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遠征

寧志遠是個做事雷厲風行之人,一旦訂好了計劃,就會以最短的時間去實行,絕不拖泥帶水。

第二天一早,他就開始吩咐所有下屬將領把軍中會騎馬的士兵都挑出來,作爲遠征軍的候選人。

既然遠征軍由清一色的騎兵所組成,那首要條件當然是要會騎馬,否則叫什麼騎兵。

結果經過這一篩選,只選出了九萬人左右,連十萬人都不到。

這個人數讓寧志遠頗爲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能用於作戰的戰馬,在漢人軍隊中是十分寶貴的資源。

就以西北軍爲例,如果當地戰馬不是經過寧家幾代人的用心培育和不斷擴大種羣,西北根本不可能有五萬多匹戰馬可用於作戰。這個戰馬數量甚至比整個中原地區還要多。

由於軍中戰馬實在太過寶貴和稀少,因此會騎馬的士兵自然也就不多了。

能湊出九萬多個騎兵,已經算是盡力了。

當然,這九萬多個士兵當中,只有五萬多個是真正精通騎術的正規騎兵。

其餘的兩萬人是神機營的火槍兵,另外兩萬多人是後備役騎兵。

這些人只能說學過騎馬,但根本算不上精通和熟練,還需要在接下來的行軍過程中逐漸適應才行。

自從全殲了大王子阿羅布所率領的二十多萬大軍後,從胡人那裡繳獲了大量戰馬的西北軍還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戰馬數量比騎兵數量還要多出許多的現象。

對於一向缺少戰馬的西北軍來說,這怎麼看都是一種奢侈的煩惱。

實際上,假如不是單單從西北軍中挑選,而是另外再從新京禁軍營或五軍營中選人的話,或許這個數字會再多出兩、三萬人也說不定。

但寧志遠對於新京本地的士兵和將領並不信任,而且這些南方士兵也不一定能夠適應西北軍的作戰方式,假如貿貿然硬編進去的話,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此寧志遠完全不考慮新京本地的士兵,只從西北軍中選人。

既然一時間只能湊到這麼多人,寧志遠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把這九萬多個士兵組成遠征軍。

關於領軍大將的人選,寧志遠經過慎重考慮後,還是命心腹大將李定北作爲主將,長子寧雅柏爲副將,再加入兩個幕僚作爲軍師,千戶、百戶等中級將領若干。

如此一來,這支遠征軍就算是基本成型了。

這人選定好後,接下來就輪到物資分配了。

爲了減輕戰馬的負擔,每個騎兵除了盔甲和兵器外,每人只帶一個月左右的乾糧,以及用於餵馬的精料和草料。

其餘的糧草和軍用物資則全部用馬車運送,儘量精簡緇重以方便行軍。

池非還特意給每個士兵發了兩斤左右的肉乾,給他們在行軍途中補充蛋白質。否則光吃乾糧是很難維持體力的。

這不論如何,總體算下來遠征軍的糧草也僅能維持一個半月左右。

假如不能在糧草用完之前打下胡人的城池進行補及的話,那遠征軍的命運就會變得十分堪憂。

但不管是寧志遠還是李定北等人,卻根本不擔心會出現這種狀況。

因爲他們軍中不僅有兩萬多火槍兵,還有數量不少的開花彈。

在這兩大殺器在手的情況下,如果西北軍還打輸的話,那隻能說是天意如此,誰也沒有辦法。

而這所謂的天意,其實主要是指南方的天氣。

火槍和開花彈雖然殺傷力很大,但卻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能沾水。

一旦沾水,這兩樣幾乎能橫掃戰場的火器就會瞬間變成毫無用處的廢物。

而此時南方地區正值冬末,很少降雨,天氣也比較乾燥,正是使用火器的大好時機。

一旦等到南方特有的梅雨季節到來,那失去了火器這個最大優勢的西北軍就只能跟胡人硬碰硬了,到時傷亡肯定不在少數。

因此現在出兵遠征南方地區,正是最好的時機。

爲了防止萬一出現的大雨,池非不僅給每個火槍兵各發了一些用來包裹火槍和火藥的油紙、油布等防水之物,還在每輛裝載開花彈的馬車裡放了兩桶幹石灰,就是爲了在雨天的時候用這些幹石灰來吸附水汽。

