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紙醉金迷洛陽城(上)

有話說盡管世事不盡如人意,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進入遊戲後就可以換成,儘管系統的鋼管舞跳得慘不忍睹,玩家們卻得乖乖的扔錢,除非離開這家名爲“活路”的舞廳。小馬哥就對系統這個舞娘很是不爽,但他也是得乖乖的遵從着系統訂下來的規則,進行着遊戲。

發現自己根本無力承擔一個月數十萬兩銀子的開始,小馬哥就瘋狂的在城池內亂逛,以求遇到某個地主階級的出來爲非做歹,馬主公也好來個掃家滅族填補財政上的赤字。可前文都說過很多次了,整個翼州都是支持黃巾事業的,即同爲黃巾信徒,自然也會約束一下自己家族子弟的行爲,更何況現在的高唐郡是堂堂道宗天師坐鎮,高唐城的NPC們哪裡會這麼不開眼出來瞎搞啊。

不要說這些富戶們不出來瞎搞,就連那些以前的地痦流氓也都銷聲匿跡,讓出來巡邏的黃巾軍士很是滿意,連聲說,此處甚好之類的話語。

劉闢任連城縣守、高升任坑城縣守、廖化任青林城縣守、黃邵海礁城縣守、張白騎任翠竹城縣守,韓暹與何曼則任癲馬軍系白波軍部的正副主將,就連區星都被派去高唐港訓練水兵,以備後用。

小馬哥身邊現在一個武將也沒有,那九十多個文官是固定NPC,只處理着整個高唐城的日常事物,提升城池繁榮的事情,他們卻是不理的。這種事情需要主公身邊的武將才可以接令。

好在小馬哥身邊還有三個魂將,召他們出來處理內政是不需要消耗真氣的。因此,小馬哥就把張角,張寶,張樑三人拉了出來,張角負責農業,張寶負責治安,張樑負責商業,小馬哥也有自己要處理的事情。

固定文官們把不能處理的事情都堆放在一起,系統將之命名爲“民生案情”,這個民生案情只記述高唐城的事情。哪裡道路壞了,橋樑斷了,出現野獸傷人,有山賊盤據等等,這實際上就是君主任務,如果有武將在身邊的話,可以派武將前去處理,但需要主公下令。

沒有武將,主公只好自己扛着狼棒,揹着“黃巾戰旗”去處理。

185年10月12日,晴,小馬哥上任的第二天,高唐城四個城門的公告欄處就貼出一張招賢令,高唐郡守馬永貞向全天下招收賢人義士,很快就有數名武將與謀士前來歸附,這些都是白丁,也就是沒有官職在身,跟實習生一樣,不需要支付工資,等他們積累軍功升官後,纔有工資領。

有了這幾個人的投奔,小馬哥緊皺的眉頭終於可以鬆了鬆,他感覺沒有大佬在上頭頂着,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爲了緩解自己目前的財政狀況,他必須給自己找個大佬,這樣纔可以向大佬提出財政補助,軍資補助等等。

黃巾軍內是沒辦法找到大佬的,只能把目光轉向大漢政府。

根據系統對小馬哥做的規定,就是小馬哥不能消除黃巾天師的身份,也就是他必須舉着黃巾戰旗立世。投奔大漢政府也不是不可以,前提就是大漢政府承認黃巾軍的合法身份,把黃巾軍從恐怖組織的名單上剔除,將黃巾軍列入大漢政府的軍政體系中。

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小馬哥卻不得不去辦,所以把張家三兄弟扔在高唐城後,他召來自己的八個大將,說自己需要前往洛陽一趟,高唐郡的事情暫且由韓暹主持,大事韓暹拍板,小事各自商量一下就行了。

部將們自然極力勸阻。

韓暹說現在滿天下都是主公的畫像,大漢政府處心積慮的要除掉主公,主公此時前往洛陽,豈不是自投羅網?

廖化說若主公有個三長兩短,我等黃巾之霸業何去何從,萬主公三思而行。

區星說水兵剛剛招完,還在訓練,需要大把的銀子,主公走了,將下找何要錢錢?

