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大明最缺什麼

年關將近,朱由檢感到特別忙碌。

先是教育部組織人手,擬定了新編的漢語教材,送給朱由檢審定。朱由檢並非語言學上的行家,但他要在國內外推廣現代應用漢語,而現代漢語教材是他授意夏日瑚主編的,所以他要親自把關。

朱由檢心目中的現代漢語,不僅是傳承漢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更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交往的工具,因此,便於學習就是漢字和漢語的發展方向。

上次朝議的時候,已經確定了漢字改革的基本方向:學習白話、漢字簡化、拼音注音、引進標點,夏日瑚主導的新教材,就是按照這幾條原則編寫的,朱由檢對新教材基本滿意。

他只是增加了兩條意見,一是增加白話文的內容,減少古文的篇幅;二是要循序漸進,將新教材分成幾冊,學生學習由易到難,當學生學會了常用的三千詞彙時,就能進行基本的的讀寫,如果外族人學會了這三千漢字,就能正常用漢語與他人進行交流。

至於大量的生僻字和冷僻字,就讓學究們去研究吧,這些傳統的文化瑰寶,對現代應用漢語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

漢語教材一旦確定下來,就開始大量印刷,作爲全國的通用教材,它必須及時運往全國各地,包括邊疆省份。

新編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規範、不合理的地方,也不大緊,將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再進行修改。

接下來就要編撰漢語字典,漢字有數萬個,字典編撰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根據大明當前的人力物力與科學水平,恐怕要好幾年。

爲了便於學生能及時查閱到漢字的標準讀音,朱由檢讓教育部先編撰一種簡易的字典,裡面只收藏三千或者五千個常用的漢字,這些漢字不用考證推敲,簡易字典很快就能編撰結束,及時發放到各地的學校。

至於研究性的大字典,因爲收錄的漢字比較全面,很多字的讀音、字義、用法需要考證,就讓教育部的官員慢慢整理,遲一點也無妨。

教育部長孔貞運感激朱由檢將聖人之言傳遍邊疆各族,因此他建議,新編的字典叫崇禎大字典,本來他準備叫有檢字典,但這個時代要避皇帝的名諱,所以才叫崇禎大字典。

崇禎是年號,也可以看做是崇禎年間編撰的大字典,朱由檢沒有惺惺作態,愉快地接受了這個榮譽,這讓拍馬屁的孔貞運十分高興。

另外一件事是關於緬甸的。

大城王朝的國師普蒂,在大明偵訊的協助下,一路上躲過東籲殺手的數次追殺,秘密來到京師,請求大明出兵,幫助擊退東籲的侵略軍。

朱由檢恐怕大臣們反對用兵,就以軍事機密爲藉口,沒有在朝會上討論,而是在朝會結束之後,留下了三院的主官,參與討論出兵東籲王朝的事。

三院的主官們已經知道了朱由檢的心思,那就是全面徹底解決緬甸問題,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

自從施鳳來因爲反對大明軍事改革,被錦衣衛盯上,直至以貪墨爲由,抄家問斬之後,大臣們深知朱由檢的手段,一旦朱由檢認定的事,他們再也

不會死磕。

現在三院主官與朱由檢的關係十分順暢,說到底,三院只是朱由檢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執行者,在大事上,他們沒多少發言權。

朱由檢也曾反思過,自己是不是過於獨裁了,他很快就否定了這種想法。

現在的大明,外交併不順暢,正面臨着多方軍事侵略和軍事壓力,但大臣們沒有後世的眼光,只會盯着自己手中的那點權力,一味和對手講仁義,這就束縛了大明朝廷的手腳,一旦喪失時機,當別人強大起來的時候,人家不會和大明講仁義。

人家講的是實力,十數年的建奴、百十年來的蒙古,他們都是用鐵蹄說話,就是小小的東籲王朝,也是用刀兵與大明說話。

朱由檢簡述了普蒂求援的事,讓三院的主官們商討一下,該不該發兵征討東籲王朝。

“陛下,東籲王朝本來就是大明的國土,是太祖親定的六大宣慰使司,如果不能收回這些國土,對後世子孫來說,就是不肖。”大明以孝立國,不肖就是不孝,李春燁這一頂帽子壓下來,頓時爲出兵東籲定了性。

