣,那就乾脆以此作招牌,在各地民間爲寧家和西北軍刷好感度。

這是收買人心最好的辦法,遠比廣發安民告示要有用得多,於是這纔有瞭如今的淮南地區免稅政令。

這公田認領政策以及免稅令一出,淮南地區的平民百姓自然是交口稱讚、拍手叫好。

相比於百姓們的歡天喜地,那些世家豪強們卻是叫苦連天、哀嚎不止。

因爲寧家不僅要收回被侵佔的國有土地,還要他們作出相應的賠償。

被侵佔或逃稅的每一畝地,都要以上等水田的收成爲標準,賠償足足三年的糧食產出,少一斤都不行,而且只收糧食不收銀子。

這項賠償令,徹底把一衆世家豪強給炸了窩。

這寧家實在是太狠了。

假如真要按這樣算的話,那豈不是要把他們家的存糧給掏掉一大半?

而且如今江南各地正值饑荒,糧食遠比銀子金貴,這不就相當於挖他們的祖墳?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寧家既然不仁,那就別怪我們不義。

一時間,原本還在觀望當中的江南各地世家豪強終於忍無可忍,紛紛聯合起來要跟寧家硬缸到底,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這個條件。

很快,江南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私人武裝,少的幾千到上萬人,多的甚至高達七八萬人,全是各大家族所豢養的私兵聯合在一起的地方人馬。

這些私人武裝舉着各種各樣的旗子控制當地官府、佔領縣城,擺出一副假若寧家不肯修改政令,將和西北軍死戰到底的架勢。

整個江南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十多萬人馬。

這就是爲什麼安國公謝明順會忌憚江南世族的原因所在,他怕的就是他們會聯合起來一起造反。

而寧家呢?

面對各地不斷涌現的私人武裝組織,寧志遠卻大手一揮,給全軍下了一個軍令:凡是抗令不遵者,殺無赦!

於是,由寧志遠親自率領的東線大軍,以及蕭志堅所率領的西線大軍,兩路大軍從兩個方向一路橫掃過去。

一旦遇到敢抗令不遵的縣城,就會二話不說直接派兵攻城。

在落地炮、火槍這些強大火器的加持下,原本就驍勇善戰的西北軍更是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大軍所到之處,這些由世傢俬兵組成的私人武裝死傷無數、哀鴻遍野。

僅僅一個月不到,就有將近一半的江南大族被西北軍給收拾乾淨。

凡是有份參與叛亂的世家大族,全都被西北軍給抄家處斬、全家貶爲軍戶。

這一戰,直接讓幾百個歷經數代、經久不衰的大家族就此敗落、泯然於衆。

包括他們所豢養的私兵以及民夫在內,涉及的人數超百萬之多。

由於涉及的人數實在太多,因此後世纔會把這場清查運動稱爲“江南大清算”。

看到西北軍如此強橫,剩下的世家豪強終於扛不住了,紛紛開城投降,並且主動答應接受之前寧家提出的賠償要求。

寧志遠哪裡肯就此放過這些慣會見風使舵的地方蛀蟲,隨即對他們提出了新的賠償要求。

不僅要賠償每畝三年的糧食產出,還要額外追加租金才行。

即每家每戶要按侵佔和逃稅土地的數量賠償二十年租金,而且要以靖安帝時期的租價來作爲賠償標準。

也就是說,每侵佔或逃稅一畝地,不僅要賠償三年的糧食產出,還要按靖安帝時期的租價交付二十年租金,少一文錢都不行。

這個新規頓時讓一衆世家豪強叫苦不已。

這寧家分明是既要糧又要錢啊,真是比鐵公雞還狠。

然而面對擁有大量火器,並且戰無不勝的西北軍,根本無力反抗的他們只能被迫接受這個條件。

經此一役,寧家不僅成功收回了大量被侵佔的國有土地,還從被抄家處斬的世家大族那裡得到了巨量的存糧和財物。

如今再加上從這些已經就範的世家豪強那裡刮來的賠糧和賠銀,瞬間讓寧家的身家暴漲數倍,天底下再也沒有比寧家更有錢的家族了。

這次大清查運動也就是吃大戶計劃不僅解決了近期缺糧的難題,還得到了大量的軍資,讓寧志遠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然而那些被寧家大刮一筆的江南世族也不是個個都肯甘心認輸的。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