八個大將你一言,我一句的勸阻道。

小馬哥手一揮,阻止部將們的發言,很有霸氣的說:“吾意己定,爾等無需再言。”

此話果然是大殺器,八個大將聞聽此言皆跪地行禮,退到一邊。

次日,小馬哥騎馬出高唐城,八名大將相送,猛得聽到騎馬遠去的主公突然大聲叫喊道:“文姬姐姐,小弟來啦。”

八個大將面面相覷,都不知道文姬姐姐是哪個,見主公的身影消失不見,八人各回各的崗位,繼續爲黃巾事業而奮鬥。

洛洛城,大漢政府的中樞,整款遊戲現階段唯一的一座巨型城池,擁有外城門六座,內城門六座,更裡面的則是龐大的皇城,皇城中央則是皇宮。洛陽外城自然是平民大衆們生活的地方,內城則是富商、有官職的上層人士居住之處,皇城是王公貴族居住,皇宮是皇帝住。

小馬哥進的是安定門,這個門他熟悉啊!想當初他攻打的就是這個城門,所以他也僅對安定門的城門很熟悉,因爲他根本就沒攻破安定門嘛。

洛陽城果然不愧爲天下第一城,連入城費都比其他城方收得要貴。關於入城費得提一提,不是你說一天進進出出幾次城門,都要收費。收費僅是針對非洛陽人士的普通百姓,有官職在身者入京則只需要出示官牌,就可以免掉入城費的。

而老百姓是很少進出城門的,會進進出出的百姓都是做小本生意的,這些人都是洛陽城附近的居民,他們都擁有民籍牌,用此牌就只須要交納一次的費用,然後可自由通行一個月,一個月後得重新繳納。

各州各城設下的入城費都是針對外來人員,特別是那些做大買賣的商人集團。

小馬哥有軍牌,但他這個軍牌可不能拿出來,否則立馬就會被圍攻。因此,他若想進城,就需要交納雙倍的費用,這樣守城的官員纔會開出一張公文,證明小馬哥因路籍丟失,暫時行居在洛陽城,行居的時間是一個月,這相當現實中的暫住證了。

領了暫住證不能隨意走,必須在城內找一個客棧住下來,然後扔些賞錢給一路跟過來的士兵。這個漢兵就是監視小馬哥有沒有找客棧住處,這樣做就是方便以後洛陽城出現盜賊,又或是發生重大事情時,好對外來人口進行排查。

當然,漢朝這個制度是很好的,只是執行的兵士己經腐/敗,這個制度實際上己是名存實亡了。

小馬哥等那士兵走後,就馬上退掉房間,拿回押金後再次走上街,在街上找了一家特別大的酒館走了進去,開始收集有關洛陽的情報。

要說小馬哥此次前來,除了找大佬這件大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事情。“黃巾四方情報卷軸”在張樑死亡後,整個卷軸內的情報表突然全暗了下來,點擊上面時,得到系統提示,需要小馬哥親自前往洛陽城開啓,然後整張卷軸才能重新使用。

因此,小馬哥來洛陽的另一件事情就是開啓四方情報卷軸,以便自己日後收集情報時可以更加便利。

洛陽外城六個城門分別爲東—武亭門、西—風鶴門、中—帝門、南—石威門、北—安定門、偏—震宇門。除六座雄偉的城門外,它擁有青龍九街與玄武九街,洛陽人稱其爲外城十八城街,這十八條街將整個洛陽外城分割成無數的區域。這十八條街又分立在六個城門的範圍處,每一個城門都有三條街的存在。因此,洛陽人喜歡把城門排在前,街名在後,第幾街在最末,如安定門鳳凰街一巷四方客棧等等。

洛陽內城同樣擁有六個城門,並且與外城的城門名字一模一樣。因此,洛陽人只好在城門名字前面加上外或是內。內城擁有十二條街,分別爲白虎六街與朱雀六街。

皇城則只有兩座城門,皇門與後門,僅擁有兩條大街皇街與后街,統稱皇后大道。皇后大道以皇宮最中心,十字形穿梭橫貫整個皇城。

瞭解清楚洛陽城的分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爲小馬哥在以後蠻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洛陽呆下去的。在瞭解清楚洛陽城的大致結構後,小馬哥返回安定北門的玄武第三街,找了一家客棧暫且住了下來,他還需要想想如何才能夠混進內城。想要跟文姬姐姐聊聊人生,談談理想的話,就必須要進內城。