朱由檢點點頭,關於收回緬甸東籲王朝的事,他早就與李春燁探討過,李春燁的絕對支持,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陛下,南海艦隊正在南洋作戰,一旦征討東籲,我大明就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將會對大明非常不利。”內閣副總理周士樸雖然知道朱由檢的決心,也不能不提醒幾句。

“陛下,南方氣候溼熱,我大明的精銳都在北方,恐怕很難適應東籲的氣候,”內閣總理黃立極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當年蒙古鐵騎徵地無數,卻在南方栽了跟頭,就是因爲他們的士兵不適應南方的氣候。”

朱由檢又是點點頭,還是不說話。

“陛下,東籲距離我大明,太過遙遠,即使大明徵服東籲,能在這麼遙遠的地方建立有效的統治嗎?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統治,數十年以後,東籲重新獨立,那今天的征討,究竟有什麼意義?”司法院長喬允升反對的意思非常明顯,“大唐曾經遠征西域,但今天的西域,早已沒有了大唐的任何痕跡。”

朱由檢最爲頭疼的是,每次朝議,大臣們都是分成三派:支持派、輕微反對派(中立派)、反對派,如果來個投票表決,今天的會議,恐怕難以取得朱由檢想要的結果,大臣們還沒有世界眼光,有必要讓他們進科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奧,不,科學院沒什麼用,應該組建社會科學院,讓他們學會睜眼看世界。

好在今天反對的聲音,似乎不太強烈,就是喬允升,也只是表面自己的立場,沒打算死磕下去。

“諸位愛卿剛纔所說的話,朕都聽到了,朕知道,你們都是爲了大明的長遠利益着想,不愧是大明的重臣,愛卿們還有什麼意見?”

這些理由不夠充分嗎?如果陛下不準備採納大臣們的意見,理由再充分也是白搭,這些所謂的重臣們,一個個低下頭,在心裡腹誹着朱由檢,他們要聽聽朱由檢出兵的理由。

朱由檢見大臣們都是沉默,知道他們的反對並不強烈,這次有可能不用在朝堂採取無

賴的措施了,“支持的理由暫時不用說了,反對的意見主要有兩點:一是如何征服東籲,而大明的損失不能太大;二是征討東籲,我大明有何收益問題。朕一一作答,看愛卿們是否滿意。”

在打擊政敵的時候,朱由檢的手段有些恐怖,比如逼死魏忠賢、查抄施鳳來,但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朱由檢相當和氣,根本沒有皇帝的威嚴,至少大臣們沒有感覺到皇帝表面上的那種威嚴,他們對朱由檢的敬畏,是來自骨子裡的,就像老鼠對貓的敬畏一樣。

“朕先說第一點,如果征討東籲,並不需要調動北方的軍隊,而是調動南方的軍隊,雲南的,廣東的,特別是雲南,地勢、氣候與東籲十分相似,大明地域廣闊,我們要充分發揮出這個優勢,北伐用北方的軍隊,南征用南方的軍隊。”

朱由檢的解釋,充分化解了黃立極的擔憂,大臣們只得小學生樣繼續聽講。

“至於說到兩線作戰的問題,朕也曾考慮過,無論是南洋的海戰,還是徵緬的陸戰,規模都不大,不是大明的國戰,”朱由檢輕輕呷口茶,讓大臣們有思考的時間,“他們不同於太祖年間與蒙古人的戰爭,也不同於數年前與建奴的戰爭,那纔是大明的傾國之戰,一旦失利,京師可能不保,甚至大明可能就此亡國。”

“……”

“現在雖然兩線作戰,但都是局部戰爭,對大明影響不大,退一步說,即使兩場戰爭都失利了,也不會動搖大明的根本,大不了退出南洋、東籲,一旦出現新的機會,大明完全可以捲土重來,諸位可曾明白?”