池非已經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預防措施都做足了,如果這都無法避免,那他也沒辦法了。

在做足充分準備後,五天後,遠征軍正式起程。

這支由九萬多人組成的騎兵大軍就這樣往南邊疾馳而去,猶如地龍翻身一般的沉重馬蹄聲讓每一個親眼目睹這一幕的新京百姓都畢生難忘。

……………………

在遠征軍起程後,接下來要做的大事就是儘快給全江南的百姓接種牛痘,然後再引導他們回鄉復耕。

然而此事看起來簡單,卻真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

之前太醫院的太醫們由於不懂裝懂,硬是用牛血來代替膿液來給百姓接種。

結果不僅完全無效,還使得瘟疫擴散得更快,導致大量百姓病死。

太醫院的這番烏龍操作,使絕大部分江南百姓都不再相信接種法能夠免疫散瘡。

如今池非他們想重新給百姓接種,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此事再難也要做,否則爲了逃避瘟疫而四處流浪的百姓是絕不肯回鄉的。

就算勉強派兵押回去,也多半會再逃出來。

因此如何恢復百姓對接種法的信心,這纔是關鍵所在。

“主公,屬下認爲可以先在已經控制的縣城實行強制接種,然後各地官府在四處張貼榜文廣爲宣告,這應該能逐漸挽回民心。”在議事廳內,章文軒提議道。

寧志遠皺眉道:“這方法不是不好,只是收效太慢。

如今已是冬末,離春耕不過兩個月左右。

假如再算上引民回鄉的時間,我怕很可能會錯過春耕。”

其他包括蕭志堅和寧雅楓在內的幾個將領和幕僚也覺得此事十分難辦。

一邊是不肯回鄉的無數百姓,一邊是急於復耕的大量良田。

假如無法在春耕之前引民回鄉,那今年整個江南的糧食收成很可能會減產一大半,到時多半會出現糧荒。

“阿真,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終於,寧志遠把視線轉到小女婿池非臉上,眼中充滿了期待。

池非微笑道:“岳父,小婿覺得章老先生的提議極好。

至於您說收效太慢的問題,小婿倒是有兩個上不得檯面的餿主意可供參考。”

“是什麼餿主意,你快說。”寧志遠一聽小女婿這語氣,感覺有戲,趕緊催促道。

“對於一般人來說,有時所謂的小道消息往往比官府發佈的官方信息更加容易讓人相信。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利用一下這種逆反心理。

第一個餿主意,就是利用《求真報》這份由胡人奸細所散佈的民間小報,把事情的真相散佈出去。

由於《求真報》在民間擁有廣泛的讀者,很多人都比較相信報上所說的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該報來讓衆多百姓知道當初太醫院的接種法之所以無效,那是因爲所用的藥有問題,而非接種法不行。

當然,我們還可以在報上刊登胡人入京後所做的種種惡行,以及趙氏皇族被胡人滅族的消息。

然後再加上西北軍擊退胡人,收復新京的詳細過程,讓百姓知道新京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事。

第二個餿主意,就是讓共濟社這個民間秘密組織的部分成員在百姓當中廣爲宣傳,讓百姓知道我們所推行的接種法所用的藥是從西北來的,可以真正免疫散瘡的好藥。

這種由平民向平民宣講的方式,應該會更加容易讓百姓接受。

另外我們每接種完一批百姓,就要儘快把他們送回鄉。

當回鄉的人一多,其他原本半信半疑的人,也自然會有所觸動而主動過來接種,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

以上就是小婿的建議,請岳父參詳一下。”

聽到這裡,寧志遠已經兩眼發亮,他立刻問身邊的心腹幕僚,“老章,你覺得阿真的提議如何?”