華夏是一個人情社會,不是一個法制社會,這種情況也體現在遊戲展現出來的古代社會。想要進入內城,就必須有人引薦。想要人引薦就必須有交情,而這就是人情的體現,做爲一名有文化,且接受過大漢政府多年教育的宦官集團,他們由於失去的傳宗接代的東西,所以更加註重財物與人情。

人情是需要償還的,你欠我,我欠你,你還我,我本身不需要這個人情,但可以把這個人情送出去,轉交給別人,如此循環之下,人情就形成了人脈,是個地球人都知道,人脈的重要性,沒有人脈,你丫出去買棵大白菜都不容易,白菜也貴啊。

小馬哥做爲一個恐怖組織的頭子,他的人脈線窄的可憐,整個大漢只有一個周瑜是他的好朋友,而周瑜此時正在揚州風花雪月,想求助卻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無奈之下,小馬哥就想到古代最爲厲害的交際場——青樓。

孔子爺爺說過食色,性也。

青樓是個好地方啊!有吃有喝有得玩,玩啥都行,單P,雙/飛,羣歐,毒龍,愛咋整就咋整,只要你手頭上有銀子。

青樓自然也是分檔次的,外城做爲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明娼、暗/娼那是多不勝數,而能夠掛牌出來營業的,背後都是有靠山的。洛陽外城對整個青樓進行了一個排行,整出一首順口溜。

“玲瓏雙嬌一點梅,霸王雙絕中原紅,西域風情怡紅院,南北爭豔在紅樓。”

玲瓏雙嬌是指一對雙胞胎姐妹,在名爲“一點紅”的青樓內上班。

霸王雙絕是指名爲“中原紅”的青樓的一姐,此妞兒胸前那對玉兔乃是洛陽第一波,因而有霸王之稱。

怡紅院內都是來自西域的妞兒,想在裡面找個中原的那是想也別想,人家這是搞特色服務,要是出現非西域妞的話,就是砸了自個的招牌。

南北爭豔是指大漢王朝的南方與北方,也就是說在紅樓內,可以領略到大漢南北妞兒不同的味道。

這四座名樓,紅樓第一,怡紅第二,中原紅第三,一點梅第四。

排名有先後,消費指數自然也有高低,一點梅走得是大衆路線,這個大衆不是指挑糞的也可以進來消費,事實上挑糞的也是消費不起的。大衆是指服務對象定在有固定工作的人羣,用現代的話來說,丫就指着白領階段過活。

怡紅階的服務對象是有家有田的,也就是中產階級。

中原紅的服務對象就屬於比較高層的,都是大漢官員,大漢富豪之類的,也就是所謂的成功人士,精英階段。

一點梅服務的對象就牛擦了,不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或是擁有三品官員財富的,又或是三品官員後代們,別想進一點梅的門檻。