很快,各種各樣不利於寧家的謠言開始在江南各地逐漸傳開。

有的說新京之圍,是寧家與胡人相互勾結的結果。後來因爲分贓不均,雙方纔打起來的。

有的說寧家比胡人還要兇殘,對江南百姓大揮屠刀,導致上百萬平民死在西北軍手裡。

又有的人說寧志遠本人是個好色之徒,之所以對衆多世家大開殺戒,是爲了霸佔各家的妻女。

總之各種各樣的謠言開始大行其道,並且越傳越烈。

就在這時,一直久無動靜的《求真報》再次出現,並且迅速擴散至江南各省。

這回《求真報》不僅詳細報道了最近有關西北軍的各種動向,而且還把發生在江南各地的叛亂事件給重新梳理了一遍。

對於許多想了解時事的人來說,《求真報》的出現實在太及時了。有太多人想知道最近東西兩線所發生的事。

然而這一切,都遠比不上其中一篇名爲《東行隨記》的雜談引人注目。

這篇雜談之所以引人注目,那是因爲它的作者署名爲“池非”。

池非?!

難道,這篇雜記的作者真是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粱祝》、《仙俠》、《重生》這三部大作的作者池非先生?!

一時間,就因爲這篇雜記,這個作者名,使最新一期的《求真報》成了全新京乃至全江南最爲炙手可熱的話題。

尤其是衆多池非先生的書迷,更是激動不已、奔走相告。

382掏心016 清白305 推廣048 小貓136 明搶387遠征020 熱銷241 貢鹽155 泥坑131 新京報015 銀票150 改稿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021 新鮮事158 稚子039 畫作391稅賦152 算娘子062 加印204 春去秋來244 決策207 傳話041 置業173 囤糧327 馬鎧372 城破152 算娘子229 新帝282 伏兵047 來選吧035 梁祝改047 來選吧172 機緣165 女主人034 貴客157 真知報335 匆匆126 佈局217 撤離036 出新書了221 檄文284 徵兵113 重生024 這鄰居116 投稿120 計劃332 生育071 第五卷035 梁祝改130 阿止095 眷侶074 大夫188 書信194 神藥028 好東西136 明搶304 手信184 線索142 捷足先登121 參觀060 死戰014 手稿390條件188 書信397交代186 實驗379內城132 舊案259 南下209 會試319 鬼雷258 海外244 決策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36 商議230 緝事府266 短板215宗祠118 醫緣018 新居113 重生191 舉薦064 大牛011 大綱323 火銃079 救人248 流民056 長慶坊015 銀票211大婚095 眷侶313 死守079 救人121 參觀356 上貢209 會試125 新稿042 張小娥080 後言314 投擲
382掏心016 清白305 推廣048 小貓136 明搶387遠征020 熱銷241 貢鹽155 泥坑131 新京報015 銀票150 改稿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021 新鮮事158 稚子039 畫作391稅賦152 算娘子062 加印204 春去秋來244 決策207 傳話041 置業173 囤糧327 馬鎧372 城破152 算娘子229 新帝282 伏兵047 來選吧035 梁祝改047 來選吧172 機緣165 女主人034 貴客157 真知報335 匆匆126 佈局217 撤離036 出新書了221 檄文284 徵兵113 重生024 這鄰居116 投稿120 計劃332 生育071 第五卷035 梁祝改130 阿止095 眷侶074 大夫188 書信194 神藥028 好東西136 明搶304 手信184 線索142 捷足先登121 參觀060 死戰014 手稿390條件188 書信397交代186 實驗379內城132 舊案259 南下209 會試319 鬼雷258 海外244 決策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36 商議230 緝事府266 短板215宗祠118 醫緣018 新居113 重生191 舉薦064 大牛011 大綱323 火銃079 救人248 流民056 長慶坊015 銀票211大婚095 眷侶313 死守079 救人121 參觀356 上貢209 會試125 新稿042 張小娥080 後言314 投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