章文軒拱手笑道:“蘇先生之智,老夫佩服。此等妙策,足可一試。”

寧志遠滿臉紅光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大幹一場。”

……………………

幾天後,那份神秘的民間小報《求真報》再次出現在江南各省各地的大街小巷裡,很快就被人撿搶一空。

就算是很多不識字的百姓,也會跟着搶,因爲可以拿來賣錢。

由於每次《求真報》出現時,都會刊登一些極爲勁爆的內幕消息,因此極受讀書人和識字的人所歡迎,將其視爲一種可以一窺朝廷內幕的重要消息來源。

由於數量不多,而且經常被官府查抄,使其在黑市當中被炒成高價禁物。

許多讀書人甚至把上面的內容抄錄下來,然後在同窗好友之間廣爲傳遞,互通消息。

這回重新出現的《求真報》,並沒有讓人失望,而且這回刊登的內容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勁爆和讓人震驚。

許多人直到看過這期《求真報》後才知道,原來整個趙氏皇族幾乎全被胡人給滅了族。

如今整個大魏,唯一還留存的皇族血脈,就只剩下先皇靖安帝的長姐慶平長公主,以及靖安帝的嫡女淳芳公主兩人而已。

和安帝沒了,兩位皇子也沒了,所有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趙家男丁全都沒了。

難道說,大魏朝廷已經完了?!

凡是看到這條消息的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實際上,由於瘟疫橫行、流民堵路,除新京城內及鄰近地區的百姓以外,真正知道這些事的人並不多。

如今在《求真報》的報道下,這才讓江南各省的讀書人和百姓知道了新京最近所發生的各種大事。

接下來的報道內容更加勁爆,就在胡人處決完趙氏皇族後,正在新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時,遠在西北的西北軍突然出現,兵臨城下。

緊接着這支由西北大將軍寧志遠所率領的漢人大軍,用“轟天雷”炮轟胡人大軍。

然後西北軍憑藉這種前所未見的犀利火器把胡人大軍硬生生地逼進了內城。

接下來的描述,就如同當年名震大江南北的池非先生的大作《仙俠》一般,充滿了魔幻的色彩。

在把胡人逼進內城後,西北軍用計誘使胡人大軍從內城北門突圍,然後在臨近北城門的幾條大街上擺出了巨型火銃陣,把急於脫圍的胡人大軍困在街上。

之後西北軍用這火銃陣跟胡人大軍足足打了整整一天時間,竟然就這樣把足足二十多萬胡人給活生生地全部射殺,無一倖免。

就連胡人的大王子也不例外,同樣死在戰場當中。

至此,西北軍大獲全勝,並且成功收復了新京。

在這場新京保衛戰中,西北大將軍寧志遠居功至偉,在兩位公主及一衆王公大臣的推舉下,寧公被推舉爲監國大臣,統管一切軍政事宜。

也就是說,如今在新京城內指揮大局的人是西北大將軍寧志遠?!

許多人看到這裡,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今管治朝廷的人是鎮國公寧志遠,怪不得已經許久沒有謝家的消息。

在這些勁爆消息的襯托下,接下來那條關於太醫院在江南各省所施行的接種法爲何無效的報道反而顯得有些不太起眼了。

看到這條報道的人這才知道,原來當初太醫院的太醫們在接種時所用的藥是假的,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更無法讓人免疫散瘡。