三院的主管們,都是明曉事理的,他們只是受聖賢書的影響,對外比較文弱,缺乏應有的果斷與虎狼霸氣,更無法知曉大明的生存環境,聽了朱由檢的點撥,這才茅塞頓開,再也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現在大明受到大城王國的邀請,出兵是正義的,又與大城王朝聯合作戰,諸位想想,以大明現在整編過的軍隊,加上大城的協助,取勝該有幾成把握?”朱由檢希望用勝利來誘導大臣們支持他。

“以我大明現在的實力,即使沒有大城王朝的協助,獲勝也該有九成把握,東籲不會強過建奴。”黃立極率先倒戈,從中立派轉向支持派。

“朕再說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出征東籲,對大明有什麼好處,”朱由檢掃了大臣們一眼,見無人再反對,這第一條,算是過去了,“任何一場戰爭,只要不是被迫自衛,就要考慮戰爭的成本,以及戰爭的收益,如果能夠和平,沒有人喜歡戰爭。”

“……”

“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有三個小國,不丹、錫金、尼泊爾,如果大明出兵攻打,勝率一樣會很高,但勝利之後大明會得到什麼?是巴掌大的一塊土地,也就是說,戰爭的成本大於期望的收益,所以,在大明沒有受到威脅的時候,不會出兵攻打這三個小國。”

大臣們像是在聽一個精彩的故事,一個個盯着朱由檢的臉蛋,毫不顧忌犯上。

朱由檢也不生氣,知道他們還在等待下文,他卻話鋒一轉:“諸位愛卿,你們知道大明最缺什麼嗎?”

(本章完)

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84章 王佐掛的腦袋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320章 科爾沁的煩惱第104章 海月肥皂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336章 巧妙打擊政敵第201章 喂酒第86章 一死一傷第402章 初戰他隆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102章 東關中大街第68章叔王爺(求收藏)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199章歌娘和舞娘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222章 偷襲第195章 我家的女人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409章寧做太平犬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176章 科爾沁的臺吉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193章 兩路使者第214章 奪路而逃第147章 退兵第77章 借個膽子第444章 和談的誠意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306章 駭人聽聞的死刑第406章 潰敗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400章 不頂事的女人第383章 呂宋省與福林府第1章 北漂的困惑第195章 我家的女人第135章 南方海商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222章 偷襲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46章 回京覆命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347章 驚慌失措第37章 平原設伏第121章 張嫣的哭訴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26章 怪人丁嵐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321章 皇后懷孕了第307章 連寺廟都不放過第374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四)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167章 鑲紅旗隕落第401章 他隆終於要撤軍了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190章 退守西平堡第339章 臺南海戰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367章 階下囚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437章 瘋狂的人口登記第37章 平原設伏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344章 意外的收穫第27章 武略將軍第241章 我們一起殺回家第181章兩個倒黴的甲喇額真第163章 光明正大地打一仗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236章 兄弟三人就可以團聚了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406章 潰敗第257章 給你五天的時間第339章 臺南海戰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386章 合作的基礎是信任第20章 火器局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76章 兵進潼關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4章 虛極神功第484章 福鬆城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279章 後宮多了一個妹妹第43章 倭寇突圍第301章 皮貨的確便宜作者回來了第17章 兩大高手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
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84章 王佐掛的腦袋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320章 科爾沁的煩惱第104章 海月肥皂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336章 巧妙打擊政敵第201章 喂酒第86章 一死一傷第402章 初戰他隆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102章 東關中大街第68章叔王爺(求收藏)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199章歌娘和舞娘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222章 偷襲第195章 我家的女人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409章寧做太平犬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176章 科爾沁的臺吉第112章 皇后懿旨第193章 兩路使者第214章 奪路而逃第147章 退兵第77章 借個膽子第444章 和談的誠意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306章 駭人聽聞的死刑第406章 潰敗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400章 不頂事的女人第383章 呂宋省與福林府第1章 北漂的困惑第195章 我家的女人第135章 南方海商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222章 偷襲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46章 回京覆命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347章 驚慌失措第37章 平原設伏第121章 張嫣的哭訴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26章 怪人丁嵐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321章 皇后懷孕了第307章 連寺廟都不放過第374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四)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167章 鑲紅旗隕落第401章 他隆終於要撤軍了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190章 退守西平堡第339章 臺南海戰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367章 階下囚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437章 瘋狂的人口登記第37章 平原設伏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344章 意外的收穫第27章 武略將軍第241章 我們一起殺回家第181章兩個倒黴的甲喇額真第163章 光明正大地打一仗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236章 兄弟三人就可以團聚了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406章 潰敗第257章 給你五天的時間第339章 臺南海戰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386章 合作的基礎是信任第20章 火器局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76章 兵進潼關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4章 虛極神功第484章 福鬆城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279章 後宮多了一個妹妹第43章 倭寇突圍第301章 皮貨的確便宜作者回來了第17章 兩大高手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