第二節 虎牢關前(上)第九節 新的劇目(上一)第十七節 滯(上一)第十五節 神棍很給力(下)第二節 殺機暗(下)第十七節 滯(下一)第十四節 復王與復帝(上)第十節 大漢風景(下)修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下)第十二節 諸侯王(上)第六節 封印之典(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中)第十三節 主公意欲何爲(下)第二節 白波軍小頭目(下)第十八節 空(下二)第十節 內訌(上)第一節 遼州黃巾政權(下)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上)第四節 賣官(下二)第十八節 激戰華容迷蹤陣(上)第十七節 癲馬軍團(上)第七節 呂蒙(上)第一節 遼州黃巾政權(上)第八節 調停人(上)第十節 盤點(中)第九節 玄甲兵陣(上)第十二節 家族(下)第十三節 當神棍遇上神棍(下)第八節 海外基地(上)第七節 質(上)第九節 大漢威(上)第四節 復(上)第十九節 局(上)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七節 滯(下一)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八節 刀弓槍(上)第六節 封印之典(中)第二十節 能(下一)第十四節 主公不易做(中)第八節 海外基地(上)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三節 間客(上一)第八節 命魂之鑰(上)第七節 妞暖牀(下)第十五節 黃巾新扛把子(下)第一節 幷州曲(上)第九節 大漢威(上)第十三節 將(上二)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四節 奇聞(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一節 有雨(上)第十節 大漢風景(下)修第三節 勢之分析(中)第九節 命(下)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上)第十五節 爭霸的前提(中)第十節 丁原之死(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下)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下)第五節 三進出(下)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七節 妞暖牀(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上)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上)第二節 老友再相聚(上)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九節 賣城(下)第十六節 僧(上二)第二節 白波軍小頭目(下)第十九節 飆升(下)第十五節(良將(下)第十節 盤點(中)第十八節 多寶(下)第十二節 菜(上)第六節 子母八卦象傳送陣(上)第七節 質(上)第九節 新的劇目(下)第十一節 大家都玩躲貓貓(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下)第七節 風水之戰(中)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四節 賣官(上二)第十九節 帝(上一)第五節 煩瑣(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中)第十三節 主公意欲何爲(上)第十四節 兵幾何第十節 燒殺搶(上)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上)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下)第五節 煩瑣(上)第四節 七星寶刀(下)第十一節 合衆國(下)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七節 何處爲基業(下)第五節 三進出(下)
第二節 虎牢關前(上)第九節 新的劇目(上一)第十七節 滯(上一)第十五節 神棍很給力(下)第二節 殺機暗(下)第十七節 滯(下一)第十四節 復王與復帝(上)第十節 大漢風景(下)修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十六節 張寶之死(下)第十二節 諸侯王(上)第六節 封印之典(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中)第十三節 主公意欲何爲(下)第二節 白波軍小頭目(下)第十八節 空(下二)第十節 內訌(上)第一節 遼州黃巾政權(下)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上)第四節 賣官(下二)第十八節 激戰華容迷蹤陣(上)第十七節 癲馬軍團(上)第七節 呂蒙(上)第一節 遼州黃巾政權(上)第八節 調停人(上)第十節 盤點(中)第九節 玄甲兵陣(上)第十二節 家族(下)第十三節 當神棍遇上神棍(下)第八節 海外基地(上)第七節 質(上)第九節 大漢威(上)第四節 復(上)第十九節 局(上)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七節 滯(下一)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八節 刀弓槍(上)第六節 封印之典(中)第二十節 能(下一)第十四節 主公不易做(中)第八節 海外基地(上)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三節 間客(上一)第八節 命魂之鑰(上)第七節 妞暖牀(下)第十五節 黃巾新扛把子(下)第一節 幷州曲(上)第九節 大漢威(上)第十三節 將(上二)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下一)第四節 奇聞(上)第四節 庸人自擾(上)第十一節 有雨(上)第十節 大漢風景(下)修第三節 勢之分析(中)第九節 命(下)第十二節 迴轉中原(上)第十五節 爭霸的前提(中)第十節 丁原之死(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下)第五節 虞兮虞兮奈若何(下)第五節 三進出(下)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七節 妞暖牀(下)第四節 黃巾大反攻(上)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上)第二節 老友再相聚(上)第十四節 竹馬(下)第九節 賣城(下)第十六節 僧(上二)第二節 白波軍小頭目(下)第十九節 飆升(下)第十五節(良將(下)第十節 盤點(中)第十八節 多寶(下)第十二節 菜(上)第六節 子母八卦象傳送陣(上)第七節 質(上)第九節 新的劇目(下)第十一節 大家都玩躲貓貓(下)第六節 封印之典(下)第七節 風水之戰(中)第十二節 戰鼓擂動(下四)第四節 賣官(上二)第十九節 帝(上一)第五節 煩瑣(下)第十六節 我黃巾,萬勝,殺(中)第十三節 主公意欲何爲(上)第十四節 兵幾何第十節 燒殺搶(上)第一節 浩浩蕩蕩行軍難(下)第十五節 部將們的心思(上)第十三節 叫你一聲爹(下)第五節 煩瑣(上)第四節 七星寶刀(下)第十一節 合衆國(下)第一節 天下大勢(上)第七節 何處爲基業(下)第五節 三進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