而這一切,全是安國公謝明順等人的陰謀,是他們強迫太醫院的太醫們以虛假的接種之法來哄騙各地流民回鄉,以避免瘟疫進一步在新京蔓延。

因此同樣是接種法,爲何在西北有效,卻在江南不起任何作用,其原因就在這裡。

由於這些消息實在太過勁爆,這份《求真報》所刊登的內容以驚人的速度在江南各地廣爲流傳,就算是不識字的人也多多少少能從別人嘴裡聽到這些消息。

一時間,這些由《求真報》所披露的消息很快就成了許多讀書人及平民百姓在私下裡經常談論的話題。

雖然有不少人半信半疑,但更多人還是覺得這些報道應該都是真的。、

就在這些小道消息越傳越盛時,各地官府突然陸陸續續地貼出了一張新的朝廷榜文,瞬間把這些消息的熱度推至最高點。

這張榜文的大致內容是:監國大臣寧公下令,從即日開始,對全江南的百姓實行免費接種,以此來防止瘟疫繼續蔓延。

而此次接種所用之藥,絕非之前太醫院所用的假藥,而是由西北所出產的真正神藥。

各地具體接種的地點及時間,將由各地官府自行安排,不得有誤。

凡是成功接種神藥者,不僅不會再得散瘡,而且官府還會安排他們回鄉種地,並提供種子、工具等必要之物。

此榜文一出,頓時在江南各地的民間和士林當中掀起了巨大的震動。

尤其是“監國大臣寧公”這一稱謂,正好驗證了《求真報》所披露的內容。

鎮國公寧志遠果然如同《求真報》所披露的那樣,被兩位公主及一衆王公大臣推舉爲監國大臣,主持大局。

一時間,凡是稍微有點政治嗅覺的人都能隱隱感覺到一點:這天,很可能要變了。

157 真知報235 製鹽048 小貓384入城008 掉坑327 馬鎧030 戲班172 機緣069 八卦040 親疏遠近268 防範311 議和221 檄文344 被子029 可惜了192 回稟177 寧府061 虐主110 萬事俱備308 局勢301 供述127 其實294 亂黨070 寧止075 烈酒005 教人234 九江196 組閣329 退兵068 仗義375兵臨城下050 各有歡愁395民心090 追逐203 先入爲主232 改良102 風骨080 後言159 婚約249 活路130 阿止377拒馬陣038 破廟209 會試365 敗兵126 佈局222 糧草266 短板164 能吏039 畫作301 供述304 手信332 生育146 依恃365 敗兵168 準備137 該不該賣013 慢工出細活124 各有算計133 心事135 池魚286 九江港029 可惜了366 連帶202 文戲381仇人231 盤庫332 生育362 中計258 海外141 另一條路173 囤糧299 通報362 中計358 宛州051 自制292 筆記332 生育225 保甲275 監國362 中計138 刑訊384入城128 紅影057 上門188 書信085 街上267 通過172 機緣164 能吏178 措施364 逃亡299 通報265 清廉229 新帝384入城174 疫症181 防疫197 舊事295 除名
157 真知報235 製鹽048 小貓384入城008 掉坑327 馬鎧030 戲班172 機緣069 八卦040 親疏遠近268 防範311 議和221 檄文344 被子029 可惜了192 回稟177 寧府061 虐主110 萬事俱備308 局勢301 供述127 其實294 亂黨070 寧止075 烈酒005 教人234 九江196 組閣329 退兵068 仗義375兵臨城下050 各有歡愁395民心090 追逐203 先入爲主232 改良102 風骨080 後言159 婚約249 活路130 阿止377拒馬陣038 破廟209 會試365 敗兵126 佈局222 糧草266 短板164 能吏039 畫作301 供述304 手信332 生育146 依恃365 敗兵168 準備137 該不該賣013 慢工出細活124 各有算計133 心事135 池魚286 九江港029 可惜了366 連帶202 文戲381仇人231 盤庫332 生育362 中計258 海外141 另一條路173 囤糧299 通報362 中計358 宛州051 自制292 筆記332 生育225 保甲275 監國362 中計138 刑訊384入城128 紅影057 上門188 書信085 街上267 通過172 機緣164 能吏178 措施364 逃亡299 通報265 清廉229 新帝384入城174 疫症181 防疫197 舊事295 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